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石迷

    沈括通过练气功治好了疾病,于1062年(嘉祐七年)秋季参加了在母亲故里苏州举行的解试,一举夺魁,中了解元。

    解试是在地方上举行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才有资格到京城去参加进士考试。解试中第一名的学子称解元。

    沈括中了解元后,于1063年(嘉祐八年)初到汴京,和其他各州的解元一起受到了宋仁宗的召见。

    这年三月,沈括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扬州司理参军。

    司理参军原称司寇参军,是州、府的佐吏,负责狱讼断案,由新及第的进士、明经等充任。

    沈括接到任命后,启程南下,途中听说仁宗驾崩,不胜悲怆。

    仁宗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仁宗死后,由过继的儿子赵曙即位,史称英宗。

    沈括到了扬州,刚一下车,就听满城都在议论一件怪事。酒馆里,茶楼上,饭庄中,人们交头接耳,叽叽喳喳。有的人听后瞪大了眼睛,有的人听后张大了嘴巴。原来是一颗星星从天上掉下来了。

    沈括是个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人。他听说此事后,便急着要把此事的详情了解清楚。

    到了州衙,沈括拜见了太守,办好了交接手续后,立即找来一个同僚问道:

    “仁兄,听说有颗星星从天上掉下来了,这是真的吗?”

    同僚说:

    “当然是真的,有人亲眼看见了。”

    沈括说:

    “春秋时代,就有过关于陨星的记载,想不到今天又发生了。但不知落在什么地方了!”

    同僚见沈括蛮有兴趣,也来了劲头,详细地说起来:

    “那天,太阳刚落的时候,人们忽然听到天空中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就像雷鸣一样。这时,一颗几乎和月亮差不多的大星星在天空的东南方出现了。一会儿,大星星又震响了一声,然后转而移到西南方去了。后来,大星星又震响了一声,才落了下来。”

    沈括又追问道:

    “落到哪里了?”

    同僚接着说:

    “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了。星星刚落的时候,火光冲天,把许家园子的篱笆都烧坏了。火焰熄灭后,远近的人纷纷跑去观看,只见地面上有个杯子大小的洞,洞很深,星星就在里面,火光荧荧,过了好久才暗淡下去,但仍然热得不敢接近。又过了许久,人们才把洞掘开,在距地面三尺多的地方挖出了星星,原来就是一块圆圆的石头,大小和拳头差不多,一头略尖,颜色似铁,重量也接近铁。”

    沈括又问道:

    “陨星今在何处?”

    同僚见沈括那副恨不得立刻就看到陨星的样子,忙回答说:

    “常州太守郑伸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去,用匣子盛了起来,只有游客去的时候,才打开供人观赏。”

    沈括听罢,心想:

    以后一定找机会到金山寺去看看。

    沈括对同僚说:

    “谢谢仁兄了,多有打搅!”

    同僚忙说:

    “不谢不谢,小事一桩!”

    后来,沈括将此事如实地写进了《梦溪笔谈》。

    沈括在扬州奉公尽职,才华出众,深受淮南转运使的赏识。

    转运使一职始设于唐朝开元年间,当初只是临时的差遣官,负责江淮一带的米粮、钱币和物资的转运工作,供京城和朝廷之需。后来,转运使一职因客观需要而成了常设官。宋朝初年,吸取了五代藩镇掌握财赋武装割据的教训,特在诸路设置了转运使。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域名,相当于省。宋朝的转运使除了掌握一路的财富收入外,还兼管边防、刑狱,负责考核该路的地方官吏和了解民情,随时上报朝廷。

    沈括在扬州任司理参军时,淮南路的转运使是张萏。张萏深深地被沈括的才学所折服了。他和沈括一见面就谈了整整一天,忘记了疲劳,叹道:

    “参军在此,未免大材小用了。”

    两年后,张萏接到朝廷诏令,让他保荐一人到朝廷去做官。张萏毫不犹豫地将沈括推举上去。

    沈括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