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怪的行为
在奇妙的昆虫世界,每一个成员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本领。当它们争相显露自己的本领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但对于昆虫来说,它们所拥有的“独门绝技”或者非常手段,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生存和繁衍后代。看似宁静的昆虫世界并不和平,为了争夺食物、争取配偶、防御外敌等,它们也会自相残杀,也会为寻找食物而不惜举家迁徙。
趋光和避光
夜间,飞蛾扑火是昆虫趋光性的表现,但有些昆虫却喜欢白天躲到暗处,晚上出去采食,这是昆虫的避光性。无论是趋光还是避光,都与昆虫自身的食性和身体结构有关。
柳毒蛾的幼虫
柳毒蛾是一种专门危害杨树、柳树的昆虫。它的幼虫大都在夜里爬上枝头取食树叶,一遇到灯光,它们会立刻停止取食并逃离。
土壤里的居住者
一些昆虫会把自己的卵产在土壤中,它们的幼虫在成长到成虫的这段时间里就会一直生活在黑暗的土壤中,直到破蛹成虫。还有些昆虫喜欢终生只待在土壤里。

害怕光线
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因为害怕光线,而且大多数种类的活动与迁移能力都比较差,白天很少到地面活动,晚上和阴雨天才出来活动,比如蝼蛄、地老虎、蝉等的幼虫。

小知识
生活在土壤中的昆虫常以啃食植物根茎为生,对果树危害很大。
发光的萤火虫
具有避光性的昆虫往往会选择在夜晚外出觅食和活动,比如萤火虫。漆黑的夜色里,萤火虫会通过发出的亮光来寻找配偶,雄虫就是借助尾部的光亮向雌虫求爱的。
蜜蜂的“时钟”
蜜蜂主要在白天活动,当它们外出采蜜时,经常会根据太阳的位置来辨认时间。因为不同的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因此要想采到最好的花蜜,借助太阳位置来识别时间的本领就帮了小蜜蜂的大忙。

求偶仪式
恋爱、结婚和生育后代是人类所要经历的人生过程,昆虫的世界里也是这样,它们也要通过求偶和交配来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对于一些昆虫来说,“恋爱”和“婚姻”并不都很幸福,甚至可能危机重重。
无花果小黄蜂
有一种与无花果树关系非常密切的小黄蜂叫无花果小黄蜂,这种小虫子经常将自己的卵产在无花果空心花托内的花朵中。这种小黄蜂的雌虫长有翅膀,能飞,而雄虫则没有翅膀。

无花果上的两只雄性无花果小黄蜂(左)和两只雌性无花果小黄蜂(右)

交配完的雌性无花果小黄蜂把卵产在无花果内
执著的“追求者”
孔雀蛾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花多少时间,它总会很执著地寻找自己的对象。
小知识
雄蜂与蜂王交配后,会因为失去生殖器所在的身体部位而死亡。
“求婚”的礼物
蝎蝇雄虫在向雌虫求婚时,需要带上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雄蝇从自己嘴里滴下的一种富含营养物质的唾液。当贪吃的雌虫享受礼物时,也意味着答应了“求婚”。

雄蜂的命运
在蜜蜂王国里,雄蜂的主要职责就是与雌性的蜂王进行交配,以完成繁衍后代的责任。虽然雄蜂整日养尊处优,然而一旦完成繁衍后代的重任,等待它们的则是死亡的悲惨命运。

雄蝎蝇的求爱之旅就是一个不停吐唾液的过程
昆虫音乐家
昆虫界的音乐家,无论是技艺高超的“演奏家”,还是音色优美的“歌唱家”,相信大家都已经不陌生。正是这些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里都能看到的小小的昆虫,争先恐后地用自己的歌声表达着自己。
蟋蟀的“乐器”
蟋蟀,俗称蛐蛐,它的发声器官是它的翅膀。雄蟋蟀它背上的翅膀下面有一个突出的翅球,翅球上面有锯齿状的突起,这个突起叫做“弓”。蟋蟀用右翅上的“弓”摩擦左翅上的细脉,就能发出鸣声。
夏日里的“歌手”
炎热的夏天里,蝉鸣声常会响彻天空。因为蝉仅有两三周的歌唱生涯,所以要尽情歌唱。而求偶时,雄蝉还会唱动听的“情歌”。

蝗虫的“轰鸣”

大部分昆虫会发出柔和动听的鸣叫声,招引雌虫婚配。如蝗虫长着梳子一样的锉和刮器,通过摩擦便能发出深沉的声音。但当蝗虫聚集结群飞行时,则会发出呼啸般的轰鸣,令人不寒而栗。
小知识
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会更加卖力地振动翅膀,用歌声寻找佳偶。
善鸣的蝈蝈
蝈蝈是一类叫螽斯的昆虫的俗名。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养蝈蝈娱乐的习俗,主要是因为蝈蝈叫声响亮。一般来说,端午节后蝈蝈的鸣叫声低弱,立秋后10天左右叫声洪亮,晚秋后的蝈蝈叫声柔弱。

昆虫的舞蹈
蜜蜂是昆虫界出名的“舞蹈家”,它们有着自己独特而神奇的舞蹈方式,跳舞还是它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蝴蝶是昆虫界美丽的“舞者”,翩翩的舞姿为它们赢得了很多赞誉。
侦察蜂的“圆圈舞”
在蜜蜂王国中,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会先派出“侦察蜂”去寻找蜜源。侦察蜂找到距蜂箱100米以内的蜜源时,即回巢报信。除留有追踪信息外,它还在蜂巢里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转着小圆圈,这是它们的“圆圈舞”。
“摆尾舞”
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聪明的侦察蜂便会改变舞姿,跳出呈“∞”字形的舞蹈,也叫“摆尾舞”。但是,侦察蜂在黑洞洞的蜂箱里表演的各种舞蹈动作,其他同伙是怎样领会到的呢?

小知识
有些雄蝶为“讨媳妇”,要追着雌蝶飞上山顶,这被称为“登峰”行为。
语言的沟通
虽然同伴看不见舞姿,但侦察蜂会利用头上颤抖的触角触碰同伴的身体,这时伙伴们就能明白它的信息了。此外,蜜蜂还用翅膀振动的声音弥补“舞蹈语言”的不足。

“舞蹈”也传情
蝴蝶经常用“舞蹈语言”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意。当雌、雄蝴蝶从蛹中羽化出来后,会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双双飞到林间旷野或百花丛中追逐嬉戏。
“恩爱”的丝带凤蝶
丝带凤蝶的雄蝶体色素雅,白色的翅膀上衬有黑、红花斑;雌蝶体色浓艳绚丽,黑衣褐裙,镶嵌着红色花边。它们经常成双成对流连于花间,用“舞蹈语言”互相倾诉柔情。

装死高手
动物界里的昆虫经常成为鸟类和部分兽类的美食,它们是大自然中种类最多、能力最弱的一类。为了自保,昆虫在漫长的考验中也学会了自己的一套自救办法。
乌壳虫“装死”
如果你去过菜田,你会在蔬菜上发现一种带硬壳的小虫子,它叫乌壳虫。当你伸手去捉乌壳虫时,手还没碰到,它就死掉了,并且滚落到菜心里去。当你以为它死了时,其实,这不过是它在“装死”。
“装死”是假象
不只乌壳虫,金龟子、象鼻虫等很多昆虫都有“装死”的“演技”。这种“装死”是昆虫在受到惊扰后,身体蜷缩、静止不动或者从停落处跌落下来,稍作停留,然后恢复正常而离去的一种现象。

象鼻虫
逼真的“演技”
昆虫对危险的感觉非常灵敏,当“装死”的昆虫感觉危险已经过去,它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快速逃跑。一般情况下,昆虫“装死”往往只持续几分钟。但如果遭到反复“攻击”,它甚至能“很有耐性”地装上一个小时。

小知识
“装死”的昆虫受到刺激,如阳光的照射,会很本能地立刻爬起来。
“装死”也要“技术”
昆虫的眼睛和身上的毛能敏锐地感觉到周围光线、气流等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刺激它们的神经促使肌肉收缩起来,这样,昆虫的“脚”就再也不能待在叶子上,而落到地上。
露出破绽
“装死”的昆虫脚往往都收得很紧;要是真的死了的话,大多数昆虫的脚都是松开的。因此,用这个方法,可以辨别昆虫是否“装死”。

粘虫幼虫会通过装死法逃生
昆虫建筑师
昆虫家族里有不少成员是修建巢穴的“高手”,称得上是动物界里出色的“建筑师”。有些昆虫通常只在自己建造的“家”中生活,比如蚂蚁、蜜蜂等,它们高超的建筑技术令人惊叹不已。
枝头上的蜂巢
缝叶蚁是蚂蚁家族里大名鼎鼎的筑巢“建筑师”,当大多数蚂蚁都在地下挖洞筑巢时,缝叶蚁却把巢筑在高高的枝头上。这种用树叶缝合起来的椭圆形蚁巢,每个有足球般大小,并且高悬在枝头上。
缝叶蚁的“技术”
筑巢前,缝叶蚁中的工蚁会先爬到树上,用嘴咬住一片,用脚抓住另一片,把两片叶子的边接在一起。这时,它们再把吐黏丝的幼蚁从洞中衔出来,然后拿它们当针,用幼虫吐出的丝线就把叶片“缝”在一起了。

胡蜂找材料
每年春天,胡蜂群中的工蜂就飞到各处寻找木质纤维或碎纸屑,然后把材料叼到一个固定地点,咀嚼成纸浆,便开始筑巢。
“空中楼阁”
胡蜂的巢倒挂在树上,里边有雄蜂房、蜂王台和工蜂房,每个蜂巢之间还有过道相连,形成一个完美的“空中楼阁”。
小知识
缝叶蚁主要生活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热带森林的边缘地区。

蜣螂夫妻是昆虫家族共同劳作的榜样
舒适的“产房”
生活在地下的蝼蛄在产卵前夕,往往先会建一个家。它们要在地下挖大肚子酒瓶那样形状的空间,这就是雌蝼蛄为自己准备的“产房”。“产房”整修完以后,还要搬运一些腐烂了的杂草铺到里面,这才是一个安心的家。

蝼蛄生活在地下,湿土中可钻15~20厘米深
大搬家
昆虫和人类一样,对自己辛辛苦苦建造的“家”十分依恋,一旦住下了,就不愿意再搬迁。但大多数情况,都不能如愿。这时,昆虫就不得不舍弃家园,流离失所,直到筑好新家。
始终在“搬家”
在亚马逊河流域,有一种行军蚁,它们几乎没有固定的住所,被称为蚂蚁群体中的“流浪者”,它们经常一群群“拖家带口”地进行大迁移。

非洲的行军蚁正在袭击其他蚂蚁的“家”
流浪的行军蚁
行军蚁白天一旦发现食物,会马上吃掉。到晚上,又互相咬在一块,抱成团休息。“流浪”一段时间后,它们会休整2~3周,进行交配、繁殖。休息够了,又再次踏上征程。
蜜蜂护“家”
蜜蜂十分珍惜它们的“家”,一旦有外物入侵,会拼命和“敌人”搏斗。但是一旦蜂王死掉,蜜蜂就会弃巢而走,毫不留恋。这是因为蜜蜂属于社会性昆虫,在它们的家族中,蜂王统治一切,没有蜂王,家就乱了。

蜜蜂的巢房由一个个六角形的房室组成
小知识
蜜蜂的巢房还有调控温度的功能,令人类的建筑师也赞叹不已。
“搬家”的原因
蚂蚁家族成员众多,每搬一次家往往要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为什么它们要搬家呢?有时,是因为蚁巢遭到其他动物的损害,有时是因为预测到未来可能遇到的灾难。

切叶蚁搬家
集体防御
昆虫是动物界里的“小个头”,当它们一个个单独出来时,可说是势单力薄,但当它们团结在一起时,却能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集体力量大
在塞浦路斯有一种蜜蜂,当有其他家族的成员误闯到它们的家时,这些蜜蜂会毫不留情地将这个“异族者”挤死。而日本的一种蜜蜂,则能紧紧把敌人围起来捂死。
小知识
社会性昆虫,如蜜蜂、蚂蚁等,当家族或同伴遭遇危险时,会共同奋战。
蝴蝶也合作
有一些昆虫虽然不是社会性昆虫,但也会出现集体防御的现象,如蝗虫、蝴蝶等。在迁徙的路上,昆虫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面临被天敌捕食的危险。当遇到这类情况,它们就会合作赶跑捕食者。

可怕的食人蚁
有一种食人蚁,因为身体很小,常常一不小心就会被其他动物踩死。但要是一大群蚂蚁在一起,向动物发起进攻,又叮又咬,几个小时后,动物就只剩下一副残骸了。

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生活习性的昆虫,当它发现食物或遇到危险时会召集同伴

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蚂蚁集体可以搬运比自己大得多的东西
保卫家园
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采蜜时,各忙各的,互不理睬,其实它们每时每刻都在注意身边以及附近巢穴的环境。如果有人破坏蜂巢,采蜜的蜜蜂接到留在巢穴里的蜜蜂发出的求救信号,就会匆忙返回,保护家园。

自相残杀
昆虫处于动物界的“最底层”,它们要面临的危险和挑战更多。自然环境的改变、食物的短缺、天敌的危害、同类的侵袭等都可能让它们失去生命,在所有危险中,同类相残最是令它们防不胜防的。
特殊意义
动物间的自相残杀,也叫同类相食,是指一种动物被同种的其他成员吃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控制动物群体的数量,保证更好地繁衍后代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在昆虫界,自相残杀并不罕见
小知识
苍蝇和螳螂有着同样的“命运”,有的雄蝇也可能会被雌蝇吃掉。
瓢虫相食
食物缺乏时,同种类瓢虫的个体间就会发生相互残杀的现象,结果一部分瓢虫得以存活。这能让瓢虫后代遗传到更强的基因。

瓢虫的幼虫食用自己同类——刚孵化的小幼虫
残酷的竞争
瓢虫的幼虫经常会吃掉还未孵化出来的卵,甚至是刚孵化的比自己弱小的幼虫。当幼虫开始成长时,便会攻击别的幼虫,同时,它自己也可能受到别的幼虫的攻击。在这样的残酷竞争中,只有那些强壮的才可以继续存活。

螳螂“杀夫”
螳螂“新娘杀夫”的故事在昆虫王国里流传久矣,不过,这并不是虚构的传说,而是事实。当然,雌螳螂并不是真的那么“绝情”,而是因为如果不吃掉自己的“新婚丈夫”,它就没有足够的体力繁衍后代。

雌螳螂会在新婚之夜吃掉自己的丈夫——雄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