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呼吸系统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许多疾病呈慢性病程,因大气污染的加重、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社会人群结构的老龄化等多种因素,呼吸系统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而拔罐疗法可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第一节 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指外感风邪或时行病毒,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的多发病。感冒根据症状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发热型,二是不发热型。如高热全身酸痛,上呼吸道症状轻如治疗不及时很容易继发其他病症。

拔罐方法:感冒患者可以在大椎区、腰中区拔罐;发热者加拔神道区、肝区、肺区、脾区(见图2-1)等穴区。常规拔罐法每天拔罐1~2次,对于顽固性高烧的病人,根据情况一日拔罐3~5次。时间为10~15分钟。

大椎区可采用发疱排毒拔罐疗法。起水疱后,起罐用消毒针或消毒后的细牙签挑破,放水处理后再拔10~15分钟,疗效更显著。发疱排毒拔罐时间为30~40分钟。(见图2-1)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

操作原理

大椎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的作用,是全身退热之要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以大椎区是一个必须吸拔的重要部位。神道区包含身柱、神道两穴,具有清热通络、宣肺止咳的作用;肺区具有祛风解表、宣肺降逆的作用;脾区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作用,对于治疗咳喘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节 咳嗽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变应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出外部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以消除对呼吸道的刺激。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

外感咳嗽起初有咽喉痒、干咳、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发病1~2天后,可见少量黏痰,往后可转为黄稠痰、白黏痰,病程可持续2~3周。

拔罐方法1:选取大椎区、神道区、肝区、脾区、腰中区、左右肺区、华盖区、胃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15~30分钟。(见图2-2)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3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4

内伤咳嗽表现为早晚咳嗽加重,痰呈稀薄,白色或呈黏性,泡沫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寒冷季节加重,病程可持续2~3个月,甚至2年以上。

拔罐方法2:选取华盖区、胃区、腰中区、肝区、脾区、大椎区、前肺区、神阙区、肠区、命门区、肾区、后肺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15~30分钟。(见图2-3)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5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6

操作原理

大椎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的作用;肺区具有祛风解表、宣肺降逆的作用;华盖区含有华盖、紫宫、玉堂三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治疗肺部、气管、食道疾患有特效,尤其对咳嗽作用明显。肾区,具有补肾、益气等作用,对于久咳、久喘必累及肾,所以调理肾区很重要;脾区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作用,对于咳喘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肠区、胃区有健脾和胃、理气降逆、祛湿化痰的作用。

贴心提示

(1)拔罐疗法对急性支气管炎(外感咳嗽)疗效较好,但必须进行及时彻底的治疗,防止其转为慢性炎症。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感冒。

(3)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不宜食用肥甘油腻之品。

(4)拔罐疗法效果不明显者,应配合其他疗法,防止延误治疗。

第三节 哮喘

哮喘是人体免疫功能障碍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一种临床症状,类似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伴有肺部哮鸣音等。哮喘患者在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易发作,夜间或清晨症状易加剧,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闻及喘鸣音。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肾区、肺区、华盖区、肠区、肝区、脾区、胃区、神阙区等穴区拔罐。每天1~2次,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见图2-4、2-5)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7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8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9

操作原理

大椎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的作用;肺区具有祛风解表、宣肺降逆的作用;华盖区含有华盖、紫宫、玉堂三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治疗肺部、气管、食道疾患有特效,尤其对咳嗽作用明显。肾区,具有补肾、益气等作用,固为久咳、久喘必累及肾,所以调理肾区很重要;脾区具有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的作用,对于咳喘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0

贴心提示

对于哮喘可以通过拔罐法“冬病夏治”,顾名思义就是冬天的病夏天治疗。“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学等诸学科的知识,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和“冬病夏治”的理论,在农历“三伏”期间采用中医拔罐疗法,具有极好的防病治病作用。

具体来讲,“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冬季病情加重的疾病,如:颈、肩、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因风、湿、寒、火毒等外邪引起的各种疾病。而“夏治”是指在夏天人体阳气升发,体内寒气易畅通,采用透穴给药,多穴位、多区域、大面积循经排罐靶向治疗,对防治“冬病”复发,有着显著的功效,目前此疗法已取得医学界的普遍认可,广大患者只要坚持治疗都会取得明显疗效。

第四节 肺炎

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感染所致。临床表现特点是:起病急骤、高热、咳嗽、咳痰、寒战、胸痛、气急、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肺热病”“风湿”相类同,常因外感风邪,劳倦过度,导致肺气不固,肺失宣降,痰热郁阻肺部而发病。

拔罐方法:选取神道区、肝区、脾区、肾区、肺区、华盖区、胃区、腰中区、大椎区等穴区。一般在大椎区、神道区拔罐可以减轻症状直至消失。一般当日热可退,3~4日可消除症状,但需巩固几日。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见图2-6、2-7)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1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2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3

贴心提示

(1)治疗肺炎应该以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为主,拔罐疗法用于辅助治疗。

(2)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注意休息。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危险因素如吸烟、酗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预防肺炎的有效途径。

(4)肺炎患者应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3次,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温度在18℃~22℃,湿度在60%左右。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4

操作原理

神道区包含身柱、神道两穴,具有清热通络、宣肺止咳的作用;大椎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的作用;肺区具有祛风解表、宣肺降逆的作用;华盖区含有华盖、紫宫、玉堂三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治疗肺部、气管、食道疾患有特效,尤其对咳嗽作用明显。

第五节 肺气肿

肺气肿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肺脏过度充气而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气道阻塞、细支气管远端的气腔过度膨胀、充气,导致肺组织弹力减退,容积增大,呈桶状胸。

肺气肿是一种潜在的致命疾患,以肺部弹性进行性丧失为特点。目前医学尚无法彻底治愈此病,只能防止其恶化。肺气肿经常有反复咳嗽、咳痰、喘息、气短、气促、胸闷、乏力,甚至出现唇甲发绀以及肺动脉高压症状。晚期可发展成为心力衰竭、肝脾肿大、肢体水肿、腹水等。

拔罐方法:选取肺区、肝区、脾区、命门区、肾区、肠区、大椎区、华盖区、腰中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见图2-8、2-9)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5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6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7

操作原理

大椎区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的作用;肺区具有祛风解表、宣肺降逆的作用;华盖区含有华盖、紫宫、玉堂三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治疗肺部、气管、食道疾患有特效,尤其对咳嗽作用明显。命门区有疏经调气、温补脾肾的作用,对于肺部疾患的调理有很好的帮助。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8

贴心提示

(1)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科学锻炼,增强体质。

(2)注意饮食起居,戒烟限酒,宜清淡,不宜食用肥甘厚味之品。

第六节 肺结核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多见于儿童,继发性多见于成人,常见的多属于继发性。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盗汗、午后潮热、疲乏消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食欲缺乏等症状。严重者最后可形成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肺痨”范畴。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患,由于劳损在肺,故称肺痨。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病轻者诸症间作,重者可以相继发生,或兼见并存。

拔罐方法1:选取华盖区、肺区配膻中穴,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见图2-10)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19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0

拔罐方法2:采用背部排罐法,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最后在胆俞穴、前后肺区留罐时间为15~20分钟。(见图2-11)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1

操作原理

华盖区含有华盖、紫宫、玉堂三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治疗肺部、气管、食道疾患有特效,尤其对咳嗽作用明显;膻中穴在胸部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处,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等病症。肺区具有祛风解表、宣肺降逆的作用;背部排罐疗法能有效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对于肺结核的调理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2

贴心提示

(1)本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拔罐疗法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2)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物。注意消毒隔离,以防传染。

第七节 胸膜炎

胸膜炎是胸膜的一种炎症,它由多种病引起的。临床上以结核性胸膜炎为多见,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结核性胸膜炎有干性和渗出性之分。干性胸膜炎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起病急、胸痛明显、咳嗽时疼痛加剧以及胸腔积液。当结核杆菌进入胸膜腔,而人体正处于高度变应状态时,可能引起渗出性胸膜炎。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盗汗、乏力、食欲缺乏等症状。

拔罐方法1:选取大椎区、身柱穴、肺俞穴、辄筋穴、阿是穴等穴区。辄筋穴位于腋下中线3寸,平乳头处取之。留罐时间为10~20分钟。(见图2-12)

拔罐方法2:配大椎区、风门穴、肺俞穴、膈俞穴、水分穴等穴区。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3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4

操作原理

取辄筋穴拔罐具有疏经通络之效,对于胸胁痛有良好的作用;大椎区具有清热解毒、肃肺宁心的作用;身柱、肺俞、风门、膈俞穴具有祛风退热、宣肺止咳、宁心镇痉、养阴清热、宽胸降逆、理血化瘀之效。

第八节 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指任何原因使胸腔液体增多或减少,胸腔内的液体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病理改变。患者少量胸腔积液时无明显症状,大量胸腔积液时可有气促、胸闷、心悸等症状。胸腔积液分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

拔罐方法:选取前肺区拔罐治疗。单纯拔罐,留罐时间10~15分钟。(见图2-13)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5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拔罐疗法 - 图26

操作原理

前肺区含有中府、气户两穴,具有清上焦、利肺气、止咳喘之效。

贴心提示

拔罐疗法适用于缓解期的患者,严重者请及时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