二、残军败退金三角
●李国辉沉默了,谭忠沉默了,全体官兵愕然、继而愤怒了:台湾不要他们了!几个字的回电,决定了这些国民党残兵败将只能选择另一种未来。
●马帮头领托关系来找“复兴部队”,从此,在缅北大山中,开始有了现代化军队护送马帮货队的先例。
●“复兴军”打红了眼,他们用重炮猛烈轰击缅军,将400多发炮弹全部打光。战至最后,迫使缅甸政府将孟萨划为势力范围,以此得以苟延。
国民党残军越界溃逃
1950年1月24日,国民党第八军主力在元江大部被歼灭,只有第八军三十七师七〇九团团长李国辉率领的1000余人因驻扎在元江下游而免于被歼灭。
李国辉带领部下从元江且战且逃,一直向中缅边境线上逃去。
1950年3月9日,在人民解放军的穷追猛打下,国民党第八军二十七师七〇九团800余人,从云南西盟阿佤山与西双版纳傣族居住区之间的小坝子逃出了国境线。
国民党第八军二十七师七〇九团团长为李国辉,他在国民党军中没有后台,是在溃败中才被破格提为团长的。
逃出国境的七〇九团残兵,在原始森林逃生,没有向导。蚂蝗、毒蚊、蟒蛇、瘴气、野兽时刻威胁着他们。
他们用砍刀劈开厚如城墙的荆棘、藤木,开出一条小路来。队伍中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活着的人则踩着他们的尸体不停地前进。谁都不敢暂停片刻,否则他们只有死亡。
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牲口和人数都在锐减,每天都会有几十人失踪、掉队。患病的人数一天天地增加。
携带的粮食渐渐吃光了,这一带是无人区,前不着村,后不着寨,他们忍饥挨饿,步履艰难,狼狈不堪,有时候一天仅能走几公里。
李国辉只好让人宰杀牲口,将较重的装备丢弃,还派人去打猎。但这样还是解决不了断粮的问题。向后退,已经没有任何生机了,向前走,或许还有微茫的希望。
在这荒无人烟的密林中继续走了10多天。此时,部队中患病的人数已有一半,他们身上长着毒疮,引来了虱蝇,不少人还打摆子、腹泄,伤口都化了脓。随军家属中的妇幼严重缺乏营养,十分狼狈。
4月20日,部队终于走出了森林。当到达位于缅甸东部的大其力市的一个叫“小孟捧”的村子时,竟然与另一只国民党残军——第二十六军九十三师二七八团的600余人意外地相遇了。
率领二七八团的是副团长谭忠。谭忠向李国辉陈述了他们的经历:一开始和二七八团官兵们逃往缅甸的还有团长罗伯刚,可他竟不顾官兵们的死活,将部队的几十条枪卖掉了,换得了金条,然后一个人乘飞机到台湾去了。
李国辉和谭忠两人商议与台湾联系,请示今后的去向,并请求物质和装备的援助。
两支残军好不容易把损坏的电台修理好,与台湾终于联系上了,然而,来自台湾的回电却使他们惊愕,惊愕之余就是寒心。
台湾的电文这样写道:
你部自谋出路。
李国辉沉默了,谭忠沉默了,全体官兵愕然了,进而大家愤怒了:台湾不要他们了!
6个字的回电,决定了这些国民党残兵败将们只能选择另一种未来。他们只能就地谋求生存了。
两人谋划:不回台湾了,立足金三角,谋求发展。
金三角地处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四国交界地带,这里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大规模围剿施展不开,利于游击战。缅甸地方的散兵在国民党残军看来不足畏惧。两人合计着,这里的地域范围要比台湾大几倍,倘若这么多孤苦的士兵到了台湾,挤在那达官贵人多如牛毛的小岛上,又能如何呢?
李国辉和谭忠拉起了队伍并号称“复兴部队”,李国辉出任总指挥兼第七〇八团团长,谭忠任副总指挥兼第二七八团团长,钱运周任参谋长。
李国辉知道,弹丸大的小孟捧养不活1600人的部队,一切都要靠自己给养。他们把部队分开,一部分人开荒种地,伐木造屋;另一部分人投入马帮运输,从事武装护运鸦片;第三部分人进行艰苦的山地战训练。
国民党二七八团和七〇九团,都是步兵部队,没有经过山地丛林战训练。但在缅甸,没有山地战和丛林战的经验,根本无法生存。缅军就在几十里外的景栋驻扎,他们必须随时做好准备。
李国辉请教了当地的一个土司,并聘用了他的家兵教头,教他的部队如何适应山地丛林作战,如何游击,如何找水,如何获取食物,如何识别方向,如何逃亡等。
一切都是为了生存,各种生存条件都降到了最低点,这些国民党残军就在这种情况下苟活下来了。
国民党残军武装走私鸦片
缅甸马帮商人在金三角运送鸦片途中,曾饱受匪患之苦,向缅甸政府求助,却得不到理睬。
马帮头领中有不少人是华人,有人就托关系来找“复兴部队”。
李国辉等人正值弹尽粮绝之际,便一口答应下来。
于是,在缅北的大山中,就有了现代化军队护送马帮货队的先例。
这支部队第一次派出的护商队伍全部是具有战斗经验的老兵,携带着美式卡宾枪和冲锋枪、轻机枪,还有两门迫击炮。率队者是“复兴部队”参谋长钱运周。
钱运周走在护商队伍的前面,负载着沉甸甸鸦片的马帮队伍在他身后形成了一条长龙。
许多天过去了,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即将走完了一半路程,并没有大家想象那样发生大战。偶尔有小股土匪要想行劫,但他们不过是放了几枪,见对方人马太多,不敢贸然下手。
这天,马帮来到一个叫老扁山的地方。这儿是一条深沟,两座大山在两旁对峙,其中有座傈僳族山寨,只有10多户人家,一条溪水从寨子下面流过。
钱运周见地形险恶,于是跟马帮首领商量赶到垭口再宿营。但脚夫们都走得人困马乏,一心只想赶快住下来生火吃饭。再说有那么多武装保卫,一路上平安无事,所以谁也不愿意赶夜路。
脚夫都是些自由散漫的人,一生浪迹天涯,不受人管束,所以只顾把驮子卸下来,放了牲口吃草料,然后燃起火堆来烧茶煮饭。马帮首领则躺在皮褥上舒服地吸大烟,一副逍遥快活的样子。
到了后半夜,一股黑压压的土匪突然来袭。这是一股自称“东掸邦自卫军”的武装土匪,有300多人,算得上金三角一霸。
匪首是个掸邦头人,人称“鸦片司令”,因在缅甸军队当过兵,受过几天军训,就效仿军队将他的部下都封了营长、团长,并自称总司令。
这股称霸一方的土匪,仗着人强马壮,又对地形熟悉,常常对大队马帮下手。他们个个都跟猴子一样灵活,攀悬崖过绝壁,抓树藤荡秋千,翻山越岭轻松自如。打败了就逃进山林,得了手就大砍大杀,将骡马货物洗劫一空,来无踪去无影。
狡猾的土匪居然没有惊动山口的哨兵。他们顺着又深又陡的山涧摸进寨子,然后开始放火鸣枪,大嚷大叫,挥动雪亮的长刀见人就砍。马上就有几个惊慌失措的脚夫死在他们的手里。
一般情况下,势单力薄的马帮不敢抵抗,只能弃货逃命,土匪也不追赶,只是把货物掠走而已。但是假如马帮不想弃货坚决抵抗,土匪就会大开杀戒,所有俘虏也将无一生还。这就是金三角的规则。几百年来,马帮土匪共同遵守,成了这个地区没有条文的至高无上的丛林法则。
但今天这支护卫的人马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支保镖队伍,他们遇上强敌偷袭并不慌张,也不肯弃货而逃,他们当然也不可能遵守从前的规则。
钱运周本来只在火堆旁打盹,枪一响他就立即清醒过来。其实多日来的平安行程使他心中一直不安。马帮在明处,土匪在暗中,谁知道土匪什么时候偷袭呢?现在土匪终于现了身,他反而感到如释重负,仿佛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敌情很快就查明,土匪分别从正面和两侧压来,看得出他们意图是迫使马帮放弃货物逃命。
土匪枪声杂乱,有步枪,有火药枪,他们在黑暗中起劲地打着唿哨,一味地大吼大叫虚张声势,企图把对方吓跑了事。
土匪毕竟不是军队,他们好象一群野狗,只会仗势起哄,不像真正的狼群,在咬断猎物喉咙之前绝不声张。土匪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正好暴露在严阵以待的山坡和树林两组机枪的火力面前。
单调的冲锋枪突然响起来,紧接着是许多沉闷而迟钝的卡宾枪声,最后埋伏在山头上和树丛中的机关枪群也喷吐火舌,刹那间,就把那些暴露在火力射击范围内的土匪打倒在地。
土匪立刻被打懵了。只觉得这种场面不大像他们平时的行劫,他们倒像进了屠宰场,而被屠宰的正是他们自己。
许多天来他们一直派人悄悄跟踪这支马帮,数得清清楚楚,带枪的只有60个人,而他们却有整整300人!按说那些人打一打,放几枪就该弃货逃命,但是马帮非但没有吓跑,还把自己打了个脚朝天。
地上已经躺下不少于100多具尸体,侥幸活着的人也喊爹叫娘纷纷逃命。
气急败坏的土匪司令哇啦哇啦一通叫唤,带领残兵败将狼狈地钻进山涧逃跑了。
枪声平息,钱运周担心狡猾的土匪没有走远,于是派人摸下山涧去侦察。
侦察的人很快就回来报告,说土匪果然躲在山涧里,好象还在等待什么。
片刻工夫,一个小土匪从涧底湿漉漉地爬上来,仰着脖子抖抖地发问:“司令说,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钱运周让马帮首领用掸语大声说:“我们是中国人——李国辉将军的‘复兴部队’。”
小土匪立刻像鬼影子一样消失在水沟里不见了。钱运周命令迫击炮向山涧轰3炮,他嘱咐道:“不许落空,给他们送颗定心丸!”
几秒钟后,一道红光闪过,一声闷响声中,巨大的火光腾窜而起,深涧中顿时烟雾笼罩。猛烈的爆炸将岩石震裂,隆隆的爆炸声像惊雷一样经久不息。
那些惊魂未定的土匪还不明白发生什么事,迟疑之际,第二发经过校正的炮弹又接踵而至,把没有见识过真正战争场面的土匪彻底吓破了胆。
他们原本都是当地的山民,世代居住在这片与世隔绝的大山里,金三角尚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他们哪里有见识过这样的杀人武器呢?
炮弹砸下来,转眼间就把山涧填平了一半,就像天塌下来一样。机枪大炮彻底摧毁了土匪的信心,侥幸活命的人,包括被弹片削去半只耳朵的土匪头子都跟兔子一样没命地窜出山沟,窜进树林,从此销声匿迹。
一个月后,钱运周率领护商队返回小孟捧,带回了部队急需的银元、弹药、药品、电池、百货用品、盐巴和布匹等。小孟捧营地沸腾了,这些国民党残军像欢迎凯旋的英雄一样欢迎护商队。
有了这个开头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远近的各类商人都纷纷接踵而至,李国辉等也干脆做起了镖局的生意,一时在金三角地区名气大振,所有土匪都知道缅北来了正规军护商队。
“复兴部队”靠护商挣了不少钱,买了所需的物品。有了经济来源后,他们逐渐在缅甸边境站住了脚。这时又有许多从境内跑出的散兵游勇和二战时中国远征军散落在缅甸的军人前来投靠他们。
远征军是1942年以后进入缅甸进行抗日的国民党部队,加入“复兴部队”的远征军第六军中有一个师,编号为九十三师。此外,李国辉又收编了一些当地少数民族武装和云南的马守一、马云庵、马缓学、马鼎臣、沐国玺、熊定钦、杨文光等马帮组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部队人数迅速扩充到3000多人。
这伙残军纠集在一起,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
缅甸政府的最后通牒
小孟捧属于孟萨大土司刀栋西的领地,“复兴部队”在这儿驻扎、活动,令大土司不安极了,他曾派人到“复兴部队”探问他们什么时候回中国。
李国辉则回答说:“借一方贵土养命,等待命令反攻中国大陆。”
可刀栋西大土司心里非常清楚,这些中国残兵败将是想长久地盘距在小孟捧。为了将中国残军从自己领地赶走,他只好将此事报告仰光政府,要求缅甸政府出兵。
这时候的缅甸联邦共和国建国仅两年,又刚从英国殖民统治中独立出来,政府、国民对入侵的异国势力自然都是深恶痛绝。一时之间,举国上下对“复兴部队”的反应都十分强烈。
于是,一支缅军立刻开进大其力,并派人送信到“复兴部队”中,要求他们马上派员到大其力进行谈判,此外,还派飞机到小孟捧上空进行侦察。
李国辉派总部副官邓克保和副参谋长蒙振生为代表前往大其力。
缅甸方面的代表先是不客气地斥责了邓克保和蒙振生一顿,又严厉地下了最后通牒:“我代表缅甸政府通知你们,限你们10天之内,撤出缅甸国,否则我们政府的军队将会向你们发起全面进攻,剿灭你们!”
尽管邓克保和蒙振生低声下气地表明“复兴部队”不过是借地休整,此外并没有什么目的,请求延缓撤走的时间,但缅方代表却不理会。
最后,蒙振生露出的“穷寇”的本性,他说:“要是你们把我们逼得太过份,我们只好不惜性命一战了。”
缅方代表却不屑地说:“你们的弹药,只能够用两小时而已!”
邓克保和蒙振生把谈判的结果报告了李国辉。李国辉知道已经不可能避免和缅军的交锋了,只好调整了刚刚安定下来的部下。
5月20日,“复兴部队”和缅军进行了第二次谈判。缅方代表的态度仍然十分强硬,邓克保和蒙振生只好支支吾吾地应付。在6月1日开始的第三次谈判中,缅方代表的态度却忽然来了个大转变,满面堆笑地端上茶和糖果招待邓克保和蒙振生。邓、蒙两人不知他们有什么意图,心中充满了戒备。
接着,缅方代表探问起“复兴部队”的兵力、武器装备等情况来。结果这次谈判又不欢而散。
后来,缅军派出三辆大卡车有重型武装的国防军,由景栋向大其力增援,空军还派飞机到“复兴部队”驻地进行侦察活动。双方冲突一触即发。
“复兴部队”与缅军作战
1950年6月16日,配有飞机和重炮的1.5万多缅军部队向小孟捧进军,对“复兴部队”进行围剿。一场战斗终于爆发了。
缅军的兵力和火力都是“复兴部队”的几倍,他们的攻势猛烈极了。但“复兴军”的卡宾枪还是“嗒嗒嗒”地狂射。
次日,晨光刚现,缅军就派出6架英国造的“水牛”战斗轰炸机,分为两队迅速地飞到小孟棒的上空,紧接着向“复兴军”阵地俯冲、轰炸。
一时间,无数炸弹在地面上爆炸开来。“复兴部队”伤亡惨重。
“复兴部队”既没有防空工事,也没有防空武器,不少士兵更是没有防空经验,根本不懂得如何应付缅军的空袭,只能干挨炸了。
缅军飞机刚完成第一轮轰炸,第二批战机又轰鸣着上阵,又是一番疯狂的轰炸、扫射。
“复兴部队”阵地上树林着火,工事被毁,又有不少官兵被炸死炸伤。
许多士兵跳出战壕纷纷逃命,缅军的飞机紧追不舍,用机枪进行猛烈扫射。士兵们被扫得东倒西歪跌倒在地,再也不能动弹。
缅军又以重型大炮向“复兴军”发起进攻。一声声巨响,如同巨大的鼓槌猛烈捶击大地。
伴随着一声声尖啸,无数炮弹迅猛掠过树梢,将许多大树炸得连根拔起。
“复兴军”官兵们大惊失色,知道这是一场泰山压顶般的进攻。
缅甸军队采用了拉网战术,一步步地向“复兴部队”推进,步兵和炮兵一齐上阵,分多路进击。
缅甸军队的大炮为苏制驮载式120毫米重迫击炮。这种迫击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制造的。在欧洲战场上,这种大炮就曾令希特勒的德国军队闻风丧胆。
除此以外,缅军的武器中还有美国制造的127毫米勃朗宁式大口径机枪,这种本来是飞机、战车克星的武器,穿透力特别强,有效射程超过2000米。
缅军的重迫击炮轰得“复兴部队”的阵地火光冲天,烟雾弥漫,一栋栋房屋不断被炸毁,一道道战壕不断被轰塌了,连坚硬的岩石也被轰得碎屑纷飞。
那些美制机枪也开起火来。这种重机枪与普通轻机枪不一样,其射速较慢,力度却非常强悍,那“咯咯咯、咯咯咯”的枪声如来自地狱魔鬼的嘶吼。
缅军机枪阵地就设在“复兴部队”对面的山上,“复兴部队”的步枪射程达不到,形势对他们极其不利……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都是金三角的雨季,重装备的缅甸军队在大雨里不便展开行动,便分兵深入山中追剿这些残敌。
缅军司令官认为“复兴部队”非常脆弱,仅是一支流寇似的武装组织而已,所以,打算雨季之后再采取行动。
乘缅军麻痹松懈之际,“复兴部队”决定分路开拔反击缅甸军队。临出发前,李国辉阴沉着脸,心情沉重地对他的部下说:
“这是个决定我们是生是死的重要关头,‘复兴部队’是存是亡,就在这一战了!希望你们能够想一下,我们800万国军,又为什么会败在共军的手下。我们国军每天能走的路仅有30里路,可共军却能走200里的山路,我们怎么能不败呢?此刻,我们的前面就有120里的山路,这次战斗,我们必须同时进攻缅军,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像共军那样地走,就谁都不会是我们的对手了!”
在李国辉的加油打气下,部队出发了。
钱运周带着一支500人组成的突击队,正急速地行进在原始丛林当中。李国辉命令他们:重返小孟捧,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夺取他们的重炮和重机枪。
天亮后,一场大雨从天而降,钱运周率突击队趁雨潜入小孟捧,此时的缅军官兵还在酣睡之中。于是他们的重炮、重机枪就轻易落到了突击队的手中。
形势急转直下。前方的缅军没有得到警报,“复兴部队”的大反攻就已经开始了。
“复兴部队”用夺取来的重炮向缅军猛烈开火。缅军阵地上弹片横飞,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房屋和村庄都在燃烧。
“复兴军”像杀红了眼的恶棍,拼了命地穷追猛打。在江口,他们用缴获来的重炮猛烈地向江中轰击,两个多小时内将400多发炮弹全部打光了。
“复兴军”获得苟延残喘
战斗尚未结束,缅军提出谈判。
缅军的首席谈判代表是一个上校,一开始他就说:“其实,目前我们缅甸装备先进的国防军,兵力还是强于你们‘复兴部队’。不过我国是个刚刚独立的国家,不想卷入太多的战事。虽然你们‘复兴部队’确属非法入境,但我国还是主张以和为贵,和你们就停战之事进行和谈。”
听完了翻译,李国辉竟然贪天之功为己有,恬不知耻地说:“我们是中国的军队,我们还是贵国的朋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们中国的军队曾经到缅甸帮助贵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这件事,在贵国的老百姓中是无人不晓的!”
缅军上校听了翻译,点头说:“不错,中缅两国是兄弟友邦,两国的军队还曾经联手抗战过。希望这一点能有助于我们的谈判!”接着,他又以带有些许讽刺的语气说:“我听说,你们的部队,在贵国的淮海和蒙自,都被解放军打得非常狼狈。”
钱运周说:“淮海战役中,我们的部队是从百万共军的包围中安然突围的唯一一支军队;而在蒙自,七〇九团还突破了解放军的层层封锁……”
自己被揭了老底儿,而钱运周还在那里不知羞耻地夸夸其谈!李国辉一挥手打断了他的话,冷冷地盯着缅军上校说:“我们谈正题……我建议以萨尔温江作为我们驻军的分界线。”
缅军上校摇摇头说:“你们提出的条件,要我方接受,是有一定难度的……”缅军上校走了。
两天之后,缅军上校再次渡过萨尔温江,来到“复兴部队”总指挥部与李国辉谈判,还是无果而归。
万不得已,缅甸政府做出妥协,允许他们在这里“借土养命”。第三次谈判时,缅军上校一开始就表了态,说:“我们已经决定了,可以让贵军暂时驻在孟萨。”
8月底,“复兴部队”撤出大其力,重返小孟捧,之后再进驻孟萨。
孟萨是个大坝子,内有40多个自然村寨。国民党残军拥有了这个良好的基地及生存条件后,不仅得以苟延残喘,而且获得了再次发展的机会。
缅甸土司与“复兴军”联姻
“复兴部队”进驻孟萨后,当地的土匪不是归顺就是逃离,于是武装护送商队走私鸦片,几乎成了李国辉在这一带称霸的独门行业。
李国辉曾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复兴部队”不过是借土养命而已,迟早都会打回本国境内的,是缅甸政府紧紧相逼,我们才不得不以死相拼……杀人做强盗还要找个理由,真是可恶至极!
孟萨是刀栋西大土司的领地,“复兴部队”在这里“借土养命”,“借”不过是一种客气的说法,他们进驻孟萨,完全不理会刀栋西同不同意,这使得刀栋西十分忧虑。
刀栋西不断接到报告,比如“复兴部队”在扩招人马,在大规模修筑碉堡工事,在护送商队进行走私等等。刀栋西还风闻,更为嚣张的是,“复兴部队”要在商道上设置关卡,做鸦片生意的都要向他们纳税。
刀栋西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他整天忧心忡忡,人也明显地瘦了。“复兴部队”是个大祸患,刀栋西却无计可施,要是“复兴部队”哪天要将他赶出孟萨,还不是易事一桩呢!
这一天,刀栋西的大管家忽然惊慌失措地告诉他,“复兴部队”的总指挥找上门来了。
刀栋西大吃一惊:李国辉居然找上门?他到底想干什么呢?
当初是自己把“复兴部队”的事报告仰光政府的,政府才会出兵攻打,会不会是李国辉记恨在心,要来报仇呢?又会不会是他们要来勒索财物呢?刀栋西躲也躲不过,只好去见李国辉等人。
想不到李国辉却是彬彬有礼,他先是向刀栋西介绍了副总指挥谭忠和参谋长钱运周,又对刀栋西说,“复兴部队”暂时驻扎在孟萨,借大土司的领地休整,给大土司造成的不便,很过意不去,对大土司的宽宏大量,“复兴部队”的官兵们都非常感激。
事实上李国辉心里非常清楚,缅甸政府军围剿他们,正是由刀栋西这位大土司引起的。
可大土司还是很不信任这些中国军人,他不解地说:“李将军,你……是不是喜欢当土司呢?”
李国辉说:“我喜欢和土司交朋友,尤其是你。”
刀栋西却摇着头说:“朋友的军队,可不应该驻在朋友的地方……你们能不能到其他地方去呢?”
李国辉说:“不,大土司,你错了,既然是朋友,我们就应该在你的土地上整训部队,等命令下来再反攻中国大陆。”
刀栋西垂头丧气地说:“你们中国人的军队在我的地方盖房子,打仗,做生意,什么税也不向我上交,哪里有这样的朋友呢?”
“土司大人,你是孟萨的主人,我们外来是客,作为客人,我们不会忘记对你要有诚意。这次我们来到你的府上,还顺便带来了一些薄礼,算是对你的一点敬意,希望土司大人收下。”李国辉一边说着,一边响亮地击掌。
几个“复兴部队”士兵排成一队,将几个颇大的木箱从门外抬进来。木箱非常重,士兵们都抬得非常吃力。土司困惑不解,不懂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士兵们打开木箱,将箱里的东西全部摆开,刀栋西的眼睛忽然大放光彩,激动不已。
这“一些薄礼”,原来竟是20支快枪和1000发子弹。
在金三角地区,土司和盗匪的势力都是因武器而强大的,所以再昂贵的礼物,都比不上武器的重要。有了武器,就可以征服别人,就可以获得权力和一切。刀栋西的那些土司兵,大部分用的都是老式的火药枪,这些武器早就过时了,200年前英国殖民者用的就是这种武器。
那些“山大王”盗匪,仗着几支快枪就能横行一方,为所欲为。此刻,面对这20支快枪和1000发子弹,刀栋西能不眼红吗?
李国辉这样慷慨,刀栋西真是惊喜无比,就如同一个乞丐,突然被人赏了一张大钞票。在刀栋西的心目中,武器就是他的第二生命,从这一点上,刀栋西觉得结交“复兴部队”,对自己还是有利益的。
于是他连忙令人摆起了丰盛的酒宴招待李国辉等人,还让掸族青年、少女们擂起鼓,跳起美妙的孔雀舞,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复兴部队”军官们的感激和尊敬。
酒席间,刀栋西还把他小儿子叫出来,李国辉当着众人的面认他为义子。
随着“复兴部队”的势力在孟萨一天比一天更壮大,刀栋西一度安定下来的心又越来越紧张了。“复兴部队”的种种行为,都没有一点点要返回中国境内反攻共产党的样子。看来,他们还是打算长久地驻下去了。
“复兴部队”在孟萨也还算安份守己,并没有搔扰百姓。但说到底,这些人还是一支异域武装,谁也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意料不到的事,所以,“复兴部队”还是让刀栋西这位大土司头痛不已。
他不止一次召开会议,解决这一问题,但谁都没有什么好计策。最终,一位华侨管家向刀栋西献计,说缅甸以前的蒲甘王朝为了消除和中国人的敌对关系,便把他们的公主嫁到了中国,或是把中国皇帝的公主娶到缅甸来,这就是“和亲”政策。要解决“复兴部队”的问题,可以和他们“和亲”,这样还可以借他们的声威去克制其他的土司,具体的办法,就是将刀栋西的女儿嫁给“复兴部队”的高级军官,然后向各村各寨下令,让他们也效仿,只要能招到“复兴部队”军官做女婿,就能得到大土司的重赏。
刀土司有十几个老婆,女儿更是数不过来,拿出来一两个和汉人“和亲”,他求之不得!刀栋西欣然采纳,于是派和亲使者到“复兴部队”中。
刀栋西的招亲之举,李国辉十分明白他的用意,同时也赞同。
一听土司要在“复兴部队”的军官中找女婿,很多人立马自告奋勇,表示愿意。挑来挑去,只有钱运周和王满堂两人,是支队长以上军官没有结婚的,尽管一个声明有未婚妻在昆明,一个声明家里有个童养媳,还是双双成了刀栋西土司的乘龙快婿!而且据说那个叫王满堂的国民党残军军官还一人娶了两朵姐妹花!
就在这项“和亲”政策下,不少头人纷纷与“复兴部队”结亲。
因为当地的头人和百姓都听刀栋西大土司的命令,所以,“复兴部队”和他结了姻亲,就等于把这里所有的头人和百姓都网罗到自己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