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贴穴位疗方

1.当归30克,乳香、没药、栀子、川芎各15克,共研细末,用适量醋和姜汁调成糊状,敷贴于阿是穴,昆仑、太溪穴位。

 - 图1

 - 图2

 - 图3

2.穿山甲8克,猪蹄骨12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状,敷于阿是穴、涌泉、昆仑穴位。

3.石菖蒲、艾叶、透骨草各60克,大葱6克,各捣烂取汁,与姜汁12毫升混匀,用白酒、鸡蛋清调拌,贴于阿是穴,外覆纱布,胶布固定,然后温灸,治根骨骨刺。

◆浸洗法: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20克,水煎取汁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熏洗法:伸筋草、豨莶草、鸡血藤各30克,没药、大黄、川芎、威灵仙各15克,红花10克,乳香5克。上药放入大砂锅内,加水高于药面15厘米,浸泡10分钟,水煎取药液,待温度降至45℃时,将患足置于药业内浸泡,熏洗,水冷后再加温继续熏洗1小时,早晚各熏洗1次,每剂可洗3日,7日为1个疗程。

◆熏蒸疗方:桃核1个(不打破皮),艾叶60克,防己、皂角刺各30克,苏木、当归、延胡索各15克,制草乌12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沸10分钟。把药水与核桃倒入盆内,趁热熏蒸患足,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使患足跟用力踩核桃5~10分钟,每晚治疗1次。

◆热熨法:先威灵仙10克,捣烂,以陈醋调成膏状备用。使用时,先将患足浸泡热水中5~10分钟,擦干后将药膏敷于足跟,外用纱布绷带包扎,把患足放在热水袋上热熨,每日1次。

◆中药垫足疗方

1.鞋内垫以软垫,在足跟疼痛的相应部位开1个小洞,用威灵仙、补骨脂各30克,乳香、没药、赤芍各15克,烘干共研末,每次取20克药末装入缝好的小布袋内,放在鞋开洞的地方,外穿袜子,每日换药1次。

2.防风、荆芥、桂枝、透骨草、细辛各9克,共研细末,分为2份,每次用1份,装在与足跟大小相近的布袋内,垫于鞋内足跟疼痛对应处。每周换药1次,2次为1个疗程。

◆袜内药袋疗方

1.芥穗、防风、蝉蜕、透骨草、川椒、乳香、没药、僵蚕各3克,研成细末,用薄布缝个小布袋装入,缝在袜子的脚跟处,昼夜穿着。以上是一只脚的用量。

2.川芎500克,研成细末,分成2份,各用白布包好,置于袜内接触足跟痛处,两包轮流使用。

◆足浴疗方

1.寻骨风、透骨草、白毛藤各30克,老鹳草、黄蒿各20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独活1~5克。水煎取液,趁热洗双足,每日2次。

 - 图4

2.透骨草、伸筋草、鸡血藤各30克,刘寄奴、苏木、丹参、皂刺,牛膝各15克,红花、防风、刺猬皮各12克。水煎,加10%的食醋50毫升,温浸患足。

◆尿渍法:取较大1块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石板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板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

◆针灸疗法: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太溪穴,用毫针进针5分。无严重冠心病者可用强制刺激捻转,得气后立即出针。

丹毒(俗称天火)

◆涂擦疗方

1.活蚯蚓(地龙)5份,食盐1份,加适量水同拌,使蚯蚓自成糊状或捣烂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2次。

 - 图5

2.金钱草30克,白酒浸泡7日,外涂患处,每日2次。

◆外敷疗方

1.全蝎30个,蜈蚣5条,冰片15克,凡士林50克,将凡士林在瓷钢内加热,待沸时加全蝎、蜈蚣,约炸5分钟,用纱布过滤弃蝎、蜈蚣,把冰片研细末放入凡士林中,冷却后密闭备用,外敷患部。

2.芒硝100克,木鳖子100克,冰片10克,先将木鳖子去壳研细,加入芒硝、冰片调匀,贮瓶备用。治疗时,根据患处部位大小取适量药粉用香油调匀,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3.大黄末15克,鲜紫地丁30克,鲜侧柏叶20克,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外洗疗方:香附、苦参各30克,加水适量,浸泡后煮沸,滤取汁液,药渣加水再煎1次,又煎液混合外洗患处。每日1剂。

◆敷贴疗方

1.黄连、黄芩、黄檗各15克,大黄10克,冰片0.5克,板蓝根30克,银花30克,丹皮10克,薄荷10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末,丝瓜叶捣汁后,调拌,贴于大椎、曲池、天应穴位,外盖塑料膜,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1次。

 - 图6

 - 图7

2.塞水石15克,石膏20克,调拌醋或童便,敷贴于局部患处。

◆中成药疗方:南通蛇药片研末,温水调匀外敷患处,每日1次,并内服,每日3次,每次6片。

无名肿毒

◆外敷疗方

1.鲜紫苏叶200克,大蒜100克,鲜地龙50克,全蝎5克(研细),冰片5克,共捣烂如泥敷患处,每日3次。

2.鲜茄子和醋捣成泥外敷,治皮肤无名肿毒(仡佬族民间方)。

3.芒硝100克,大黄50克,冰片10克,大黄研细末,与芒硝、冰片调匀,装瓶备用,治疗时,取药末适量,加陈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4.水仙花根、野蔷薇、芙蓉叶、芭蕉根各适量,共捣烂取汁敷患处。

5.蟑螂数个,捣烂敷患处,每日换1次。

6.荞麦面炒黄,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早晚更换。

7.取新鲜木薯适量,洗净之后,加红糖适量(忌白糖),共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加以包扎,每日1换。

◆中成药疗方:取六神丸30粒,放入装有20毫升的玻璃瓶里,放醋溶液15分钟,使其溶解,然后,用示指粘六神丸醋液,涂擦肿处,每隔30分钟擦1次。

◆外敷疗方

1.蒲公英30克,栀子20克,活螃蟹约10克,一起捣烂,敷于患处。

2.取鸡蛋数个,各打1小孔,流出蛋清于清洁碗内,再取赤小豆适量研成细末,与蛋清调匀成膏状待用,用时,先将患处以淡盐水洗净,待干时,将此药膏敷上,1日3次。

3.鲜野油菜(蘖菜)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4.将鲜芋艿捣烂,加食盐少许,调成泥状,敷于患处,早晚更换,生芋艿对皮肤略有刺激,有反映者可用生姜擦拭即可消除,皮肤溃烂者,不宜使用。

5.鲜宽筋藤、鲜金果榄叶各适量,共捣烂敷患处。

6.鲜鹅不食草,鲜蒲公英各适量,捣烂后包敷患处,每日1次。

灰指甲

◆涂擦疗方

1.先把指甲修好,再将醋精擦抹在指甲表面,每日5~10次。

2.取等份的生石灰、口碱研成细末和匀待用。取生姜捣烂,用纱布挤汁。然后,用适量姜汁调和在上药,使之成为糊状,密封备用,取此药糊涂在灰指甲的甲根部,片刻即可使灰指甲酥软。此刻用利刀将灰的部分刮去,接着再涂抹此药1次,待有痛感时,洗去。每日涂1~2次,连续用药3~5日,即可长出新的指甲来。

◆敷贴疗方

1.取凤仙花数朵,加少许白醋,捣烂如泥,敷在患甲上,1小时后洗净,经多日多次敷贴,一般可治愈。

2.透骨草、凤仙花各60克,水煎,趁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药液当加温再用,每日3~5次,每日1剂,连用10~12日。

◆涂敷疗方:先将指甲用温热水浸泡30分钟,使其发软,再用小刀将指甲的萎缩松软部分刮净,擦干后,将鸦胆子去壳取仁放在病甲上,并用手拇指、示指隔以塑料薄膜捏住鸦胆子仁,用力挤压,使之压出油来涂敷在病甲上,外用胶布固定,每甲放1~2粒,每日1次,勿使鸦胆子触及眼、口、鼻部。

◆浸泡疗方:取10瓣生大蒜捣烂,放在杯子里,倒入150毫升食醋,加盖浸泡2小时后,将患指插入醋蒜液中,每日浸泡3次,每次10分钟。泡用醋蒜液盖好,可继续使用。

◆涂擦疗方:红皮蒜头2个,去皮捣成泥状,放入茶盅内,再倒入食醋调匀浸泡,盖严备用。2日后,取处食醋蒜泥涂在病甲上,10分钟后洗去,每日早晚各1次。

◆浸泡疗方:生大蒜10瓣,捣烂,放入杯子里,倒入100~150毫升食醋,浸泡2小时后,将患有灰指甲的手指、足趾插入醋蒜液内,每日浸泡3次,可继续使用。浸泡过的指甲,用剪刀刮除指甲表面增厚部分,经7~15日后,壳长出新指甲。

◆姜灰碱治疗法:生石灰、口碱各等量,研成细末,捣烂生姜挤汁。取生姜与生石灰、口碱调和成糊状,装进瓶中密封备用。用时,取此药糊在灰指甲板的甲根部,片刻即可使灰指甲酥软。这时,用利刀将灰的部分削去,最后将灰的部分全部刮除。接着再涂擦此糊1遍,待有疼痛感时洗去。一般每日涂1~2次,连用3~5日,以后即可长出健康的指甲来。

◆中成药外治疗方:以藿香正气水搽患部,每日1~2次,有条件者多搽几次。

脚臭

◆浸洗疗方:取白酒250~300毫升,加冰糖50克,冲热水2000毫升,调匀后适宜温度浸洗臭脚,每晚1次。

◆浸泡疗方

1.茶叶1撮,沸水冲泡15分钟,倒入洗脸盆,将脚浸泡20分钟,第7日,每日1次,以后每周1~2次。

2.每晚睡前,用0.2%的新杰尔灭水溶液,温热浸泡洗脚10~15分钟,连洗数日。

3.取100克生姜,切碎,加水煮沸并加水点盐和醋,然后,双脚浸泡在热姜水中15分钟左右。

◆泡洗疗方

1.在洗脚的温水中,倒上少许啤酒,将脚泡洗15分钟,连泡数日。

2.0.1%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温热泡洗10分钟,晾干后,涂擦25%氯化铝溶液,自然晾干。

◆涂擦疗方:阿司匹林两片,用50毫升温水溶化,用药棉蘸此药液擦脚,干后再擦,连擦数次。

◆药袋疗方:干橘皮若干,掰成小碎块,分别装入两只小布袋中,晚睡前塞入同睡的袜子内,早上取出晒干,再用。

◆外洗疗方

1.白萝卜汁洗脚,连洗1个月,永不再臭。

2.在洗脚水中放点茶叶和盐,可去脚臭。

◆喷洒药粉法

1.防风、白芷,川芎、细辛、苍术、明矾各30克,共研细末,将药末撒入鞋内,每隔1日撒1次。

2.取中药段龙骨30克,煅牡蛎30克,枯矾30克,研末调匀,每次洗脚后将药末在脚底喷洒1次,长期坚持。

◆涂擦疗方:取食醋适量,加水3~5倍稀释,每日睡前洗脚后,将稀释液涂擦于脚底、趾缝等处,异味即可消除。

◆中成药疗方:每日洗脚后,滴1~2滴风油精在脚上,将其搓匀,稍等片刻后,再用清水冲洗1次,即可将脚上的汗臭除去。

毒蛇咬伤

◆涂擦疗方

1.烟矢少许,涂于伤口,另用清水冲洗烟杆内,得烟矢水。患者口试其水觉得香甜,必是重伤,应赶紧饮烟矢水1杯救急,兼用别的有效措施救治,觉得苦麻,则是轻伤,只饮烟矢水1口即可。

注明:(1)个别患者服烟矢水后,有恶心、呕吐等现象,不必紧张,不用服鲜解药。(2)有便秘史者禁内服。

2.乙醇浸泡七叶一枝花,调其浓度为30%,外擦患处,每日5~6次。

◆外敷疗方

1.七叶一枝花6克,捣烂敷伤口。

2.七叶一枝花50克,徐长卿20克,一枝蒿5克,蜈蚣4条,全蝎15克。研末,醋调成糊状,敷伤口周围,再日换2次。

3.犁头草、半边莲各30克,七叶一枝花45克,雄黄少许,捣烂敷于肿胀部及伤四周,同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4.鲜丝瓜叶捣烂敷患处,同时,服丝瓜汁2酒杯,并送医院急救。

5.生半夏、甘露子(草石蚕)各等份,共捣烂,敷于伤口。

◆烟熏疗方:雄黄、樟脑各15克,白砒5克,冰片2.5克,共研细末,以纸药,搓成圆筒,然后,点燃烟熏被咬处,直至流出紫黑液,以液尽为止。

◆中成药疗方:将牛黄解毒片粉末用唾液拌成糊状,外敷伤口周围,每日3次。

◆冲洗疗方:被蛇咬后,立即用绳子帮扎伤口上方,以阻止毒液吸收。帮扎后,立即用清水反复洗伤口,能用生理盐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更好,以破坏伤口的蛇毒,减轻中毒。

◆扩创疗方:消毒后,沿毒牙痕纵行切开1.5厘米,深达皮下,如有毒牙残留应取出,并用于由近端向远端挤压,使毒血排出。若伤口出血不止,且伴有全身出血现象,则不宜扩创,以免发生出血性休克。

◆吮吸疗方:用吮、拔火罐或抽吸器等方法,将伤口毒血吸出,再加用扩创法。如吮吸法,以免引起中毒。

◆烧灼疗方:用火柴头5~7个,放在伤口上点燃烧灼1~2次,破坏蛇毒。

◆针刺疗方:肢体被咬伤出现肿胀时,将手指或足趾蹼间消毒后,用粗针头刺入1厘米,迅速拔出将患肢下垂,由近端向远端挤压以排出毒液。有全身出血者不宜使用。

◆外敷疗方

 - 图8

1.七叶一枝花30克,雄黄5克,鲜大蒜2个,先将前2味同研细末,后将大蒜捣成糊状调匀前药,外敷伤处。

2.取地桃花100克,捣烂用洗米水调匀,取药渣敷伤口周围。

3.取鲜鹅不食草1把,捣烂,外敷伤口周围。

4.七叶一枝花45克,仙人掌、半边莲各30克(均为鲜品),捣烂外敷伤处。

5.粪箕笃全草适量,捣烂外敷(留口)。

6.半边莲适量,加少许盐捣烂成泥状,围敷伤口部,每日换药2次,敷药前,伤口要常规清创。

7.取半边莲、野菊花等量,洗净嚼烂成泥,敷贴伤处。

8.鸢尾根,苎麻根各适量,捣烂敷伤口。

9.凤仙花、大蒜各适量,共捣烂敷伤口。

10.秋海棠适量,捣汁外敷于伤部。

◆涂擦疗方

1.辛夷根适量,用烧酒磨汁,涂伤外周围,留开伤口勿涂。

2.瑞香根,用烧酒磨成浓汁,涂伤口周围及肿胀部位,干了再涂。

蜂类蜇伤

◆涂擦疗方

1.当被蜂类(黄蜂、蜜蜂、马蜂)蜇伤后,先找出伤口的毒刺,并除之,即取新鲜辣椒1只(顶天椒、米椒等,越辣越好,不用菜椒),破开,涂擦伤口周围,如伤口在眼睛周围,涂擦时,需格外小心,不可涂到眼睛。

2.蜂叮伤后,应除去蜂刺,并立即折鲜芋茎挤汁涂于咬伤处,干后再涂,约涂十多次至症状消失。

3.蜂叮伤后,尽快除去蜂刺,将鲜柚子皮挤汁涂于咬伤处,尽量保持伤处药汁不干。

4.用仙人掌捣烂取汁,调蜂蜜涂患部数次,治马蜂蜇伤。

◆外洗疗方:蜂蜇局部可用肥皂水或5%苏打水清洗,黄蜂蜇伤可用醋清洗。

◆火罐疗方:蜂蜇伤后,如有折断的毒刺,应先设法除去,后用火罐拔出毒汁。

◆中成药疗方:取季得蛇药片10片,捣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外敷疗方

1.鲜马齿苋1把,捣烂敷伤处。

2.韭菜30克,捣烂外敷伤处。

3.活蜗4只,冰片1.5克,共捣烂如泥,外敷伤处,每日换药2次。

4.野菊花叶或甘草叶或夏枯草叶适量(均为鲜品),捣烂敷伤处。

5.将瓦松捣烂,取汁敷伤处,消肿止痛。

6.在阴沟潮湿水流地段,选取干净苔藓适量,捏干水后敷于伤处。

7.鲜青蒿适量,捣烂如泥敷伤处。

◆涂擦疗方:被蜜蜂或黄蜂刺伤,先用醋冲洗伤口,然后用人奶涂擦,1日4次,可消肿止痛。

颈淋巴结核(俗称老鼠疮)

◆敷调疗方

1.猫头骨1付,打碎放在铁片上用火焙酥(不能化灰),研末过筛,粗渣再焙酥研细末,加冰片1克调匀,用蓖麻子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消毒纱布敷盖,每日敷药2次。此方出自清代名医叶天王手集秘方。

2.露蜂房1个(瓦焙存性),血竭3克,麝香0.3克,山慈姑6克,明矾40克。共研细末,加香油调敷患处。

 - 图9

◆验方:郁金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克,将郁金、虎杖水煎取汁,共2次,加蜂蜜再入锅,用小火煎沸5分钟离火冷却,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冲服,2个月为1个疗程。本方能舒肝解郁,清热解毒。

◆偏方:取鸭脂150克,制半夏10克,将半夏研成细末,鸭脂熬炼成油,冷却之后贮瓶备用。用时根据疮面大小,把鸭脂油半夏调和匀,外敷患处,每2日1次,3~4次为1个疗程。

◆塞鼻疗方:取大红枣42个,去核,大蜈蚣8条,放在瓦片上烘干,加红粉(红升丹)9克,绿豆粉6克,混合研为细末,加凉开水调匀,搅拌成黏糊膏状。把火柴棍头去掉,将药膏黏合在火柴棍上,约2/3的长度,直径约6毫米,在用朱砂粉12克挂外衣,厚度需均匀,晒干即可应用。

用法:每日晚间将药栓轮流塞入左右鼻腔内,约需用3小时即可取出。如鼻腔内有灼热刺痛感,可随时取出,坚持用药不间断,以免降低疗效,孕妇禁用此药。1副药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吃辛辣有刺激性食物和鱼腥,严禁吸烟酒。

落枕

◆热醋外敷法:食醋100毫升,加热到不烫手为宜,然后,将1块干净的大纱布浸透热醋,热敷于颈背疼痛部位,用2块纱布交替进行,以便使患处保持温热感,同时轻轻地活动颈部,每次需治疗20分钟,每日2~3次。

◆推颌疗方:以拇指按、揉患者患侧或双侧河谷、落枕穴各1分钟,以达到酸胀为宜,边按揉边嘱患者做低头、抬头、左右转动动作,病情轻者,疼痛可消失,颈部活动正常。病情重者,在颈项部增加按揉、颌、拍打颈项及肩颈部3~5分钟。

 - 图10

◆按摩配针刺疗方: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背后,嘱患者活动颈部,找出压痛点,然后,1手四指握拳,拇指按压痛点上,用分筋手法沿肌纤维方向垂直按揉,以松解粘连,另一只手则同时扶着患者头部配合做颈背的前屈、后仰以及旋转活动。手法由轻到重,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如此两手配合,边按摩边活动,当医者感到患侧项背肌肉逐步松弛,活动灵活时,即可停止按摩,进行针刺治疗,针刺。

◆针刺常用主穴疗方:大椎、肩中俞、肩外俞。配穴:后溪、支正。为加强疗效,还可以颈项背压痛点作为阿是穴进行针刺。进针时,因肩中俞、肩外俞等穴位深部有重要脏器,进针时,要注意针刺的方向及深度,以免发生意外。进针后,用提插或捻转手法达到酸胀感觉时,留针15分钟,并在留针过程中间歇行针提插捻转。保持一定的刺激量,术毕起针。施法结束后,患者要经常活动颈项部,调整好睡眠时枕头的高度,避免受冷,以巩固疗效。

 - 图11

 - 图12

 - 图13

◆点按承山穴疗法:患者取仰卧位。术折左右拇指分别点按患者左、右承山穴,得气后,继续缓缓按揉,力量由轻渐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持续点按15~20分钟,然后,患者轻松活动颈部。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

疔疮

◆涂擦疗方:木芙蓉叶60克,白菊花叶、七叶一枝花块根各45克,研末,调凡士林涂患处,每日1换。

◆外敷疗方

1.木芙蓉花适量,兑糯米泔,敷之,每日换3次。

2.犁头草、金银花、车前草各适量,用嘴嚼烂,外敷包扎好,每日2次。

3.犁头草、凤仙花各适量,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至愈为止。

◆烟气熏疗方

1.虎耳草30克,水煎,加食盐少许,放罐内,坐熏,每日2次。

2.虎耳草全草阴干,烧烟熏患处。

◆中成药疗方:用不到1瓶的1/10云南白药粉调水敷上,纱布包好。

注意:疮口过宽且深,粉药不宜搅得太稀,因太稀时,渗透性很强,对深部皮下组织有刺激痛辣感。在上药时,须留1个小口勿封闭。疮口较小,可以封闭。药干后,其结痂切勿用手掰扯,待其自然脱落,以免发生撕裂皮肤导致感染。

反唇疔

◆敷贴疗方:捉蜘蛛1只(在屋檐下结网,暗褐色的),轻轻拉托蜘蛛头部,挤出1点液体,直接贴敷于疔疮表面上,半天除去。此法用于疔疮初起。

阑尾炎

◆外敷疗方

1.紫皮大蒜13个,芒硝、大黄各120克,米醋50毫升,先将大蒜去皮捣烂如泥。芒硝、大黄共研细末,用米醋调成饼状,先在阑点上涂少许凡士林,以免皮肤起泡,再涂上大蒜泥,过2小时后去掉,然后将制成的大黄饼敷在阑尾上,先用薄膜覆盖,以防药汁流出,再用纱布绷带扎紧,过24小时后去掉。

2.生大蒜、芒硝各30克,仙人掌1块(除刺),共捣烂混匀,敷于阑尾压痛点,每次敷4小时,早晚各敷1次。

3.鲜大黄30克,鲜蒲公英100克,共捣烂如泥,加冰片0.5克调匀,敷贴于患处,每日1次。

◆验方:败酱草30克,忍冬藤20克,桃仁10克,薏苡仁30克,水煎,每日分2~3次服。化淤消痛,疗效佳。

◆偏方:大黄、侧柏叶各2份,黄檗、泽泻、薄荷各1份。将上药共研为细末,以水蜜调煮成糊状,敷于右下腹部,每次60克,外加油纸覆盖。每日1次。

毛囊炎

◆涂擦疗方:木芙蓉干茎皮研末50克,樟脑30克,浸于75%酒精500毫升中7日,过滤去渣,取药液涂患处,每日3次。

◆外敷疗方:

1.地骨皮炒黄,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

2.蒲公英、金银花各30克,苦参、黄檗、连翘、木鳖子各15克,白芷、丹皮生甘草各10克。水煎,取药汁趁热用毛巾蘸药液,敷于患处,每日早上及晚上各1次。

脓肿

◆外敷疗方:大蒜头120克,芒硝60克,大黄末30克,醋60毫升,先将大蒜与芒硝捣成糊状,然后,在患处涂凡士林,敷上蒜糊,范围略大于患处,1小时后,去掉敷药,温水洗净。再用醋和大黄末调成糊状外敷患处,4~6小时去敷药。治疗深部脓肿。

◆外洗疗方:七叶一枝花、生甘草各60克,煎水3碗,分2次趁热洗患处,每日1剂,治疗龟头脓肿。

骨结核

◆外敷疗方:于早晨摘采榕树嫩叶,捣烂外敷,外敷前用浓茶汤洗局部,每日换药1次。

◆涂擦疗方:用毛捻子(红花地桃花)木根醋磨浓汁涂擦患处,频频擦拭,干则再擦,每日10余次。

◆药末吹撒疗方:蜣螂(推屎虫)、干姜分别研细末,用120目筛过筛,按蜣螂2份干姜1份和匀备用。用浓茶温患处后,将药末吹撒到患处,每日1次。

腰肌劳损

◆手法疗方:患者端坐,术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自上而下检查腰,发现椎体稍实或稍歪,术者左手按揉该处,顺时针10次,逆时针10次,待患者疼痛稍减,右手搭于患者左肩,左手按压患处,突然搬动肩部,右手向后,左手向前斜压,此时,可听“咔嚓”一声,复位即告成,此法用于腰肌损伤。

◆推颌疗方:患者仰卧位,术者双拇指同时按揉两侧腰肌,在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加重用力,以掌根和鱼际揉腰骶部,反复多次。两拇指分别在两侧命门穴处同时,向下向内挤压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双掌重叠按压腰骶部颌虚掌拍击腰骶部各15次。然后,患者改侧卧位,下腿伸直,上腿屈曲,术者一手扶肩,一手扶臀部,同时,做相反方向用力,每日1次。

 - 图14

◆外敷疗方:取生姜、大蒜各等量,共捣烂呈泥状,加少许米酒再捣匀,外敷患处,每日1次。

◆敷贴疗方:取茅膏菜干燥块研细撒在胶布上贴于患处,数小时后发泡取下。隔天1次。

◆涂擦疗方:辣椒干适量,以酒精浸泡7日(若加少许樟脑更佳),取汁涂擦患处,每日2次。

◆验方:杜仲20克,威灵仙15克,将两药分别研粉,之后混合物拌匀,取猪腰1~2个破开,洗去血,放入药粉,摊匀后合紧,放入碗内。加水少许,置于火上久蒸,吃猪腰,饮汤,每日1剂,能补肾强骨,除湿止痛。适用于腰肌劳损。

◆偏方:用麸皮1.5千克,在铁锅内炒煳,再加0.25千克食醋,迅速搅拌均匀,装入自制布袋内,然后,放置在腰痛部位用被子盖好保暖热敷。此法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还能祛风湿、活血通络,对治疗腰肌劳损患者效果良好。

破伤风

◆外敷疗方:鲜红花、地桃花适量,洗净,捣碎,外敷伤口周围。

 - 图15

◆敷贴穴位疗方:露蜂房3克,蛇蜕0.3克,大蒜15克,葱6颗,黑胡椒1克,黑豆楷150克,先将露蜂房、蛇蜕撕成细块,大蒜、葱切细,黑胡椒打成细末,黑豆楷火烧,拔及白灰取炭,立即混入上述诸药共捣为泥,敷贴于劳宫穴位纱布胶带扎紧,每日换1次。

◆敷脐疗方:夏枯草鲜叶120克,放沸水中浸泡片刻,取出捣烂,放入碗中,温度适宜时,将药敷于肚脐处,外用碗扣好,固定,盖被,经3~4小时后取下,连续1~2次。

◆外敷双足涌泉穴疗方

1.吴茱萸10克,生附子5克,面粉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面粉混匀,用米醋适量调糊状,蒸熟,贴敷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包扎固定。每日1换,适用于小儿破伤风。

2.麝香0.3克,防风、僵蚕、龙骨各12克,艾绒60克,雄黄3克,除麝香外,余药共研细末,加入麝香混匀,用香油或蛋清调糊状,敷于双足涌泉穴及脐部,然后温灸,每日1次。适用于小儿破伤风。

腰腿痛

◆热熨疗方:食盐500克,茴香250克,炒极热,用不布好,取葱白切片,置疼痛处,再用炒盐茴香极热熨之,反复更换葱白。此法用于腰痛。

◆敷贴穴位法

1.丝瓜络30克,地龙20克,莱菔子12克。捣烂,敷贴于阿是穴位。

2.黄连20克,乳香12克,自然铜9克,研末,调拌凡士林,敷贴于腰俞、阳陵泉、阿是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图16

◆熏洗疗方:蘄艾叶150克,水煎,先熏后浸洗。

◆涂擦疗方:川乌、草乌各50克,白芷、羌活各40克,肉桂、麻黄各30克,干姜36克,细辛18克,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15日,使用时,取药液外擦患处,每日2~3次。

◆药浴疗方:红花、牛膝、络石藤、豨莶草、虎杖、延胡索各30克,川椒10克,用布包好,投入冷水中浸泡2~3小时,然后,连同浸泡液入煎,倒入浴盆中,水温降至45℃左右时,人在药浴中浸泡30分钟,每日1~2次。

脚汗

◆外洗疗方:白矾(或枯矾)、干葛各25克,打碎,水煎2次,药液混合共约1500毫升,放盆内,把脚泡在药液中外洗,每日3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日温热药液,效果更佳,1剂药煎液可外洗2日,6日为1个疗程。药液不得用铁质器皿装盛。

◆浸泡疗方:韭菜300克,苦参100克,白萝卜500克(切片),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待温度适宜,浸泡双脚,每日2次,每次浸泡15~20分钟。

手汗

◆熏洗疗方:黄芪、葛根各30克,荆芥9克,水煎取药液1盆,先熏后温洗,每日1次,连用7日。

自汗

◆敷脐疗方

1.五倍子、生黄檗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前先将肚脐拭净,取药末适量,用温水少许调成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0日。

2.银杏、乌梅、金樱子各等份,研末填脐,治疗气虚自汗。

◆敷贴穴位疗方:五倍子、郁金、蜂蜜各适量,前两味药混合研为细末,加入蜂蜜,调为膏状备用。使用时,取适量贴于肚脐及涌泉穴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10日为1个疗程。

◆足浴疗方:黄芪30克,防风20克,浮小麦、麻黄根各15克,加水浸泡15分钟,水煎取汁,待温后时,放浴盆内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日1剂,连续5~7日。治疗表虚自汗。

盗汗

 - 图17

◆药浴疗方:生黄芪、生牡蛎、细生地各30克,茯苓20克,麻黄根15克,知母、黄芩各10克,放入脸盆中,加清水适量,浸泡20分钟后,水煎至3000毫升,去渣取汁,待药液温度适宜时,用纱布蘸药液擦洗肺俞穴、心俞穴,每次擦洗10分钟,每日1次。治疗阴虚盗汗。

◆中成药疗方:先将肚脐及其周围拭干,后取伤湿止痛膏贴患处,3日换药1次,连续3~5次。治疗盗汗。

软组织损伤

◆外敷疗方

1.生大黄3份,山栀子2份,面粉1份,二药烘干研末,与面粉混匀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加酒醋适量(各半)调匀外敷患处,24小时换药1次。

2.五灵脂、乳香、没药各100克,生栀子、五大黄各50克,姜黄30克,田七4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用时根据损伤部位的肿胀程度,疼痛范围,选择大小适中的双层敷料,匀称地涂以药膏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或胶布固定,每2日换药1次。用药后,如个别皮肤出现皮疹或瘙痒,一般停药后便可消失。

◆湿敷疗方

1.当归头2份,红花1份,烘干,研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视损伤肿胀部位及面积大小,用2层纱布缝制一布袋,装入适量药末,缝紧袋口后,用95%酒精浸湿后,湿敷在肿胀部位上,每1~2小时浸湿1次酒精,24小时换药1次。

2.新鲜韭菜250克,食盐3克,韭菜切碎,放盐拌匀,搅捣成泥状,敷于损伤部位,用纱布固定,再用酒分数次洒在纱布上,保持湿润,3~4小时后,除去,次日再敷。

◆熏洗疗方:透骨草、伸筋草、南蛇藤、鸡血藤、海桐皮、络石藤、艾叶、苏木各30克,红花、元胡、五灵脂、豨莶草各20克,每日1剂,水煎,先熏后洗患处。每次约30分钟,每日2次,15日为1个疗程。

急性腰扭伤

◆自我按摩疗方

1.首先,用大拇指压揉双侧的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2分钟,先患侧后健侧,然后,用手指掐人中穴1~2分钟,边掐边慢慢活动腰部。

2.用双手的大鱼际部或掌根部在腰部区域自上而下反复施以揉法,并注意活动腰部,时间为7~8分钟。

 - 图18

 - 图19

3.改用大拇指揉大肠俞、肾穴二穴(此两穴分别位于第四腰椎棘突和第二腰椎棘突旁1.5寸),共3分钟,此为局部取穴止痛。最后两手握虚拳在腰背施以叩击法做1次治疗而结束。

 - 图20

◆验方:天南星、甘草、陈皮、厚朴各2钱半,苍术5钱,大黄、白芷、黄檗、姜黄各1两5钱,天花粉2两1钱,将药共研成粉末,使用前加酒、蜂蜜调成黏稠软膏状,用薄棉布或厚纸涂抹药膏,厚度约为0.3厘米,贴于患处,每隔6~10小时换1次,消肿、消炎效果良好。

◆偏方:取葱3大根,洗净后切碎,花椒1撮,盐1把,酒1小杯,小麦麸3~4千克,将所有材料混合,以醋适量拌所有药物湿润,共放铜器内炒至极热,摊于褥下,人卧睡其上,盖被出汗为度。

关节扭伤

◆外敷疗方

1.取马鞭草的嫩茎及叶,捣烂后,调少许酒精或米酒,敷于患处,再盖1层塑料薄膜包扎,每日换药1次,适用于急性踝、肘、腕关节扭伤。

2.鲜生姜50克,干山栀100克,面粉150克,白酒适量,先将生姜切碎捣烂,山栀打烂后,研为细末,二药与面粉和匀,加入白酒调成膏状,当踝关节扭伤时,即将药膏在踝关节周围敷药,外以纱布包扎,2日1换。

◆热敷疗方:生黄姜100克,生韭菜根、生香附子、生小叶榕树叶、生酸味草全草各75克,共捣烂,置铁锅内炒热后加入50°以上的米酒100毫升拌匀,趁热敷于患处,外用绷带固定。每日早晚各取下药物加热1次,每剂可连用3日。病程在24小时内者,受伤局部应以冷敷为主。

跌打损伤

◆外敷疗方

1.乳香、没药各100克,栀子、姜黄各50克,大黄30克,共研细末,置于铁锅内炒热时洒上适量米酒,以药末湿润为度,取出置于1块方形干净的布料摊平,外敷患部,再用1块塑料薄膜外包,绷带固定,24小时后,取下复炒如上法再敷,个别病例外敷后出现皮肤瘙痒等反应,属正常现象,可隔日再敷,治疗跌打损伤、关节扭伤闭合性淤血肿痛。

2.小榕叶、七叶莲、木贼、黑心姜块根各适量(以上均为鲜品),洗净共捣烂,以适量男童小便拌匀,置于锅上加热,取出摊于1块小手帕大小的纱布上,外敷跌打损伤肿痛处,外用绷布固定,每日1换。

3.生栀子、凤仙花叶、仙人掌各等量捣烂如泥,调拌白酒,外敷患处。

4.白花丹鲜叶4~5片和盐少许捣烂外敷,至皮肤发热时除去,以免起泡。

5.取鹅不食草适量,捣烂加入适量白酒,放锅内炒热外敷患处。

6.茉莉根磨酒内服,外配光叶崖爬藤、罗汉松根皮,共捣烂外敷。

7.鲜杜鹃花根皮适量,酒糟少许,捣烂外敷。

8.南天竹根60克,捣烂,敷于跌打肿痛处。

9.佛手叶适量,捣烂,酒调,敷患处。

10.吉祥草、水冬瓜根皮、凤仙花杆各适量,捣绒,加酒炒热,包敷患处。

◆涂擦疗方疗方

1.杨梅树皮60克,百两金30克,烧酒500毫升,同浸10日备用,用时以药酒涂擦伤处。

2.麻三七根、土三七根各适量,切碎晒干,加适量白酒,浸泡半月后,取酒浸液涂擦患处至发热。

3.海椒末适量,调白酒搽伤处,每日数次。

◆熏洗疗方

1.桃树枝、桂树枝、柳树枝、花椒枝各50克,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透骨草15克,红花,没药、当归、乳香、川断、血竭、骨碎补、自然铜各10克,以温水浸泡30分钟后,文火加热至沸,加入白酒,熏洗患处。每次40分钟,每日2次,再次使用时,仍可用原液,每2日1剂。

◆足浴疗法

1.苏木30克,桃仁、血竭各12克,红花、乳香、没药、土鳖虫各10克,自然铜20克,水煎滤取药液洗足。

2.红花、秦韮、川芎、杜仲、枳壳、山栀、桑枝、艾叶、赤芍、防风、透骨草各10克,加水5000毫升,煮沸后,文火再煎30分钟,煎液倒入盆中擦洗足部。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间隔3日行第二疗程,每剂可用2~3次。

◆验方:羌活、桂枝、川芎、枳壳、当归各10克,荆芥、防风、干姜各5克,苏木、泽兰各15克,每日1剂,煎2次服。

◆偏方:取川芎、桂枝、血竭、自然铜、川断各30克,当归、土鳖虫、乳香、没药、儿茶、牡丹皮各20克,红花、桃仁各25克,泽兰、骨碎补各60克,赤芍50克,附子15克(先煎),水煎汤,用此药水浴身,每日1次。

肉中刺

◆外敷法疗方

1.乌梅1枚,嚼烂,敷于患处1分钟,竹木刺即退出表皮。

2.蓖麻子3粒,捣烂如泥,敷于患处,2分钟竹木刺即退出,刺出即取掉药物,对铁刺效果更佳。

3.牛膝1克,研成粉末,用香油调匀敷患处,2分钟竹木刺即退出。

 - 图21

4.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竹木刺即退出。

◆涂擦疗方

1.干羊屎2粒,烧成灰猪油1克溶化与羊屎灰拌匀,涂患处,竹木刺时即退出。

2.鼠胆1个,捣烂,在患处厚厚地涂1层,2分钟后,竹木刺即退出。

3.若竹木刺扎进皮肉较深,难以挑出,可蝼蛄捣烂,涂在刺处,一会儿即自动退出。

◆中成药疗方

1.如被仙人掌之类的植物软刺扎进肉皮,用1块伤湿止痛膏贴在有刺部位,在电灯泡上叫热后,快速将伤湿止痛膏揭去,刺即被带拔出来。

2.洗鱼时,手上扎进鱼刺,用棉球蘸上醋,涂在有刺部位,然后,贴上伤湿止痛膏,刺会自行软化消失。

3.毛虫刺刺入皮肤,红肿疼痛难忍,将伤湿止痛膏贴于被刺部位,然后,用力揭去,毛刺随之而出。

4.竹木刺刺进皮肤,在有刺的部位滴上1滴风油精,然后用针将刺轻轻挑出,即不痛也不出血。

◆磁铁吸引疗方:机械工人如不慎将铁屑刺入肉中,可先将有刺的皮肤表面用针挑拨1条细缝,然后,将磁铁放在皮肤表面的细缝上,既能将刺吸出来。

狼咬伤

◆外敷疗方:杨树叶适量,捣烂,用水调敷伤口,用白布包扎。

◆涂擦疗方

1.冬天杨树无叶,用树皮削去粗皮,研细末涂擦伤处。

2.生葛根100克,水煎取汁洗伤处,再涂擦白矾末。

骡马咬伤

◆涂擦疗方

1.马鞭草适量,烧灰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擦伤口及周围。

2.皂角适量,烧灰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擦伤口及周围。

猪咬伤

◆外敷疗方:鲜野芋适量,加桐油捣烂,外敷伤口。

犬咬伤

◆外敷疗方

1.胡椒适量,研成细末敷伤处,初敷疼痛,片刻即痛止肿消。

2.生姜、红糖各5克,捣烂如泥敷伤口。

猫咬伤

◆外敷疗方

1.凤仙花适量,捣烂敷伤处。

2.薄荷叶适量,捣烂敷伤处。

老鼠咬伤

◆外敷疗方

1.丝瓜叶1把(鲜枯均可),加适量红糖,捣烂敷伤处。

2.地瓜叶捣烂敷伤处。

3.老鼠屎1把,研为细末,以芝麻油调匀敷伤处。

4.苦参根,口中嚼烂敷伤处。

蜘蛛咬伤

◆外敷疗方

1.生姜1块,捣烂敷伤处。

2.鲜桃叶1把,捣烂外敷伤处。

◆外洗疗方:生姜适量,红糖少许,煎汤洗患处。

蜈蚣咬伤

◆外敷疗方

1.蟑螂数只,捣烂外敷伤处。

2.鱼腥草1把,捣汁擦伤处。

3.适量黄皮木鲜叶,捣烂外敷伤处。

◆涂擦疗方

1.取鸡口水液涂伤处。

2.鲜苋菜适量,捣烂涂于伤口。

3.用旱烟筒内之烟油,涂于痛处即痛止。

4.雄黄10克,五灵脂12克,共研细末,涂伤处。

5.取独蒜头1枚(新鲜独头蒜更佳),剥去蒜皮,切去蒜1层,即将切独蒜面对准咬伤处及周围2~3厘米处反复擦之,每小时1次,每次10~15分钟。

6.先用肥皂水冲洗伤处,取独头紫皮大蒜捣烂取汁涂擦伤处,频擦之。

◆烟熏疗方:用杉木皮烟熏患者,每日熏2次,每次30分钟。

蚂蟥咬伤

◆外敷疗方:嫩竹叶适量,捣烂敷伤口。

◆撒粉疗方:竹叶适量烧成灰,研成细末,撒于伤口处。

◆涂擦疗方:蚂蟥吸附皮肤时,切不可强行拉扯,在蚂蟥吸附处用唾液或用盐、醋、酒、烟矢、清凉油等涂抹,蚂蟥自然脱落。

◆中成药方:若不慎被蚂蟥进入鼻孔内,用2毫升注射器抽取玉林制药厂生产的云香精2毫升直接入鼻孔内。注药后3分钟,患者用手指塞另没有蚂蟥的鼻孔内,用力喷鼻涕时,蚂蟥即喷出。

蝎子蜇伤

◆外敷疗方

1.少许煤油调碱面,外敷伤处。

2.先用拔火罐吸出毒液汁,用肥皂水冲洗,后用等量雄黄、明矾研末,以浓茶或白酒调匀外敷。

3.蜀葵花、石榴花、艾叶各适量,共研细末,调敷伤处。

◆涂擦疗方:五灵脂适量,研为细末,调水涂伤处,每日1换。

毛虫蜇伤

◆涂擦疗方:先将伤处挑破,然后,用肥皂水擦伤。

◆摩擦疗方:土豆1枚,洗净拭干,刀切数片,以切面与被蜇部位接触,反复摩擦,1日数次。

斑蝥咬伤

◆外洗疗方:用细茶叶泡水洗擦伤处,每日3次。

蛇虫叮咬

◆涂擦疗方

1.雄黄10克,大蒜(独头蒜或紫皮大蒜)10头,去皮,浸泡在60℃白酒200毫升内,10日后,用此药酒擦蚊虫叮咬处。

2.白胡椒20克,捣烂,浸泡在60度白酒100毫升中,密封置阳光下曝晒7日,即可擦蚊虫叮咬处。

3.取生姜少许,洗净切成片,在蚊虫叮咬后皮肤瘙痒处反复涂擦,一般涂擦3~5分钟后,即可止痒消肿。此法儿童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