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残军再次窜扰
●李弥公然宣称,要和一切反缅甸政府的武装力量联起手来,推翻缅甸政府。
●李弥说:“我要打回昆明不太容易,但我要做缅甸王就太容易了,不过要看我愿不愿意了!”
●“反共志愿军”的高级将领不甘失败,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反攻云南的新计划。
缅军“旱季风暴”围剿失败
1952年8月,李弥的“反共救国军”与缅甸的“克伦自卫军”成立“联合作战指挥部”,公然宣称和一切反缅甸政府的武装力量联起手来,推翻缅甸政府。
“反共救国军”向萨尔温江以南的发展,给缅甸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捍卫主权,缅甸政府又于1953年1月对“反共救国军”发动了“旱季风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围剿。
这场战役,缅军将萨尔温江作为中心,影响范围非常大,出动兵力也更多,双方战斗得异常激烈。
缅甸的国防军全军仅有2万人,在这场战役中出动的兵力就超过了1万人,其中以骁勇著称的钦族部队占了大部分。在二次大战期间,钦族部队抗击日军的威名就已经传遍了亚洲。这些钦族士兵是山林作战的精英,他们背着轻机枪在高山峻岭之上也能行走如飞。
除此以外,缅甸政府还重金请来将近4000人,成员大多数为印度人的“国际兵团”。
“旱季风暴”战役发起之前,缅甸军队经过了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大量集结兵力,又是主动出击,在兵力、武器装备上都胜于“反共救国军”。
国民党残军一开始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当时李弥和参谋人员都不在孟萨,只好由“反共大学”教务长李则芬和参谋长杜显信指挥部队抵抗。
“反共救国军”虽然人数不少,但真正能上阵参战的仅有两个团,其他部队都还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又散布在10多处,很容易被一个个歼灭。
缅军的第一步计划是要歼灭驻扎于萨尔温江两岸的江口和大其力的国民党军,再将部队分为两路,分别向北攻取孟布及向东攻取对方的总部孟萨。
国民党军部署在江口和大其力的兵力很少,大其力仅驻有警卫营邹浩修率领的两个连,江口以东的拉牛山上更是仅有他的一个连。而在孟萨总部,仅守着两个连和一个排,而孟布也只驻着九十三师师部和一个直属连,人数加起来还不到400人。
5月21日,杜显信在萨尔温江的沙拉渡口命令张云岳率总部的两个连增援江口。
此时邹浩修的两个连正从大其力退下来,渡到萨尔温江东岸的江口,和张云岳两个连汇合到一起。
缅军的一个团包围了江口,连续三天进行猛攻,国民党军拼命抵抗,于是缅军调重炮进行轰击。
22日,在战机协助下,缅军攻下国民党军在萨尔温江西岸的头堡猛畔据点。国民党军拼命死守在沙拉渡口。
5月23日,“萨尔温江战役”打响。缅军的炮火猛烈地轰击沙拉渡口,并以跳蛙战术跳过江口,兵分两处,在江口上游和下游各30里的地方渡过萨尔温江,进攻国民党军的总部孟萨和孟布据点。
24日,国民党军从沙拉渡口败退,撤守拉牛山。
接着,双方在拉牛山口相遇,于是,一场激烈的肉搏战展开。两军的死伤都非常惨重。
此役过后,国民党军仅余400多人了。
第二天,缅军猛攻拉牛山口。威力强大的一零五口径大炮只击得拉牛山口烟火四冒,俨如世界末日的来临。
缅甸空军于第四天也投入了战斗,孟萨、孟布和拉牛山同时遭到了缅军战机的猛烈轰炸。30日,国民党军又被迫退出拉牛山。这一仗,国民党军遭到了重大伤亡。
缅军本来是计划跳过江口分别进攻孟萨和孟布,消灭国民党部队。可此时孟萨总部仅余一个空壳,缅甸军队在这里无敌可歼,于是将兵力集中起来围攻孟布,旨在歼灭对方的李国辉部队。但这一带山势陡峭、地形非常复杂,缅甸军队对孟布进行包围,却无法完全围住,国民党军还是可以通过不少小道和外面取得联系。缅军包围了20多天,还是未能歼灭李国辉的部队。
6月初,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从缅北基地回师增援,占领拉牛山、沙拉渡口,并向孟萨、猛畔、猛果增派部队。缅军前后受击,只好在6月13日撤回萨尔温江以西。缅军的这场“旱季风暴”大围剿,就这样无功而返了。
李弥主力被迫撤往台湾
缅甸军队发动“旱季风暴”战事之后,李弥在曼谷接受西方记者采访,一句大话引起轩然大波,使他在金三角的统治从此结束。
一位西方女记者问他:“李弥先生,你是‘中华民国’的云南省主席,你什么时候可以打回昆明呢?”
李弥大笑说:“我要打回昆明不太容易,但我要做缅甸王就太容易了,不过要看我愿不愿意了!”
此语一出,仰光舆论大哗,学生上街游行,要求总理吴努和国防部长吴奈温下台。
缅甸政府只得向联合国控诉“中华民国”及美国的罪行。他们向世界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照片、实物及战争情况的资料。
东南亚各国联合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纷纷谴责台湾当局和美国粗暴侵犯缅甸主权的行径,要求维护缅甸主权。因为,这些国家都感到了国民党残军存在的威胁。
尽管美国千方百计地搁置缅甸主权的提案,但正义的呼声异常强烈,各国不肯通融。美国无奈,不得不在曼谷召开美、泰、缅、台四方军事会谈。国民党派李则芬出席了会议。
美国和国民党当局迫于各国压力,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国民党驻在缅甸的部队全部撤往台湾。
不仅国际社会不允许国民党残军企图推翻缅甸政府,蒋介石一样不能容忍部下“自立为王”的行为,于是把李弥调回台湾。李弥一到台湾就被软禁了。之后,蒋介石不得不下令从金三角撤军。
从1953年11月7日到1954年6月3日,从金三角共撤走李弥总部、“反共抗俄大学”、第二十六军军部、九十三师、一九三师、第四、十、十八、二十一纵队等部5472人,以及家属1030多人。此后,台湾当局宣布已经从缅北撤走全部军队,没有撤回的与台湾再没有任何关系。
李国辉随撤台人员到了台湾后,很快退出军界,带着家人在台北县一处荒凉滩地,盖起房屋,开垦田地,过着以养鸡为生的生活。
在这期间,我解放军云南边防部队紧密配合地方各级党政机关、民兵和人民群众,对敌人做了大量的政治工作,使2466名境外的国民党军官兵回国投诚。
但是,蒋介石并不想真正放弃这个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反共基地”。他又任命“反共救国军”原副总指挥柳元麟为总指挥,将留下的部队进行整编,继续从事反共窜扰活动。
柳元麟再次整编残军
李弥的大部队刚一撤走,缅甸国防部就向金三角地区大举进兵,对山区进行拉网式扫荡。缅甸政府军采取的不是安抚政策而是高压政策,镇压了许多与国民党残军勾结的土司头人。缅甸政府军宣布彻底禁烟令,阻断了当地头人的财路。然而,缅甸政府的政策不但没能得到土司头人和百姓们的拥护,反而把民心推向了毒贩子一边去……
国民党军主力撤往台湾不久,留在缅甸的部队成立了“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下辖三个军约4500人。可此时国民党残军内部,各派系矛盾重重,这群乌合之众离心离德,谁也不将柳元麟这位总指挥放在眼里,因此不止一次发生内讧。
最先反对柳元麟的是第一军军长吕维英。他在九十三师待过很久,参加过抗战和内战,曾经指挥过师团战斗,还在毛人凤的手下干过几年。仗着这样的后台和背景,吕维英目中根本没有柳元麟,公然宣布他的第一军独立,拒绝柳元麟的指挥。
柳元麟又惊又怒,不停地向蒋介石报告此事,并说“整军备战,反攻大陆”,“必须消灭一切不团结现象”。
为调和内部矛盾,蒋介石派遣“国防部”情报局游击行动处处长罗果出马,到缅甸进行调解。吕维英这才勉强答应听从柳元麟的调动。
经过罗果的调和,“反共志愿军”的内部矛盾似乎已经解决,然而事实上,吕维英和另外两个军长甫景云、段希文,他们与柳元麟之间仍然心存芥蒂。
在缅甸的国民党残军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因此柳元麟也不敢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云南行动。每次台湾方面要求他将战绩上报时,他就派出小批特务不断地对我边境进行“小偷小摸”式地骚扰,以此敷衍台湾方面,向其邀功,暗中却进行休整,以保存实力。
柳元麟的“反攻云南”
1957年,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乘中国共产党进行整风运动和展开反右派斗争这一国内形势,作出了对大陆进行“军事袭击”和“政治反攻”的决定,命令在缅甸的“反共志愿军”在云南边境搜集情报,进行“攻心战”,唆使边民逃往境外,寻找时机进行暴动,并伺机攻占昆明。于是,“反共志愿军”的高级将领不断进行研究之后,提出了反攻云南的新计划。
柳元麟和吕维英、甫景云、段希文四人各自盘算,各自保存实力,因此三个军的人数,拼凑起来不到1500人。柳元麟亲自督战,1000多人慢腾腾地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云南境内,进攻了孟润、叭红、阿勒、曼信、斑角、贺梅等一些村寨,并抢劫了孟润贸易组和学校,还纵火焚毁了叭红、阿勒寨的房屋,又将叭街水利工地的42名干部、民工掳走了。
国民党残军的这次行动,连一个县城也没有拿下来,更甭提攻占昆明了。柳元麟借口这次行动的失败是因为吕维英从中破坏,因此把吕维英调到“元江指挥所”任指挥官,由第一军副军长吴运缓代理他的军长职务。柳元麟还撤了第二军军长甫景云的职务,理由是他“贻误战机”、“违犯军纪”,并当众枪毙了他的一个心腹营长。打击了吕维英和甫景云之后,柳元麟还不愿罢手,认为段希文势力太大,又不服从自己,一定要将他挤掉。但是,段希文绝不是一般的人物,他的父亲段克昌是蒋介石的亲信,曾经任昆明行营兵站中将总监长,又是台湾的“国大代表”。而段希文本人也曾经是白崇禧部的师长,并曾担任武汉警备司令,机警多智,也擅长作战,基本上能将自己的部队控制。柳元麟很难排挤段希文。
有段希文在,柳元麟就无法安宁。他先是将两个师组成第五军,任段希文为军长。接着又通知第五军的各师各团,以后报领军费,直接到总务部即可,不必通过军部。柳元麟的用意是想使段希文的军长一职成为虚设。
但段希文的部属多数是云南兵,多年追随着他,在主力撤往台湾后又曾与他患难与共过。柳元麟仅凭这一道通知,怎么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他见这一手未能奏效,索性停发了第五军的一切经费。
段希文马上谎称有病告假,将在中缅边境进行袭扰活动的第五军部队调了回来,又在11月24日宣布,第五军独立,和柳元麟指挥部断绝从属关系。
柳元麟十分震动,连忙又向台湾告了段希文一状。
1959年4月,台湾情报局副局长任剑鹏亲赴缅甸调解。段希文的父亲段克昌也加以劝说,段希文这才取消独立,重新回到柳元麟麾下。
柳元麟深深明白:没有巩固的基地,是不可能实现反攻大陆的,而要建立巩固的基地,就不能不处理好与当地群众、头人的关系。于是,柳元麟吸取了经验和教训,在军中发布了五条规定:禁止部队骚扰群众,搞好军民关系;尊重民族风俗,不准强奸民女,但可与民族上层人士通婚;避免同群众直接冲突,利用村寨头人为自己服务;尊重民族信仰,不准进驻缅寺;重视民族上层,利用民族上层。这几项规定,使他们和金三角地区的群众关系有所改善,并巩固了他们的根据地。
我国当时灾荒不断,并和苏联象的关系开始恶化了。解放军坚持防御战略,不再出击国民党军。缅甸国内的情况也有了变化,政府军队正全力以赴地和国内的反政府武装作战,使得国民党残军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养和整训。
经过了三年整顿,“反共志愿军”暂时得以统一,总部设在湄公河西岸的江拉。第五军的战斗力比较强,为了有效地“反攻云南”,柳元麟只好将自己和段希文的私怨暂时放下,任他为“反共志愿军”副总指挥。
1959年,蒋介石召柳元麟到台湾,命他设法策应云南、西藏等地匪特暴乱,并许诺增加经费和补给供应。
柳元麟返缅后积极招兵买马,声称:“不仅缅敌找上门来要打,而且要打进云南,以击引暴,以暴致乱。”他还拟订了袭扰云南的突击计划。
1960年春,台湾向缅北残军驻地空投了400人的“特种部队”,柳元麟更是加紧了袭扰云南的准备,培训了2000多名袭扰骨干。
1960年7月,蒋介石还派特种部队司令夏超任副总指挥兼教导队长,派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徐汝辑为总政治部主任,特种部队副司令胡开业为孟百了守备区司令,加强对柳元麟部队的控制。
1960年7月底,“反共志愿军”的兵力增至近万人,达到撤走台湾后的鼎盛时期。总指挥部下辖有5个军:第一军军部设在孟瓦,吴运缓任军长;第二军军部设在索永,吴祖柏任军长;第三军军部设在莱东,李文焕任军长;第四军军部设在孟马,张伟成任军长;第五军军部设在孟隆,段希文任军长。其中第一、四军靠近我国边境。此外还有西盟军区和孟白了守备区。
各军下辖两到三个师,各师统辖的各团兵力从几十人到几百人或上千人。该军队有一特殊之处说来可笑,就是当官的人数要比当兵的人数多。国民党的腐败在这股残军身上都能充分体现出来,可见其灭亡乃是必然。
柳元麟等人,口中不断叫嚣从缅甸出兵,配合台湾国民党大军反攻大陆,其实他心里没有一点信心,也没做什么准备。他们的方针是:遇到解放军时,尽量保存实力,避免决战,进攻时就采取潜入、窜扰的方式,形势不利就逃跑;和缅甸政府方面,既是敌对关系,又要尽量做到和平共处,求得彼此相安无事,以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