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痰瘀论,治肿瘤

张梦侬

张梦侬(1896—1977),男,湖北汉川人。全国著名老中医。出身渔家,15岁辍学,随兄打鱼并自研医书,常因领略书义而忘撒网。1922年,从当地名医安士林学医。生前为湖北中医学院名老中医,曾担任《黄帝内经》教研组组长。从事临床、教学数十年,活人无数,桃李满园,学验俱丰。1947年任陕西省国粹中医学校讲师,编有《诊断学纲要》一书。

朱丹溪在《金曦钩玄》中指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痰瘀互结,胶结难解,阻滞脏腑经脉则成癥积,日久化毒,而致恶性肿瘤。治疗本病着重辨证论治。常用软坚、散结、败毒、消肿、破癥、消核及润燥生津、滋阴增液、调气活血之类药物数十种,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各种类型的肿瘤。常以沙参、玉竹、旋覆花、代赭石、昆布、海藻、三棱、莪术、鳖甲、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白茅根等药为基本方,根据病情,酌情增减。若伴气虚者,加人参、西洋参、黄芪、党参;脾虚湿盛者,加白茯苓、薏苡仁、砂仁;出血者加蒲黄、仙鹤草、生地榆;热毒炽盛者,加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野菊花:痰盛者,加半夏、紫菀;便秘者加生大黄等。尤其结合患者体质,病邪性质,或配用滋阴潜阳,或疏肝理气之品,使痰化瘀散、气血畅行,则癥消积散,邪去正复,肿瘤得愈。

一、清热涤痰,活血逐瘀

凡热痰内蕴、瘀血内停、痰瘀互结、阻滞胃络而致之胃癌,用此法治之。药用海藻、昆布、旋覆花清化热痰、软坚消积;三棱、莪术、赤芍、白茅根活血逐瘀、消积止痛;赭石粉除血痹,降逆气,鳖甲散结消癥,重用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蜂蜜解毒止痛。

并且5~7日服1次热白鹅血。鹅血,《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咸、平、微毒,治噎膈反胃。”若热痰重者,加胆南星、竹茹、竹沥、浙贝母、百部、黄芩是以增强清化之功。曾治疗邵某,经剖腹探查确诊为胃癌晚期转移,无法切除之危重证。表现为“面色呈重病容,痛发则呻吟不绝……创口上至剑突,下至小腹中,中脘肿块明显高突,约大如儿头,手不可近”。患者后事己备,只求减轻痛苦。经上方治疗两月,腹痛止,精神振作,体力渐复,中脘肿块全消,腹部平坦柔软,重按不觉有块,亦不作痛。原方加南沙参,润肺化痰,巩固治疗1个月。两年后,复查身体基本健康。

二、清热败毒,化痰逐瘀

凡热毒积聚,痰浊内蕴,瘀血内停,痰瘀互结,盘踞脏腑,阻滞经脉而致之恶性肿瘤,用此法治之。药用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清热败毒,夏枯草、槐角清泻肝火,清热利湿;海藻、昆布、旋覆花清化热痰,软坚散结,鳖甲滋阴潜阳、消癥散结,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消瘕止痛,蜂蜜解毒止痛。曾治疗刘某,经检查确诊肝癌,证见脉弦长有力,舌质紫暗,目黄溺赤,右肋下连中脘高突如盘,按之凹凸不平,坚硬如石,重按则痛。连服两月痊愈。

三、滋阴潜阳,化痰逐瘀

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痰瘀互结,侵犯于脑致脑肿瘤者,用此法治之。常用制首乌、白芍、女贞子、石斛、制龟板滋补肾阴,磁石、牡蛎、珍珠母、菊花、青葙子平肝潜阳,制鳖甲滋阴潜阳、消癥散结,海藻、昆布清化热痰、软坚散结,三棱、莪术、白茅根活血逐瘀、行气消癥。曾治疗谢某,系蝶鞍瘤(垂体肿瘤),自觉头痛从脑后左侧相当于风池穴处起,循脑空上行,前至左颜颧部。状如针刺、抽搐,常痛,不休,午后更剧,左眼时有热气蒸腾感,脉弦滑数,苔白厚腻,质嫩红。服用上方,半年后头痛、眩晕等症大见好转。后于上方加清热败毒之品做丸,早晚各服10g。连用9个月后,摄片报告头颅骨质正常,蝶鞍大小正常。除甲状腺功能低下、早期动脉硬化外,其余症状消失。年后随访身体基本健康。

附:秘验方介绍

清化汤加白鹅血方

【组成】紫菀、地丁、蒲公英、败酱草各15g 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200g槐角、茵陈、海藻、昆布、旋覆花、鳖甲各18g 莪术、三棱各15g 蜂蜜100g

【功效】清热败毒、化痰逐瘀。

【主治】用于热毒积聚、痰浊内蕴、瘀血内停、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而致之恶性肿瘤。

【用法】每日1剂,加水4000ml,熬至1000ml,滤去渣,加蜂蜜100g熬和,分两日6次服。另用单方:白鹅血热服,或白鸭血亦可。

7天1次。临床经验证明,虽饮食吞咽困难,饮白鹅血无碍。服药期间禁一切温辛动火之物。

【加减】阴虚痰热加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脾虚痰湿加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咳嗽加前胡、杏仁、川贝、紫菀、款冬;痰多加生南星、生半夏;黄痰加桑白皮、黄芩;低热加银柴胡、地骨皮、青蒿、淡竹叶;高热加生石膏。

【方解】药用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清热败毒,夏枯草、槐角清泻肝火,茵陈清热利湿;海藻、昆布、旋覆花清化热痰、软坚散结,鳖甲滋阴潜阳、消癥散结,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消癥止痛,蜂蜜解毒止痛。

【点评】鼻咽癌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方适用于热毒积聚、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而形成的恶性肿瘤。方中大量应用清热解毒药,以达到清化之目的。

【验案】黄某,男,49岁。1970年4月5日初诊。

吞咽困难,不能进食进行性加剧半年余。经某医院鼻咽镜检查,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患者家属已为他备好后事,怀着最后一线希望用中药救治。患者就诊时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复视,鼻塞,鼻衄,流浊涕,带有鲜红色血液,伴耳鸣、耳聋,口苦咽干,心烦不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全身肌肉消瘦,流质饮食,只能点滴而进。舌苔黄厚、舌质红,脉弦滑。诊断:石上疽(鼻咽癌)。证系热毒积聚、痰瘀互结。治宜清热败毒、化痰逐瘀。处方:清化汤加白鹅血方,如法服用。

6月10日二诊:服上药两月余,饮白鹅血5次,白鸭血3次。症状渐改善,饮食尚通畅,经检查:大枣大小菜花状肿物消为蚕豆大小(鼻咽部左侧),颈淋巴结未扪及。舌苔薄、质红,脉弦数。继服上方两日1剂。9月2曰三诊:经过5个多月的治疗,病灶已消失,饮食正常,体力渐复,已能从事一般劳动。嘱其用上药间断性治疗,一年后复查,鼻咽部仅呈慢性炎性改变,并于第二年其妻生一女孩。

(张 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