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虫的世界
昆虫的世界丰富多彩,而且趣事多多:在这里,蝴蝶翩翩起舞,小蜜蜂忙忙碌碌,知了在树上高歌,蛐蛐儿却在草丛中打架争斗……这些昆虫家族中的大明星,拥有特殊才能,同时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睛。而那些不知名的小昆虫,它们也各自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本领,与其他动物一起在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里生存,讲述自己的一段段故事。
什么是昆虫
昆虫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小动物,在昆虫王国里,大多数成员都很“渺小”。即便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哺乳动物猫、狗等站在它们面前,都可算得上是庞然大物。它们种类繁多,但要真正认识它们,并不容易。
身体组成
你能很容易地就把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区分开吗?了解了它们的主要特征,问题就解决了。昆虫最大的特征就是身体由明显的头、胸、腹等几个部分组成,而且各部分的功能也不同。

多功能的触角
很多昆虫脑袋上都顶着一对好像天线的触角,处在眼睛上方。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具有求爱、觅食、辨别方向的作用。触角摆动可接收“信号”,一旦受伤,就会影响昆虫的生活。
主要特征
昆虫的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长有口、眼及触角;胸部是长着翅膀和脚的运动中心;腹部长着生殖器官和内脏,是繁衍后代和消化食物的中心。大多数昆虫的身体都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定型。
小知识
蚂蚁的触角一旦折断,它就会迷失方向,在原地不停地转圈。
灵活的腿
昆虫都有6条腿,分成3对长在身体两侧。通常,昆虫走路时会以三条腿为一组,即身体一侧的前后腿与另一侧的中腿为一组,另外三条为另一组轮换前进,而且走得很稳当。

蚂蚁的触角功能多
小个头大力气
你相信吗?昆虫的身体没有骨骼,但它们特殊的外壳却起着骨骼的作用,并有着惊人的力量。

蝗虫可以跳出比自己身体长200倍左右的距离
昆虫的由来
昆虫是动物王国里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它们的身影遍布地球,从陆地到水中,从森林到荒漠,无处不在。这个庞大的家族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又是怎样发展壮大的?来吧,我们一起找答案。
共同的祖先
昆虫和海里的虾、蟹,陆地上的蜈蚣、蜘蛛、蝎子等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都属于节肢动物中的多腿类,身体都分成好几个环节,都长着数只脚。
小知识
约1亿年前,有花植物出现,昆虫从此有了花粉和花蜜作为食物。
与蜘蛛、蜈蚣分家
约10亿年前,昆虫、蟹和蜘蛛等的祖先都生活在浅海地区。后来,它们有的进了海洋深处,成为虾、蟹等;另一支则登上陆地,成为蜈蚣、蜘蛛,再后来,昆虫从后一支里又分化出来。

可怕的蜘蛛
变化从未间断
不同时期环境气候的变化,食物的增减,使得昆虫族群不断演化并分成更多小的类别。例如很久以前蟋蟀不会叫,后来学会了简单鸣叫。

科学家认为环形动物和昆虫有着共同祖先,前者外形更像它们的共同祖先
身体的改变
从水里登上陆地,昆虫祖先身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先身体前面的几部分愈合成为头部,附肢演变成了触角和口器,腿、翅膀以及尾须和产卵器官先后形成,第一只昆虫出现了。
随环境改变
很早以前,整个地球气候温暖潮湿,森林茂密,昆虫食物来源很多,于是出现了很多大型昆虫,昆虫的翅膀也在那时形成。当气候突然寒冷后,大型昆虫很难适应,再加上鸟类出现,昆虫于是改变形态,演化成今天的模样。

古老的昆虫
恐龙是我们熟知的一种古老的动物,但最早出现的昆虫比恐龙还要早,你一定感到很惊讶吧?或许可以说,昆虫可是地球上第一批陆生动物呢。现在,那些古老的昆虫早已没了踪影,但它们的后代却依然兴旺。

久远的昆虫化石
科学家们曾经在伦敦一家博物馆里偶然发现一只昆虫的化石。这只昆虫留在化石中的遗骸只有米粒大小,但长有有翅昆虫才有的大鳄,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翅昆虫。
翅膀的出现
大约3亿年前,地球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盛、森林茂密。这一时期,动物的繁衍速度很快。环境的变化也促使昆虫产生新的变化,许多大型昆虫出现,并长有翅膀。
琥珀中的昆虫
琥珀是由远古时代松树流下的松树脂形成的化石。因为在琥珀中经常能见到保存较为完整的昆虫遗体,因此琥珀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昆虫的重要材料。

古老的蟋蟀
蟋蟀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昆虫,在我国北方俗称蛐蛐,蟋蟀距今已有大约1.5亿年的历史,它们能发出响亮的鸣声,善于打斗。

大亚马逊丛林蟋蟀
巨型蜻蜓
我们现在看到的蜻蜓身形都很娇小,飞行姿态轻盈,但数亿年前的蜻蜓却是大得出奇。人们从已有的化石上发现,远古时期的蜻蜓翅膀上有类似于现代蜻蜓的褶皱,并能够缓缓地扭动翅膀。
小知识
含有昆虫的琥珀俗称“琥珀藏蜂”,它所含的昆虫通常形态很逼真。

昆虫家族
昆虫可是一个种类、数量都非常庞大的大家族,结茧吐丝的蚕,争强好斗的蛐蛐,在花丛里舞蹈的蝴蝶,招人讨厌的苍蝇、蚊子等,都是这个大家族里的成员,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庞大的家庭
昆虫是节肢动物中最大的家族,而且同一种昆虫的群体数量也非常大,一个蚂蚁群就能有大约50万个家庭成员,很让人吃惊吧?不仅如此,昆虫生活的环境也多种多样。
不同的分支
科学家们按照昆虫的起源、亲缘关系、进化历程、生活习性等特点,将它们分门别类。昆虫一共有30多个目,目下又分科,科下面又有属,属下就是我们常说的种。

顽强生存
昆虫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科学家们曾在高温炎热的赤道区、酷寒的两极、地下极深的洞穴、海拔数千米的岩石上,以及高达49℃的温泉中都发现过昆虫。
小知识
寄生蜂寄生在别的昆虫身上,其他昆虫也会以它为寄主。
寄生昆虫
昆虫中有一些成员靠寄宿在别的动物身上、体内,吸食别的动物血液为生。这类昆虫的体型通常都比较小,它们中大部分种类的幼虫一般都没有脚,或者脚已经退化,视力也比较弱。

跳蚤的触角又粗又短,但它们的嘴巴却很锐利,用于吸吮寄主的血液
强大的繁殖力
大多数昆虫都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通常情况下,一只雌性昆虫一生产卵的数量在数百粒到上千粒范围内,有些会更多。比如,蜂群里的蜂后有的一生可产卵百万粒。

鳞翅目
美丽的蝴蝶、“扑火”的飞蛾,因为身体和翅膀上都覆盖着大量一触即落的尘状鳞片,被称为昆虫中的鳞翅目。蝴蝶与飞蛾是鳞翅目最主要的两个种类,但你知道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吗?

樗蚕蛾
黯淡的蛾类
虽然蝴蝶与飞蛾同属鳞翅目,但蛾类似乎远没有蝴蝶那么惹人注意。它们没有蝴蝶的美丽,也没有蝴蝶优雅的舞姿。它们体色暗淡,大多数蛾类还在夜间活动,很难享受到蝴蝶那种阳光下的明亮与荣耀。
小知识
冬虫夏草是由鳞翅目中的蝙蝠蛾幼虫死后与菌类结合形成的。
不同的触角
蝴蝶与蛾类的触角大有不同。蝶类头部有膨大的棒状触角,多数的蛾类触角则像针尖一样弯曲起来,或者整个如同一撮羽毛。少数的蛾类因为在白天活动,触角与蝶类相似。
休息的姿态
翅膀上有鳞片是蝴蝶与蛾最主要的共同点,不过两者翅膀的形态和活动方式却不一样。蝶类的翅膀休息时可以折叠后竖在背上,蛾类则将四翅平铺着休息。

波吕斐摩斯蛾
优雅的飞行
蝴蝶被称为“飞行的花朵”,它们常常穿行在花丛间吸食花蜜,轻盈优美的飞行姿态常引来人们的赞叹。蝴蝶在飞翔时波动很大,而且前后翅不同步扇动,才形成了所谓的“翩翩起舞”。
飞蛾扑火
蛾都是用月光作为“导航仪”,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当蛾看到灯光时,会误认其为“月光”,并按本能,仍使自己和光源保持固定角度,于是不停绕着灯光飞,直至筋疲力尽。

蛾的外形和蝴蝶很像
双翅目
双翅目,顾名思义,是只有一对翅膀的昆虫。烦人的苍蝇、可恶的蚊子等都属于昆虫家族双翅目这个小家庭。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双翅目昆虫大多具有危害性,不过它们同样也是一些“个性”十足的小生命。
藏起来的翅膀
有翅昆虫的翅膀都是两对,怎么双翅目只有一对呢?原来,双翅目昆虫在长大后前翅都几乎看不见,就剩下明显的后翅,不仔细看,还真以为它们只有一对翅膀呢。
身体外形
双翅目的身体有的短而宽,有的则比较纤细,你比较一下苍蝇和蚊子的体型就能看出来。它们的身长一般不超过2.5厘米,在昆虫家族里属于中小型。

生活的环境
双翅目昆虫有着极强的适应力,有的住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多数双翅目昆虫都在白天活动,也有少数喜欢夜间出门。它们对食物很少挑三拣四,花蜜、树液、食品以及血液都可入口。

小知识
寄蝇幼虫常钻到其他昆虫幼虫和蛹内生存,会导致寄主死亡。
寄蝇
双翅目中的寄蝇与我们常见的家蝇长得很相似,因为它们的幼虫寄生在其他昆虫或动物体内,因此称“寄蝇”。寄蝇的成虫喜食花蜜,它们既能传播花粉,但也是危害果蔬的害虫之一。
吸血的牛虻
虻是双翅目的一种,因为经常趴附在牛背上吸食牛的血液而得名牛虻。牛虻的头比较大,呈胸前,长有细毛,翅膀大而透明。牛虻常在白天活动,擅长飞行,经常吸食动物血液,偶尔会吃花蜜。

牛虻是虻的俗称,它们的头通常为半球形或略带三角形
革翅目
革翅目昆虫经常出现在卫生间、厨房等比较潮湿的地方,是自然界里常见的一类昆虫。人们根据它们的身体特点这样描述蠼螋:“前翅短截革翅目,后翅如扇脉似骨;尾须坚硬呈铗状,蠼螋护卵似鸡孵。”
奇特的样貌
革翅目昆虫统称蠼螋,它们有着狭长、略扁而坚硬的身体,体色为淡黄色或黑色。多数的蠼螋头都又扁又宽,复眼发达,有着丝状的触角,前胸有一块呈近方形的大而扁平的护胸甲。

蠼螋前翅明显,后翅不明显
有力的尾铗
蠼螋类的脚强而有力,它们身后原本也有一对尾须,不过已经演化成了坚硬的尾铗。这对尾铗是蠼螋的防卫工具,用来示威,吓跑敌人。
生活习性
蠼螋面目凶恶,其实性情并不坏。它们喜欢在夜间活动,而白天则潜伏在土壤里、石块下生活。这些小动物一般都过着“独立”的生活,只有少数寄生在其他动物体内,如鼠螋。

小知识
蠼螋遇到敌害时能装死逃命,腹部的腺褶能分泌特殊的臭气驱敌。
被人误解
因为蠼螋身体细长,而且腹部能自如伸缩,再加上又常在夜间活动,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它们能够趁着人们熟睡之际,爬到人的耳朵里,甚至钻入人的大脑,蠼螋因此又得了“耳夹子虫”的名字,事情果真这样吗?

“耳夹子虫”是蠼螋的俗称
消除误会
大多数的蠼螋都以花瓣和植物的叶子为食,但蠼螋中的一些食肉的种类却能捕食很多害虫,如地老虎等。
缨翅目
缨翅目昆虫通称“蓟马”,因为它们的翅膀比较发达,前、后翅的边缘上都生长着密密麻麻的缨状长毛,因此得名“缨翅目”。缨翅目中的很多种类都是危害农作物的害虫,也有少数肉食性的捕食害虫。
狭长的翅膀
缨翅目昆虫通常都有2对狭长的翅膀,有些种类翅膀则退化到几乎看不见。一般的昆虫翅膀上会有明显的翅脉,但缨翅目的翅脉多数已经退化。每当休息时,它们会把翅膀放在背上,有的会呈平行状,有的则重叠在一起。

西花蓟马是一种危险的害虫
“泡腿目”由来
缨翅目昆虫前胸比较发达,能自由活动,没有很明显的分节。多数缨翅目昆虫长在胸部的一对大脚都有1~2个跗节,脚的末端还有一个能自由伸缩的端泡。

烟蓟又称棉蓟马、葱蓟马
小知识
烟蓟马的成虫多寄生在烟叶和棉花嫩叶的背面取食和产卵。
卵生特点
多数缨翅目昆虫都是卵生。当卵快要孵化成功时,卵上会出现红色或黑色的小点。缨翅目昆虫在“婴幼”时期称为若虫,从若虫长成成虫,要经历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发育过程
蓟马若虫的翅膀是在体内发育的,这时它们的脚和嘴已经和成虫基本相似。到下一阶段,有些种类的若虫会长出翅芽进入前蛹期,再进入蛹期。此时它们不吃不动,之后就可破蛹而出。

蓟马成虫体长约1毫米,金黄色,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成虫多在叶脉间吸取汁液,因其较小不易看到,生产中常被忽视
烟蓟马
烟蓟马是缨翅目的一种,又称棉蓟马,它们的头部宽且长,其前胸稍长于头,后脚有两对长鬃。中胸腹片内的叉骨有刺,没有后胸。烟蓟马对葱、蒜等蔬菜以及棉花有很大危害。
同翅目
同翅目昆虫包括了蝉、蚜虫等成员,除了蝉还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文章中,被认为具有“餐风饮露”的“高洁”品质而受到古人喜爱外,大多数的同翅目昆虫大概都不招人喜欢,因为它们经常危害人类的作物。
翅膀的特点
因为前翅的质地相同,同翅目因此得名。它们的前翅往往为膜质或鞘质,质地均匀,休息时翅膀会搭成一个三角状放置。
爱叫的蚱蝉
蚱蝉是蝉科中形态较大的昆虫。由于它在夏天会发出“蚱、蚱”的声音,而且常展开集体竞赛,声音非常大,因此得名蚱蝉。蚱蝉的雄虫体长而宽大,雌虫则比较瘦小。

繁殖与食性
同翅目昆虫生殖方式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两种。有些种类的雌虫具备发达的产卵器,不用“结婚”“怀孕”就能产出后代。它们多以植物汁液为食。

蚜虫与蚂蚁的关系非常好,它们各取所需,看上去很和睦
小知识
有些蚜虫会把从植物身上取来的蜜露分给蚂蚁。
蚧壳虫
蚧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体外有一层蜡质蚧壳。它们有着很强的繁殖力,几代同堂很常见。蚧壳虫的若虫不大爱活动,但经过短时间爬行训练后,就能长成成虫。
不起眼的蚜虫
蚜虫也称蜜虫,是一种体型非常小的同翅目昆虫,一般为2毫米左右。它们生活在植物的叶片、嫩茎、花蕾等部位。

蚜虫对植物的危害很大
半翅目
半翅目昆虫因为后翅为膜质,前翅一半为坚硬的鞘质,一半为膜质,即半鞘质,因此得名半翅目。由于很多半翅目昆虫的身上都具有臭腺,可以分泌有异味的臭液,于是它们又被称为“臭虫”。
“丑陋”的猎蝽
半翅目家族中的猎蝽其貌不扬,但这些貌不惊人的小动物却是捕食白蚁的好猎手。猎蝽常守在白蚁洞穴前,先猎杀一只白蚁,等视力差、嗅觉强的白蚁嗅到同伴遇难的气息前来救援时,猎蝽就能将它们一网打尽。

椿象
漂亮的盲蝽
与土里土气的猎蝽相比,身着黄、绿、褐等“花衣裳”的盲蝽可是漂亮多了。盲蝽因没有单眼而得名,它们体形多样,活泼好动,擅长飞行,常在各类植物间穿梭飞行。

怪异的瘤蝽
长相奇特的瘤蝽一般藏匿在花或植物上,它们能利用自己腿上的齿夹住猎物,吸食猎物的体液。瘤蝽身体虽小,但却具有很强的捕猎能力,甚至能捕食像熊蜂、胡蜂和蝴蝶那样大的昆虫。
小知识
盲蝽的臭腺很发达,是半翅目中比较臭的一种。
蝽类的生长方式
蝽是半翅目的主要种类,它们的成长过程一般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多数蝽一年只生1代,以成虫越冬。但也有少数种类一年可繁殖多代,这时,就不得不以卵越冬。
生活习性
半翅目中的大部分种类都吸食人和牲畜的血液,也能用“嘴”刺入植物中吸取汁液。它们终年生活在墙缝等处,只夜晚出来活动。其寿命通常为一年左右。臭虫不但能忍饥挨饿,还耐得住严寒。

鞘翅目
在户外的树林中、草地上经常可见的甲虫,几乎都是鞘翅目的成员。虽然鞘翅目大家庭的成员在体型大小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但因为它们都“披盔戴甲”,因此又有了“甲虫”这个通称。
坚硬的“甲衣”
甲虫身上两片能开能合而且看上去硬硬的“甲衣”,实际上是它们已经角质硬化的、没有翅脉的鞘翅。甲虫停下休息时,两片鞘翅会在背中央相遇并合成一条直线,而膜质的后翅则会横叠在鞘翅下面。

巨甲虫翅膀很硬
小知识
多数的甲虫生活在陆地,也有少数种类能适应水陆两栖生活。

成长中的形态
甲虫的卵大多是圆形或者圆球形,幼虫通常只有很少的几只脚,有发达的胸腿,但腹部腿完全退化。绝大多数甲虫的蛹翅膀和脚都可自由活动,称为裸蛹;少数种类的蛹外面包着一层膜,称为被蛹。

独特的“嘴巴”
鞘翅目昆虫的外骨骼发达,身体比其他的昆虫坚硬,称得上是昆虫中的“铠甲武士”。它们有着咀嚼式口器,不像蚊子那样能在人的皮肤上用尖嘴“打钻”,这有利于甲虫啃食植物茎叶或食肉。

虎甲虫
甲虫的食物
甲虫的食物来源很广,它们有的喜欢啃食植物的枝叶,如金龟子;有的能捕食其他昆虫,具有肉食性,比如虎甲虫;有的喜欢以腐烂的动、植物遗体为食,称为葬甲或阎甲;还有的以动物粪便为食,如屎壳郎。
脉翅目
脉翅目昆虫统称为蛉,包括草蛉、粉蛉、螳蛉等昆虫。这些昆虫的成虫和幼虫都捕食害虫,是一类重要的益虫。虽然只是昆虫家族里的一个小小分支,但脉翅目成员扮演的角色却很重要。
翅膀上的脉络
脉翅目昆虫都有2对膜质翅膀,上面有密如蛛网般的脉纹。在各个主脉到翅膀边缘的地方,会有很多小股的分叉,这就是脉翅目得名的由来。少数脉翅目昆虫翅脉则比较简单,但上面覆盖有白色粉尘颗粒,如粉蛉。

漂亮的蚁狮
因为能够大量捕食蚂蚁,有一种昆虫得名“蚁狮”。蚁狮捕食蚂蚁时,会先在沙地上钻出一个漏斗状的陷阱。当蚂蚁因沙土松动掉进陷阱,它还会不断向外抛沙子,使猎物被流沙推进沙坑中心,最后吃掉它们。

凶猛的“蚜狮”
和蚁狮一样,草蛉的幼虫有“蚜狮”之称。蚜狮没有翅膀,却能四处爬动寻找猎物。它们能用强大的上、下颚紧紧夹住猎物,用分泌的消化液溶解害虫的身体,吸食昆虫体液。
小知识
绿草蛉触角为长丝状,眼睛是金色或铜色,因此又叫“金眼草蛉”。
吃蚜虫的绿草蛉
绿草蛉是一类有着绿色而柔软的身体,长着2对透明翅膀的昆虫,常常缓慢地在空中飞翔。它们有吸管似的口器和发达的腿,前后翅形状相似,都有网状脉。它们的成虫捕食蚜虫等软体昆虫,吸食其体液。
捻翅目
捻翅目昆虫统称为捻翅虫,它们是一种体型较小,连蜻蜓类昆虫的大小都比不上的非常小巧的微型昆虫。人们总结它们的特征为:“寄生昆虫捻翅目,雌无眼角缺翅腿,雄虫前翅平衡棍,后胸极大角分枝。”
奇特的生育
捻翅虫交配时,雌虫会在寄主身体上咬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它的生殖孔露到外面与雄虫完成交配。之后,还会待在寄主体内产卵。

蝽科大都寄生在捻翅目昆虫身上。中国已记载有一种土蝽。图为雄土蝽。
“长不大”的虫子
捻翅虫的雌虫终生“长不大”,它们的身体状态会一直处在幼年时期,而且通常会寄生在别的昆虫,如叶蝉、飞虱等体内。一旦捻翅虫的雌虫找到寄主,它会一生对寄主“不离不弃”。
雌虫的样貌
捻翅虫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的雌虫,大部分都有着暗淡的肤色和膜质的、柔软的身体。很多雌虫没有眼睛和触角,“嘴”也已经退化,翅膀和腿也一样。

少数捻翅目雌虫能独立生活
雄虫也威武
捻翅目昆虫的雄虫一般都过着自在的“单身汉”生活,它们的样貌比起雌虫更具有一般昆虫的特征。有大而突出的复眼,咀嚼式的“嘴巴”,有呈扇状或分枝状的触角和两对翅膀。

捻翅目寄生蜂
小知识
捻翅目雌虫会使寄主发育不正常,甚至不能繁衍后代。
尽快“择偶”
捻翅虫的雄虫在由蛹变为成虫期间不“吃饭”。到了一定时期,雄虫就要全力以赴尽快找到“媳妇”,以完成繁衍后代的责任。
膜翅目
膜翅目昆虫一般都拥有两个透明的,如同薄膜一样的翅膀,因此得名膜翅目。各种蜂和蚂蚁都属于膜翅目昆虫,虽然它们一个飞翔在天空,另一个在地上爬行,但却是名副其实的“亲戚”呢。

膜翅目有咀嚼式口器
翅膀与飞行
膜翅目昆虫翅膀上的脉将每个翅膀分为面积较大的格,飞行时,两个膜翅同步运动。但也有一些昆虫的翅膀完全退化,如蚂蚁中的工蚁。
怪异的长相
膜翅目家族里的成员有着明显的头部,而且大部分看起来如球形;“脖子”很细小,能自由转动;有着形状各异的触角,并且雄虫的触角往往比雌虫发达。

幼虫的生活
膜翅目昆虫的幼虫分为两类,一类为蠋型幼虫:体表通常有毛斑,头部比较硬,有触角和下颚须,有胸腿、腹腿,能独立生活,以植物为食;另一类为无腿型幼虫,皮肤上没有色斑,最重要的是胸部无腿。

小知识
行军蚁在碰到沟壑时,会用身体连成一座“蚁桥”,让大军通过。
小蚂蚁
蚂蚁有着大大的脑袋,“嘴”里长着颚,里面的一对用来咀嚼食物,外面一对则用来携带食物和作为挖掘工具。蚂蚁有的住在固定的巢穴中,有的喜欢四处“旅行”,如行军蚁。
凶猛的胡蜂
胡蜂俗称黄蜂,它们多有着黑、黄、棕三色相间的“外衣”,因为翅膀发达,所以飞行速度很快。雌胡蜂腹部末端的产卵器上有螫针,与毒囊相连,能分泌毒液。如果遇到突袭,胡蜂会群起攻击。

歩甲科
歩甲科是昆虫家族鞘翅目中最大的分支,这个大家庭的家庭成员可说是昆虫王国里的“勇士”。它们体形虽小,却能够捕食蚯蚓、蜘蛛,甚至田鼠那样的庞然大物,很多还有着“独门绝技”。
步甲科的鞘翅
歩甲科昆虫多有着色泽幽暗的鞘翅,翅上常带金属光泽,而且多数种类的后翅都已经退化或者干脆没有后翅。

步甲科身体大多很光洁
有趣的生活
飞行不是步甲科昆虫的特长,但它们有着长长的腿,当在地面活动时,行动却相当敏捷。步甲科的幼虫体形细长,很多都有食肉性,有的也以植物种子为食。许多步甲科昆虫能分泌一种难闻的液体。

强悍的硕步甲
硕步甲是步甲科的一种,它们有着4厘米左右的“个头”,穿着黑亮的“盔甲”,漂亮而威武。因为它们能快速出击,一举拿下蚯蚓、蜗牛、蛾等猎物,因此有“昆虫中的猎豹”之称。
小知识
逗斑青步甲“杀伤力”极强,两三只就能在短时间内杀死一只田鼠。
射炮步甲的炮弹
射炮步甲体形不大,却是昆虫界有名的“投弹高手”。它们的腹部末端有一个小囊,能喷出有毒液体。当敌人进犯时,它便将毒液喷出,同时发出“嘭”的声响,吓跑敌人。
“假死”唬敌
金星步甲因为鞘翅上有着星星点点的金属光泽,因而得名金星步甲。它们的幼虫在成长期一旦受惊,会迅速“假死”落地,然后快速潜入草丛中逃走。同时它还能分泌一种臭味物质,以抵御侵犯者。

金龟子科

金龟子科是鞘翅目中的一个大家庭,它们大都体壳坚硬,表面光滑,背部及鞘翅上有金属光泽。这个大家庭里的昆虫成员喜欢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但多数都会危害苹果、桃等果树,属于害虫之列。
奇特的幼虫
金龟子科昆虫的幼虫大多为乳白色,幼虫的身体常常会弯曲起来,好像一个呈“C”形的马蹄。很多金龟子科昆虫幼虫的背上都有许多横向波纹,尾部有刺毛,一般生活在土壤中,称为“蛴螬”。
幼虫的危害
春天万物复苏,很多昆虫的幼虫也进入一个活动高峰期。而藏在土壤浅层的金龟子幼虫也抓住机会,肆无忌惮地啃食幼苗根部。

雌雄金龟子正在交配
成长过程
金龟子从卵到成虫大致需要一年时间,少数种类则需要两年。它们长大之前在土壤中生活,并在土壤中化蛹,然后才爬到地上。
小知识
铜绿金龟子雌雄不同,雄虫腹面为深棕褐色,雌虫为淡黄褐色。
“大力士”
金龟子科的独角仙因为长着一只奇特的角,看上去更加威武。它们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昆虫,长得身宽体胖,力大无比,甚至都能拉得动比自己身体重数十倍的东西。

独角仙
铜绿金龟子
铜绿金龟子是金龟子科最常见的种类,由于它们的身体背部呈铜绿色,且泛着金属光泽,因而得名铜绿金龟子。铜绿金龟子头部为褐色,有胸腿3对,擅长爬行。

铜绿金龟子会危害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