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分子,大分子

    “原子”,是古希腊文化的产物。

    古希腊一位名叫德谟克利特的圣人,最早天才地猜测:宇宙间的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就是最微小、坚硬、不可再分的物质粒子。德谟克利特及其追随者认为,万物是原子的堆积,其所以不同,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的数目、形状和排列次序不同而形成的。

    19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确立了科学的原子理论,推动了人类科学的进步。

    19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科学家阿佛伽德罗·康尼查罗及法国科学家杜马等人,确立了分子的概念,建立了科学的分子理论:

    分子是由一个或几个原子组成的物质最小微粒之一,它的质量等于组成原子质量之和。

    一般分子的分子量是在几十或百以内的,称为小分子。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存在着一类“特殊的分子”,它们的分子量极大,从几千到几千万不等,结构也很独特,是巨大的分子集群结构。这个大分子集群结构,科学家们称它为“高分子”。

    高分子一般包括橡胶、塑料、纤维以及生命蛋白质和核酸等。前一部分构成了现代化学工业的基本主体,后者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部分。因此,高分子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最复杂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自古以来,高分子就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作为食物的蛋白质、淀粉,还是作为织物的棉毛丝、蚕丝以及纸张、桐油、虫胶等,都是天然高分子物质。

    用蚕丝制造纺织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统技术。利用麻类或竹质纤维造纸,是我国祖先们伟大的发明创造。中华民族最早开发和利用桐油和大漆作为涂料。我国古人制作的漆器流传至今,仍然光彩照人,令今人惊叹不已。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我国古代生产的美艳华贵的丝绸以及桐油、漆类、纸张等,绵亘万里通过波斯、阿拉伯,传遍了全世界。

    印度是天然树脂虫胶的主要产地,金碧辉煌的泰姬玛哈尔陵建筑物的许多精美装饰物,就是用天然高分子虫胶粘贴上去的。

    古埃及人最早发现了天然树脂与油漆的用途。出土的著名的木乃伊,显示出聪慧的埃及先民早已使用了各种树脂和油漆作为黏合剂和敷料。

    从人类文明史可以看到,人们在生产实践与生活中,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天然高分子打交道。

    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却给高分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提到高分子科学,人们就感到奇妙、高不可攀,使不少的人对高分子敬而远之。

    其实,高分子就在我们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