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常用药物
化疗药分为烷化剂、抗代谢药、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癌药、抗肿瘤激素类药,以及酶制剂、金属络合物等;
中成药分为注射剂、口服剂;
中药单方分为清热解毒剂、活血化淤剂、软坚散结剂、以毒攻毒剂、扶正培本剂等;
中药复方辨证治疗各种癌症。
化疗药
化疗药物依据它们的作用机制分为以下几大类。
烷化剂
烷化剂直接作用于DNA上,防止癌细胞再生。此类药物对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多发性骨髓瘤、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具有疗效。烷化剂主要有盐酸氮芥、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白消安等。
●氮芥(HN2)
【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淋巴瘤,尤其适用于纵隔压迫症状明显者。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不宜维持治疗。
3.晚期肺癌特别是小细胞型低分化肺癌疗效较好。癌性胸水或腹水病人行腔内注射疗效较好。对鼻咽癌、肺癌、绒毛膜上皮癌肺转移或横膈以上的淋巴瘤等有明显的近期疗效。
【用法用量】静注:每次5~10mg,溶于20mL生理盐水内,每周1~2次,每疗程总剂量为30~60mg;腔内注射每次10~20mg,溶于20~40mL生理盐水中,每5~7天注射1次,4~5次为1疗程。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最常见,可出现显著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严重者红细胞亦降低。
2.胃肠道反应多为严重的恶心、呕吐,常发生于注射后1~3小时内,可持续24小时。
3.多次注射可引起局部疼痛、血管变硬及血栓性静脉炎等。
4.可致生殖功能障碍,如月经不调、卵巢功能减退、睾丸萎缩及精子减少等。
5.少数病人还可有头晕、耳鸣、乏力、黄疸、皮疹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大剂量也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低血钙及心肌损伤等。
●环磷酰胺(CTX)
【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淋巴瘤 常为首选的化疗药物,疗效好、毒性低,1次性大剂量可治愈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瘤)。
3.其他肿瘤 对肺癌、乳腺瘤、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神经母细胞瘤、睾丸肿瘤等均有一定疗效。
4.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为免疫抑制剂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5.造血干细胞或器官移植前的免疫抑制预处理用以防止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用法用量】静注:1次600~800mg,每周1~2次,每疗程总量8g左右;口服:每日100~200mg,分3次服用。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 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尤其粒细胞明显降低。
2.胃肠道反应 易引起恶心、呕吐及食欲下降等。
3.出血性膀胱炎 可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和少尿、血尿、蛋白尿等,甚至使膀胱纤维化。
4.尿酸性肾病 应用本品治疗白血病或淋巴瘤时血清内尿酸含量增高,可出现泌尿系结石或尿酸性肾病。
5.皮肤及黏膜损害 损害毛囊而脱发者较常见,一般在用药后3~4周发生,停药后2~3周即可再生。也可有皮肤过敏、皮疹、色素沉着或黏膜溃疡等。
6.其他 偶见心肌损害、肺纤维化、肝功能异常或免疫功能严重抑制者,亦可有发热、头晕、烦躁、幻视等。长期应用该药偶可产生继发性肿瘤。
●异环磷酰胺(IFO)
【临床应用】同环磷酰胺,但对环磷酰胺已产生抗药者,改用异环磷酰胺治疗仍有效。
【用法用量】用量比环磷酰胺大,每日为0.5~1g,静脉注射,连用5天为1疗程,间歇3周再重复。亦可1.0~3.0g,每3周静脉给药1次。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环磷酰胺基本相同,但对膀胱的毒性较强,易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白消安(BUS)
【临床应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显著疗效,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也有效。偶尔用作免疫抑制剂以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防止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
【用法用量】口服:2mg/次,每日2~4次,待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停药或改用维持量,1~3mg/次,每日1次或每周2次。也可间歇用药,6~8mg/2~3日,口服,直至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停药。
【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有轻度胃肠反应,其他尚有闭经、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皮肤色素沉着、脱发等。
抗代谢药
抗代谢药干扰DNA和RNA的合成,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乳腺癌、卵巢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抗代谢药主要有甲氨喋呤、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
●甲氨喋呤(MTX)
【临床应用及用法】
1.绒毛膜上皮癌和恶性葡萄胎 口服、肌注或静注10~30mg/次,1次/日,连用5日,以后视病人反应可再重复疗程。
2.急性白血病 口服5~10mg/次,1次/日,也可口服或肌注10~40mg,2次/周,总量0.1~0.2g;小儿1.25~5mg/日,口服或肌注。
3.脑膜白血病 10~15mg/次,1次/隔日,用生理盐水10~15mL溶解,鞘内注射,共3次。
4.实体瘤 动脉插管注射10~20mg/次,1次/L~7日,7~10次为1个疗程,或静注0.03~0.1g/次,1次/5~10日,5~10次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口腔炎、胃炎、腹泻,严重时可便血。
2.骨髓抑制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威少,严重时可使全血象下降。
3.肝肾功能损害 长期应用可致肾功能损伤、药物性肝炎。
4.其他 如脱发、皮炎、色素沉着、畸胎、头痛、皮疹、发热、口腔溃疡、血清肌酐及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氟尿嘧啶(5-FU)
【临床应用】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疗效较显著;对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胃癌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
1.静注 0.25~0.5g/次,每日或隔日1次,总量5~7.5g为1个疗程,间隔1~2个月后,可进行第二疗程。
2.静滴 0.5~1g/次,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中缓慢滴入,每日或隔日1次,总量8~15g/次。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泻,严重者有血性腹泻。
2.骨髓抑制 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严重时可有全血下降。
3.局部刺激 注射部位可收起静脉炎,动脉滴注可引起局部皮肤红斑、色素沉着。
4.神经系统 少数有小脑变性,共济失调。
5.其他 脱发、皮炎、甲床变黑等。
●阿糖胞苷(Ara-C)
【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 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最好,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有效。一般均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2.对恶性淋巴瘤、肺癌、消化道癌、头颈部癌有一定疗效,但尚有待进一步试用。
【用法用量】一般静注成人50~150mg,每日1次,连用8~15天。或20~30mg,每周2次。也可静脉滴注,每日5~7.5mg,点滴8~12小时,连用4~5天。皮下注射,用于维持治疗,每次50~200mg,每周1~2次。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2.骨髓抑制 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贫血。
3.其他 发热、脱发、皮疹、肝功能损伤。
抗肿瘤抗生素
抗肿瘤抗生素通过抑制酶的作用和有丝分裂或改变细胞膜来干扰DNA。抗肿瘤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广泛用于对癌症的治疗。抗肿瘤抗生素主要有更生霉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阿霉素等。
●更生霉素(又名放线菌素D)
【临床应用】主要是霍奇金病和神经母细胞瘤有较突出的疗效,尤其是控制发热。对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对睾丸绒毛膜上皮癌也有效,但疗效较差。一般均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用法用量】
1.静滴 一般剂量成人每日300~400μg,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10天为1个疗程。
2.静注 剂量同上,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每天1次注入,10天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少数有口腔溃疡。
2.骨髓抑制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但较巯嘌呤、甲氨喋呤轻。
3.其他 有的病人可有脱发、皮炎、发热或肝功能损伤等。
●丝裂霉素(MMC)
【临床应用】
1.对消化道癌如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疗效较好。
2.对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也有效。
3.恶性淋巴瘤。
4.癌性胸、腹腔积液。
【用法用量】
1.静注 成人每次3~4mg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10~20mL溶解,每周1~2次。40~60mg为1个疗程。还可采用10~30mg,每2~3周1次。也可将药物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静滴(在1小时内滴完)。
2.动脉注射 剂量同静注。
3.腔内注射 尽量抽净积液后注入4~10mg,每5~7天1次,4~6次为1个疗程。也可作膀胱内灌注。
4.口服 每日2~6mg,总量100~150mg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 主要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后者尤其显著。有的病人可有出血倾向,恢复亦较慢。
2.胃肠道反应 有的病人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但一般较轻。
3.肝、肾功能障碍 少数病人可出现。
4.口腔炎、乏力、脱发 有的病人可出现这些症状。
5.膀胱炎、血尿、胸膜炎 膀胱内灌注可引起膀胱炎及血尿。胸腔内注射可出现胸膜炎,但一般不严重。
●博来霉素(BLM)
【临床应用】头颈部、食管、皮肤、宫颈、阴道、外阴、阴茎的鳞癌和霍奇金病及恶性淋巴瘤、睾丸癌等,亦可用于治疗银屑病。
【用法用量】肌内、静脉及动脉注射,成人15mg/次,1次/日或2~3次/周,总量不超过400mg。第1次用药时,先肌注1/3量,若无反应再将全部剂量注射完。静脉注射应缓慢,不少于10分钟。
【不良反应】骨髓抑制轻微,常见注射后发热反应,偶见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特别是骨隆起处,如踝部)、指甲变色脱落、脱发、口腔溃破、食欲不振等。长期用药可致肺纤维化,可因肺功能不全而死亡。
●阿霉素(ADM)
【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
2.霍奇金病及恶性淋巴瘤。
3.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胃癌。
4.骨及软组织肉瘤。
【用法用量】静脉或动脉缓慢注射,临用前加生理盐水溶解(浓度为2mg/mL),成人50~60mg/次,1次/3~4周,或20~30mg/周,连用3周,停用2~3周后重复;儿童用量约为成人的一半;总剂量按体表面积不宜超过450mg/m2,以免发生心脏毒性。
【不良反应】常见脱发、骨髓抑制(白细胞约于用药后10~14日下降至最低点),心肌毒性,亦可出现胃痛、腹泻或全胃肠炎、高尿酸血症和肾脏损害等。注射时静脉外溢可出现疼痛、组织坏死甚至蜂窝织炎。
植物类抗癌药
植物类抗癌药都是植物碱和天然产品,它们可以抑制有丝分裂或酶的作用,从而防止细胞再生必需的蛋白质合成。植物类抗癌药常与其他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植物类抗癌药主要有长春新碱、高三尖杉酯碱、足叶乙苷等。
●长春新碱(VCR)
【临床应用】急性白血病及霍奇金病、恶性淋巴瘤,也可用于乳腺癌、支气管肺癌、软组织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等。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临用前加生理盐水适量使溶解,1~2mg,最大量2mg/次,1次/周,总量20mg/疗程。
【不良反应】主要引起神经系统毒性,如四肢麻木、腱反射消失、麻痹性肠梗阻、腹绞痛、脑神经麻痹等。骨髓抑制作用轻微,偶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血栓性静脉炎,注射时漏至血管外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长期应用可抑制睾丸或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或精子缺乏。与门冬酰胺酶、异烟肼、脊髓放射治疗合用可加重神经系统毒性。
●高三尖杉酯碱(HHRT)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也可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用法用量】静滴 2.5~5mg,或每日0.5~2mg,以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缓慢静滴,每日1次。4~6日为1个疗程,间歇2周再重复治疗。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干。
2.可有白细胞下降,但停药后可恢复。
3.心脏反应,可见窦性心动过速、心肌损害(心悸、T波改变)。
●足叶乙苷(VP-16)
【临床应用】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对霍奇金病、网状细胞肉瘤、淋巴肉瘤、肺癌、胃癌、食管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睾丸癌、绒癌、卵巢癌等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静注或静滴 每日80mg,静滴时应用生理盐水稀释,每3周连用5日,总剂量为1~2g。
【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脱发、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多为暂时性,无蓄积性。
抗肿瘤激素类药
激素是一类对机体功能起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对许多肿痛的发病和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调节激素平衡可以有效控制肿痛的生长。
●他莫昔芬(三苯氧胺、TAM)
【临床应用】本品用于晚期播散性乳腺癌、卵巢癌。尤对绝经期后的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
【用法用量】10~20mg/日,2次/日,可连续使用。
【不良反应】偶见轻微恶心、呕吐、灼热感、面部潮红、外阴瘙痒、血小板减少、头痛、眩晕等反应,少见有心血管并发症、高钙血症(骨破坏)及液体潴留,大剂量长期应用,会使视网膜或角膜损害,导致视力障碍。
●氨鲁米特
【临床应用】
1.晚期乳腺癌 有效率约30%。对骨转移者疗效优于他莫昔芬,对软组织转移者疗效不佳。对他莫昔芬无效者对本品仍可有效。
2.卵巢癌切除术后恶化者。
3.前列腺癌。
4.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
【用法用量】口服 250mg/次,2次/日。可与氢化可的松同时服用,开始每日100mg,2周后减量至每日40mg。
其他
这类药物包括酶制剂、金属络合物等。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不属于上面几类,例如:
●甲基苄肼(PCB)
【药理作用】本品为甲基肼衍生物,可能通过破坏DNA、影响核酸合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临床应用】对霍奇金病疗效较好,对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脑瘤、肺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1.口服 50~100mg/次,2~3次/日,总量6~10g为1个疗程。
2.静注 每日100~300mg,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总量7~10g为1个疗程。
【不良反应】本品毒性较低,主要为骨髓抑制,可致全血象下降,但出现较晚;其他反应尚有胃肠反应、口腔炎、眩晕、嗜唾、精神错乱、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沉着、皮炎、肝功能损害、脱发及致畸作用。
●顺铂(DDP)
【药理作用】本品为无机金属配合物,可能通过与癌细胞的DNA交叉联结,破坏DNA的功能,并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临床应用】本品抗瘤谱广,可用于鼻咽癌、恶性淋巴瘤、软组织肉瘤、肺癌、卵巢癌、食管癌、膀胱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恶性腹水、消化道癌腹膜播散、头颈部肿瘤、睾丸肿瘤等。
【用法用量】
1.静注或静滴 20mg/次,溶于生理盐水,振摇使溶解,1次/日,连用5日为一段,隔1~2周重复第二段,作为1个疗程,疗程总量为0.2g,可用2~3个疗程。
2.动脉注射 20~30mg/日。溶于生理盐水20mL中,由插管推入,间隔2周可重复用药。
3.腹腔内注入(用于消化道癌腹膜播散)0.1g/次,通过腹腔穿刺,在腹水抽取后注入。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 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一般停药2~3日后消失。
2.骨髓抑制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
3.肾脏毒性 表现为血尿及肾功能损伤、血清肌酐升高及清除率降低。
4.听神经毒性 与总剂量有关,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头昏,严重者可有不可逆的高频听力丧失。
中成药
注射剂
●人参多糖注射液
【药物组成】人参多糖。
【功能主治】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可克服肿瘤化疗和放射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4mL/次,每日2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药液如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时不得使用。偶有用药部位局部疼痛感,可自行缓解。
●艾迪注射液
【药物组成】本品由人参、斑蟊等组成。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毒、消淤散结的功能。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和抗癌药5-FU、CTX联合应用,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白细胞和血小板保持正常范围;体外抑瘤试验表明,本品对癌细胞有直接杀伤和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成人每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化疗同步;单独使用15天为1个周期,间隔3天,2个周期为1个疗程;介入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首次应用本品,偶见患者出现面红、荨麻疹、发热等反应,极个别患者有心悸、胸闷、恶心等反应,故首次使用给药速度开始15滴/min,30min如无不良反应,给药速度应控制在50滴/min。
●参芪扶正注射液
【药物组成】本品由党参、黄芪制成。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气虚型肺癌、胃癌的辅助治疗。化疗药物伍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提高化疗药物的抑瘤作用,其抑瘤率为53%~57%,并可降低甲氨喋呤造成的致死率(降低34.8%的死亡率)。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次250mL,每日1次,疗程21天,与化疗合用。在化疗前3天开始使用,疗程可与化疗同步结束。
【注意事项】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榄香烯乳
【药物组成】本品是莪术油中的主要成分复合乳化剂而制备的注射乳液。
【功能主治】临床上用于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行腔内注射。
【用法用量】
1.用于恶性胸水:200mg/m2,抽尽胸水后,胸膜腔内注射,每周1次。
2.用于恶性腹水:400mg/m2,每周1~2次。
【注意事项】少数病人用药后可出现发热、局部疼痛及轻度消化道反应。适当的对症处置症状可消失。在胸、腹腔注射前应将胸、腹腔内积液尽量抽完,注射2%的利多卡因5~10mL,然后将药注入胸腔或腹腔后嘱病人平卧,变换体位,以便药液与胸腔或腹腔充分接触,发挥更好的疗效;高热病人,胸、腹水并发感染的患者慎用。
●复方半边莲注射液
【药物组成】本品主要成分为白花蛇舌草多糖、齐墩果酸、红花素、半边莲碱、三萜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等。
【功能主治】适用于食管癌、胃癌、直肠癌、宫颈癌、肾癌、肝癌、乳腺癌、淋巴癌、肺癌、鼻咽癌、膀胱癌、绒毛膜癌、甲状腺瘤、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成人:1次2~4支,每日2次;儿童:1次L~2支,每日2次。静脉滴注:(加入到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使用)成人:1次3~6支,每日1次;儿童:1次2~4支,每日1次。疗程:3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得力生注射液
【药物组成】红参、生蟾酥、生斑蟊等。
【功能主治】益气扶正、消散结。用于中晚期肝癌。症见右胁腹积块,疼痛不移,腹胀食少,倦怠乏力等。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每次按40~60mL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每日1次。每疗程首次用量减半,并将药液稀释到1:20,每分钟不超过15滴。如无不良反应,半小时以后可按每分钟30~60滴的速度滴注。如病人出现局部刺激,可按1:20稀释使用。1个疗程45天。
【注意事项】少数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的泌尿系统刺激症状,偶可致血尿和蛋白尿。如出现上述反应,应停药,在应用时应稀释药液或减慢低速。心、肾功能不良及急性泌尿系统感染者慎用本品。本品切忌直接静脉推注,不能与其他药品混合使用,如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反应立即停药。
●乌头注射液
【药物组成】本品系由生川乌、生草乌提制而成。
【功能主治】能缓解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吞咽困难等消化道症状,减轻疼痛,增强体质,增强食欲,延长存活期,主要用于止痛。本品用于胃癌、肝癌等的治疗,适用于不能放疗、化疗、手术的晚期肿瘤病人。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每次2mL,每日2次。
【注意事项】别病人用药期间食欲减退,停药后可恢复。
●苦参总碱
【药物组成】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
【功能主治】本品能改善患者体征,增强免疫力,提高病人对放疗与化疗的耐受力。用于食管癌、宫颈癌、小细胞肺癌、大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本品特别适用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及不能坚持放疗与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500~1000mg/日,与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滴注,或与25%葡萄糖注射液40mL推注,30日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偶有轻度恶心、腹胀、头痛等。
●肿节风注射液
【药物组成】本品主要成分为延胡索酸、乙酸芳樟酯、琥珀酸、异白蜡树定、香豆精、愈创木基本脂体、香豆酮、内脂、黄酮苷、氰苷、酚类、踢纹天竺素鼠李葡萄糖苷。
【功能主治】用于胰腺癌、胃癌、直肠癌、肝癌、食管癌等,可减轻癌症疼痛,增进食欲,延长缓解期。此外尚可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外伤感染以及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肌内注射:1次4~6mL,每日2次;静脉滴注:每日8~12mL,用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岩舒注射液
【主要成份】复方苦参。
【功能主治】具有止血、止痛、抑制癌细胞扩散等功能,同时还可以改善造血功能、增加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抑制肿瘤转移,抑制肿瘤生长,无明显毒副作用。
【用法用量】
1.静脉滴注 以本品12~2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滴入,每日1次,或以本品8~1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滴入,每日2次。滴入速度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
2.肌内注射 每次2~4mL,每日2次。
3.瘤体内注入 视瘤体大小而定,一般每次2~4mL,每周2次。
4.小儿用量酌减。
5.疗程 全身用药以总量200mL为1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4个疗程。之后视具体情况而定。
●大蒜新素
【药物组成】大蒜新素。
【功能主治】可用于鼻咽鳞癌、淋巴上皮癌、肺小细胞未分化癌、胃腺癌等,常与放、化疗联合使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0mg。静脉滴注:每次60~120mg,溶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
【注意事项】偶可致局部刺激或疼痛,长期静脉用药可发生静脉炎。
●槐果碱
【药物组成】本品是从苦豆子的根茎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对瘤细胞分裂增殖有直接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试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宫颈癌等。
【用法用量】静脉或局部注射:每日200mg,10日为1个疗程,可用7个疗程。
【注意事项】有轻度的骨髓抑制作用。
●唐松草碱
【药物组成】本品为从唐松草中提取出的一种物碱,对骨髓无影响。
【功能主治】可抑制瘤细胞RNA、DNA及蛋白质合成,可用于肺癌、食管癌、胃癌、头颈部癌等。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每周1次,每次11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6周为1疗程。
【注意事项】恶心、呕吐、中枢抑制、心律不齐,及一定的肝肾毒性。
口服剂
●参一胶囊
【药物组成】人参皂苷Rg3。
【功能主治】具有选择性地抑制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作用。用于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膀胱癌、乳腺癌及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肿瘤。
【用法用量】饭前半小时空腹口服,每次2粒,每日2次。
【注意事项】偶有口咽干燥,口舌生疮,可自行缓解、消失。
●安康欣胶囊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丹参、补骨脂、鸡血藤、半枝莲、淫羊藿等。
【功能主治】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用于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直肠癌、鼻咽癌、乳腺癌、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膀胱癌、颅内肿瘤等。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5粒,饭后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或遵医嘱服用。
●安替可胶囊
【药物组成】蟾皮等。
【功能主治】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养血活血。可单独应用于肿瘤治疗,与放疗合用,可增强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1次2粒,1日3次,饭后服用;6周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心脏病患者慎用;孕妇忌服;注意观察血象;注意掌握服用剂量。少数患者使用后可出现恶心、血象降低。过量、连续久服可致心慌。
●芪珍胶囊
【药物组成】珍珠、黄芪、三七等。
【功能主治】益气化淤,清热解毒。用于肺癌、乳腺癌、胃癌等肿瘤患者化疗的辅助治疗。对化疗造成的白细胞下降和免疫细胞的降低有一定保护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粒,1日3次,6周为1个疗程。与化疗药同时使用。
●天蟾胶囊
【药物组成】夏天无、制川乌、蟾酥、祖司麻、白屈菜、秦艽、白芷、川芎、甘草。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肺癌、胃癌、肝癌等引起的轻、中度癌性疼痛属气滞血淤证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粒,1日3次,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用药过程中偶见嗜睡、口干、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背部灼热等。
●楼莲胶囊
【药物组成】白花蛇舌草、天葵子、水红花子(炒)、重楼、水蛭(烫)、鳖甲(制)、莪术、半边莲、土鳖虫、红参、制何首乌、龙葵等20味。
【功能主治】行气化淤,清热解毒。主要用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腹水、胃癌、肺癌、妇科肿瘤、血管瘤。对乙肝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1次6粒,1日3次,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6周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偶见恶心,轻度腹泻。
●金蒲胶囊
【药物组成】金银花、蟾酥、蒲公英、牛黄、山慈姑、黄药子、红花、黄芪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适用于体弱、免疫功能障碍症患者。对呼吸、生殖等系统,特别适用于中晚期胃癌、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直肠癌及痰湿淤阻及气滞血淤症。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1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6周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用药早期,偶有恶心,可自行缓解。超过量服用,少数患者可见恶心、纳差。
●复方皂矾丸
【药物组成】皂矾、西洋参、海马、肉桂、大枣(去核)、核桃仁。
【功能主治】温肾健髓,益气养阴,生血止血。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放疗和化疗引起的骨髓损伤、白细胞减少属肾阳不足、气血两虚证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7~9丸,1日3次,饭后即服。
【注意事项】少数病例初服本品有轻微消化道反应,减量服用数日,即可耐受。
●参莲胶囊
【药物组成】苦参、山豆根、半枝莲、防己、三棱、莪术、丹参、补骨脂、苦杏仁、乌梅、白扁豆。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淤、软坚散结。用于中晚期肺癌、胃癌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粒,1日3次。
【注意事项】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不影响继续用药。
●平消片
【药物组成】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制)、枳壳(麸炒)、马钱子粉。
【功能主治】活血化淤,止痛散结,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对肿瘤具有一定的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抑制肿瘤生长、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1次4~8片,1日3次。
【注意事项】可与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同时进行。
●解毒维康片
【药物组成】绵马贯众、半枝莲、土茯苓、青黛、白花蛇舌草、黄芪、狗脊、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青蒿、枸杞子、乌梅。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补益肝肾。用于白血病热毒壅盛,肝肾不足及放疗和化疗引起的血细胞减少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片,1日3次。
【注意事项】定期复查血象。
●复方斑蝥胶囊
【药物组成】斑蝥、刺五加、半枝莲、黄芪、女贞子、山茱萸、人参、三棱、莪术、熊胆粉、甘草。
【功能主治】破血消淤,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粒,1日2次。
●慈丹胶囊
【药物组成】莪术、山慈姑、鸦胆子、马钱子粉、蜂房等。
【功能主治】化淤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血。用于肝癌、肺癌、食管癌、肠癌、肾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膀胱癌及前列腺癌和转移癌以及不能手术或经手术、放疗、化疗后患者的长期巩固治疗,并有防止复发和转移作用。
【用法用量】1次5粒,每日4次,饭后服用,1个月为1疗程,或遵医嘱。
●灵芝孢子油
【药物组成】破壁灵芝孢子粉,精制植物油,明胶,甘油。
【功能主治】增强肌体免疫功能,有显著、直接的抗肿瘤作用,能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不饱和脂肪:具有软化血管、净化血液、消除细胞自由基的作用。
【用法用量】每日2~3次,每次1~2粒,温开水送服。
●复方菝葜颗粒
【药物组成】主要成分:红土茯苓(菝葜)、鱼腥草、猫爪草、土鳖虫、款冬花、枸杞子、大枣(去核)、鲜鳢鱼。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滋阴益气。可用于改善肺癌、子宫颈癌伴有咳嗽、胸痛,带下异常等症状。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次20g,1日3次。
●康力欣
【药物组成】本品含鞣质、植物多糖等。
【功能主治】用于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其他恶性实体瘤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3粒,45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食道平散
【主要成份】西洋参、三七、白矾、冰片、珍珠等多种名贵中药材组成。
【功能主治】降逆止呕、涤痰解毒、凉膈消积、缓解疼痛、抑癌抗癌、延长生命。适用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狭窄梗阻等。临床主要用于中、晚期食管癌引起的食管不适、吞咽困难、滴水不下、噎嗝、反涎及各种食管疾患,也可用于放疗,化疗的配合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1次0.3~0.5g,1日3~5次;饭前用凉开水服下或含化,服药后挺胸深呼吸5~7次,服药几分钟后便可吃较干硬的食物,也有少数人两三天后见效。1个月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有食管溃疡、糜烂、胃溃疡者可先以小剂量试服或含化或请遵医嘱慎服;如服药后有吐黏痰现象属正常反应,若有微痛或烧灼感,或减量或含化或饭后服,也可间歇几天再服,仍疼痛不止者停服请教医师。
●复方鹿仙草颗粒
【主要成分】鹿仙草、九香虫(炒)、黄药子、土茯苓、苦参、天花粉等。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活血解毒。用于肝郁气滞,毒淤互阻所致的肝癌等。
【用法用量】口服,1次5g,1日3次。
【注意事项】
1.服用本品期间,忌食鹅蛋和豆腐。
2.若需配合其他中西药物进行治疗时,两者服用时间需间隔半小时。
3.定期复查肝功能。
●复方红豆杉胶囊
【主要成分】红豆杉皮(化疗药物紫杉醇的原料),红参,甘草等。
【功能主治】祛邪散结,可替代化疗的治疗作用,同时没有化疗引起的副作用,用于气虚痰淤所致中晚期肺癌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1次2粒,1日3次。
●微达康颗粒
【主要成份】熟地黄、黄芪、女贞子、刺五加、淫羊藿、附子(制)、陈皮。
【功能主治】扶正固本、益肾安神。用于微波或者肿瘤放疗、化疗及射线损伤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降低,体虚乏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
【服用方法】服用方法第一周1次2袋,每日3次,以后每次1袋,每日三次。
●复方万年青胶囊
【药物组成】虎眼万年青、半枝莲、虎杖、郁金、白花蛇舌草、人参、丹参、黄芪、全蝎、蜈蚣。
【功能主治】解毒化淤,扶正固本。适用于肺癌、肝癌、胃癌化疗合并用药,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粒,1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忌与藜芦同服。
●复方鹿仙草——肝癌最新专用药
【药物组成】鹿仙草等。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活血解毒。用于肝郁气滞,毒淤互阻所致的原发性肝癌。
【用法用量】口服,1次5g,1日3次。
【注意事项】
1.服用本品期间,忌食鹅蛋和豆腐。
2.若需配合其他中西药物进行治疗时,两者服用时间需间隔半小时。
3.定期复查肝功能。
●安康欣胶囊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丹参、补骨脂、鸡血藤、半枝莲、淫羊藿等中草药组成。
【功能主治】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扶正固本。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直肠癌、鼻咽癌、乳腺癌、子宫颈癌、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膀胱癌、颅内肿瘤(脑膜瘤、脑胶质细胞瘤)等。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5粒,饭后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或遵医嘱服用。
●消癌平片
【药物组成】乌骨藤
【功能主治】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疗效,亦可配合放疗、化疗及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口服,1次8~10片,1日3次。
●软坚口服液肝癌专用药
【药物组成】本品由白附子、山豆根、人参、黄芪等组成。
【功能主治】具有化淤、解毒、益气的功效。适用于原发性肝癌及肿瘤的辅助治疗。动物实验结果提示,本品对小鼠S180瘤(实体及腹水型)和艾氏腹水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支。30~60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阴虚患者慎用。注意观察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
●泰福康胶囊
【药物组成】本品由蒲葵籽、喜树果、黄芪等。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化淤、消积止痛、补气健脾的功效。用于积证、胃癌,能增强放疗、化疗,能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注意血象检查。
●宫瘤清胶囊
【药物组成】本品由熟大黄、水蛭、土鳖虫等组成。
【功能主治】具有活血祛淤、消破积、养血清热的功效。用于子宫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忌服。经期停服。
●强力康
【药物组成】由灵芝、银耳、猴头菇等中药组成。
【功能主治】本品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细胞吞噬能力,升高白细胞,减轻放、化疗损伤;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另外,本品还可保护肝细胞免受中毒损伤,增加肝脏解毒作用,防治肝纤维化;对消化系统具有增加食欲、消胀、止痛作用。
可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治疗常见肿瘤及白细胞减少症、急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1~2袋,温开水冲服。1个疗程为7个月。
【注意事项】无明显不良反应。
●复方天仙胶囊
【药物组成】本品系由人参、青黛、乳香、没药、蟾酥、天花粉、冰片、麝香、蜂房、蜈蚣、土鳖虫、枯矾、黄芪、斑蝥、威灵仙等。
【功能主治】本品对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细胞株有一定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可使癌灶周围发生细胞免疫反应。用于食管癌、胃癌以减轻吞咽困难及癌性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2~6粒,1个月为1个疗程,停用3~7日可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胃部不适、恶心感,饭后或蜂蜜调服,可减轻此反应。
●莲花片
【药物组成】本品为半枝莲、七叶一枝花、山慈姑、仙鹤草、莪术等中药与5-氟尿嘧啶提取而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
【功能主治】本品对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于原发性肝癌的维持治疗。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2g,饭后服。
【注意事项】有轻度胃肠道反应。
中药单方
清热解毒剂
●白花蛇舌草饮 15~60g,水煎服,1日1剂,或外用适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痈的功效。用于消化道癌症如肝癌、胃癌等,淋巴肉瘤、子宫颈癌、喉癌等。
●白英饮 15~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的作用。用于肺癌、声带癌、胃癌、膀胱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绒毛膜癌等。
●龙葵饮 10~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热解毒,利水散结。用于治疗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及癌性胸腹水等。鲜草可用大剂量(60~120g)水煎服,治疗癌性胸、腹水。
●半枝莲饮 15~6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等消化道肿瘤、肺癌及妇科肿瘤。
●半边莲 15~30g,或鲜草30~6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肝癌、胃癌、肠癌、肾盂癌、膀胱癌及癌性胸、腹水。
●大黄饮 5~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破血祛淤,清热解毒,泻下攻积。主治胃癌、肝、胆管肿瘤、甲状腺瘤、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
●金银花饮 15~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外用适量,捣烂外敷。清热解毒。主治鼻咽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肠癌等。
●蒲公英饮 10~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外用适量。清热解毒,利湿散结。主治肝癌、胃癌、乳腺癌、肠癌等。
活血化淤剂
●丹参饮 10~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活血祛淤,凉血养血。主治肝癌、食管癌、胃癌等。
●川芎饮 3~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或研末吞服,每次L~1.5g。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脑肿瘤及脑转移癌、肝癌、骨肿瘤。
●赤芍饮 10~15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热凉血,祛淤止痛。主治肝癌、甲状腺肿瘤、乳腺癌、宫颈癌、脑肿瘤。
●三棱饮 5~15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破血祛淤,行气止痛。主治宫颈癌、卵巢癌、肝癌、淋巴瘤等。
●三七饮 3~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或研粉吞服,每次1.6~3g。外用捣末适量贴敷。化淤止血,活血止痛。主治癌性出血及疼痛。
●莪术饮 6~12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破血祛淤,行气止痛。主治宫颈癌、卵巢癌、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白血病、肝癌、胃癌等。
●水红花子饮 15~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消淤破结,化痞利水。主治胃癌、肠癌、淋巴肉瘤、卵巢癌及癌性胸、腹水、肝硬化腹水。
●红花饮 3~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外用研末撒局部。活血祛淤,通经止痛。主治子宫体癌、肝癌、卵巢癌等。
软坚散结剂
●天南星丸(散) 制南星,5~10g;生南星多入丸、散,每次量0.3~1g。燥湿化痰,消肿散结,祛风止痉。主治宫颈癌、食管癌、肺癌、神经系统肿瘤及口腔肿瘤。
●昆布饮 15~2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或适量入丸、散。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主治甲状腺瘤、恶性淋巴瘤、肺癌及淋巴转移癌。
●鳖甲饮 10~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软坚散结,滋阴潜阳。主治癌症患者阴虚内热、盗汗、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牡蛎饮 30~6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软坚散结,平肝潜阳,放汗固涩。主治肝癌、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神经癌、甲状腺肿瘤等各种实体肿瘤。
●夏枯草饮 15~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主治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喉癌等。
●瓜蒌饮 10~2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热化痰,散结滑肠,宽胸润肺。主治肺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食管癌、大肠癌之有痰热便燥者。
●白僵蚕饮 6~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或1~1.5g,研末入丸、散。散结化痰,解毒止痛。主治恶性淋巴瘤、食管癌、喉癌、脑肿瘤、白血病、胃癌。
●山慈姑饮 3~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外用以鲜品捣烂外敷肿物处。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主治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霍奇金病、宫颈癌、食管癌、肺癌、胃癌、鼻咽癌及唾液腺癌等。
以毒攻毒剂
●蟾酥丸(散) 内服0.015~0.03g,入丸散,1日1次;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入膏药内贴患处。攻毒杀虫,破散结,消肿止痛。主治皮肤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肠癌、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成骨肉瘤等多种肿瘤。
●蜈蚣饮(散) 1~3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或炒研细末,每次0.6~1g吞服。外用适量。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熄风止痉。主治间叶组织与神经组织肿瘤,如软组织恶性肿瘤、骨肿瘤、脑肿瘤等,以及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皮肤癌等。
●露蜂房饮(散) 10~15g,水煎服,或1.5~3g,研末冲服。攻毒消肿,杀虫,祛风。主治胃癌(特别是溃疡型癌)、食管癌、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肝癌、绒毛膜癌等。
●雄黄丸(散) 0.3~0.9g,外用,入丸、散。解毒杀虫,蚀疮祛腐,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皮肤癌、子宫颈癌、阴茎癌。
●马钱子饮(散) 内服0.3~0.9g,作丸、散服。通络散结,消肿定痛。主治食管癌、胃癌、肠癌、肺癌、皮肤癌及白血病等,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亦有一定疗效。
扶正培本剂
●人参饮(散) 5~10g,宜文火另煎,将参汁对入其他药汤内饮服。或研末吞服,每次1~2g,每日2~3次。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主治各种肿瘤及肿瘤手术,放、化疗后正气虚弱者。
●黄芪饮(散) 15~5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补气健脾,升阳固表,利尿消肿。主治肿瘤及肿瘤手术,放、化疗后正气虚弱者。
●白术饮(散) 5~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健脾燥湿利水。主治消化道肿瘤、肺癌、子宫颈癌等及肿瘤手术、放、化疗后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应。
●茯苓饮(散) 10~15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消化道肿瘤有脾虚者,或在化学药物治疗期间,作健脾扶正之用。
●甘草饮 3~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补脾益气,润肺止咳,解毒和中。主治中、晚期肿瘤体虚者及癌性疼痛。
●沙参饮 15~3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肺养阴,益胃生津。主治肺癌阴虚咳嗽痰少者。肺癌、消化道肿瘤手术、放疗、化疗后气阴两虚,口干舌红、光无苔。
●冬虫夏草饮 5~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或研末冲服。或与鸡、鸭、猪肉等炖服。益肾补肺,止血化痰。主治肺癌及其他癌肿转移者、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及其他肿瘤体质虚弱者。
●女贞子饮 10~15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清补肝肾。主治肾癌、骨癌、脑瘤、白血病等及放、化疗所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其他剂
●八月札饮 10~15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主治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
●仙鹤草饮 10~6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收敛止血,杀虫消肿。主治肺癌、胃癌、肠癌、肝癌、膀胱癌、白血病及癌症出血及各种出血。
●柴胡饮 6~10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疏肝理气,清热解郁。主治肝癌、胆囊癌、胃癌、肠癌、子宫颈癌及癌性发热。
●乌头饮(丸、散) 1.5~6g,水煎,1日1剂,分2次服。或入丸、散用。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主治胃癌、肝癌、淋巴肉瘤、乳腺癌及各种癌性疼痛。
●杏仁饮 6~10g,水煎服,宜后下。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肺癌、肠癌、食管癌、霍奇金病、胸膜转移癌等。
中药复方
●夏蛎英黄汤
组成 夏枯草30g 牡蛎30g 白英12g 黄药子30g 海藻12g 昆布12g 象贝10g 土元12g 蜂房15g
功能 软坚散结,活血解毒。
主治 纵隔肿瘤。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 《实用中西医肿瘤治疗大全》
●人参代赭汤
组成 代赭石(先煎)30g 仙鹤草30g 人参30g 红花60g 蜂蜜60g
功能 益气扶正,化淤降浊。
主治 晚期食管癌梗阻者。
用法 每日1剂,水煎频服。
来源 《新中医》1993,(5):39
●参苓四神丸
人参(另煎)10g 猪茯苓各30g 焦白术10g 生炙黄芪各30g 补骨脂15g 吴茱萸10g 山萸肉15g 肉豆蔻12g 半枝莲20g 椿根皮30g 赤芍、白芍各10g 禹余粮10g 仙鹤草20g 女贞子20g
功能 温补脾肾,解毒化淤。
主治 胃癌脾肾虚寒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蛇根汤
组成 白花蛇舌草30g 白茅根30g 铺地锦30g 薏苡仁30g 夏枯草30g 橘核9g 橘红9g 麦冬15g 海藻15g 百部15g 昆布15g 生牡蛎15g 芙蓉花15g 蚤休15g 生地12g 玄参12g
功能 解毒化痰,散结抗癌。
主治 肺癌。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抗癌中草药制剂》
●调神攻坚酒
组成 柴胡15g 黄芩15g 苏子30g 党参30g 夏枯草30g 王不留行90g 牡蛎30g 瓜蒌30g 石膏30g 陈皮30g 白芍30g 川椒5g 甘草6g 大枣10枚
功能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主治 乳腺癌。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千家妙方》
●莪归虎杖汤
组成 莪术15g 当归12g 水蛭3g 猪殃殃30g 败酱草30g 人参10g 半枝莲30g 白花蛇舌草30g 虎杖30g 鳖甲15g
功能 活血散结,清热解毒。
主治 原发性肝癌,肝胆湿热淤毒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百病良方》
●化淤解毒汤
组成 桃仁、红花、归尾、生地、赤芍各10g 川芎、莪术各10g 炮山甲15g 苡仁、半枝莲、败酱草、藤根、马齿苋各30g 红藤20g
功能 活血化淤,解毒散结。
主治 直肠癌淤毒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中西医临床肿瘤学》
●白马飞蛇汤
组成 白英20g 蛇莓20g 龙葵20g 马齿苋30g 代赭石30g 旋覆花9g 鸡血藤30g 当归9g 川芎6g 白头翁20g
功能 清热燥湿,解毒抗癌。
主治 直肠癌。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中日友好医院
●清热利湿解毒汤
组成 猪苓30g 汉防己12g 大黄6g 芦荟6g 茯苓30g 虎杖30g 龙胆草12g 半枝莲30g 白花蛇舌草30g
功能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膀胱癌湿热下注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百病良方》第二集
●健脾化浊煎
组成 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车前子(包)15g 山慈姑12g 海藻15g 夏枯草10g 半夏9g 泽泻15g 枳壳9g 薏苡仁30g
功能 健脾化浊,除湿散结。
主治 卵巢癌痰湿凝聚型。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中医肿瘤学》
●山乌散
组成 山豆根6g 乌贼骨6g 文蛤6g 枯矾6g 冰片3g 麝香0.1g
功能 清热解毒,消痈祛腐。
主治 子宫颈癌。
用法 共研细末,外用。先以蛇床子30~50g煎水冲洗患处,再上药粉少许,每日1次。
来源 《抗癌中草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