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1

脱发

◆涂擦疗方

1.烟叶30克,浸入100毫升的食醋中,1周后外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1~3周。

2.将头发洗净擦干,然后,用1~4瓶啤酒均匀地涂拭在头发根处,用手按摩10分钟左右,再将头发冲洗干净。

◆药酊疗方

1.百部、当归各10克,斑蝥2克,三药装入瓶内加入白酒60毫升浸泡,3日后,用药棉蘸取外擦患处,每日1次,连用1个月为1个疗程。

2.辣椒(以尖头辣为佳)10克,切碎加入60度白酒50毫升,浸泡10日,过滤去渣,制成“辣椒酒”,擦秃头部位,每日数次。

3.花椒120克,酒精500毫升,浸泡7日,蘸汁涂患处,每日3次。

4.芝麻花和鸡冠花各60克,撕碎后,加白酒500毫升,密封15日,过滤加樟脑1.5克溶化,贮瓶备用,用时,以药棉蘸药液擦脱发处。

◆熏洗疗方:透骨草45克,水煎,趁热先熏洗头发,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洗后,勿用清水冲洗。

◆涂擦疗方:大蒜头适量,洗净,捣成蒜泥,涂于患处,每2~3小时1次,每周以温水洗头发1次,7~10日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0日。

◆温热水洗烫头疗方:每日下午或晚上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头1次,清除油垢,保持头皮清洁和毛孔的通畅。每日早晨用热水烫头1次,约3~5分钟,水温以能够耐受为度,使头皮毛细血管扩张,增加毛发的营养(活血)。平时,经常用手指交替由前往后梳理头发,牵拉毛发,按摩头皮,改善头皮血液循环。天天如此,持之以恒,如法坚持又至数月,即可长出新发。

◆外洗疗方:苦参、蛇床子、苍耳子、黄檗、硫黄各15克,薄荷、防风、川椒、川乌各6克,荆芥、白藓皮、地肤子、硼砂各10克,蝉蜕3克,水煎,去渣过滤,取存液洗头,保持1小时以上再用清水洗净,2日1剂。治脂溢性脱发。

斑秃(又名鬼剃头)

◆涂擦疗方

1.满天星适量,花椒少许,入油锅内煎熬,用鸡毛蘸药汁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2.取鲜生姜片或鲜生姜汁涂于患处,并以拇指或鱼际部位摩擦,至产生热感及痒感为止。每隔5分钟摩擦1次,反复3~5次,每日姜摩擦1次。

3.老陈醋120毫升,煮沸半分钟,放冷后打入1个鸡蛋,调匀,瓶内密封1周,蘸擦患处,每日3次。

4.生姜切片,近火烤热擦患处,每日2次,反复擦用。

◆针刺疗方:旱莲草(全草)20克(鲜品加倍),洗净,加热蒸20分钟,待冷却后,投入75%酒精200毫升中浸泡(冬春浸3日,夏秋浸2日),纱布过滤取汁,瓶装备用。先用药棉蘸该药液涂擦患处,待干后,术者手持经过消毒的七星针(皮肤针、梅花针)的针柄,将针尖提起距皮肤1.5厘米高,如鸡啄米似地在脱发的皮肤上轻轻叩打,用力均衡。针尖要平起平落。不可歪斜,以免划破皮肤。每次叩打至皮肤潮红为度。开始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叩打七星针2次,不可间断。待新生头发日渐增长时,改为每日擦药2次,叩打七星针1次。

◆药酊疗方

1.黄芪、首乌、丹参、当归各30克,附子、干姜、白芷、川芎、川椒、侧柏叶各20克,干辣椒25克,补骨脂10克,冰片5克,共浸入70%酒精800毫升中,1个月后,过滤备用。用时将药液外涂患处,每日3~4次。

2.花椒50克,当归10克,生姜20克,用300毫升白酒浸泡7日备用,用此药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3.黑芝麻杆、辣椒秆各适量,剪碎,用酒精适量浸泡7日,用时,取药酒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4.斑蝥30克,人参70克,川芎、白芥子、肉桂各100克,桃仁200克,当归、补骨脂各400克,丹参、黄芪各800克,上药浸泡在50千克75%酒精中,浸泡15日,过滤,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涂撵疗方

1.取川楝子(剖开去核取肉,焙焦黄)15克。研极细末,用熟猪油30克,共调成糊状膏。先将患者残余头发全部清除,再将脓、血痂(疤)用盐水洗净,涂上药膏,用力摩擦使其润透,每日清洗后再擦新药膏。

2.取鲜生姜片或鲜生姜汁涂于患处,并以拇指或鱼际部位摩擦,至产生热感及痒感为止,每隔5分钟摩擦至热1次,反复3~5次,每次姜擦前,应用硫黄皂把头洗净。

◆药酊疗方

1.当归、何首乌各20克,川穹、旱莲草、补骨脂各15克,侧柏叶、红花、人参、鹿角胶各10克,70%酒精200毫升,先将旱莲草、侧柏叶于酒精密封浸泡15日,过滤去渣取汁,再加首乌、红花、川穹、当归、补骨脂各15克,侧柏叶、红花、人参、鹿角胶各10克,70%酒精200毫升,先将旱莲草、侧柏叶与酒精密封浸泡15日,过滤去渣取汁,再加首乌、红花、川芎、当归、补骨脂密封浸泡25日,过滤去渣取汁,最后,加入人参、鹿角胶浸泡20日,备用,用时,先用生姜擦患处至有辣味感,再用药液涂擦秃发区,并摩擦至局部微热,每日3~4次。

2.新鲜侧柏叶35克,切碎浸泡于75%酒精100毫升中,7日后,滤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4次。

3.取骨碎补15克,斑蝥5只,用高度白酒150毫升浸泡,7~15日后,外擦脱发处,每日1~2次。

4.骨碎补30克,侧柏叶20克,花椒10克,三药略捣粗末,放入250毫升白酒中密封浸泡15日,滤取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5次。

5.夹竹桃老叶,11~12月底雨后采集,阴干,研碎,装有色瓶内,用酒精浸泡14日,配成10%的酊剂,外擦患处。

6.侧柏叶90克,山柰45克,75%酒精700毫升,装入瓶内密闭,浸泡10日,过滤取液,应用时,以生姜切片蘸药液,在脱发部位反复用力涂擦,每日2~3次。

◆验方:红花、赤芍、远志各10克,党参20克,黄芪、当归各15克,白术、炒枣仁、茯苓各12克,木香5克,龙眼肉10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服用15剂后,精神振作,肢体有力,面色转润,患处已见少数新发生出。

◆偏方:取生铁100克,腊猪脂500克,将生铁入腊猪脂内煮3沸,先以醋洗净患处,布揩气热,然后油涂。

雀斑

◆涂擦疗方

1.丝瓜适量,捣绞取汁,夏天加入适量防腐剂,每日涂斑点处。

2.白丑15克,茯苓10克,共研为末,以蜂蜜水调和涂擦之,每晚1次。

3.桃花、冬瓜仁(去壳)各50克,共研细末,加白蜜调匀,涂于面部,每日数次。

4.皂角、浮萍、白梅、樱桃枝各30克,烘干粉碎,每晚洗脸后,取此粉以温水调糊搓面。

5.密陀僧15克,硫黄10克,轻粉6克,共研细末,以温水调和涂擦。

6.密陀僧6克,飞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克,绿豆粉30克,冰片2克,共细末,临用水调涂擦,晚用晨洗。

◆熏洗疗方:柿子30克,浮萍15克,苏木、白术各1克,水煎后熏洗,早、晚各1次,每次5~10分钟。

◆外洗疗方

1.柿叶适量,阴干,研成细末,水煎取液外洗患部。

2.白附子、密陀僧、防己、僵蚕各等量,研末溶于香皂内,用以洗面,久能减轻雀斑。

3.鲜芹菜根30克,洗净切碎,加水250毫升,浸泡2小时后,滤去药渣,以药液洗面,每日1次,每次洗40~50遍,连续15日。

◆外敷疗方

1.白茯苓适量,研为细末,调入优质蜂蜜呈糊状膏状,每晚睡前敷于患处,连续8~10日。

2.黑丑(黑牵牛)适量,研为细末,加入打匀的鸡蛋清适量,共捣成膏状,每晚临睡前敷于患处,翌晨用温水洗净,连续4~6日。

◆揉擦疗方:新鲜黄瓜切成两段,然后,用切面往脸上雀斑处揉擦50~60次,用力均匀,不宜过大,直到黄瓜的汁液干后才丢掉,再用温水洗脸。

◆涂擦疗方

1.猪牙皂、白梅肉、樱桃枝、浮萍各50克,鹰粪30克,烘干研末,用少许水调和,每日早晨和晚上搽面2次,20分钟后,用温水洗去,长期使用可消除雀斑。

2.牵牛子花适量,晒干研末,每次取少许与鸡蛋清调匀,每晚临睡时,取药末及蛋清药糊涂擦面部雀斑患处,晨起洗净,15日为1个疗程。

3.大贝母(去心)、白附子、防风、白芷、菊花叶、滑石各15克,共研为末,用大皂荚2只蒸熟去筋捣烂,和药为膏,每日早晚洗脸时涂擦。

4.茄子切成小片,擦面部,频擦之。

5.桃花、杏花各10克,浸于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取其滤液擦脸,每日数次。

6.白茯苓适量,研末,加白蜜调和,每晚敷面。

7.蓖麻子仁、弥陀僧、硫黄各2克,研细末,用羊骨髓和匀,每日晚上敷患处。

◆验方:水牛角60克,升麻、羌活、防风各30克,白附子、白芷各15克,生地30克,川芎、红花、黄芩各15克,生甘草6克,将上述各药研成细末,蒸熟,做成小丸,每晚服10克,温开水送服。15日为1个疗程,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困扰王女士的雀斑全部消失,并且她的皮肤也光泽了许多。

◆偏方:将2匙胡萝卜汁加入20滴柠檬汁,调拌均匀后,均匀敷于脸上约20~30分钟后,洗掉,再涂护肤霜即可。

黄褐斑

◆涂擦疗方

1.黑丑3~6克,研为细末,以鸡蛋清调匀,每晚睡前温水洗脸后,涂面斑处,次晨洗去,每日或隔日1次,黑丑即牵牛子,无黑丑,白丑也可。

2.丝瓜适量,捣烂绞汁取汁,夏天加入适量防腐剂,每日涂于斑处数次。

3.桃花、冬瓜仁各等份,共研,调涂患处。

◆敷贴疗方:芦荟300克,绿豆150克。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药粉调成糊状,薄薄一层覆盖于面部或患处,保留30分钟,早晚各1次。敷药糊后,可配合手法按摩,以助药力吸收。夏天以西瓜汁调敷,其他季节以鸡蛋清调敷。30日为1个疗程。

◆耳针疗方:主穴为内分泌、皮质下、肺、心、肝、肾,月经不调者加子宫、卵巢。常规消毒后,用28号5分毫针轻刺透皮肤不穿透骨膜为度,每隔5分钟轻捻转行针1次,留针30分钟。

◆梅花针疗方:患处常规消毒后,均匀涂擦维生素E,用梅花针自上而下轻轻叩打,使皮肤潮红为度。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第二疗程。

◆涂擦疗方:柿叶适量,研成细末,加入熔化的凡士林中,搅拌成膏,涂擦面部患处,每日3次。

痤疮(又称青春痘、粉刺)

◆外敷疗方

1.新鲜白果仁数粒(若无新鲜的,用干果液可以,但需先在温水中泡软),用刀剖开,将白果仁的横切面部分紧敷患处,并反复轻轻擦拭,每日4~5次。

2.云母粉、杏仁粉、牛乳各等份,调和略蒸,敷患处。

◆涂擦疗方

1.新鲜枸杞子适量,捣烂如糊状,涂于面部患处,反复揉搓,以微热为度,每日1~2次。

2.盐1份,白醋半分,开水半杯,溶解后用棉球浸入涂于面部患处,5分钟后用湿水洗去,每日1次。

3.蜂蜜、鸡蛋清、燕麦粉各适量,调制成糊状软膏,涂抹患处,按摩10分钟,清水洗去。

4.白蔹2份,杏仁半份,鸡矢白1份,共研细末,蜂蜜调和擦拭。

5.肥皂、益母草(烧灰)各等份,捏成泥,洗面后,摩擦患处。

◆足浴疗方:金银花、连翘、黄芩、黄檗、大黄各10克,先在水中浸泡10分钟,再水煎取汁,除用部分药液外擦患处外,余液倒入盆中足浴10~20分钟,每日2次。

◆涂擦疗方

1.大黄、硫黄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晚临睡前调擦,早晨起床后洗去。

2.取生牡蛎100克烘干,研成细末,再将2克甲硝唑片研细混合,用0.05%维生素A酸软膏调成糊状备用,用时先将面部患处用肥皂水去除油腻,清洗干净后,再将药膏涂于患处,用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3.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丹皮、大黄、冰片、苦参、天葵各50克,共研细末,每次取20克,加适量面粉,温开水调匀涂擦面部,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4.全蝎15克,纳瓶中,加白酒100毫升,浸泡3日后,酒变黄色,用时先用肥皂水洗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用药酒涂擦患处,每日3次。

5.洗脸后用芦荟汁反复涂擦患处,早、中、晚各1次。大的“痘痘”可在睡前用芦荟肉贴敷,连续1~14日。

6.取生首乌、当归、白芷各50克,装入散口玻璃瓶中,兑入白醋500毫升,然后,将瓶盖拧紧,放入冷水锅内,加温煎煮1小时后,取出,次日将瓶盖打开,用棉球蘸药汁涂擦患处,早晚各1次,若涂擦后感觉面部发热、皮肤潮红,下次使用时,可加1~2倍清水稀释后,再涂擦。

◆揉搓疗方:每晚于睡前用温水洗患部(不用肥皂),将白果仁去外壳,切成平面,频搓面部,边搓边削去用过的部分,次晨再洗脸。

◆外洗疗方

1.白菊花、金银花、生黄芪、生白术、白茯苓水煎取汁,清洗患处,每日3次,连洗10~15日。

2.苦参20克,川楝子10~15克,白藓皮、荆芥、紫草、当归、硼砂各15克,野菊花30克,水煎取药液湿洗面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按摩倒模疗方:将白芨、白芷各等份研成细末,用开水按1:6比例冲调成稀糊状,用此药代替按摩霜做面部皮肤及穴位按摩。按摩完备,再薄涂一层药,纱布遮盖眉、眼口部,将石膏粉300~400克用温水搅拌做成糊状,均匀地盖在面部,20分钟后揭去,每日2次,5次为1个疗程。

◆中成药疗方

1.可选用双效洁美护肤膏、粉刺膏、高级珍珠霜等,均匀地按摩涂擦。

2.取六神丸10~15粒,研成细末,与绿药膏调匀,每晚常规清洗皮肤后,将此膏药糊涂于患处、双手心及双足涌泉穴,次晨洗去,每晚1次,30日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2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3

3.取一支冰硼砂,用适量水调匀,外擦患处及双手心、双足心涌泉穴,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4.蒲黄末、大黄末各5克,硫黄软膏适量,调匀备用,温水洗净患处后,直接将混合药液膏涂擦在患处,每日3~4次,连续10日。

5.小檗碱10粒,大黄末10克,共研细末,加清水适量调匀,外擦患处,每日3~5次,连续5~10日。

6.取南通蛇药片适量,研为细末,加清水少许,调匀,外擦患处。

7.三七片20粒,大黄6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调匀为膏状,外涂于患处,每日2次,连续7~10日,适用于囊肿型痤疮。

8.取三黄片5粒,研为细末,用酒精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3次,连续3~5日。

◆针挑疗方:患者反爬趴在椅子背或伏在台面,尽量躬起背部并充分暴露,术者用手掌在脊柱两侧摩擦数次,然后,在第一、二胸椎旁开1.5~3厘米范围内寻找粉刺反应点,其状如丘疹,针帽大小,呈灰白色、棕褐、暗红或线红色,压之不褪色的即为针挑点。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指、示指固定施术部位两侧,右手持三棱针,挑破表皮,使疹点翻起,挑断皮下部分纤维组织。挤出少量血液,然后,用酒精棉球覆盖伤口,胶布固定。每次1~2个反应点,5~7日挑1次。

◆验方:丹参30~60克,生地30克,甘草30克,土大黄30克,川军3~15克,水煎服。服药1个月,面部皮疹、结节、脓疱、疤痕消失,随访1年,未再复发。

偏方:取杏仁3粒,于早晨放入小瓷杯里,加温开水浸泡,晚间临睡前即可使用。用时先取一枚,小刀切成平面,将平面摩擦患部,直到3粒擦完。一般用完90粒,即可获愈。

稻田性皮炎

◆涂擦疗方

1.五倍子400克,研末,投入600毫升的米醋中溶解后即成,在下水田30分钟前在四肢受水浸泡处涂擦2~3遍,可防稻田性皮炎发生。如已发生,每日涂擦2~3次,连涂数日。

2.枯矾、密陀僧粉各30克,用花生油调匀涂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

3.大蒜60克捣成糊状,枯矾20克,研末,加温开水100毫升稀释调匀后外擦患处,每日3次。

4.取密陀僧60克,研为细末,用植物油调涂患处,每晚涂1次。

◆浸泡疗方

1.黄檗、苦参、地肤子、明矾各10克,艾叶3克,煎水浸泡患处,每日2次。

2.黄檗、明矾各150克,水煎,每日浸泡3次。

◆外洗疗方:石榴皮、蒲公英各10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早、中、晚各1次。

◆外敷疗方

1.鲜马齿苋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日3次。

2.鲜韭菜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日3次。

3.鲜旱莲草适量,洗净,捣烂,外敷患处,每日3次。

◆涂擦疗方

1.独角莲适量,磨茶油,涂擦患处,连擦2~3日,每日数次。

2.海椒50克,菜油1000毫升,共置瓶中浸泡备用,下田前,取少量擦手脚入水部位,特效。

3.五倍子250克,白酒1000毫升,明矾90克,混合浸泡3~4日备用,每日外擦3~4次。

◆外洗法

1.射干25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1~2次。

2.金银花30克,甘草15克,水煎外洗患处。

3.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日1剂。

4.早稻秆适量,切碎,加水煮沸半小时后,加入明矾60克,再煮10分钟,趁温外洗患处,每日2次,每日1剂。

神经性皮炎

◆涂擦疗方

1.老黄瓜捣烂取汁,取400毫升黄瓜汁加95%酒精100毫升及少许冰片,摇匀放阴凉处10日,用时将药液涂擦患处,每日6次,3日为1个疗程。

2.以野生狼毒1000克,洗净去外皮,切成片,加水适量,慢火熬煎成汤再浓缩成膏,装瓶备用。每次取少许涂于患处,每日3~4次,10日为1个疗程。

3.苦参200克,陈醋500毫升,密封浸泡5~日。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药液外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7~10日。

4.马钱子、草乌、细辛、枯矾粉各4克,放入250毫升来苏液(甲酚液)中浸泡10日,即可使用,用棉签蘸药粉液涂于患处(注意别涂到正常的皮肤上),7日涂1次。

5.食醋倒入粗碗底内,取巴豆去壳留仁,磨浆,以稠为度,先用淡盐水清洗患处,擦干,用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

6.白花蛇草30克,苦李根适量,生姜少许,捣烂配酸醋泡过药面,取汁外擦。

7.红蚂蚁数只,掐去头部,用手挤出蚁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

8.以陈醋涂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7日。

9.鲜丝瓜叶适量,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日1次,连用10~20日。

10.雄黄、硫黄、海螵蛸各15克,共研细末,加入适量凡士林,搅匀,反复涂擦患处,每日1次,连用4~7日。

11.取木鳖子30克,去外壳,研成细末,取食醋10毫升,浸泡1周,取醋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连用5~7日。

12.大黄30克,生甘草20克,芦荟10克,烘干研末,加麻油适量调匀,涂擦患处。每日3次,连涂7日。

◆外敷疗方

1.吴茱萸5克,硫黄10克,研末,加凡士林适量,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周。

2.露蜂房1个,明矾30克,共研末,放入250克甜酒中,煮成糊状,外敷患处。

◆熏洗疗方:取艾蒿、鲜韭菜各200克,辣椒50克,加适量清水煮沸20分钟,趁热熏洗患处,每日1~2次,连用5~6剂。

◆药酊疗方:徐长卿、苦参各50克,75%酒精适量,密封浸泡7日,使用时,局部常规消毒后,用药酒外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7~10日。

◆中成药疗方

1.温水洗净患处,擦干,贴上伤湿止痛膏,3~5日换1次。

2.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再涂敷硫黄软膏,进行包扎,每日换药1次。

◆外敷疗方:

1.大水蛭(干)、硫黄各5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加菜油拌成糊状,外敷患处,覆盖不吸水纸,每日换药1次。

2.白花丹鲜叶适量,捣烂,在患处垫上一块纱布,然后,敷药15分钟,当皮肤有发热感时,即取下。

◆涂擦疗方

1.新鲜鸡蛋1个,洗净擦干,放入盛有半斤米醋的玻璃杯中,用塑料布密封,浸泡7日,至鸡蛋呈淡褐色,蛋壳完全软化时,小心把蛋取出,将蛋液装在无菌杯内备用,每日外涂患处1~2次。

2.活蜈蚣10条,碾碎,芝麻油适量,调匀,烤热后外擦患处。

◆药酊疗法

1.花椒10克,白酒50毫升,用瓶浸泡7日,用药棉蘸药液外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2.活蟾蜍1只,用95%酒精300毫升,密封浸泡15日,取出蟾蜍,取液药用,用时,取药棉蘸药液外擦患处,每日3次。

3.肉桂、高良姜、细辛各4.5克烤热,斑蝥10克(打烂),白酒90毫升,同放一容器中密封,浸泡10日后使用。每日涂擦患处3~4次,连用5日,如尚未全好,再加白酒60毫升继续使用。

注意:本方有毒,不可入口。

◆验方:全蝎、赤芍、蛇床子、姜厚朴各9克,炙甘草6克,干生地、白鲜皮各15克,当归12克,浮萍、陈皮各6克,水煎,每日1剂。患者依方而行,服用10剂后痒已止,皮损变薄。

◆偏方:取鲜姜250克切碎,放入500毫升的50°~60°烧酒中浸泡7日,每日振荡1次,然后去渣取汁,外涂患处,每日1~2次。

脂溢性皮炎

◆涂擦疗方:鲜生姜适量,捣烂,纱布包裹拧出姜汁。先用盐水洗净患处,擦干,再用药棉蘸姜汁反复涂擦患处,每日1~2次。

◆熏洗疗方

1.透骨草45克,水煎,趁热熏洗头发,每日1次,每次20分钟,洗后勿用水冲洗。

2.苦参,白藓皮、地肤子、白芷各25克,大黄、土槿皮、川椒、黄檗各15克,侧柏叶30克,连翘25克,用2000毫升清水浸泡4小时,先武火后文火煮沸30分钟,过滤,再加水煮1次,每次30分钟,1剂药连用3日,3剂为1个疗程。

◆外洗疗方

1.绿豆13克,滑石、白芷各31克,白附子4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匙,加水擦洗面部。

2.棉花根50克,水煎,每晚用来洗头。

3.金银花、紫草、黄檗、苦参、白藓皮、蛇床子、艾叶蒿水各30克,雄黄、硫黄、白矾各20克,冰片3克,加水煎浓,取液趁温洗头,每日3~5次,每次轻轻揉擦20分钟。药液洗后保留,待下次加热后再洗。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避免过度搔抓和热水、碱性过强的肥皂烫洗,忌煎炸、香燥、肥腻、鱼腥、酒类、辛辣等饮食。

◆药酊疗方

1.皂荚60克,白芷、冬凌草、零陵香各30克,共研粗末,用60%酒精1000毫升浸泡10日,滤取药液,加猪胆汁100毫升,外擦患处,每日2~3次。

2.五倍子、杏仁各等份,白酒浸3日,外涂,每日3~5次。

◆验方:女贞子、旱莲草各20克,知母、黄檗各10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麦冬、茯苓各15克,白芍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依方抓药,服用15剂后,皮肤健美如初。

◆偏方:取狗骨头60克,鸡蛋1个,将狗骨头烧灰存性,研为细末,用开水以药液,待温后,加入鸡蛋搅匀,浴洗患处。

漆性皮炎

◆涂擦疗方

1.先将患处皮肤揉搓发热,然后,取韭菜一把在患处擦拭,每日2~4次。

2.黄檗研成细末,麻油调擦患处。

◆敷贴疗方:螃蟹3~5只,砸烂,用开水冲泡,滤取汁水,调以适量面粉,敷贴患处,用纱布包扎,每日换药2次。

◆熏洗疗方:取芒硝20~100克,放入容器中,以沸开水冲搅溶化,用净毛巾浸湿熏洗患部,每日3次。

◆浸洗疗方:取香樟树叶适量(1~2千克),加水煮沸10~20分钟后,取汁,待温,沐浴或浸洗局部,每日2次。

头癣

◆涂擦疗方

1.取鸡蛋加水煮熟,去蛋壳与蛋白,将蛋黄置于锅内,用文火将蛋黄边炒边挤压,将蛋黄熬成黑色时,即可见油溢出,每只蛋黄可炼油4~5毫升。先将头癣处的头发剃光,然后,将蛋黄油涂擦患处,每日3~4次。

2.乌梅适量,煅存性,研末,生芝麻油调涂患处。

3.芦荟25克,炙甘草18克,共研末,涂擦患处。

4.富强面粉适量,拌以人鲜乳呈糊状,每日3次,涂抹患处。

5.大蒜适量,去皮后,冷水洗2~3次,捣烂成浆,消毒纱布滤去残渣,取滤汁备用。患者剃头后,用温水肥皂洗头揩干,用棉球蘸药液涂擦患处,擦时由癣区外围向内,早晚各1次。擦后最好戴上布帽,以防搔抓,连续50~60日。

◆药酊疗方:川黄连50克,花椒25克,共置瓶内,加入75%酒精浸泡7日后备用。使用时,以棉签取药液均匀涂于患处,每日3~4次,10日为1个疗程。

◆外敷疗方:新鲜独头蒜3个,去皮捣烂成膏状,兑入蓖麻油或芝麻油适量,搅拌均匀敷于头癣处,每日1次,连续15日。

脚癣

◆涂擦疗方

1.川椒(去籽)25克,紫皮大蒜100克,研捣成药泥,先用温水擦洗患处后涂一层薄荷泥,再用棉球反复揉擦,使药物渗入皮肤,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2.冰片3克,溶化于30毫升的猪胆汁中,外涂患处,每日2次。

◆足浴疗方:

1.每日用食醋水(太浓加水)洗脚,浸泡10分钟。

2.将麦秸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洗脚的盆里浸泡,等水的颜色变黄后把麦秸捞出。用此水洗脚,每晚1次。

3.新鲜大蒜50克,去皮捣烂,放在洗脚盆内,再倒入食醋200毫升,浸泡2小时后将患部放入醋蒜水中,每次浸泡15分钟,每日3~5次,连续5~7日。

4.鲜芹菜50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30分钟,倒入洗脚盆内,待水温适合时,把患脚放入盆中浸泡,直至水凉为止。

5.五倍子300克,水煎1盆,双脚浸泡15分钟。

◆外洗疗方:柳叶水煎洗脚,每晚1次,同时用柳叶揉成小团塞进趾缝内,连用数日。

◆中成药疗方

1.温水洗脚净后拭干,用冰硼散布于患处,每日2次。

2.用热水洗净患处擦干,用藿香正气水涂患处,每日2~3次。

◆外敷疗方:生鳝鱼骨100克,烘干研末,冰片3克,研末,混合装瓶备用,用时以麻油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

◆湿敷疗方:先石榴皮适量,水煎,湿敷于脚癣患处。

◆贴敷疗方:取1个新鲜鸡蛋,打破后把紧贴于壳内的膜大块撕下,贴在脚癣破溃处,保留12个小时,连续3~5次。

◆揉擦疗方:鲜鱼腥草、土大黄、黄荆叶各适量,切碎捣烂,纱布包紧,用药包揉擦患处,擦至皮肤发热痒止为度。

◆涂擦疗方

1.苦杏仁100克,陈醋300毫升,共放入瓷锅内煮煎,后用文火煎15~20分钟,使陈醋浓缩至150毫升,待冷却后,装入瓶内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再用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

2.用阿司匹林1份,研成粉,与两份牙膏调和均匀,涂在洗净的患处。

3.洗光脚后,用生蒜头切成片,涂擦脚趾缝,坚持半个月,可见效。

4.采集三七叶、茎、花1把,捣烂成糊状,加少许食盐,涂擦患处,每次约为20分钟,每日3次,连续3~5日。

5.用热的蚊香灰涂抹患处,数次不限。

6.生黄精、生首乌各50克,研碎,加陈醋30毫升,用容器盛好置入60℃~80℃热水中,加温6~8小时,取出备用,用时,先以淡盐水洗脚,每日早中晚用棉球蘸药涂擦患处1~2次,15日为1个疗程。

7.土大黄适量,生药切碎,放入醋中浸泡15日,用药棉蘸取药液涂擦患处。

8.黄连10克打碎,以开水250毫升浸泡,冷却备用,洗净患脚,用药棉蘸浸泡液擦之,每日早晚各1次。

◆撒粉法

1.枯矾5克。研成粉末,撒于患处。

2.公丁香适量,研末,脚趾洗净后,将药粉撒于脚趾间,每日2~3次。

3.五倍子、黄丹各等份,研细,撒于鞋袜中。

◆药酊疗法:黄精干品100克,切成薄片置于容器中,加75%酒精250毫升,密闭浸泡15日,过滤,滤汁再与普通米醋150毫升调匀。用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净擦干,用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

◆中成药疗方

1.患脚洗净后,把正红花油均匀涂擦在患处,每日1~2次,连用2~3日,多数有效。

2.患脚洗净擦干,用风油精涂于患处,每日1~2次,连续4~5日。

◆足浴疗法

1.新鲜紫根韭菜500克,清水洗净,置于盆中,加沸水4500毫升浸泡,水温以不烫手为度,时间约为10分钟,将韭菜捞入纱布内包好,用双手挤压,将其汁挤入浸泡韭菜的水内,患脚放入盆内浸泡10~15分钟,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

2.苦参、白藓皮、地肤子、蛇床子、大枫子各30克,黄檗、防风、乌梅、花椒、明矾各20克,加水3000毫升,煎沸20分钟,取其汁,将药渣再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去渣取汁,把两次煎得的药汁混合,浸泡患足30分钟,将药汁分两次用,每日1剂,5日为1个疗程。

3.苏木、蒲公英、钩藤各30克,防风、防己、川椒、黄芩、白矾各15克,水煎,取半盆药汁,浸足,每次浸40分钟,每日1剂,每日浸泡2次,3日为1个疗程。

4.钩藤300克,苏木30克,花椒15克,枯矾5克。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去渣取汁,待温度适宜时,将患足浸泡半小时,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

5.土槿皮、蛇床子各30克,黄檗、黄芩,黄连、蒲公英、枯矾各15克,蛇蜕3克,除枯矾外,7味药加水3000毫升煮沸15分钟,滤去药渣,加入枯矾溶化,温度适宜,患足浸泡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用2日。

6.鲜马齿苋500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倒入盆中,待温度洗患足,每日1次,每次浸泡60~90分钟,7日1个疗程。

7.苦参40克,烘干研末,将水杨酸、苯甲酸各50克,三药一起放入瓷盆中,加入食醋1000毫升,拌匀加热待温,放入脚浸泡,每次30分钟,严重患者,隔10日后再浸泡1次,以巩固疗效。

8.生姜100克,切片,食盐50克,清水两碗,放入锅内煮沸10分钟,倒入盆内,待温泡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9.花椒10克,盐30克,加水煮沸20分钟,待温泡洗双脚,水温下降,可再加热1次,继续泡洗25分钟。

10.土槿皮、蛇床子、透骨草、徐长卿、黄芩各30克,土茯苓、苦参25克,枯矾20克,上药水煎滤液趁温浸泡患足30分钟,每日2次,6日为1个疗程。

11.葛根、白矾、千里光各100克,烘干研为细末,密封包装,每袋40克,每晚取药粉1袋放入盆中,加热水3000毫升调匀,进行患足2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12.苍耳草30克,蛇床子、蜂房、苦参、白矾、黄檗各15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800毫升,再加40℃~45℃温水4倍,临睡前,浸洗脚20分钟,每晚1次,连洗3~5日。

13.新鲜冬瓜皮适量,水煎,待温泡患脚,每次15分钟,连续7~10日。

14.韭菜300克,苦参100克,白萝卜500克(切片),加水2000毫升,煮至1500毫升,待温浸泡患脚,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15.硼酸20克,水杨酸、苯甲酸、冰醋酸各10克,一起放入盆中,加适量热水,搅拌让其溶解,待温浸泡患足20分钟,每日1次。

◆涂擦疗方

1.麻黑罢鲜果1个,挖1个小洞,放入少许火药,调匀加热,使之溶化,取药汁擦患处,每日3~4次(傣族民间方)。

2.草藓20克,百部、防风、黄芩、黄檗、白藓皮各15克,枯矾12克,黄丹3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500毫升,熏洗患处20分钟,每日1剂,早晚各1次。

◆足浴疗方

1.苦参40克,水杨酸、苯甲酸各50克,食醋1000毫升,苦参烘干研末,将水杨酸、苯甲酸、苦参粉一起放入瓷盆中,加入食醋后,搅拌均匀并加热至沸2分钟,先将患处洗净,温度适宜,放入脚浸泡,每次30分钟。

2.黄檗、黄芩、黄莲、枯矾、蒲公英各15克,土槿皮、蛇床子各30克,蛇蜕3克。除枯矾外,7味药加水3000毫升,煮沸15分钟,滤去药渣加入枯矾溶化即可。待药液温度适宜,浸泡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5分钟,每剂可用2日。

3.苏木、钩藤、蒲公英各30克,防风、防己、川椒、黄芩、白矾各15克。水煎取汁浸足,每次30~60分钟,每日1剂,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

4.苦参、黄檗、地肤子、蛇床子、白藓皮各10克,水煎取汁,待温时,将患足浸泡在药液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5.苦参、黄檗、苍耳子、蛇床子、白蒺藜各10克,水煎取汁,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

6.大黄、萹蓄、蛇床子各10克,水煎取汁,待温,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

7.取鲜辣蓼400克,加水1000毫升,煎沸10分钟,过滤取汁,待温浸洗患足,每日1次,连续3~5次。

8.陈皮20克,薏苡仁、苦参、黄精各30克,水煎,过滤取汁浸泡患足20~30分钟,每日1~2次。

9.苦参、黄檗、蛇床子各15克,明矾20克,水煎洗患足20分钟,连洗。

◆撒粉疗方:白糖适量,每次将脚洗干净后,撒少许白糖于痒处,每日1~2次,撒白糖后,局部有分泌物排出,次日皮肤自然干燥,坏死表皮脱落,痛痒消失。

◆药酊疗方:土槿皮20克,白酒120克,浸泡白酒中24小时,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中成药疗方:用冰硼散3支,六一散1包拌匀,每晚洗脚干净后擦干,用药粉干擦患处。

手足皲裂

◆涂擦疗方

1.手足患部用温开水冲洗干净,取毛巾擦干,再用香蕉皮的内侧(与果肉接触部分)在患处轻轻涂擦数分钟。每日早晚早1次,坚持数日,可痊愈。

2.宰肥鸡时,小心地取其板油,不让其沾生水,以防发臭。后置于干净瓦罐内,拌适量生盐,以防腐。密封半年以上,使用时将鸡油擦于患处,边擦边用火烤患处。每日1次(壮族民间方)。

3.将1条或数条活蜈蚣剁碎,置于瓦罐,加入饱和食盐水泡之,以水面刚好淹没蜈蚣肉为度,密封半年以上,使之成为蜈蚣水,使用时,用药棉蘸蜈蚣水擦患处,边擦边用水烤患处,每日1次,连擦数日(壮族民间方)。

4.猪油70克,蜂蜜130克,硫黄20克,猪油煎沸冷却与蜂蜜调匀,加入硫酸(研末),调匀,每用适量,涂擦患处,每日3次。

5.蛇蜕适量,研末,加适量植物油调为软膏,涂患处,胶布包扎,若无紧症,不必换药。

6.白芨30克,生地30克,香油120克,黄蜡120克,先将香油入锅内加热,再入白芨、生地炸枯,去渣,放入黄蜡成膏状他,每用药膏涂于患处,每日2次,连用10日。

7.白芨80克,五味子12克,冰片12克,研细末,加凡士林400克,调膏,每日适量涂擦患处。

8.白芨粉100克,香蕉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沸,置容器中浸泡72小时,滤渣,兑入酒精1000毫升或白酒150克,以防腐,瓶装备用,用时取棉球蘸药水涂擦患处,每日2次。

9.取鸡蛋2~3个,浸泡于500毫升的醋精中,密封浸泡7日,待蛋壳全化掉蛋清蛋黄凝固时,将蛋取出,贮存备用,涂擦患处,每日3次,初擦时,皮肤裂口处有灼痛感,2~3日消失。

10.大枣数枚,去皮核,加水煮成糊状,涂抹患处。

11.核桃仁20克,芝麻10克,共捣烂取末,加蜂蜜15克,调匀,涂抹患处。

12.三七粉30克,麻油适量,调成糊状,备用,每日擦药3~4次,30日为1个疗程。

13.白芨、白蔹各50克,黄连3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蜂蜜调成糊状,每取适量,涂抹患处,每日3次。

14.取鹅脂少许,涂擦患处,每日2~3次。

15.大黄15克,甘草30克,香油250克,先将大黄、甘草研细末,放入香油,以文火煎熬,待炸至焦黄色,过滤去渣备用,用时取适量外搽皲裂患处,每日3次,连用10日。

◆外敷疗方:生虾肉3枚,捣烂外敷患处。

◆浸泡疗方:明矾10克,白芨15克,马勃6克,水煎3次,每次600毫升煎至300毫升,3次药液调匀于一小盆内,将药液加温,洗净患手足,再浸入药液。每早晚各浸泡20分钟,每剂药可浸泡3日,3剂为1个疗程。

◆填塞疗方:取桃树浆填在皲裂处,用纱布包扎,1~2日换1次(桃树浆系桃树被虫蛀或剥皮后,流出来的树汁)(侗族民间方)。

◆土法疗方:每日早晨用温水洗脚,拭干后用软薄塑料袋裹裂脚,晚上入睡可除去,塑料破了就换新的,坚持数日。

◆药酊疗方:将甘草(粉碎)50克,浸入200毫升75%酒精中,浸泡36小时后过滤去渣,加入甘油100毫升,充分调匀。用药液擦患处,每日3次。(侗族民间方)

◆中成药疗方:热水浸泡患处,刮去硬皮,将伤湿止痛膏贴患处,每日换1次。

◆外敷疗方:香蕉1只,开个小孔,将香蕉肉像挤药膏一样挤出,敷于患处,每日晚上洗净后使用。

◆涂擦疗方

1.桐油500克,黄腊50克,轻粉10克,黄丹10克,血余15克,猪蹄甲10个,将猪蹄甲、血余焙研末,与桐油入锅煮微沸,加入黄腊溶化,以无黄沫为度,取起离火,再入轻粉、黄丹充分搅匀,冷却装瓶备用,用时直接涂于患处,每日2~3次。

2.将醋与甘油以5:1的比例调匀后,每日涂擦患处2次。

3.鸡蛋煮熟去壳及蛋白,将蛋黄放铁锅内,用小火熬出油,冷却后,涂于皲裂皮肤表面,每日2次。

4.土豆1个,煮熟后,剥皮捣烂,加少许凡士林调匀,放入净瓶内,每日1~3次涂擦患处。

5.取芦荟叶适量,去边刺剥开硬皮,涂搽患处,每日数次。

◆揉搓疗方:熟透香蕉1只,剥皮,用手将其捏软,把果肉置容器中待用,取甘油10毫克与果肉混合拌匀。使用时,将开裂处皮肤洗净,把果肉泥放于患处,反复揉搓,连用数天。

◆填塞疗方:黄豆100克,洗净晾干,研细过筛,加入凡士林200克,调匀备用,用时先洗净患处皮肤,然后敷药膏填平裂口为度,外用纱布覆盖,每隔3日换药1次。

◆浸泡疗方:250毫升食醋,放铁锅内煮开5分钟后,把醋倒入盆内,待温时,把皲裂手脚泡在醋里10分钟,每日泡2~3次,7日为1个疗程。

◆中成药疗方

1.睡觉前,用热水浸泡干裂处几分钟,拭干,皮肤软化。然后取鱼肝油丸2~3粒,挤出其液体涂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

2.把伤湿止痛膏剪贴于患处。

◆熏洗法:地骨皮、白藓皮、明矾、白芨、马勃各20克,水煎取汁,趁热先熏后浸泡手足洗之。每日2次,每日1剂,连续14日。

◆验方:用淡猪油(市场所卖的食用猪油)一起轻轻抹擦患部,每晚睡眠前擦1次,3次足可痊愈,患者依法而行,3日后,果然玉臂恢复了原貌。

◆偏方:取红信250克,棉籽油2500毫升,黄蜡250~500克,将红信、黄蜡研末,与棉籽油混合均匀,薄薄在患处时涂上一层。使用时,先试涂一小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如有反应即停用,大面积银屑病勿用。

疥疮

◆涂擦疗方

1.鸡蛋清2个,藤黄1.5克,和匀,入香油熬黑后涂患处,每日1次,连用数日。

2.硫黄9克,葱白3根,捣烂,擦患处,每日1次。

3.大枫子适量,熬油,涂患处,每日1次,连擦数日。

4.蟾蜍5只,养5~6日,使其粪便排清,活放入酒内煎,待脱皮,去渣取酒外擦,每日1次。

5.取藜芦不拘量,研细末,用生菜油调匀,擦患处。

6.明矾、黄檗各30克,蓖麻籽、大枫子各40粒,共研细末,调入猪油,绢包擦患处,每日2次。

7.雄黄、吴茱萸各等份,共研细末,以香油和匀,涂擦患处。

8.大枫子、木鳖子、硫黄各20克,川花椒、白芷、黄檗、紫草、杏仁各12克,水银9克,樟脑、枯矾各6克,大枫子、木鳖子去壳取仁,切片,连同各药合研细末,再下樟脑、枯矾、水银,研至无星为度,瓷瓶收贮,用时取麻油或菜油调匀,稀稠适中,每日擦3~4次。

9.明矾10克,硫黄5克,樟脑3克研末,麻油调匀,涂于患处。

10.雄黄、花椒各适量,研细调菜油擦患处,每日3次。

11.寒水石、雄黄、黑狗脊、炒蛇床子、研黄各15克,共研细末,油调擦患处。

12.烟屎适量,涂擦于患处周围,顶端留一点空白,每日2次,化脓者忌用。

13.熟鸡蛋黄15个,明雄黄8克,血竭4克,蛋黄压碎,放入铜勺中,文火熬炼,待蛋成糊状时,将研细的雄黄、血竭放入勺中,用竹筷搅动至油出,药渣呈黑黄色时,取出,去渣留油备用。使用时,先用肥皂热水洗浴后,用药油反复擦患处,隔晚1次。

◆敷贴疗方:韭菜100克,大蒜3瓣,捣烂,敷于患处。

◆沐浴疗方:取土烟草30克,捣烂,泡开水作沐浴用,每日1次。3次即效。

◆药浴疗方

1.蛇床子、白藓、地肤子各70克,苦参、黄檗各50克,明矾、硫黄各30克。水煎15分钟过滤取药液,再复煎,将两次水煎液混合,倒入浴盆洗患处,每次30分钟,然后擦干(无须用清水洗),再擦硫黄软膏。注意:患者需勤换衣裤、床单,禁食有刺激性食物。

2.取鲜扛板归(俗名有刺犁头茸)100克,洗净,加清水适量煮沸15分钟。取滤液加少许食盐,用以全身洗浴,对皮损部位适当用力搓洗,每日1~2次。

◆外洗疗方

1.夜交藤200克,加水1000毫升浓煎,每日分2次外洗,1剂适量。10岁以下儿童减半。

2.苦参30克,川椒9克,硫黄适量,水煎,外洗患部。

3.苦参、百部、夜交藤各30克,花椒6克,水煎取汁外洗,每日1次,连续7日。

◆布条熏疗方:用陈旧的棉布卷成条状,然后点燃,将燃烧的布条置于患处下方,让燃出的浓烟熏烤患处。以熏至患处麻痒感消失为度,每日可熏数次,直至治愈。如连续熏至5日未愈,可在旧布条中央夹入旧灯芯(长期浸泡于煤烟灯中的灯芯)(壮族民间方)。

皮肤瘙痒

◆涂擦疗方

1.用仙人掌切开面挤出药汁涂擦患处。

2.丹参3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浓缩至150毫升,加少许防腐剂,瓶装备用。使用时,用棉签蘸药液涂刷患处,每日数次。

3.大蒜头5个,捣烂,浸泡在500毫升米醋中24小时后,可用,涂擦患处,每日3次。

◆擦洗疗方

1.苦参、黄檗各30克,地肤子、苍耳子、蛇床子、大枫子各15克,白芷6克,煎水擦洗瘙痒处。

2.取米泔水(浸泡生米后的水)1000毫升,加食盐100克,煮沸10分钟,倒入盆内,待温,擦洗患处,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

◆外洗疗方

1.苦参、白藓皮各6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连用数日。

2.苦参30克,花椒9克,水煎外洗。

◆坐浴疗方:苦参片60克,白藓皮、地肤子各40克,黄檗片30克,氟轻松1支,取水6000毫升,水煎(温度不宜过高),过滤取汁。睡前坐浴10分钟,擦净身上水分,擦抹氟轻松,7日为1个疗程。

◆填脐疗方

1.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等量,研细末,加入少量冰片,用凡士林调成糊状,使用时,取适量填入患者脐内,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

2.红花、杏仁、地肤子各15克,桃仁、生栀子、荆芥各16克,一起研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制成3×3×1厘米大小的药饼,敷贴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

3.桃仁、红花、山栀子、杏仁各50克,冰片2克,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取少许药粉加蜂蜜,适量调成糊状,填敷脐部,用敷料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7日为1个疗程。

◆涂擦疗方:马屎150克,米醋300毫升,火药200克,熟鸡油200克,装入瓶中混匀,放置7日后使用。用时将药糊直接涂在患处。

◆外洗疗方:黄芩、乌梅、夜交藤各30克,黄檗、连翘、白藓皮、蝉蜕、赤芍、丹参、防风、海桐皮各20克。水煎外洗患处,每剂煎2次,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约15分钟。

◆擦洗疗方

1.苦参250克,新鲜猪胆4枚,疥疮瘙痒加花椒50克,皮损兼糜烂渗液者加白藓皮、蛇床子各50克,单纯性瘙痒仅见抓痕无原发疹者加红花50克,先将药物用7公斤清水浸1夜,然后煮沸30分钟左右,去渣,在药液中加4枚猪胆汁,擦洗患处15分钟,3日洗1次。

2.艾叶、防风各60克,雄黄、花椒各6克,水煎,沸后20分钟取下,温度适宜,擦洗患处,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

3.陈艾叶、川椒、雄黄末各10克,防风100克,水煎沸后,文火再煮15分钟,过滤取液,先将患部洗净,再用此药液擦洗,每日2~4次。

4.艾叶90克,防风30克,雄黄、花椒各6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5分钟,药液温度40℃~50℃时,擦洗患处,每日1剂,每剂可用2次,第二次使用需加温,治疗老年人冬季皮肤干燥瘙痒。

◆药酊疗法:刺蒺藜、透骨草各50克,了刁竹、皂角刺、雄黄、百部各30克,甘草、桂枝各20克,冰片3克,研为细末,浸泡于75%酒精1000毫升中,7日过滤去渣,取药液贮瓶密封备用,每次用药棉蘸药液反复涂擦患处20分钟,每日3~5次,10日为1个疗程。治疗冬季皮肤瘙痒。

◆药浴疗方

1.蒲公英、黄芩、地丁草、豯签草、荆芥、麻黄、地骨皮、银花藤、白芷、防风、地肤子各30克,铜绿、明矾各9克,用布袋包好,投入冷水中浸泡2~3小时,然后,连同浸泡液入煎,倒入浴盆,待水温在40℃~50℃时,人在药浴中浸泡约30分钟,每日1~2次。

2.苍耳草、艾叶各30克,苦参、地肤子、白藓皮、露蜂房、土槿皮、苏叶、川椒各20克,加水浓煎,滤取药液,趁热洗浴,早晚各1次,每次搓擦15~20分钟,每日1剂。

3.黄檗、蛇床子、浮萍各30克,紫草、防风、荆芥、鹤虱、大黄各15克,蝉蜕、薄荷各10克,加水煮沸,过滤去渣,用纱布蘸药液反复擦洗患处,后再坐浴,每次20分钟,早晚各1次,每日1剂,7日为1个疗程。

◆热熨疗法:蚕砂、食盐各250克。炒热,用布袋包装,趁热熨患处,每次50~60分钟,每日2次。

◆验方:苦参、槟榔各等份,末油调搽患处。

◆偏方:取金钱草60克,明矾、大枫子各20克,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各40克,加水3000毫升,浸泡20分钟,然后,用文火煎20分钟,煎至2000毫升,再加入雄黄粉20克,充分混匀后,过滤取汁,以不烫手为度。浸洗患处20分钟,每日2次。

荨麻疹(又称鬼风疙瘩)

◆涂擦疗方

1.米醋适量,以小火烧热,用生姜切片蘸醋外涂风疹处。

2.干花椒皮100克,加入沸水50毫升,浸泡24小时,滤去花椒皮,以花椒液涂于患处。

3.陈醋适量装入玻璃瓶中,取紫皮大蒜6~7头,剥去蒜皮,捣碎,装入瓶中,浸泡24小时,每日用药液涂擦3~5日。

4.鲜韭菜200克,挤汁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擦5~7遍。

◆外洗疗方

1.一提桶水温内,倒入一大杯酸竹笋浸液外洗,每晚1次,连洗数日。

2.苦参6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连用数日。

3.冬瓜皮,水煎外洗。

4.马齿苋鲜草300克,加水1500毫升,煎煮至沸,待温以药汁频频外洗患处,每日2剂,每剂只用1次。

◆药浴疗方:苦参、土茯苓、食盐各30克,蛇床子20克,白藓皮15克,荆芥、明矾各12克,花椒6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待水温适宜后,浸浴,边擦边洗,直至药液凉为止。不必清水漂净,以保药力。每日1次,每剂药可煎2~3次。

◆药酊疗方:青嫩碧桃叶500克,切碎,浸入5升纯酒精中,密封48小时,去除药渣。用棉球蘸药液涂患处,每日3次,连涂3日为1疗程。

◆艾灸疗方:用艾绒做成同寻常疣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患处点烧,灸至患处灼痛,用镊子去之,换1枚再灸,直至不痛为止,一般共1~3壮,灸后局部有烧灼疤痕,四周红晕,3~7日自行脱落。

◆验方:生地、首乌各20克,当归、白芍各12克,防风、丹皮、玉竹、荆芥各10克,大枣、人参叶各30克,水煎服,经服用药后,将慢性荨麻疹彻底根除了。

◆偏方:取生菜子油适量,外搽患处,每日数次,治疗期间禁用水洗患处。此方解毒,消肿,祛湿,用于无名肿毒、风疹、湿疹及老年皮肤瘙痒。

◆涂擦疗方:取2份食醋,1份白酒,二者混合成药液,取药液涂擦患处。

◆揉擦疗方:荆芥穗30克,研末,装入纱布袋中,将布袋与皮肤表面轻轻揉擦。

◆揉搓疗方:大葱3~4棵捣泥揉搓丘疹处,每日2~3次。

◆熏洗疗方

1.虎耳草15克,土茯苓24克,忍冬藤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头汁内服,二汁熏洗患处。

2.石苇150克,水煎熏洗。

3.苍耳子15克,海桐皮20克,樟木50克,水煎,先熏洗患处,再外洗。

◆外洗疗方

1.防风、荆芥、薄荷、苏叶各20克,水煎外洗。

2.枯老棕树叶80克,煎汤外洗。

◆药浴疗方

1.地肤子120克。煎水洗浴,每日1次。

2.杜鹃鲜叶煎汤洗浴。

白癜风

◆涂擦疗方:硫黄、密陀僧各适量,研末,擦之。

◆药酊疗方

1.取长得不嫩又不老的无花果叶5~6片,洗干净,切成碎末放容器中,倒入50℃以上的白酒150克,加盖,浸泡1周后,用脱脂棉蘸药液旧轻轻擦抹患处,每日数次。

2.乌梅60克,骨碎补10克,补骨脂30克,85%酒精300毫升浸泡15日,取汁擦患处,每次1~5分钟,次数不限。

3.乌梅60克,补骨脂30克,毛姜10克,放入85%酒精300毫升浸泡15日,去渣。用药棉蘸药液涂患处,每日数次,每次5分钟,连涂数日。

◆外敷法:白矾(研末)、硫黄(研末)各等份,食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早晚各1次,30天为1个疗程。

◆涂擦疗方

1.生姜1块,用刀切开,用切面擦磨患处,汁液干后,用刀切开生姜再擦,每日数次。

2.鲜芝麻花涂擦患处,每日5~10次。

3.秋天露重时节,清晨去菜地收韭菜叶上的露水,封在瓶内,用来涂擦患处。

4.用热的鳗鱼油涂擦患处,每次3分钟,每日2次。

5.枯矾10克,弥陀僧60克,硫黄30克,轻粉5克,共研细末,调入地塞米松霜拌匀。每日涂擦患处3~5次,本品有毒,严禁沾唇入眼。

6.生大黄50克,研细末,后加甘油20克,再以95%的酒精适量,调匀成糊状,装瓶密封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拭干,用药膏涂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7.硫黄、缅茄、白茄子蒂或铁锈水任选一种蘸硫黄粉涂擦患处,每日2~3次。

◆药酊疗法

1.乌梅50克,浸泡于95%酒精100毫升中,14日后过滤取药液备用,使用时,药棉蘸药液用力擦患处,每次5分钟,每日3次。

2.补骨脂30克,白蒺藜20克,浸泡于95%酒精100毫升中,14日后,过滤取渣,涂擦患处,每日2次。

3.鲜核桃果皮或嫩枝叶250克,鲜补骨脂300克,白芷150克,肉桂60克。上药切碎浸渍于1500毫升60°白酒内,3日后,启用,取药棉蘸药酒涂擦患处,每日3~5次,药用完为1个疗程。

◆中成药疗方:每日用净布蘸藿香正气水擦患部,微微用力,反复蘸擦至皮肤微红为度,每日2次。

◆验方一:取乌蛇180克,防风、桂心、白蒺藜、五加皮各60克,熟地黄120克,天麻、牛膝、枳壳、羌活各90克,共研为细末,以生绢袋盛,悬于内装2000毫升白酒的酒坛中,酒浸,坛口封固,7日后取饮,每次50克。

◆验方二: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白芍、茯苓各12克,枸杞子10克,熟地黄20克,12克,当归、刺蒺藜、山药、车前子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每日1剂,患者服用12剂后,症状大为减轻。

扁平疣

◆涂擦疗方

1.摘下无花果的茎叶,将流出的乳汁涂擦在疣体表面,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2.苍术、三棱、莪术各50克,白芷30克,壁虎35条,加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30分钟滤渣取液。将2种药液混合,加入食醋400毫升,再加热浓缩至300毫升,最后加入冰片5克即可,用棉签取药液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

3.将地肤子150克置于砂锅内,加水1000毫升,煎取药液300毫升,加入白矾末50克,调匀,冷却备用,用时以棉签蘸取药液涂擦,稍加用力,使患部潮红为度,每日3~6次,治疗期间,不要用化妆品。

4.苦参30克,乌梅20克,捣成粗末纱布包好,放广口瓶中,加入陈醋(越酸越好)200毫升,浸泡48小时,以药包蘸药醋液反复涂擦患部(注意保护正常皮肤),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连续数日。

◆外洗疗方

1.板蓝根30克,山豆根10克,香附18克,木贼草10克,取汁外洗患处。

2.鸭胆子50克,大黄10克,薏苡仁10克。研末,用75%酒精浸泡1周,用药液外洗患部,每日3~5次,连续7日。

3.板蓝根、薏苡仁、香附、紫草、木贼草各30克,牛蒡子20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每日2次,可配合肽丁胺擦剂涂患处,疗效更佳。

4.生薏苡仁、目录(先煎)各30克,板蓝根、酱败草各20克,木贼草、山豆根各5克,浙贝、僵蚕、炮穿山甲各10克,香附、把蒺藜、三棱、莪术各15克,水煎服,药渣擦洗患处,每次20分钟,日1次。

◆涂擦疗方

1.鲜鸡蛋1枚,洗净,放入玻璃瓶内,倒入米醋180毫升,经48小时浸泡,蛋壳软化,仅剩薄皮包着胀大的鸡蛋,用筷子将蛋皮挑破,把蛋清、蛋黄于醋搅拌均匀即可使用。使用时,取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2~3次,连用20日。

2.板蓝根注射液,用药棉蘸药液,直接涂擦皮损处,每日2~3次。

◆摩擦法:取去皮大蒜1枚,切断后,将断端置于扁平疣上旋转摩擦5~10分钟,每日3~4次。

◆擦洗疗方:马齿苋、薏苡仁各30克,苦参、陈皮各15克,蛇床子12克,蜂房、白芷各9克,苍术、细辛各6克。加水1000毫升,煎沸30分钟,去渣取液,趁热用一粗布浸蘸后用力擦洗疣体至发红,每日2次,每剂连用2日。

◆外洗疗方

1.木贼、香附各3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2.蛇床子、苦参、千里光各3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3.白藓皮、明矾各3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4.紫草、黄檗各30克,薏苡仁、红花、桃仁各2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5.板蓝根、苦参各20克,红花5克,加食醋500毫升,煎至150毫升,滤液外洗患处。

6.蛇床子、苦参、防风、荆芥各20克,艾叶10克,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

7.鸦胆子50克,大黄、薏苡仁各10克,研碎,水煎,取药液外洗患处,每日3~5次。

◆热洗疗方:马齿苋30克,苍术、露蜂房、白芷各9克,细辛、陈皮各6克,苦参15克,蛇床子12克,煎水热洗,每日2~3次,洗至皮损处略变红色为度。

◆绿豆疗方:取绿豆半碗,以温水浸泡,等绿豆变软变涨,用手一挤即可去皮时,每日早晚各抓30粒左右在病变处搓,搓时使豆烂,不必过于用力,数分钟即可。患处留有残渣,可用手拂去,约7~10日,疣即可消失。

◆食醋疗方:取优质醋适量,加热浓缩1倍以上,冷却后装瓶备用。先用温水清洁患处皮肤,待干后用棉签蘸浓缩食醋涂于患处,每日3次,7日1个疗程。

◆蜘蛛丝绕筛疣蒂疗方:捕捉大蜘蛛备用。用时将疣用止血钳夹住并略为往上提拉,此时,助手将蜘蛛丝从尾引发,紧贴在皮肤水平面将疣绕箍5~8周即可,外以纱布覆盖,以防碰断蜘蛛网,一般7日后即会脱落,脱落后,局部不留疤痕。

◆药酊疗方

1.红花1克,地肤子、白藓皮、明矾、蝉蜕各2克,研成细末,加75%酒精50毫升密封,浸泡3日滤去药渣取汁,使用时,用药棉蘸取药液反复涂擦在疣体上,每日5~6次。

2.苍耳子、木贼草、当归以2:2:1的比例粉碎后,浸泡于50%酒精中7日(夏秋季),冬春季14日,滤液备用,先用温开水洗患部,然后涂上药液,每日3~5次,15日为1个疗程。

3.新鲜桃皮和枇杷树皮各20克,去外皮表皮,切碎浸泡于75%酒精200毫升中,一夜后,即可用药液涂擦患处。

尖锐湿疣

◆熏洗疗方

1.马齿苋50克,板蓝根30克,白藓皮20克,芒硝、细辛各15克,鸭胆子10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15日为1个疗程。

2.板蓝根、大黄各30克,苦参30克,马齿苋45克,七叶一枝花30克,木贼草、苍耳子、赤芍、紫草、白矾各20克,莪术、皂角各15克,冰片(后下)5克,加水煎取药液500毫升,趁热熏洗,并用药棉蘸药液擦疣体至变色,每次约30分钟。再用时加热再熏洗,每日1剂,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14日为1个疗程。

◆涂擦疗方

1.苦参、板蓝根、香附、木贼草、露蜂房各250克,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去渣,取澄清液2000毫升,兑入陈醋500毫升,外搽皮肤,每日3~5次。

2.大黄、黄檗、草河车、山慈姑各50克,雄黄、五倍子、儿茶、芒硝各30克,青黛20克,硼砂、轻粉各10克,冰片2克,研末。患部轻药液熏洗后,用针头划破疣的表皮,取药粉少许调醋精适量呈稠糊,用棉签蘸药点涂患处,14日为1个疗程。

◆外洗疗方:板蓝根、蒲公英、马齿苋、薏苡仁、紫草、木贼、香附各30克,三棱、莪术、皂角刺、蜂房各20克,加水2500毫升,煎浓,取药液擦洗患处。每日3次,每日1剂,14日1个疗程。治疗期间,避免搔抓并戒房事。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4

穴位注射疗方:取长强穴(尾骨尖下0.5寸,相当于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常规消毒后,采用板蓝根注射液,进针时,紧靠尾骨前斜刺,勿直刺以免伤及直肠,针刺得气后,缓慢推注药液2毫升,3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熏洗疗方:

1.百部50克,白藓皮、白花蛇草、板蓝根、土茯苓各30克,艾叶15克,白芷、苍术、黄檗、金银花各10克,水煎,滤渣取汁,倒入盆中,趁热熏蒸,待温时,再洗患处,每次熏洗30分钟,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

2.马齿苋50克,板蓝根、生附香、木贼草各30克,细辛12克,露蜂房、白芷、桃仁、甘草各10克,水煎,滤渣取汁,趁热熏洗患处,待温时,用纱布蘸药汁擦患处,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每日1剂,5次为1个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外洗疗方:茵陈、茯苓、薏苡仁、板蓝根各30克,苍术、黄檗、牛膝、红花、香附各15克,木贼2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温洗患处,每次20分钟,20日为1个疗程。

◆艾灸疗方:先将患处根部皮肤消毒,再用2%盐酸普鲁卡银注射液局麻,然后,将黄豆大艾炷放置在疣体上,点燃任其燃尽,外涂0.5%碘酒溶液,外敷消毒纱布。若仍留少量残余皮疹,间隔10日后再按上法施灸。

牛皮癣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5

◆涂擦疗方

1.大蒜、韭菜各50克,大蒜去皮,韭菜洗净,共捣如泥,置火上烘热,用力涂擦患处,每日2~3次,连续数日。

2.花椒、明矾各30克,食盐、硫黄、火硝各120克,研为细末,调入适量猪油成膏。涂擦患处,每日2次。

3.鲜荸荠15枚,去皮,切成片浸入100毫升的陈醋中,共放锅内以文火煎煮10多分钟,待醋干后,将荸荠出锅捣成糊,用时先将患处涂上少量药糊,用纱布轻轻揉擦,至局部发红,再敷上一层药,每日1次。

4.鸡蛋10个,用陈醋浸泡约7~10日,取出,去掉蛋壳,把蛋清、蛋黄调匀贮存瓶中,用时用药棉蘸药涂患处,每日数次,每次2分钟。

5.用黄牛皮1块,烧炭存性,加麻油调和,以鹅翎涂擦患处。

6.紫荆皮、生半夏各10克,斑蝥3克,共研末,白酒浸透,涂擦患处。

7.取茶树根内层红色细皮,加茶叶汁盛放杯内,用力搅动,再取液面上的泡沫涂患处,每日数次,不宜间断。

8.葱白7根,紫皮大蒜20克,白糖20克,冰片1克,蓖麻籽15克,共捣烂如泥,涂抹患处,每日1次。

◆熏洗疗方:取蚕茧1000~1500克,每晚取50克投入2000~3000毫升水中,煮沸10分钟倒入盆中,先用其蒸汽熏蒸患处,水温适宜,再烫洗患处,注意勿烫伤皮肤,每晚1次洗至水温变凉为止,30日为1个疗程。

◆贴敷穴位方:黑胡椒15克,穿山甲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用三棱针在所取穴位大椎、阳溪、解溪上划“一”或“十”字形痕迹,以微见血为度,然后,敷贴少许药末,胶布固定,每周1次。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6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7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8

◆艾灸疗方:取细软、干燥艾绒卷成26厘米长,直径1.5厘米的圆柱形艾条,点燃一端,对准曲池、血海、天应穴位,距皮肤2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湿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5~1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9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10

第五章 皮肤科外治良方 - 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