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达西先生的重逢
柯林斯先生差不多每天都要到罗新斯去一趟,他的太太也是隔不了几天就会去一次。伊莉莎白觉得他们一定还有别的应得的俸禄需要去处理,否则是不应该花掉那么多时间的。有时候包尔夫人也会光临他们的住宅,来了以后就把屋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看在了眼里。她查问他们的日常生活及家务,还吹毛求疵1地说,他们的家具摆得不对,或者是他们的佣人在偷懒。如果她留下来吃点东西,那也只是为了要看看柯林斯太太是否持家节俭,不滥吃滥用。
伊莉莎白立刻发觉,这位贵妇人虽然没有担任过任何司法职务,可是事实上她等于是她自己这个教区里最积极的法官,一点芝麻大的事都会让柯林斯先生报告给她,只要哪一个穷苦人在吵架,闹脾气,或是穷得活不下去,她总是亲自到村子里去调解处理。
罗新斯大约每星期都要请她们去吃一两次饭。伊莉莎白觉得这样很好,因为她在这里过得很舒服。她可以和柯林斯太太做半个小时愉快的谈话,她还可以常常到户外去舒畅一下。当别人拜访包尔夫人的时候,她总爱到花园旁边的小树林里去散散步。
不久,复活节临近,节前的一个星期,罗新斯府上要添一个客人。在这么一个小圈子里,这当然是件大事。伊莉莎白一到那儿,便听说达西先生在最近几个星期就要到来的消息。虽然她不喜欢达西,不过他的到来的确会给罗新斯添上点新鲜感。同时她还可以从他表面的态度中看出彬格莱小姐放在他身上的心思有没有落空。包尔夫人显然已经把他安排给了他的表妹,一谈起他,她就得意非凡,对他赞美备至,可是一听说柯林斯太太和伊莉莎白早就认识他,而且又时常见面,她就又好像生起气来。不久,柯林斯先生知道了包尔夫人的姨侄来了的消息。第二天上午,他马上到罗新斯去拜会。他要分别拜会包尔夫人的两位姨侄,因为达西先生还带来了一位名叫菲茨威廉的上校,他是达西舅舅的小儿子。所以柯林斯先生回家的时候,把两位贵宾也一起带了过来,这使得大家大吃一惊。菲茨威廉上校大约三十岁左右,人长得不漂亮,可是在仪表和谈吐方面倒是个地道的绅士。达西先生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尽管他对伊莉莎白可能另有感情,可是见到她的时候,神色却极其镇定。伊莉莎白对他行了个屈膝礼,一句话也没有说。
菲茨威廉上校立刻就跟大家攀谈起来,他口齿伶俐,像个有教养的人,并且谈得颇有风趣,可是他的表兄,就只是跟柯林斯太太把房子和花园稍许赞赏了几句,就坐在那儿不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他重新想到了礼貌的问题,便向伊莉莎白问候她和她全家人安好。伊莉莎白照例敷衍了他几句,停了片刻,她说:“我姐姐最近三个月一直在城里,你从来没碰到过她吗?”
其实她明明知道他从来没有碰到过吉英,只不过是为了探探他的口风,看看他是否知道彬格莱一家和吉英的关系。他回答说,自己从未碰到过班纳特小姐,不过伊莉莎白觉得他回话时的表情有些慌张。这件事没有再继续谈下去,两位贵宾立刻就告辞了。
菲茨威廉的风度大受牧师家里人的称赞,每个人都觉得他会给罗新斯的宴会平添不少情趣。在这段时间里,菲茨威廉到牧师家来拜望过好多次,但达西先生却没有来过,他们仅仅在教堂里才能见到他。他们当然都接受了邀请,准时到达了包尔夫人的会客厅,夫人客客气气地接待了他们,不过事实很明显,他们并没有像请不到别的客人时那样受欢迎,而且夫人的心几乎都在两位姨侄身上,只顾跟他们说话,特别是跟达西说话比跟房间里任何人都说得多。倒是菲茨威廉上校见到他们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因为罗新斯的生活实在太单调无味了,他很想要有点调剂,而且柯林斯太太的这位漂亮朋友也的确更让他喜欢。他坐到她的身边去,有声有色地跟她谈到肯特郡,谈到哈福德郡,谈到旅行和家居,谈到新书和音乐,他知道伊莉莎白感觉到这个房间里从来没有受到这样的款待,他们谈得那么兴致淋漓,连包尔夫人和达西先生也注意起来。达西的一双眼睛立刻好奇地一遍遍在他们身上看,过了一会儿工夫,夫人也有了同感,而且显得更露骨。达西先生看到姨母的无礼态度,心里觉得有些丢脸,因此没有去理她。
喝过了咖啡,菲茨威廉上校提醒伊莉莎白说,她刚刚答应过弹琴给他听,于是她马上坐到琴边去。而菲茨威廉上校则拖过一把椅子坐在了她的身边。包尔夫人听了半支歌后,便又和达西谈起话来,直到达西故意避开她,逃到钢琴前,站住。达西心里想把把演奏者的美丽的面貌看个清楚明白,然而伊莉莎白看出了他的用意,弹到一个段落后,便停了下来,回过头对他悄然2地一笑。
伊莉莎白说:“我弹起钢琴来,手指并不像许多别的女人那么熟练,也不像她们那么有力,更没有她们弹得那么有表情。我一直认为这是我自己的缺点,是我自己不肯用功练习的缘故。不过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手指不及那些比我弹奏更高明的女人。”达西笑了笑说:“你说得对。你花的时间并不多,可见你的成绩要好得多。凡是有福气听过你演奏的人,都觉得你毫无欠缺的地方。”
说到这里,包尔夫人走了过来,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大声盘问他们在交谈些什么?伊莉莎白立刻重新弹起琴来。包尔夫人听了几分钟后,立刻对达西说:“班纳特小姐如果再联系联系,能够请一位伦敦名师指点指点的话,弹的曲子一定会比现在还要好。虽说她的演奏比不上你的表妹,可是她很懂得指法。要是你表妹身体好,有愿意学的话,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人满意的演奏者的。”
伊莉莎白望着达西,想看看他听了夫人对表妹的这番夸奖,是不是竭诚表示赞同,可是事情前后她都没有看出他对她有一丝一毫爱的迹象,从他对待包尔小姐的整个态度来看,她不禁替爱慕他的彬格莱小姐感到安慰。
包尔夫人继续对伊莉莎白的表演发表意见,还给了她许多关于演奏和鉴赏3方面的指示。伊莉莎白只得极有忍耐地虚心领教。她听从了两位男客的请求,一直坐在钢琴旁边演奏,直到夫人备好了马车一一送大家回家。
第二天早晨,柯林斯太太和玛利亚到村里有事,伊莉莎白独自坐在家里给吉英写信,这时门铃响了起来。她心想可能是包尔夫人来了,门打开时,她大吃一惊,万万没有想到是竟然是达西先生,而且只有达西先生一个人。达西看见她单独一人,也显得极为吃惊,连忙道歉说,他原以为太太小姐们都在,所以才冒 昧4前来。
他们俩坐了下来,她向他问了几句关于罗新斯的情形以后,双方便好像无话可说了,大有陷入僵局的危险。因此,非得想点儿什么说说不可。于是,伊莉莎白说话了,“我想,彬格莱先生大概不打算再回到尼日斐花园了吧?”
“我从来没有听到他这么说过,不过,可能他不打算在那儿久住。他有很多朋友,像他这样年龄的人,交际应酬当然会一天比一天多。”
“如果他不打算在尼日斐花园久住,那么,为了街坊四邻着想,他最好干脆退租,让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固定的邻居,不过彬格莱先生租的那幢房子无论是保留还是退租,他的原则都会是一样的。”
达西先生说:“我料定他一旦买到合适的房子,就会马上退租。”
伊莉莎白没有回答。她唯恐再谈到他那位朋友身上去,既然没有别的话可说,她便决定让他动动脑筋,另外找个话题来谈。
他领会了她的用意,隔了一会儿便说道:“柯林斯先生的这所房子倒好像很舒服。我相信他初到汉斯福的时候,包尔夫人一定在这上面费了很大一番心思吧。”
“我也相信她费了一番心思,而且我敢说,她的好心并没有白费,因为天下再也找不出一个比她更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了。”
“柯林斯先生能娶到这样一位好太太,真是他的福气。”
“是呀,的确是福气,他的朋友们应当为他高兴,难得有这样一个头脑清醒的女人肯嫁给他,而且嫁给他又能使她幸福,所以我这位朋友绝对是个聪明的人,用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她这门婚姻当然攀得很好。不过她跟柯林斯先生结婚,我可不认为是上策。”
“她离娘家这么近,这一点一定很让她满意。”
“我并不觉得有多近。”
“只要道路方便,就算近了,有个半天的时间就到了,我认为挺近的。”
伊莉莎白嚷道:“我从来不认为道路的远近会成为这门婚姻的有利条件之一。”
“这只能证明你太留恋哈福德郡这里了,我看你只要走出浪博恩一步,就会嫌远。”他说这话的时候,不禁一笑,伊莉莎白觉得他这一笑是想起来自己独自跑到尼日婓花园看吉英的事,于是她红着脸回答道:“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一个女孩子必须嫁得离娘家近才行,相反,远近是相对的,这还得看各种不同的情况来决定。只要钱够用,路程远近没有多大的影响。可是现在的情形却不是这样。柯林斯夫妇虽然收入还好,可也不够经常旅行的呀!即使把目前的距离缩短到一半,我相信我的朋友也不会认为离娘家近的。”
达西先生把椅子移近她一些,说道:“你可不能有这么重的乡土观念。你总不能一辈子都待在浪博恩呀。”
伊莉莎白有些神色诧异。达西也觉得心情有些异样,便把椅子拖后一点,从桌子上拿起一张纸看了一眼,用一种比较冷静地声音说:“你喜欢肯特吗?”于是他们俩把又就这个村子短短地交谈了几句。
不久,柯林斯太太跟妹妹散步回来,伊莉莎白和达西的谈话也就此被迫终止。柯林斯太太姐妹俩看见他们促膝谈心,都觉得诧异。达西先生把他不久前误闯这里遇见班纳特小姐的原委说了一遍,然后稍许坐了几分钟就告辞了,跟谁也没多说什么。
后来达西和他的表兄或者他的姨妈总会到柯林斯先生家坐一会儿。达西的心里也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他不可能是为了要热闹,因为有时候他在那儿坐上十分钟一句话也不说,说起话来也好像是迫不得已的样子,看上去更像是在礼貌上的委曲求全5,而不是内心的高兴。他很少有真正兴高采烈的时候。柯林斯太太曾经有一两次向伊莉莎白提示过,说达西肯能倾心于她,可是伊莉莎白老是一笑置之,柯林斯太太觉得不应该总是在这个问题上唠叨不休,不要撩得人家动了心,到头来却落得一个失望,照她的看法,只要伊莉莎白自己觉得已经把他抓在手里,那么就毫无问题了,一切厌恶他的情绪自然都会消失的。
阅读思考
1.为什么伊莉莎白觉得达西先生的到来也未必是件坏事?
2.为什么菲茨威廉上校和伊莉莎白如此谈得来?
词语积累
吹毛求疵 悄然 鉴赏 冒昧 委曲求全
阅读笔记
交流是人与人相处的前提条件,多交流多沟通,敞开心扉地面对朋友,才能获得珍贵的友谊。
注解:
1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2形容寂静无声。
3鉴定和欣赏。
4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
5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