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残军的可耻下场
●解放军战士们得到了丛林作战的实战锻炼,顺利完成了中央军委交与的战斗任务。
●蒋介石问:“你们运往老缅边境的物资,是否将所有的标志都除掉了?”
●国民党残军频频派遣特务在云南边境进行“突击破坏”,受到了我边防部队和人民武装的严厉打击。
柳元麟带领残军逃亡老挝
柳元麟心急如焚地赶到前线指挥部,一开口就向段希文发问:“段军长,我们至少还要几天才能干掉缅军?”
段希文说:“最少还要5天。”
柳元麟着急地说:“5天太迟了!能不能3天?”
段希文无奈地说:“不行,单是凿开石坝,再安上炸药,5天已经是最快的了。炸药的量不够,是炸不开石坝的。”
是不是要放弃炸开草海子,冲走缅军的计划而撤军避开解放军的锋芒呢?这些国民党残军将领为难极了。
柳元麟一咬牙,说:“段军长,你能不能在3天里炸开石坝?就3天……我将总部警卫师交由你指挥。”
段希文却说:“总指挥,想消灭缅军,最好是你替我抵挡共军,再争取两天的时间。”
柳元麟一愣,一时哑口无言。
一会儿,他又问钱运周:“共军最多要几天能开到预警线?”“预警线”指的是国民党残军可以安然撤到老挝的最近距离。
钱运周用手指在军用地图指点着说,离这儿最近的两支解放军部队分别从孟由和罗云方向开来,由孟由穿越森林开到猫儿河谷最少要5天,而另一路最多需一天。要是解放军想直接向江拉总部进攻,那更是需要七天的时间。
此外,还有第二军在阻击解放军,所以,解放军到达预警线会更迟一些。
“好!”柳元麟精神一振,对段希文和第三军军长文焕这样说道:“两位军长,你们都听到了吧。你们和共军交手的次数也不少了。我已经给第二军下了军令,令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孟由和罗云48小时,违令者将以军法处置。”
大家都不说话。
一位参谋送来一份电报,柳元麟看完后更加亢奋,大声读起电文来:“国防部电令,我军务要团结战斗,全歼敌人主力,不得有误……本人现以总指挥身份下令,第三、五两军,务必炸开草海子,一星期内歼灭缅军,之后再转移部队。第一军和二军在北线阻止共军的进攻,以保证猫儿河谷战役的胜利。”
可是,在孟由和罗云的第二军部队只抵挡了七八个小时就撤退了。国民党军一心只想着要逃跑,他们熟悉地形地势,很快就逃脱了。
有了明确的作战目标,解放军迅速地向国民党军的总部江拉挺进。
柳元麟获悉解放军是经无人区进军时,马上万念俱灰了。无人区到这一带的距离最近,解放军从这条距离最近的路线进攻,就能大大缩短奔袭的时间。
柳元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向钱运周发令:“将江拉的一切渡船和木筏都征集起来,令第一、二、四军靠拢总部,明天开始渡河,撤往老挝。”
他又对钱运周说:“你曾经说过,解放军要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到江口。但是,一般情况下才会这样。现在缅军的处境非常危急,解放军要救援他们,因此,解放军行军的时间不会再是一星期,而是一星期的一半——三天半!”
钱运周问:“总指挥,是总部先撤走吗?”
柳元麟说:“命后勤辎重先撤,接着是第一军、第二军、第四军,总部在最后。”
柳元麟并没有提第三和第五军,钱运周谨慎地问:“总指挥,猫儿河谷的官兵……是不是该……”
柳元麟冷冷一笑,说:“你再用总部的名义给段希文和李文焕两军下令,说我军已经阻止了解放军的攻势,目前正在孟由交战,命令他们两军一定要把缅军消灭,不得违令。”
钱运周大吃一惊,他表面上听从柳元麟的吩咐,暗中却派人秘密通告段希文和李文焕,告诉他们总部撤退的时间。
国民党残军大撤退开始了。江拉的戒备十分森严,值勤巡逻的宪兵比比皆是。撤退下来的部队一支支地集中在渡口,江拉的民工日夜不停地将官兵们和物资运往湄公河彼岸。
这次大撤退,国民党残军渡过了湄公河,离开了缅甸的国土,登上了彼岸的老挝琅南塔省西北部边境山区。
第四天,我解放军首批身着迷彩作战服的突击队赶到了江拉山头上,另一支突击队经过几昼夜的奔袭抵达江腊机场时,却已经看不见一个敌人了。
猫儿河谷中,与缅军激战的段希文第三军和李文焕第五军也没有坚持到最后,他们得悉了钱运周的情报后,第三军和第五军匆匆地撤离了战场。
他们撤军前引爆了炸药,但由于炸药填装得不足,仅将“草海子”炸开一道口子。一部分湖水冲泻而出,一些缅军官兵逃得迟的,被湖水冲走了。猫儿河谷也暂时成了一条湍急的水道。
国民党残军第三军和第五军撤得太匆促了,连回首看一下那些被湖水吞噬的缅军官兵也顾不上。他们取道泰缅边境,进入老挝境内,和总部会合到一起。
我解放军突击队很快就进入了猫儿河谷。由于国民党残军已经撤走,突击队战士们打击敌人的任务就变成了救援洪水中的缅军官兵了。于是,解放军官兵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跃入到河水中。
这场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缅甸政府对外宣布:“湄公河之春”战役战果辉煌。缅军收复了被国民党残军占据的地区,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已经将敌人驱逐出境,消灭了一大祸害。
经过两次在缅甸境内的作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剿清了作战区域内的国民党残军,协助缅方收复了已经被国民党残军占据10多年的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的地区,这使中缅联合勘定国界线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促进了中缅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扩大了我方的政治影响。
解放军战士们得到了丛林作战的实战锻炼,顺利完成了中央军委交与的战斗任务。
国民党残军撤往台湾
撤退到老挝的国民党残军,再次引起东南亚各国的强烈抗议。
由于江腊机场已被解放军占领,台湾当局秘密与老挝政府协商,借得边境孟信、南他、回寨一线暂居,并加紧空投补给。由于怕空投物资被人发现引起争议,要求在台湾装机前把一切显示“中华民国”的标志都销毁。
1960年2月的一天清晨,赖名汤突然接到蒋介石的电话,蒋介石问:“你们运往老缅边境的物资,是否将所有的标志都除掉了?”赖名汤回答:“是的!”
蒋介石却冷冷地说:“缅甸政府已得到你们所投下的东西,上面仍有中华民国的标志。”
缅甸政府根据台湾仍然在给缅甸国民党残军空投物资的事实,正式向联合国提出控诉。联合国再次作出决议,要求台湾蒋介石政权将在老缅边境的部队撤回。
2月下旬,蒋经国命令赖名汤前往泰国和缅甸,把军队撤运回台湾。为此,3月5日,赖名汤带领12人的接运小组从台湾乘机飞往泰国曼谷。
赖名汤一行人到达残军总部后,见到总指挥柳元麟。柳元麟直言相告:愿意撒台的人数可能很少。
在老、泰、缅3国交界的丛林中,赖名汤一连5日苦口婆心地说服官兵们服从撤台的命令。最后,赖名汤宣布不愿意撤台而自行留下的,今后一切活动自行负责。
最终,柳元麟总部及下属第一、二、四军部分官兵经由老挝、泰国空运到了台湾,李文焕、段希文则没有率部队撤到台湾。李文焕名为第三军军长,实际统辖不过1000多人,又非正规军人出身,他考虑到了台湾就保不住军长职位,便以路途远为借口拒绝。
第五军军长段希文虽然是军人出身,父亲曾是云南籍的国大代表,本人也多次到台湾见过蒋介石,他本人愿意遵从命令撤到台湾,但部属多是云南人,且在当地成家,多不愿意去台湾,因此也没有撤退。
台湾对段、李抗拒命令的行为感到十分恼怒,台湾“国防部”发言人声称,撤军已告完毕,“云南人民反共志愿军”番号取消。所剩残余数千人,均为擅自脱离部队者,台湾方面不为其行动负责。从1961年3月17日到4月30日,撤走国民党残军4406人。
在撤往台湾前,按照台湾的命令,将台湾中央情报局派在金三角的高级特务、上校团长张苏泉及300名骨干留下,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后来,张苏泉带领部下投靠了坤沙,帮助坤沙训练军队,并消灭、收编了金三角地区的其他贩毒集团,制造了一个震惊世界的毒品帝国。
段、李两军落足泰国
包括段希文的第五军和李文焕的第三军在内,留在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共有5000多人。
段希文,云南宜良县大渡口村人,1929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九期步兵科,先后在滇军四团、五团任职。1949年任国民党二六五师师长兼武汉警备司令。
1950年,段希文抵达香港,邂逅李弥等人后,被邀前往泰缅边境参加蒋军残部。7月,段希文转往曼谷,加入蒋军残部,开始了异域的军旅生涯。
国民党残军撤走时,为了控制利用段希文和李文焕,蒋介石曾令驻泰国清迈的代表杨文湘传达台湾对他们的“关怀爱护”之意,要求段希文、李文焕服从命令将部队撤回台湾。
可李文焕拒绝了,他对第三军的官兵们说:“别人撤往台湾,是别人的事,我们第三军是不能撤的,我要把弟兄们留在这里,因为弟兄们到了台湾,就再也无法回家,再也见不到父母亲人了。”
杨文湘向台湾方面报告:“李文焕是不会把他的部队拉去打大陆的,他要用部队去做他自己的大烟鸦片生意。”
有一次,段希文设宴款待台湾重要人士时表示:“有人说我违背上司命令是不对的,也正是这样才造成我们目前的困境。要是他们上面需要我,我会尽心尽力,不然的话,我只希望办清一切手续,候命行止。”
于是台湾从此不再给第三、五军提供补给了。
刚一开始,段希文和李文焕想在老挝北部建立根据地,但老挝军方出动飞机、部队进行拦截,三、五军不得不落荒而逃。段、李想重返缅北,但缅军早已严阵以待,只会予以痛击。
此时的国民党残军,痛失根据地,内部分裂,情报不灵,到处被动挨打,简直如丧家之犬一般。
在老军和缅军的围追堵截下,残军第五、第三军狼狈逃窜,一路向南。当缅老军队发现残军确实要离开老挝和缅甸准备进入泰国后,便主动停止了追杀,“友好地”尾随相送。
1961年10月,经过数月地艰苦行军,残军终于走出老、缅的原始森林,进入了泰国北部的龙帕山脉。
第五军走到一座小山谷时停下来,段希文望着眼前郁郁葱葱、一片祥和景象的泰北丘陵,他对人困马乏的部下说:不走了,就是这里,打仗也不走了。
段希文给这座小山起了个名字:美斯乐。美,泰语“村子”,斯乐,泰语“和平”,即“和平村”之意。
尾随五军后面的第三军在军长李文焕的带领下,在美斯乐西面几十公里一个叫塘窝的山坳定居下来。
对于闯入境内的国民党残军,同样信奉佛教的泰国王和政府,并没有出动军队围剿,而是允许残军在这里暂住,还送去大批粮食。
泰国王的仁慈和泰政府的宽容,使走投无路、处处挨打的第三军和第五军,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保命、休养生息的落脚点。
段希文和李文焕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和处境,对部队发布了异常严厉的命令,不许下属官兵扰民,后来还亲自枪毙了几个违反军纪的军官和士兵,所以他们和泰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安无事。
粉碎武装特务的突击破坏
国民党残军撤往台湾后,留下来的各部残军各自为政,在金三角各据一方称王称霸。
可他们很快就陷入生活补给方面的困境中,不得不重新寻找出路。
残军原第二十五师师长曾德兴便带着部下500多人,流窜到老挝境内,归附了老挝的右派武装。
残军马俊国一部归顺了台湾情报局,被改编为“滇西行动纵队”,成为一支特务武装。
吕维英则拉起了一支雇佣部队,受扉于老挝政府,助其清剿反政府武装。
想不到的是,老挝左中右三方经过一番谈判之后,雇佣军竟成了他们的打击目标。
一场恶战使雇佣部队溃不成军,幸好吕维英得以逃生,后来和屈鸿斋部投入段希文的第五军,成立了“东南亚反共志愿军”。
1963年,为了配合中印边境武装冲突及东南沿海的军事窜扰,蒋介石派情报局副局长沈之岳、特情室主任徐仁隽、监察委员段克昌等人,先后到泰国视察第三军和第五军,承诺给他们恢复补给,条件是要第三军和第五军窜扰云南边境,搞政治攻势。
段希文和李文希为获得台湾补给,从1963年到1966年9月30日底这段时间,频频派遣小批部队窜扰云南潞西、孟连、沦沅、镇康等县。
在我军边防部队的反窜扰行动中,段、李两军被击毙27人,还有11人被俘虏。
然而,台湾的蒋介石贼心不死,对部下很不满意,命令段、李两部尽一切努力加大行动力度,不然就停止提供补给。
但段希文和李文焕最终还是终止了对我边境的窜扰,原因是感到窜扰行动太耗费时间,而且损失很大,希望也十分渺茫。
1966年10月和1967年3月,蒋介石父子两次召段希文和李文焕赴台湾,商量关于窜扰云南的事宜。
1968年3月,罗汉青代表台湾当局前往泰国,发给第三、五军两万美金以示慰问,并继续商讨窜扰云南的问题。
这年年底,段希文又被台湾当局召见。
1969年5月,蒋经国亲自来到泰国,7月,又派参谋次长易谨、特种作战部队司令夏超赴泰国和段希文、李文焕商谈补给和整编的事宜,条件是要兵不要官,而且只要年轻健壮的士兵。
部队整编之后,由易瑾、夏超、项成豪分别担任正副指挥官和参谋长。
段希文和李文焕召开军官会议进行研究,都认为台湾当局提出的条件其实是要夺去兵权,于是不同意接受台湾方面的改编。
第二年1月,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周中峰、情报局局长叶翔之又抵达泰国,仍然是为第三军和第五军接受改编的事:
一方面,段希文和李文焕很希望获得台湾方面的补给;
另一方面又担心改编之后对己不利,一直举棋不定,迟迟没有正式表态同意改编。
1966年到1972年,国民党残军频频派遣特务在云南边境进行“突击破坏”,其中有记录的就有60多次,22次受到了我边防部队和人民武装的严厉打击,一共被歼405人。
1967年3月12日,解放军云南省军区步兵第十团,收到关于境外的国民党特务份子将由叭戛地区潜入我境内进行“突击破坏”的情报后,立即派出三营营长李增寿带领一支171人的小分队,在景洪县公安局8人的协同配合下,于当天晚上,到叭戛地区的播掌东北方位进行埋伏。
19日,果然有两名特务潜入我境内,埋伏了两天两夜的我小分队马上将他们逮捕。
特务们供出,还有另外三名特务将会被他们带领进入大陆境内。
在我军的政策面前,一名特务表示愿意立功赎罪,去把另外那三个特务引诱过来。
当他把另外三名特务带到我小分队伏击圈时,小分队和公安局的战士们马上猛扑过去,活抓了两个特务,一个特务企图逃跑时被击毙。
在这次行动中,我方缴获一部电台,一本密码六支手枪。
在与国民党派遣入境特务的斗争中,民兵联防武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紧密地配合着边防部队,组织起一张张严密的大网,使敌人有来无回。
1971年,两个特务在畹町境外窥探了整整三昼夜,不敢贸然越境。最后,乘着夜黑如漆,这两名特务悄悄地潜入我境内,可马上就成了我向阳二队民兵的俘虏。
这一年的7月,盈江县芒线勐俄泰的两个民兵班奉命在铁桥伏击妄图进入我境内进行破坏的美蒋特务。
两个班的民兵们在荒野外埋伏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等特务们刚刚进入埋伏圈,民兵们立刻如猛虎似地跃出,把“美新处”昔董站的特务组长杨世才一伙人生擒活拿。
还有一次,上级下达了“敌特入境”的通报后,勐海县西定公社民兵营佤族副营长岩养立即背起冲锋枪,很快就把一个武装民兵班的战士集中起来,徒步跑到指定位置埋伏起来。
这次行动,岩养和民兵们在荒山野林中搜剿了半个月,最后胜利地捕获了7名潜入境内的特务。
我边防军民不断地重拳出击,国民党特务份子不得不有所收敛,潜入我边境进行“突击破坏”的活动也一年比一年减少了。
1964年夏季,段希文、李文焕两部倾巢出动,打通了萨尔温江走私通道。经他们武装护送的马帮开始源源不断将各种走私品送达老挝、泰国和缅甸以及周边国家。
段希文和李文焕迅速同泰国政界要员建立了关系,彼此间心照不宣。随后,泰国政府决定请第三军、第五军帮忙清剿反政府武装。这样,第三军和第五军大部分便逐渐归顺了泰国政府。
残军流散的一部分人则加入了贩卖鸦片毒品的行列,成为了金三角臭名昭著的毒贩子。少数国民党军残余分子,基本散布到民间,有的匿入山林东躲西藏,有的甚至干脆脱下军装,武装贩运鸦片,也有的娶妻生子,做起了土著。国民党残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后,中缅边境地区出现了和平、安宁的景象,两国人民共同迎来了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新时代。
就这样,曾经“轰轰烈烈”的国民党残军,最终一个个落得了可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