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儿童常见病的艾灸疗法
- 缺铁性贫血" level="2">缺铁性贫血
- 小儿多动症" level="2">小儿多动症
- 小儿咳嗽" level="2">小儿咳嗽
- 小儿哮喘" level="2">小儿哮喘
- 小儿发热" level="2">小儿发热
- 小儿惊风" level="2">小儿惊风
- 小儿遗尿" level="2">小儿遗尿
- 小儿便秘" level="2">小儿便秘
- 小儿肠胃不好" level="2">小儿肠胃不好
- 小儿盗汗" level="2">小儿盗汗
- 小儿荨麻疹" level="2">小儿荨麻疹
- 小儿厌食" level="2">小儿厌食
- 小儿伤食" level="2">小儿伤食
- 百日咳" level="2">百日咳
- 小儿腹泻" level="2">小儿腹泻
第五章 儿童常见病的艾灸疗法
缺铁性贫血" class="reference-link">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指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的铁耗尽,红细胞内铁缺乏从而导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当体内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烦躁、心悸、气短、易倦、头晕、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
选穴取穴
膈俞穴、脾俞穴、大椎穴、肝俞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膈俞穴,每次灸15~20分钟。
步骤2
温和灸脾俞穴,每次灸15~20分钟。
步骤3
回旋灸肝俞穴,每次灸15~20分钟。
步骤4
温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5~20分钟。
温馨提示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多吃动物的内脏,如心、肝、肾以及牛肉、鸡蛋黄、大豆、菠菜、红枣、黑木耳等。补充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多矿物质的饮食。
小儿多动症"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在早产儿中多见,男孩多于女孩,多在学龄期发病。中医认为心脾两虚、肝阳上亢、湿热内蕴是其主要病因病理。艾灸治疗小儿多动症,主要是通过对小儿的阴阳、脏腑功能进行调节,使其恢复正常。
选穴取穴
心俞穴、内关穴、神门穴、合谷穴、太冲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心俞穴,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步骤2
温和灸神门穴,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
步骤3
温和灸内关穴,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步骤4
温和灸合谷穴,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步骤5
温和灸太冲穴,每次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
小儿咳嗽"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咳嗽
咳嗽是小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季、春季为多,外界气候冷热的变化常能直接影响肺脏,由于小儿呼吸系统防御功能不健全,很容易患病。体质比较弱的婴幼儿可能会因为奶水呛入气管,堵塞呼吸而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选穴取穴
肺俞穴、风门穴、尺泽穴、合谷穴、天突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肺俞穴、风门穴,每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次。
步骤2
温和灸尺泽穴,每次15分钟,每天1次。
步骤3
温和灸天突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次。
步骤4
温和灸合谷穴,每次15分钟,每天1次。
温馨提示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给孩子保暖,以防风寒侵袭,而且孩子咳嗽时不宜吃寒凉食物。
小儿哮喘"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哮喘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以发作性的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的肺部疾患。哮喘是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由各种不同的抗原引起,气候变化及情绪激动常能诱发哮喘的症状。哮喘常在幼儿期起病,常发于春季和秋季。
选穴取穴
肺俞穴、天突穴、膻中穴、心俞穴、脾俞穴、孔最穴、列缺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肺俞穴、心俞穴,每穴每次5分钟。
步骤2
温和灸膻中穴,每次5分钟。
步骤3
温和灸天突穴,每次5分钟。
步骤4
温和灸列缺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5
温和灸脾俞穴,每次5分钟。
步骤6
温和灸孔最穴,每次5~10分钟。
小儿发热"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发热
发热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多数由感冒所引起,小儿发热要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因小儿在高热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惊厥、抽搐,会伤及神经系统,甚至会造成终生的遗憾,掌握好一些简单的方法控制发热是家长的必修课,艾灸就是不错的方法。
选穴取穴
大椎穴、身柱穴、肺俞穴、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2
温和灸身柱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3
回旋灸肺俞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4
温和灸足三里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小儿惊风"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惊风
小儿惊风又称小儿惊厥,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脑功能暂时紊乱、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一种疾患。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于小儿高热、流行性脑膜炎、脑发育不全等病。多发生于1~5岁小儿,四季均可发病,临床上有急性惊风和慢性惊风之分。
![]() | ![]() |
选穴取穴
肝俞穴、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命门穴、气海穴、关元穴、大椎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肝俞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步骤2
温和灸气海穴、关元穴,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步骤3
温和灸脾俞穴、胃俞穴、肾俞穴、命门穴,每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2次。
步骤4
温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温馨提示
小儿惊风抽搐时切勿强行牵拉,以防扭伤;患儿应侧卧,并用多层纱布包着竹片,放在上下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畅通,口腔内的分泌物、痰涎随时吸出,防止窒息。
小儿遗尿"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症是指幼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孩子在3岁之后就能完全控制排尿,基本不会出现夜间尿床的现象。如果孩子在3岁之后还有尿床的现象,尿床的次数达1个月2次以上,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一般遗尿的孩子除在夜间尿床外,平时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选穴取穴
大杼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气海穴、关元穴、水道穴、中极穴、胃俞穴、肾俞穴、太溪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雀啄灸大杼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2
雀啄灸大肠俞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3
温和灸太溪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4
回旋灸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每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5
温和灸水道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6
回旋灸关元俞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7
温和灸胃俞穴,每次5~10分钟。
步骤8
回旋灸肾俞穴,每次5~10分钟。
小儿便秘"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便秘
小儿出现以大便干燥坚硬,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甚或秘结不通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小儿便秘。小儿脏腑娇嫩,气血不充,脾胃功能还没有健全,一旦饮食不当、寒温失调,就会引起便秘。贫血、缺乏维生素B1、饮水过少、营养不良、运动量少等也可导致小儿便秘。肠狭窄、肠梗阻、幽门痉挛、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都可导致小儿便秘。
选穴取穴
大肠俞穴、天枢穴、上巨虚穴、曲池穴、内庭穴、大横穴、三阴交穴、支沟穴。
步骤1
温和灸大肠俞穴位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步骤2
温和灸天枢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步骤3
温和灸上巨虚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步骤4
温和灸曲池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一个星期为1个疗程。
步骤5
温和灸内庭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步骤6
温和灸大横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步骤7
温和灸三阴交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步骤8
温和灸支沟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小儿肠胃不好"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肠胃不好
小儿肠胃不好是小儿消化及排便状况不佳的统称,主要表现为不爱吃饭、消瘦、爱哭闹、大便稀溏等。小儿肠胃不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艾灸可以更好地改善胃肠功能,助消化。
选穴取穴
身柱穴、天枢穴、神阙穴、中脘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身柱穴,每次15分钟。
步骤2
温和灸天枢穴,每次15分钟,每天1次。
步骤3
隔姜灸神阙穴,每次灸3~5壮,每天1次。
步骤4
温和灸中脘穴,每次15~20分钟。
小儿盗汗"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盗汗
小儿盗汗是以小儿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即止为特征的病症,艾灸对本病治疗效果很好。
选穴取穴
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2
温和灸肺俞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3
回旋灸膏肓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4
温和灸足三里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一个星期为1个疗程。
小儿荨麻疹"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于各种致敏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中医称为“隐疹”、“风瘙隐疹”等,俗称“风疹块”、“风疙瘩”。中医认为本病因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或虚邪贼风侵袭,或由辛辣厚味而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肤,化热生风,或因鱼虾、药物、异味等多种因素诱发。
选穴取穴
曲池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神阙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曲池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2
温和灸血海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3
温和灸神阙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4
温和灸足三里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5
温和灸三阴交穴,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小儿厌食"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厌食
小儿厌食症是指3~6岁的孩子长期以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长期厌食的孩子会出现身高及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童的现象。厌食的孩子发育迟缓,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受到外界病毒的侵扰,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以及身心健康。单纯地用口服药物调整小儿厌食症,往往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利用综合疗法来纠正小儿厌食症,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选穴取穴
身柱穴、脾俞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身柱穴,每次15~20分钟,穴位灸治顺序由背及腹,从上到下。
步骤2
温和灸脾俞穴,每次15~20分钟。
步骤3
温和灸中脘穴,每次15~20分钟。
步骤4
温和灸天枢穴,每次15~20分钟。
步骤5
温和灸足三里穴,每次15~20分钟。
步骤6
温和灸三阴交穴,每次15~20分钟。
小儿伤食"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伤食
小儿伤食是由于脾胃虚弱导致食物蓄积肠胃、无法消化,在胃肠内堆积发酵而致发热,以婴幼儿伤食为最多。小儿伤食时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没有精神等一系列症状。发热时四肢掌心热,消食后热退而痊愈。伤食多因饮食不当损伤脾胃所致。
选穴取穴
足三里穴、神阙穴、中脘穴、气海穴、百会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足三里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2次。
步骤2
温和灸气海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2次。
步骤3
温和灸中脘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2次。
步骤4
温和灸百会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2次。
步骤5
温和灸神阙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2次。
百日咳" class="reference-link">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常见的儿科传染病。五岁以下的幼儿多发,冬、春季节是多发季节。婴幼儿患本病时会出现窒息、肺炎、脑病等严重症状。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素体不足,内隐伏痰,风邪从口鼻而入侵袭于肺。本病唯一的传染源是患百日咳的儿童,现在的小孩已普遍接种“百白破”三联疫苗,百日咳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选穴取穴
肺俞穴、尺泽穴、列缺穴、大椎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肺俞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步骤2
温和灸大椎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步骤3
温和灸尺泽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步骤4
温和灸列缺穴,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温馨提示
本病具有传染性,患儿应隔离4~7个星期。病后应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加强营养,避免精神上的刺激,每天应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
小儿腹泻" class="reference-link">小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可称作婴幼儿消化不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排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另一种是排出的粪便带有较多水分。夏、秋季节为腹泻的高发期,夏季腹泻以细菌感染为主,秋季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婴幼儿腹泻是指婴幼儿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小儿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出现水样便、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道病症。
选穴取穴
神阙穴、下脘穴、天枢穴、中脘穴、大肠俞穴、足三里穴、上巨虚穴、下巨虚穴、关元穴、气海穴。
艾灸方法
步骤1
温和灸神阙穴,每次灸5~10分钟;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直至腹泻停止。
步骤2
温和灸中脘穴、下脘穴,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直至腹泻停止。
步骤3
温和灸天枢穴,每次灸5~10分钟;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直至腹泻停止。
步骤4
温和灸关元穴、气海穴,每穴每次艾灸5~10分钟,每天1次。
步骤5
温和灸大肠俞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续7天为1个疗程。
步骤6
雀啄灸足三里穴,每次灸8~10分钟,每天1~2次。
步骤7
雀啄灸上巨虚穴,每次灸8~10分钟,每天1~2次。
步骤8
温和灸下巨虚穴,每次灸8~10分钟,每天1次。
温馨提示
家长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喂养儿童,流行季节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