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的昆虫
不同的昆虫,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性,但在那些名副其实的“亲戚”间,更多的却是相似。昆虫虽然很小,但却能影响整个世界,它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活动对其他生物产生着重要影响。蜜蜂采集花蜜时,无意中成了重要的“虫媒婆”;蚕宝宝做茧吐的丝帮助人们做成各种丝绸。所以,我们想说,小小的昆虫,它们的作用其实并不小。
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里所说的春蚕就是我们知道的能够作茧吐丝的蚕。我国古代的人们就是用蚕吐出的丝制作出了名扬海外的丝绸,蚕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
卵的变化
蚕的卵看上去很像细粒芝麻。刚刚产下的蚕卵为淡黄色或黄色,一两天后会变成浅红色,再经过几天后就变成灰绿色或紫色。
小知识
蚕从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细小,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
“睡眠”中的蚕宝宝
蚕宝宝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会不停地吃,没几天就长得白白胖胖。第一次蜕皮后它会开始长长的睡眠期,这时候,它几乎不吃不动,只吐出少量的丝将腹部和腿部固定在蚕座上开始睡觉。


“作茧自缚”
蚕开始进入蛹期时,会给自己织一件茧衣,将自己束缚起来。它要先编织一个茧网,然后将茧网不断加厚,接着再以“S”型方式吐丝,做成茧衣。茧衣的丝纤维细而脆,蚕会继续吐丝,直至编织出最牢固的茧衣为止。

蚕茧中会飞出蚕蛾
身蜕皮体组成
睡眠中的蚕宝宝,实际上在不停地进行着一次次的蜕皮。经历4次蜕皮后,它的食欲会剧增,身体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到下一个阶段,它的食欲就开始递减,身体也会发生变化,并开始寻找结茧场所,为化蛹做准备。
蜜蜂
小蜜蜂是昆虫界的“劳模”,它们整日辛勤地劳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香甜的蜂蜜,还在忙碌地做着“传粉大使”的工作。有了它们的辛勤劳动,植物才能更好地繁衍后代。
制作蜂蜜
制作蜂蜜时,工蜂会先将自己采到的蜜吐在一个空的蜂房里,晚上再把花蜜吸到自己的胃里进行调制。然后,再把它吐出来,这样反复经过一百多次,才能酿出蜂蜜。

辛劳的工蜂
蜂蜜制成后,勤劳的工蜂还要将它风干,用蜂蜡封存,以留着冬天食用。工蜂非常节俭,平常舍不得吃蜂蜜,日常的干粮就是用它们自己身上携带的花粉刷下来做成的花粉球。
小知识
蜂群中没能与蜂王交配的雄蜂因为不会劳动,会被驱逐出境。
蜜蜂的“防卫军”
虽然蜜蜂过着群体生活,内部之间非常团结,但不同的蜂群之间则是互不往来的。因为蜂巢里往往存有大量的饲料,为了防御外群蜜蜂和其他昆虫、动物的侵袭,蜜蜂也组建了自己的“防卫军”。

“和平”相处
在缺少蜜源的时候,常有外群的蜜蜂前来“偷盗”蜂蜜,虽然巢门口担任守卫的蜜蜂会奋不顾身地与外来者搏斗,但是在蜂巢外面,比如采蜜或饮水时,各个不同群的蜜蜂也会“和平”相处。

蜻蜓

蜻蜓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昆虫,它们有着纤细柔弱的身体、透明的双翼以及高超的飞行本领。古诗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就形象地描绘出了蜻蜓优雅的姿态。
“点水”产卵
雌蜻蜓因为没有产卵器,所以它们通过“点水”的方式,将卵产在水中。蜻蜓的卵是在水里孵化的,孵化出来的幼虫叫稚虫,因为稚虫样子长得很奇怪,所以它们又有另外一个通称,叫水虿。
水虿
刚孵化出来的水虿没有翅膀,所以只能生活在水里,在水里游动,用下唇去捕食一些蜉蝣、蚊子等的幼虫。

蜻蜓的幼虫
“谈婚论嫁”
蜻蜓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雌蜻蜓就会聚集到沼泽或者河流湖畔附近,等待雄蜻蜓到来。雄蜻蜓到了水边后,往往会引发一场激烈的“夺妻”大战。实力较强的雄虫找到对象后,会带着“未婚妻”找个合适的地方“结婚”。

寻找水面
“新婚”之后,雌蜻蜓就要开始产卵。寻找合适的水面是蜻蜓产卵前的重要工作,不过也常有蜻蜓误将大片的草地当成水塘而点水繁殖。
小知识
蜻蜓如果去掉“翼眼”,飞行就失去平衡,翅膀可能会因为颤振而折伤。
温柔的“丈夫”
雌蜻蜓“点水”时,雄蜻蜓会飞在雌蜻蜓前上方,用它的尾尖钩住雌蜻蜓的头部,拖着它在水面产卵。

豆娘

豆娘是一种非常纤弱的小昆虫,它们和蜻蜓是名副其实的近亲,从外形上看,往往只比蜻蜓小一些。豆娘面容美丽、体态轻盈,常常让人们误认为是蜻蜓,但如果你了解了豆娘的身体,就能将它们区分开。
美丽的豆娘
豆娘和蜻蜓一样,喜欢生活在有水的地方。豆娘体形娇小,休息时翅膀常常在背上竖起来,是一类极美的益虫,有些昆虫爱好者对它的痴迷甚至超过了蝴蝶。虽然看上去弱不禁风,但它们能捕食蚜虫等,是肉食性昆虫。

豆娘的长相和蜻蜓非常相似,可不要将它们混淆了
小知识
豆娘腹部比蜻蜓纤细,所以也被称为是典型的“细腰美女”。
“蛇医”的由来
豆娘耐寒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有的豆娘还能生活在零下30℃的北极苔原地区。豆娘它还是有名的医生,有的豆娘会照顾病蛇直到对方痊愈,因此它们有时还被称为“蛇医”。

豆娘的长相非常娇弱
豆娘的稚虫
豆娘的稚虫也在水中生活,以水中的小动物为食。豆娘的稚虫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由它们的下唇演化成的捕获器。

豆娘的幼虫——“水虿”
能划水的尾腮
豆娘和蜻蜓的稚虫外形很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蜻蜓的稚虫身躯比较粗壮,腹部末端没有尾腮;而豆娘的稚虫则身躯细长,腹末具有三片尾鳃。这三片尾鳃危急关头可以用来划水游泳。
蝴蝶

花丛中、草地上翩翩起舞的蝴蝶,经常作为画家绘画的对象,引来人们的竞相追逐。蝴蝶是昆虫界里的明星,它们有着美丽的外表和优雅的飞行姿态,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生活的环境
蝴蝶种类众多,生活的区域范围也很广。世界上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任何地方都有蝴蝶的踪迹。在美洲生活着很多种蝴蝶,尤其以温暖的亚马逊河流域种类最多。
蝴蝶的“雨衣”
蝴蝶翅膀上覆盖着的那层粉尘状的鳞片不仅使蝴蝶看起来非常艳丽,而且还是蝴蝶的“雨衣”。因为这些鳞片里含有丰富的脂肪,能把蝴蝶保护起来,所以即便是下小雨,蝴蝶也能照常飞行。

美丽的翅膀
蝴蝶有着鲜艳亮丽的色彩,翅膀和身体上有各种花斑,头上有一对棒状或锤状的触角。蝴蝶的翅膀比较大,有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蝴蝶翅膀展开后能达到26厘米左右。

小知识
蝴蝶的幼虫一般都藏身在植物的叶子背面等隐蔽的地方。
生活习性
蝴蝶常常在白天外出活动。大多数种类的蝴蝶在幼虫阶段都以野生植物为食,少部分蝴蝶的幼虫因为吃农作物而成为害虫,也有极少种类的蝴蝶幼虫吃蚜虫。蝴蝶的成虫则以吸食花蜜或腐败液体为生。

蛾
蛾没有蝴蝶华丽的翅膀,也没有蹁跹优雅的舞姿,它们是夜幕落后黑暗中的飞行者,灯火是它们在夜晚经常追逐的目标。人们用“飞蛾扑火”形容蛾的固执,这其实不过是它遵循的生存法则。
不同于蝴蝶
蛾跟蝴蝶的形态很像,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是一副黯淡无光的形象。它们没有蝴蝶纤细的腰身,身体显得短而粗。蝴蝶是生活在阳光下的舞者,而大多数的蛾类则喜欢在夜间活动。

蛾的“衣服”颜色比较单调、灰暗。
小知识
苎麻夜蛾的幼虫受惊动后,会以尾足和腹足紧握叶背,头部左右摆动。
害虫之名
蛾类的幼虫也叫毛虫,多数蛾类的幼虫和成虫吃植物及其汁液,有些吸食花蜜和动物的血液。一些蛾类的幼虫会对观赏树木和灌木以及许多重要经济植物造成大的危害,其中以螟铃和尺蠖危害最大。

毒蛾的幼虫
蛾类的卵
蛾类的卵大多为绿色、白色和黄色。大多数蛾类的虫卵为椭圆形或扁形,也有瓶形、球形、半球形、圆锥形、鼓形,常分散或成块产于植物或土壤里。

苎麻夜蛾
苎麻夜蛾又叫红脑壳虫、摇头虫,是苎麻的重要害虫之一。这种蛾类的幼虫主要吃苎麻的叶片,严重时会毁了全田麻叶。苎麻夜蛾的幼虫非常警觉,稍微受点惊吓就会立即吐丝下垂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蜣螂
蜣螂,俗称屎壳郎,它们是昆虫王国里一类体形较大的甲虫。蜣螂广泛分布在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上,大多数蜣螂因为以动物粪便为食,所以又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
雄蜣螂的外形
蜣螂背上的甲衣一般为带有光泽的黑色或褐色。雄蜣螂个头通常比雌蜣螂要大,它的头部前方呈扇子状,表面带有鱼鳞状的波纹;头部中央有一个下粗上细,并略呈方形的突出物。

蜣螂夫妻合力搬粪球
雌虫的模样
雌蜣螂外形与雄蜣螂相似,不过它们头部中央位置没有雄虫那样的角状突出物,而且后面较平。

正在推粪球的蜣螂
触角当“武器”
在动物界,雄鹿和大象会使用鹿角和獠牙争夺统治权,而对蜣螂来说,雄性触角的大小则与它寻找“媳妇”时的能力密切相关。雄蜣螂经常用自己的触角来抵挡竞争者,触角大的蜣螂通常找“媳妇”的成功率更高。

一只蜣螂辛苦团好的粪球,却被半路上遇到的蜣螂“大盗”给拦住了
幼虫长大
雌蜣螂在排卵期间,会把粪球滚成梨状,并在里面产卵,卵就在粪球中孵化为幼虫。粪球内的幼虫会把身体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不停地转动,不停地进食。随着粪球里边被慢慢吃空,幼虫也就逐渐长大了。
小知识
蜣螂食粪,其实只是在食用动物粪便中的微生物和营养物。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俗称花大姐,因为它的两个翅膀左右各有3枚黑点,在两个翅膀结合的前方还有一枚更大的黑点,因此得名七星瓢虫。七星瓢虫吃蚜虫等害虫,是一种很重要的益虫。
七星瓢虫的翅膀
因为七星瓢虫的形状很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瓢虫。它的身体非常小,通常只有黄豆粒那么大。背上的两片鞘翅已经变成硬壳,当鞘翅合起来时,就成了半球状。在鞘翅下面隐藏的薄薄的膜翅,能帮助七星瓢虫飞翔。
小知识
瓢虫家族的成员,根据它们背上的“星”的数量分为不同的种类。

防御本领
七星瓢虫3对细脚的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当遇到敌害侵袭时,它的脚关节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望而生畏。它还有一套“装死”的本领,遇到强敌和危险时,会立即从树上落到地下“装死”。

居无定所
七星瓢虫常随季节变化而“搬家”。冬天,它在小麦和油菜的根茎间越冬;春天,你能在麦苗和油菜上找到它;夏天,在蚜虫等密集的棉花、柳树等植物上,瓢虫紧随其后;秋天,瓢虫则在玉米等植物上产卵。

有害有益
七星瓢虫是益虫,但不是所有的瓢虫都是益虫,在瓢虫这个小家庭里也有害虫。有趣的是,瓢虫的益虫和害虫之间界限分明,互不干扰,互不通婚,保持着各自的习惯。
蛇蛉
蛇蛉因为长得像蛇而得名蛇蛉,蛇蛉成虫主要生活在植物的花、叶片、树干等地方,以蚜虫、蛾类等为食。有人这样概括它们的特点:“头胸延长蛇蛉目,四翅透明翅痣乌;雌具针状产卵器,幼虫树干捉小蠹。”
贴切的名字
蛇蛉因为身体细长如蛇,整个样子如同一条翘首的蛇,因而被形象地称为“蛇蛉”。蛇蛉的体色主要为褐色或黑色,有着咀嚼式的口器和丝状触角。
小知识
我国福建省武夷山区生活着一种叫硕华盲蛇蛉的大型昆虫。

蛇蛉的幼虫
蛇蛉经常将自己的卵产在树皮或树干的裂缝中,这可以使没有任何防御敌害能力的卵得以安全孵化。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有着狭长的身体,头也是又扁又长。

草蛉卵
食物
咀嚼式的“嘴”能方便蛇蛉取食树木的根茎和枝叶。不过大多数蛇蛉的食物来源都比较复杂,它们经常荤素都吃。蛇蛉的幼虫喜欢栖息在树木间,以小蠹等害虫为食。

花丛中的草蛉正在寻找食物
蛇蛉的种类
蛇蛉类昆虫包括了蛇蛉和盲蛇蛉两大种类。蛇蛉和盲蛇蛉的区别在于,蛇蛉长有3个单眼,并呈三角形排列,翅膀的“翼眼”上有横脉,如中华蛇蛉;盲蛇蛉没有单眼,“翼眼”内缺横脉。

蚂蚁
蚂蚁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昆虫,它们居住在砖缝底下、树洞中或者土堆中。蚂蚁虽然个头小、身体弱,但团结起来力量却很大。你知道蚂蚁里都有哪些成员吗?它们怎么生活的吗?看下去,你就知道了。
蚁后
蚂蚁王国里,蚁后是最高的统帅,众多的工蚁和雄蚁围绕在蚁后身边,大家共同协作,打造自己的家园。每个蚁群中,蚁后都担负着繁育后代、壮大蚂蚁王国力量的重任。

蚁后是有受精和生殖能力的雌蚁,在群体中体形最大,为工蚁的34倍,主要职责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蚁群大家庭
“劳模”工蚁
庞大的蚁群中也有这样一个群体,它们负责建筑并保卫巢穴,照顾蚁后、卵、幼虫以及搜寻食物,它们是蚁群中的“劳模”,这就是工蚁。

蚂蚁的翅膀
蚂蚁一般都没有翅膀。不过,我们偶尔也会见到身形较大、长有翅膀的大蚂蚁,也就是蚁后。蚁后在完成“婚飞”后,翅膀会从根部脱落,雄蚁则会死去。
小知识
蚂蚁身上都有信息素,它们用互相触碰触角的方式传递信息。
工蚁也产卵
蚂蚁王国中,只有蚁后具有选择“丈夫”和“结婚生子”的权利,其他工蚁虽然也是雌蚁,但无法产卵。如果蚁后死去,会有个别的工蚁开始产卵。

翘尾蚁集体搬运它们的蛹
蚂蚁搭桥
生活在树上的蚂蚁会用细长而有力的腿在枝叶上奔跑。如果两树相距较近,为免去长途奔波的辛苦,蚂蚁会巧妙地互相咬住后腿,垂吊下来,借着风力,搭成“索桥”,荡到另一棵树上。

切叶蚁
新鲜的植物叶子是切叶蚁最喜欢的食材之一,不过它们并不直接吃树叶,而是将叶子切成小片带到蚁穴中发酵,在上面种植蘑菇。正因为这样,切叶蚁有时也被称为“蘑菇蚁”。

分工明确
和所有蚂蚁一样,切叶蚁内部也有着非常明确的分工。有专门负责外出寻找新鲜植物的,称为“搜寻小分队”;有专门负责搬运树叶的庞大队伍,主要由工蚁组成;还有一些体型较小的蚂蚁负责警戒和巡逻。
各有本领
当“搜寻小分队”找到新鲜植物后,它们会留下一条有气味的路径,然后回去召集同伴。这时,体型较大的工蚁们会用刀子一样锋利的牙齿,通过尾部的快速振动使牙齿产生电锯般的作用,把叶子切下来,搬回去。

培育真菌
大工蚁把叶子搬回蚁巢后,这时,小工蚁会把叶子送到自己家的“农场”上。在那里,会有更小的工蚁将叶片切碎再切磨成浆状,并浇上粪便,作为种养蘑菇的菌床。等真菌从别的地方移过来,它们就把它种到菌床上。

勇敢的兵蚁
为了保护劳动成果,切叶蚁会有专门担任警卫工作的兵蚁寸步不离地守护种植园。一旦发现不速之客,兵蚁会与入侵者展开殊死搏斗。

切叶蚁一般先会将树叶“切成”小片,然后再搬运到蚁巢中
用心呵护
切叶蚁十分注意呵护和培育真菌。有时,切叶蚁还会把真菌悬挂在洞穴顶上,并用毛毛虫的粪便来给农场上的真菌“施肥”。
小知识
即便找到新“农场”,切叶蚁还会派出小工蚁清理旧农场。
果蝇
果蝇是一种比较小的蝇类昆虫,由于它们喜欢在腐烂的水果上飞舞,所以被叫做果蝇。虽然果蝇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它们却曾经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
喜欢烂掉的水果
果蝇喜欢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地方,它们有的食用真菌、树液或花粉,而大部分则以腐烂的水果或植物为食。所以,人们经常在垃圾桶或者腐烂的水果上听到它们嘤嘤嗡嗡的吵闹声。

果蝇广泛地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因为它们以腐烂的水果为食,所以在果园、菜市场等地区内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左图为交配中的果蝇
小知识
切叶蚁会派出小工蚁清理旧农场的杂菌,以免杂菌消耗氧气。
果蝇“嗜酒”
水果腐烂以后,会散发出一种酸酸的味道,果蝇之所以喜欢绕着腐烂的水果忙碌,实际上是受到这种气味的吸引。酒也会产生这样的气味,果蝇也会到酒池前飞舞。
科学研究的“主角”
1908年,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对象,开始他的遗传学研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果蝇很快成为遗传学研究中的“主角”。

1910年,汤玛斯·亨特·摩尔根开始在实验室内培育果蝇并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

白色的线虫是果蝇的幼虫,一般寄生在果树的叶子或果实里边
生长
果蝇繁殖得很快,经历一个生长阶段,大约只需要10天。不过,这个时间也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成虫爬出蛹后不到一天就可以交配。
白蚁
白蚁因为经常在大雨来临之前出现,因此又被称为大水蚁。白蚁是最古老的昆虫之一,但它们并不属于蚂蚁家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到今天,白蚁家族依旧兴旺,这和它们顽强的生命力是分不开的。

蚁王和蚁后
白蚁的繁殖主要是靠蚁王和蚁后。白蚁的蚁后有着膨大的腹部和发达的生殖器官,主要起交配产卵的作用。

土丘中的小洞藏着白蚁的巢穴
不同的职责
白蚁群里,各种白蚁的职责都不同。有生殖能力的蚁后和蚁王担负家族繁衍的职责,同时统治家族。没有繁殖能力的白蚁,根据它们担负的是劳动还是作战的任务,有工蚁与兵蚁之分。
身兼多职的工蚁
工蚁在白蚁群里数量最多,占群体数量的绝大部分,并担负着蚁巢内很多繁杂的工作,如建筑蚁冢,开掘隧道,修路,培养菌类,采集食物,喂养幼蚁、兵蚁和蚁后,看护蚁卵等。

蚁冢内部的特殊通道,图中是一群聚在蚁冢口的白蚁
御敌的兵蚁
白蚁群里的兵蚁虽然有雌雄之分,但都不能繁殖。兵蚁是蚁群的防卫者,它们的头部比较长而且很硬,上颚特别发达,但已经没有取食的功能,而成为御敌的武器。
小知识
白蚁的巢穴外层是坚实的防护层,巢内是片状或蜂窝状的房间。
“地下建筑师”
白蚁是建造地下宫殿的杰出建筑师,它们能在土下几十厘米甚至数米深处修筑巢穴。这里既有为蚁王和蚁后建造的“王宫”,还有普通的“平民住宅”。

蚊子

蚊子是一种非常不招人喜欢的昆虫。夏天的时候,它们常常在人们熟睡之际嗡嗡地吵着飞来,还会趁人不注意,在你的身上叮一个大包,吸人的血液。蚊子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昆虫呢?
蚊子产卵
不同的蚊子有着不同的产卵习惯,它们有的喜欢将卵产在水面,有的产在水边的草叶上,还有的会把卵产在水中。那些将卵产在水里的蚊子,它们的幼虫也生活在水里,叫孑孓。
孑孓的生活
孑孓身体细长,胸部比头部和腹部还要宽大。游泳时,它们靠着身体的一屈一伸来划水前进。孑孓以水中的藻类为食。

蚊子的幼虫“孑孓”
花斑蚊
夏天,经常会有一种长有花斑的花蚊子出现在我们身边,它们不论黑夜白天都叮人吸血,不仅凶恶,而且善飞。一般蚊子的飞行距离只有数十至数百米,但花斑蚊能飞行数千米左右,且速度极快。

蚊子的鼻子很灵敏
叮人也有选择
蚊子吸人血,会专门寻找合乎“口味”的对象。当它们在人们的枕边“嗡嗡”盘旋时,会依靠身上的传感器来感应温度、湿度和人体汗液内所含有的化学成分。

蚊子“咬”人的工具,是它们尖针一样的口器
奇怪的蛹
蚊子的蛹样子比较奇怪,如果仅从侧面看,它有点像标点符号中的逗号。蚊子待在蛹中的那段时间不吃东西,能在水中游动。
小知识
有的雄蚊在求偶时,会在田野或草地上群舞,以吸引同类的雌蚊。
苍蝇
对苍蝇来说,寻找食物、繁殖后代或许就是它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它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寻找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也成为传播病菌的“祸首”。
忙碌的生活
苍蝇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有20天左右。在这短暂的生命里,它们要始终为了自己的生存大计和繁育后代而忙个不停。

苍蝇会传播疾病
幼虫时期
苍蝇在不同的生长时期,有着不同的样貌。苍蝇的幼虫俗称蝇蛆,喜欢钻孔,畏惧强光,终日隐居在黑暗处。苍蝇的蛹呈桶状,颜色会逐渐由淡变深,最终变为栗褐色。
羽化过程
苍蝇在破蛹羽化时,会靠头部的一个突出物交替膨胀和收缩,将蛹壳顶端挤开并爬出,最后穿过疏松的沙土而到达地面。
小知识
苍蝇生活的环境很脏,但因为适应了环境,所以它们自己不生病。

苍蝇非常喜欢“搓脚”
苍蝇为啥“搓脚”
苍蝇总是忙忙碌碌,可是,当它停下来时,经常抬起“脚”搓来搓去,原来,苍蝇的味觉器官长在脚上。为了去掉沾在“脚”上的食物,它就只好搓“脚”了。
苍蝇的眼睛
苍蝇的一只复眼是由四千多只小眼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组成一个蜂窝的形状,并堆积在苍蝇的头两边。苍蝇的复眼不仅能看紫外光,还能用极短的时间来快速看清物体的形状。

蝗虫
大多数的蝗虫都属于严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特别是在严重干旱时,蝗虫会大量繁殖,形成非常可怕的虫灾。蝗虫有着十分顽强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各样的生存环境,很多时候人类对它们无计可施。

东亚飞蝗
蝗虫的大颚
蝗虫又叫蚱蜢,是一种体型比较大的昆虫。它们的咀嚼式口器有一对带齿的大颚,异常锋利,能轻易地咬断植物的茎叶。靠着这对大颚,蝗虫才能肆无忌惮地在农田里啃食庄稼。

蝗虫的繁殖季节在夏秋两季
蝗虫飞迁
长距离的飞迁对鸟类来说,是常见的事,但对力量远远小于鸟类的昆虫来讲,困难就大得多了。但在昆虫界,仍有那些小动物有着出色的飞迁本领,比如蝗虫。
生长过程
蝗虫的卵是在地下孵化的,雌蝗虫在产卵时会分泌出一种白色的物质将虫卵保护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蝗虫的幼虫就会从卵中孵化出来。
巨大灾难
蝗虫生活的地方如果成员数量过多,就会发生食物短缺的现象。这时,同种类的蝗虫体色就慢慢变黑,且翅膀变得长而有力。为了寻找丰富的食物,蝗虫会成群迁移。蝗虫过境,往往造成农作物大规模的损失和灾害。
小知识
蝗虫腹部第一节两侧的一对半月形薄膜,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蟋蟀
蟋蟀经常被誉为“昆虫音乐家”,它们经常用翅膀的摩擦来演奏美妙的曲子。它们也和蚂蚁一样,自己动手建造“房子”,而且会把房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不过,当雄蟋蟀一决高下时,却又是另一幅景象。
凶悍的小虫
蟋蟀又名促织,蛐蛐儿,是一种非常凶悍、好斗的昆虫。蟋蟀肤色大多为黄褐色或黑褐色,头部略圆,触角呈丝状,又细又长而且容易断,咀嚼式口器上带有一对发达的大颚。

蟋蟀的身体是黄褐色或黑褐色的,长有丝状的触角
六肢和尾须
蟋蟀的前腿和中腿相似,后腿则肌肉发达,有力的后腿能帮助蟋蟀轻松地跳过一些沟坎。蟋蟀有着长长的尾须,不过雌蟋蟀和雄蟋蟀的尾须数量不同,雄蟋蟀有两根尾须,而雌蟋蟀则有三根。
好斗的雄虫
雄蟋蟀喜欢鸣叫,而且非常好斗,有自相残杀的现象。大多数的蟋蟀都比较孤僻,经常独立生活,除了繁衍后代,它们绝不和别的蟋蟀住在一起。

这两只蟋蟀拉开阵势,大概又要展开一场激战了
蟋蟀“求婚”
在蟋蟀家族里,一只雄蟋蟀要想取得雌蟋蟀的信任和依赖,它要做的不仅仅是把自己的“家”收拾得有多好,而且还要向喜欢的对象展示自己强大的力量。
鸣声也有目的
雄蟋蟀会叫,雌蟋蟀不会,所以,求爱时,通常都是由雄蟋蟀主动发动“情歌”攻势。为了吸引“女朋友”,雄蟋蟀会优雅地振动翅膀,发出温和而有规律的声音,一来这表示自己很“温柔”,同时也有宣告地盘的目的。
小知识
在蟋蟀家族中,勇者备受青睐,所以“一夫多妻”现象很常见。

螽斯
螽斯的模样看起来和蟋蟀、蝗虫都有几分相似,不过,螽斯的“盔甲”没有蝗虫那么坚硬,而鸣声也和蟋蟀有所不同。螽斯喜欢在炎热的夏季引吭高歌,而且天越热,叫声越响亮。
不同于蝗虫
螽斯除了“盔甲”没有蝗虫威武,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它们的触角也很不一样。螽斯的触角纤细如丝,长度往往会超过它们的身体,而蝗虫的触角则又粗又短。

与蟋蟀的比较
螽斯和蟋蟀都是昆虫王国的有名的“演奏家”,谁的表演水平更技高一筹呢?要比起鸣声,螽斯的声音会比蟋蟀的声音更响亮,更尖锐而且更加刺耳。

螽斯
奇妙的“耳朵”
螽斯的“耳朵”就长在它的前腿上。螽斯的一双前腿上各有一个长卵圆形的裂缝,裂缝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皮囊,皮囊底部有一层绷得紧紧的膜。当声音传来,使这层薄膜发生振动,螽斯就能听到声音了。

这只螽斯跃跃欲试开始它的表演了
保护色
螽斯的保护色是它们保命的绝招。螽斯的体色几乎清一色是绿色或褐色,加上有的螽斯还会把自己拟态成树叶或枯叶,因此当它们不鸣叫时,天敌通常是很难发现它们的藏身地的。
小知识
螽斯主要生活在丛林、草丛里,也有少数种类栖息在树洞、石缝里。

天牛
天牛力大如牛,又能在空中飞行,所以得名天牛。很多人小时候都捉过天牛,并用细线绑在它的一条腿上,当天牛飞起来时,会发出“嘤嘤嗡嗡”的声音。这种有趣的小昆虫真的那么厉害吗?
天牛的外貌
天牛的种类很多,样貌也各不相同。大多数的天牛都有着硬硬的鞘翅,长长的触角,触角的长度往往比它们的身体还要长。因为有不少的天牛幼虫生活在树上,对树木有危害,所以很多时候它们被认为是害虫。
天牛产卵
有些种类的雌天牛会在产卵前用上颚咬破树皮,在树皮中产卵,比如沟胫天牛;还有的将卵产在土壤中,如草天牛。


幼虫
天牛的幼虫为半透明至乳白,有的种类比较长,更如同一段“蠕动的小肠”。刚孵化出来的幼虫,身体前端比较圆。它能用强壮的上腭钻入树内生活两年以上,破坏木材。
小知识
雌性星天牛会把卵分开藏在树皮中,幼虫会对树木造成很大伤害。
日常活动
不同种类的天牛,它们的成虫日常活动的时间也有很大差异。比如花天牛类,在白天就非常活跃。而有些种类的天牛则是白天不出门,晚上精神十足而且通常能活动整晚。

蝉
有一种很常见的昆虫,它会“唱歌”,能预报天气,就连它褪下的壳还能用来做药引子。有谜语这样说它:“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了知了。”小朋友能猜到它是什么吗?

蝉的“扩音器”
上面那个谜语说的就是蝉。蝉是昆虫界的“歌手”。原来,蝉的肚皮上有两个小圆片叫音盖,音盖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膜,蝉的声音就是通过这个发出的。

雄蝉会鸣,雌蝉不会
雄蝉“唱歌”
蝉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双鼓手”的蝉,这种蝉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而且身体中部还有可以一开一合的圆盘,随着圆盘开合,蝉就能发出鸣声。
不同的“歌声”
蝉会发出不同的鸣声,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有“集体唱歌”时的集合声,求偶时的“歌声”,还有被捉住或受惊飞走时发出的比较粗的鸣声。

小知识
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叫蝉蜕,蝉蜕可以用做药材。
长大的过程
蝉产卵时,会将卵产在树皮中。幼虫孵出后,会钻入地下,吸食植物汁液养活自己。一般的蝉往往需要几年才能长大。
伤害树木
蝉“口渴”时,会用自己坚硬的“嘴”插入树干,吸食植物的汁液。这时,往往会有蚂蚁、甲虫等其他虫子也跟来吮吸树汁。蝉于是飞到别的枝头,继续“扎洞”,这对树木的伤害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