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和达西偶然相遇
伊莉莎白读那封信时的心情简直无法形容。看信时读到他居然还以为能获得人家原谅,她不免有些吃惊,再读下去,又觉得他处处都是在自圆其说,可是又处处都流露出一种欲盖弥彰1的羞愧心情。信里,达西认为吉英对彬格莱没有任何情意,这使她立刻断定达西在撒谎。可是他说的那些事情,也确确实实存在这些问题,这又让她不得不把信看完。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丝毫的内疚,这一点,令伊莉莎白非常不满意。
对于叙述韦翰先生的那一段,伊莉莎白才多少比刚才神志清醒了一些,其中许多事情和韦翰亲口自述的身世相同。假如这些话都是真的,那么她以前对韦翰先生的那些好感,都会被一笔勾销,想到这儿,她变的心乱极了。
伊莉莎白把全信读完以后,她连忙把它收起来,而且发誓说,决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决不再去读那封信。她沿着小路走了两个钟头,前前后后、左思右想,又把好多事情重新考虑了一番,判断一下是否确有其事。这种突然的变更,实在事关紧要,她得尽量面对事实。
伊莉莎白现在觉得疲倦极了,可是自己这样心烦意乱地到处走,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她决定回去,并且希望走进屋子的时候脸色能像平常一样愉快,她得把心里的不安与困惑全部抑制一下,免得跟人家谈起话来不自然。
刚回到屋子,就有人告诉她说,罗新斯的两位先生都来看过她了,达西先生是来辞行的,只待了几分钟就走了,而菲茨威廉上校却跟她们一起坐了一个钟头,盼望着她回来。伊莉莎白虽然表面上装出很惋惜的样子,可内心里却因为没有见到这位访客而感到万分高兴。她心中再也没有菲茨威廉了,她想到的只有那封信。达西的那封信,她都快背下来了。她把每一句话都反复研究过了,她对于这个写信人的感情,一会儿热了起来,一会儿冷了下去。记起他那种笔调口吻,她现在还是有说不尽的气愤。可是只要一想到以前怎样错怪了他,错骂了他,她的气愤便转到自己身上来了。他那沮丧的情绪反而引起了她的同情。他的爱恋引起了她的感激,他的性格引起了她的尊敬。她经常为自己以往的行为感到苦恼和悔恨,家庭里的种种不幸的缺陷更叫她苦闷万分。这些缺陷是无法补救的,她父亲对这些缺陷只是一笑置之,懒得去约束他那几个小女儿的狂妄轻率的行为。至于母亲,她本身既是作风失检,当然完全不会感到这方面的危害。伊莉莎白和吉英合理同心约束英蒂和丽迪雅的冒失,可是,母亲既然那么纵容她们,她们还会有什么长进的机会?英蒂意志薄弱,容易气恼,她完全听丽迪雅的指挥,一听到吉英和伊莉莎白的规劝就生气。丽迪雅固执任性,粗心大意,她也不听她们的话。这两个妹妹既无知,又懒惰,并且爱慕虚荣2,只要麦里屯来了一个军官,她们就一定会去凑热闹。她还有一桩心事,就是替吉英担忧。达西先生的解释使她对彬格莱先生恢复了以前的好感,同时也越发觉得吉英的损失太大。彬格莱先生对吉英一往情深,他的行为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吉英有了这样理想的一个机会,既可以得到种种好处,又可以获得终身的幸福,只可惜,家人的愚蠢失检,把这个机会给断送了,叫人想起来怎么能不痛心。
每逢回想起这些事,难免也会想到韦翰品质的变质。她的心里受到了莫大的刺激,连强颜欢笑也办不到,这些都是可想而知的。
在她临走前的一个星期里,罗新斯的宴会还是和她们刚来时一样频繁。最后一个晚上也是在那儿度过的。她们告别的时候,包尔夫人屈尊降贵地祝她们一路平安,又邀请她们明年再到汉斯福来。星期六吃完早饭,伊莉莎白和柯林斯夫妇道别。马车来了,大家恋恋不舍地告别以后,便由柯林斯先生送伊莉莎白上车。她们一路上没有说什么话,离开汉斯福不到四个钟头,就到了嘉丁纳先生家里。她们要在那耽搁几天。伊莉莎白看到吉英的气色很好,多蒙她舅妈一片好心,早就给她们安排好了各种节目。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班纳特先生打发马车来接她们。伊莉莎白到家没多久,就发觉父母在反复讨论去白利屯的计划,也就是丽迪雅提到的那个计划。这时,伊莉莎白再也忍不住了,把达西向她求婚的事告诉了吉英。吉英对伊莉莎白手足情深,觉得妹妹被任何人爱上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因此开头虽很吃惊,过后便觉得不足为奇了。
她替达西先生惋惜,同时还有点难过,因为妹妹的拒绝会给他造成怎样的难堪。伊莉莎白还把那封信中关于韦翰的部分,都一点一滴地讲了出来。而吉英觉得这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天下间居然会有这种事,而这么多罪恶的事情居然都是在一个人身上发生的。现在到了家,伊莉莎白就有闲暇时间来观察姐姐的真正心情。其实吉英的心里并不好受。她对彬格莱先生仍然未能忘情。幸亏她很识相,看出了彬格莱姐妹的心思,这才没有引起自己过多的抱怨,否则一定会毁了自己的。
她们回到家一个星期了,第二个星期,驻扎在麦里屯的那个民兵团就要再次出发了,附近的年轻小姐们立刻垂头丧气起来。只有班家的两位大小姐照常饮食起居,照常各干各的事。吉蒂和丽迪雅已经伤心到了极点,便不由得常常责备俩位姐姐冷淡无情。她们真不明白,家里怎么会有这样没有心肝的人,但丽迪雅的忧郁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便烟消云散3了,因为弗斯脱团长的太太请她陪她一块儿到白利屯去。这位年轻的夫人,最近才结的婚。她跟丽迪雅都是好兴致,好精神,因此十分意气相投。虽然才有三个月的友谊,却已经做了两个月的知己。
丽迪雅根本没有注意到姐姐的心情,只顾自己手舞足蹈。在屋子里跳来跳去,叫大家来祝贺她,自顾自地大笑大叫着,比往常闹得越发厉害。伊莉莎白对这次邀请,完全不像母亲和丽迪雅那样高兴,她觉得丽迪雅纵然还没糊涂到那种地步,这一去也算完全给毁掉了。于是她只好暗地里叫父亲不许丽迪雅去,也顾不得事后让丽迪雅知道了。
她把丽迪雅日常行为举止失检的地方,都告诉了父亲。父亲用心地听她把话讲完,慈祥地握着她的手说:“好孩子,放心好了。这次要是不让丽迪雅到白利屯去,我们在浪博恩就休想安静。所以还是让她去吧。弗斯脱上校是个有见识的人,不会让她闯出什么祸来的。而且她也只是个普通的乡下姑娘,谁也不会看中她。
无论如何,我们总不能把她一辈子关在家里吧。”伊莉莎白听到了父亲这样回答,只好表示同意,然后独自一人闷闷不乐地走开了。
丽迪雅临走的时候,答应会给母亲写信寄来,可是走了以后,家里总是会等好久才能收到她的一封信,而每封信又往往只是寥寥的几行字。她走两三个星期以后,浪博恩又重新恢复愉快欢乐的气象。到城里过冬的那些人都搬了回来,人们都穿起了夏天的新装,到处都能看到约会的场景。伊莉莎白一家要去北上游玩,日子也渐渐迫近。
只剩下两个星期了,嘉丁纳太太来浪博恩晚了些,这就耽搁了一些行程,旅游的范围也就被迫缩小了。现在日期短促,不能照原计划的那样悠闲自在地去旅游,湖区必须放弃,旅程必须缩短,看来只能到德比郡去了。伊莉莎白听舅妈说,离开蓝白屯不远就到彭伯里了,虽然这么走并不是最快的路,倒也不算远。关键是嘉丁纳太太说想去那看看,大家也都同意,于是他们坐了一辆车就去了彭伯里。
彭伯里的树林一出现在眼前,伊莉莎白就有些心慌。等进了庄园更变得更加心神不定。她根本无心说话,可是每到一处都会逼迫自己赞赏一番。他们沿着上坡路慢慢走了一段距离的光景,最后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山坡上,这也是树林尽头的地方。他们想进去参观,便被带进了客厅。每个人都在等着管家奶奶,管家奶奶是一个端庄的老妇人,她的礼貌周到出乎大家的想象之外。大家跟着管家奶奶进了餐室。接着所有人都走进房间参观,每个房间的景致总都不同,可是不管你走到哪个窗口,都自有秀色可餐。
每个房间都高大美观,家具也与主人的气质相称,既不俗气,又不奢侈,比起罗西斯来,可以说豪华不足,风雅有余。伊莉莎白很害怕在这碰到这家的主人达西。她的舅妈看到韦翰的画像时,管家奶奶走过来说,这画像里年轻人是老主人账房的儿子,是由老主人一手栽培养大的。她又说:“他现在到军队里去了,现在应该长大了不少。”管家奶奶指着另一张画像说:“这就是我的小主人。这幅画画的与他本人像极了。”嘉丁纳太太望着画像问伊莉莎白:“你觉得如何,伊莉莎白小姐,画得像不像。”
伊莉莎白瞬间脸红了起来,只是说:“还可以。”
“你觉得他是位英俊的少爷吗,小姐?”
“是的,很英俊。”
接下来管家奶奶不停地夸奖着自己的小主人。伊莉莎白一直听下去,似乎很爱听的样子。嘉丁纳太太倒觉得,管家奶奶夸奖自己的主人,无非是出于对家人的偏爱,这也倒使她听到很有趣。
凡是可公开参观的地方,他们都走遍了,下楼后,她们一行人告别了管家奶奶。管家奶奶吩咐一个园丁在大厅门口送他们。他们穿过草地,走向河边,伊莉莎白突然看见这屋的主人从一条通向马厩的大路上走了过来。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他这样突然的出现,简直叫人来不及躲闪。顷刻之间,四目相对,两个人的脸都红了。停留片刻之后,达西定下心来,走到伊莉莎白面前,跟她交谈起来,尽管情绪不太稳定,至少十分有礼貌。伊莉莎白早就想走开了,可是见他跟了上来,她只好停下脚步,又窘又羞地接受他的问候。他客客气气地问候她家人的平安,她却诧异慌张得不敢抬起她的眼睛来朝他脸上看一眼,简直不知道自己回答了他几句什么话。
达西现在的态度和他们俩上次分手的时候完全两样,这使她感到惊奇,因此他每说一句话都使她觉得有些窘迫。而达西也不见得比她从容,说话时声调也不像往常那么镇定。他问她几时从浪博恩出发,在德比郡待多久,诸如此类的话问了又问,而且问得很是慌张,这足以说明他是怎样的心神紊乱。最后他好像已经无话可说,默默无言地站了几分钟,告辞而去。
阅读思考
1.伊莉莎白和吉英的感情好吗?
2.当伊莉莎白和达西偶遇时,伊莉莎白是怎样的心情?
词语积累
欲盖弥彰 虚荣 烟消云散
阅读笔记
理解对方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对像文中的伊莉莎白和达 西,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沟通起来才能更融洽,挚。感情才能更真
注解:
1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指坏事)。
2表面上的光彩。
3事物消失净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