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秀州到梦溪园

    沈括到随州后,借住在法云禅院里,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

    三年后,1085年(元丰八年)3月,神宗驾崩,在位十九年,享年三十八岁。

    神宗第六子赵煦即位,史称哲宗。

    新皇帝嗣位,照例要大赦天下。沈括因此被改授为秀州(今浙江嘉兴)团练副使,仍旧拿着一份干禄,可以到本州去居住了。沈括的本州就是钱塘所属的杭州。

    这年冬天,沈括怀着喜悦的心情,移居杭州,又可以和亲友团聚了。

    1088年(元祐三年),沈括将他绘制的《天下州县图》献给朝廷。哲宗览图大喜,特赐给沈括一百匹绢,并准许他随便择地居住。

    绘制《天下州县图》是沈括主管三司时主动提出的。

    那时,他对神宗说:

    “天下地图,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没有一套完整而详尽的地图,很多地方在地图上找不到,不利于行政管理。请陛下准许臣到职方司借阅地图资料,以便绘制一套完整而详尽的天下地图。”

    唐宋至明清都在兵部设置职方司,负责收藏和管理天下地图等事。

    神宗听说沈括要绘制地图,觉得这对用兵很有用处,当下便一口答应了。

    从那时起,沈括开始了艰苦的绘制工作。经过了十二年的辛苦劳动,沈括终于将《天下州县图》绘制成功了。

    《天下州县图》又称《守今图》,全套地图包括大图一幅,小图一幅,诸路图十八幅。大图是总图,小图是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等四京图,诸路图包括京东路图、京西路图、河北路图、陕西路图、河东路图、淮南路图、两浙路图、江南东路图、江南西路图、荆湖南路图、荆湖北路图、成都路图、梓州路图、利州路图、夔州路图、福建路图、广南东路图、广南西路图。

    沈括在绘制《天下州县图》时,既注意了我国的优秀绘图传统,又有所创造和发展。

    晋代地图学家裴秀(224—271)曾提出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分率(比例缩尺)、准望(地理方位)、道里(实际距离)、高下(地势高低)、方斜(地形状况)。迂直(道路曲直)。沈括在此基础上,又新增加了“傍验”一法,即从侧面考察验证。

    此外,在绘制地图时,为了使地理方位更加准确,沈括将过去的四至(东、南、西、北)、八至(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又细分为二十四个方位,称为“二十四”至。图画成后,沈括又将天下州县的二十四至编写成书,并说:

    “将来,即使把地图丢失了,也可以根据这本书把地图复制出来。”

    沈括在绘制《天下州县图》时,为了确定州县的方位,对指南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家里收藏了好几种指南针:插在灯草上使之漂浮在水面上的指南针,平放在指甲上的指南针,平放在碗边上的指南针,用蜡把针腰粘在一股没有扭转应力的单股蚕丝上的指南针。沈括对这四种指南针进行观察和实验,认为第四种最好,第一种容易在水中摇荡,第二种和第三种容易坠落。

    沈括还发现指南针有的指南,有的指北,而指南的磁针并非总是指南,经常微微偏东。沈括因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磁偏角的人。

    由于献图有功,朝廷取消了对沈括的限制,于是他立即移居润州,住进了梦溪园。

    梦溪园是沈括贬官宣州时花了三十万钱买的。

    在梦溪园中,有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花草,好像锦绣一样。沈括给这小山起名叫“百花堆”。

    百花堆下,泉水淙淙,水上乔木蔽天,这就是梦溪。

    沈括三十多岁时,在梦中曾到过一处,有山有水,景色与润州这座园子完全相同。

    沈括刚走进这座园子,不禁惊叫道:

    “这不就是我当年梦中所游之地吗!”

    于是,他就将这座园子称作“梦溪园”了。

    沈括在梦溪园中度过了他的晚年。

    沈括在园中,过的完全是隐居生活。他专心致志地读书写作,累了时或在溪上垂钓,或在水中划船,或在竹林中抚琴。他把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称为“九客”,当成了自己的好友。

    在园中的六年之间,沈括写了大量的著作,有目录可考的,就有三十五种以上。其中最为后世珍视的,要数《梦溪笔谈》了。

    《梦溪笔谈》原书共三十卷,现在的传本都作二十六卷,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十七目。这部书是内容丰富的学术著作,里面包括了沈括毕生的科研成果,还有当时的诗文掌故,街谈巷语,奇闻异说。书中,沈括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分门别类地详为论述。其内容包括天文、气象、历法、数学、地质、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医药、文学、史学、音乐、艺术等等,可以说应用尽有了。

    沈括本人就是一个大科学家,他在《梦溪笔谈》中记下了自己在各种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

    例如:

    沈括主张编制一部崭新的历法——《十二气历》。这种历法完全抛弃阴历,是一种纯阳历的历法。用十二节气为一年,以立春为正月初一,惊蛰为二月初一,余类推。大月31日,小月30日,一般都是大小月相间,一年之中最多有一次两个小月相连。

    这种历法简单而实用,对农业极为有利,比现行的公历还要理想。这种历法在历法史上堪称是一种伟大的革命性创举。十九世纪英国气象局采用的萧伯纳历,其设想与沈括的“十二气历”是相同的。

    在数学领域里,沈括首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为中国传统数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沈括看到酒店和陶器店里,把缸、瓮、瓦盆之类的容器堆成一个长方垛,底层排成一个长方阵,往上长宽逐层各减一个。

    沈括心里琢磨起来:

    这些东西排列得这么整齐而有规律,一定会有求得其总数的简捷办法。如果一个个地去计算,那可就麻烦了。

    沈括绞尽脑汁,反复思考,终于想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公式。

    设最高一层纵a个,横b个,排列成一个长方形;第二层纵横都增多一个,依此类推,最低一层为第几层,纵a′个,横b′个,则全垛个数之和为:

    [(2a+a′)b+(2a′+a)b′+a′-a]n/6

    这种求得全垛个数之和的方程便是隙积术。

    隙积术在欧洲数学中称为“积弹”,其出现要比沈括的隙积术晚五六百年。

    会圆术是沈括在平面几何学方面的创造。设圆的直径为d,弓形的高为b,求弓形的底c和弓形的弧长s是多少?

    沈括的答案是:

    alt

    上面两个公式便是会圆术。

    沈括用会圆术计算,虽然只求得近似值,但已经相当精确,在实用上已经是够用了。

    元代郭守敬在编制《授时历》时,用四次方程式求天球黄道积度的矢,就是用沈括的公式来列式的。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天文测定和计算,比他的前辈都更为正确。中外学者一致认为,沈括的研究为他开了先河。

    在光学方面,沈括对凹面镜成像的物理现象进行了观察,发现了焦点。对于凸面镜和平面镜,沈括也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科学地解释了古人铸镜时镜大则平,镜小则凸的道理。他指出镜面凸则所照的人脸放大,因此小镜子必须铸得凸一些,才能将人脸全照进去。

    此外,沈括在天文学方面和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总之,《梦溪笔谈》博大精深,为中国古代科学的传播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因而被喻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沈括也因此被中外公认为11世纪的世界科学巨星。

    除《梦溪笔谈》外,沈括所著的《良方》一书,也是非常有名的。这本书有三大特点:

    一、搜集的药方特别丰富,如治小儿疾病的睡惊丸、青金丹、小黑膏等,治妇女疾病的四神散、肉桂散、大黄散等。

    二、书中著录的单方,都附载着临床经验,都是有疗效的,如金液丹,几个已经气绝的小孩,服后都苏醒过来。再如四生散,沈括在河北察访途中患眼病时,服了四五次便病愈了。

    三、药方的来源多种多样,有来自民间的,如四生散;有传自宫廷的,如苏合香丸;有出自家传的,如小还丹;有得自友人的,如保神丸。

    《良方》一书救治了无数的病人,因而被公认为我国医学的珍贵遗产。

    现在,《良方》一书因宋人附入苏轼的医药杂说,已改名为《苏沈良方》了。

    沈括的其他著作,绝大多数已经失传了。

    1095年(绍圣二年),沈括积劳成疾,病逝于梦溪园,享年六十五岁。一代科学巨星陨落了。

    沈括的好学精神和治学态度,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沈括的名字和生平,已载入世界科学史册,将永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