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气功
1062年(嘉祐七年),沈括被调往豫东任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令。
一天夜里,残月已经落下去了,只有星星在空中眨着眼睛,仿佛也都困了。
这时,后衙的灯还在亮着,沈括正伏案阅读公文。他一边读一边咳嗽,咳嗽声把书童震醒了。
书童披衣而起,来到书房,对沈括说:
“大人,快叫四更了,该休息了。”
沈括正在聚精会神地查阅案牍,没有听到。
书童见沈括那副专注的样子,不忍再去打扰他,又走出书房,回到床榻上。
书童倒在床榻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了。他开始为沈括的身体担忧了。
沈括的健康状况确实欠佳。
沈括的身体本来就弱,自幼多病。八年来,他从主簿到代理县令,又从代理县令到正式县令。由于县令是一方父母官,公事繁忙,而沈括又是个办事认真、不肯敷衍塞责的人,所以他把身体累坏了。
早饭时,书童对沈括说:
“大人越来越瘦了,夜里不要太熬夜了。”
沈括说:
“没关系!我自幼熬夜熬惯了,不到后半夜,上床也睡不着。”
书童寻思了一下,又说:
“大人整天忙于公务,累坏了身子怎么办?不如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
沈括也寻思了一下,说道:
“我们初到宛丘,还不了解民情。过几天忙过了这阵子,你陪我去微服私访吧!”
书童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五天后,沈括带着书童微服私访去了。沈括扮作相公,也就是书生,书童仍当书童。
宛丘是春秋时陈国的国都。陈国是春秋十二诸侯之一,仅次于五霸。古都的城墙仍然保存着,宽六丈,高一丈五尺。城墙上可以运兵,可以跑车马。城中的百姓虽然过着艰苦的日子,但仍保持着古朴的民风。作为父母官,沈括决心多为宛丘百姓做几件好事,让他们过上温饱的日子。
出了南城门,沈括来到了当年孔子断粮处,望着当年的残迹,沈括眼前浮现出孔子出游的情景。
当年,孔子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曾周游列国。公元前492年(陈缗公十年),孔子来到宛丘。
听说孔子远道而来,陈国国君陈缗公非常高兴,用上宾之礼接见了他,还把他和弟子们安排在最好的宾馆中住下。孔子虽然未被授予一官半职,但总算结束了半年多的奔波,暂时安顿下来。
公元前489年,吴国大举攻陈,楚国帮助陈国反攻,陈国陷入一片混乱中。
孔子对弟子们说:
“走吧!到施展自己抱负的地方去吧!”
孔子决定离开陈国,途经蔡国到楚国去。
但是,他们刚一走出宛丘的南方,就被乱兵包围了。他们进退两难,一连七天没有生火做饭。
在这十分艰苦危险的环境中,孔子仍很镇静,照常给弟子们讲课、弹琴、唱歌。
后来,子贡到楚军营垒请来救兵,他们才脱离险境。
离开孔子断粮处,沈括想:
我比孔子幸运多了,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处境,施展抱负,把宛丘治理好。
接着,他们绕城而行,看看城外的百姓有没有什么疾苦。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太旱陵。相传伏羲氏曾在宛丘建都,春秋时宛丘已建有伏羲的陵墓,历代屡加扩建修葺。陵园内古柏参天,碑刻林立。陵墓前的巨大石碑上刻着“太旱伏羲之墓”六个大字。
沈括站在石碑前,浮想联翩,更加激起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
沈括和书童走出太旱陵,路过一座道观。
沈括觉得有些累了,决定到道观里面休息一下。
两人刚进大门,迎面碰见一个道士。这道士长得鹤发童颜,貌若天人,虽已过古稀之年,但精神矍铄,步履轻捷。沈括见了,不禁暗暗吃惊,心想:
这道士偌大年纪了,为何尚且如此矫健,莫非真有长生不老之药不成!
沈括想罢,上前施礼道:
“敢问道长,小生想请教一二,不知可否!”
道士见沈括满脸儒气,彬彬有礼,连忙还礼道:
“好说!请先到客房小憩。”
道士引沈括到客房坐下,又招呼小道士上茶。书童在一旁侍立。
沈括接茶在手,不好意思地说:
“还不知道长法号,就先叨扰了。”
老道士笑了笑,说道:
“贫道法号无为,专好助人为乐,不必客气。”
沈括请教道:
“无为道长,小生自幼体弱多病,近来更觉体力不支。今见道长仙风道骨,精力过人,不知可有留春之术?”
无为道长回答说:
“贫道哪有什么留春之术,不过依靠服气养生而已。”
原来东汉顺帝时,张陵创建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于是道教逐渐形成。唐高宗时因老子姓李,与自已同姓,便推老子为李氏祖先,大力提倡道教,并勅令诸州各建道观一座。宋真宗在位时,也大力提倡道教,并大建道观。因此,沈括与无为道长见面时,全国已有很多道观,出家修道的人也很多了。
修养的人平时的主要课程就是服气。他们认为服气指通过呼吸服食日月精华,坚持下去可以成仙得道。道教经典中有《服气经》、《服气口诀》、《服气精义论》等。
其实,服气和吐纳相似。
吐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即把肺里的浊气尽量从口中呼出,再由鼻孔缓慢地吸进新鲜空气,使之充满肺部。古人称之为“吐故纳新”。而道教则认为吐纳可以吐出“死气”,吸进“生气”,达到长生。
沈括过去对服气也略知一二,但不知详情。今日见了无为道长,说起服气,便虚心向道长求教。
无为道长见沈括鼻直口方,一脸正气,不由得心生悦慕之情,便将服气的秘诀传授给了他。
沈括听罢,再三致谢,才带着书童告辞而去。
回到衙门后,沈括回想起来,对无为道长传授的服气方法将信将疑。他想:
服气真能健身吗?不妨试试看。
沈括是个求知心切,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他决定通过实践来验证一下服气的作用和效果。
从此,每当后半夜忙完了公事时,沈括便在书房里练习服气。
半年过去后,奇迹发生了。沈括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精力充沛的人了。多年不治的老病也都根除了。
沈括恢复健康后,又想到了其他疾病缠身的人。
晚年,他在为世人编写《良方》一书时,把服气作为养生之术写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