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涂疗方
1.牛奶适量,以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再煮3~5分钟,然后把牛奶倒入另一容器,这时锅壁上挂有一层白膜,把这层白膜倒出涂在患处。
2.穿山甲片(醋浸3日焙黄),地牯牛(铜锅微炒)、龙衣(炙黄)各等量,研细末,曼陀罗花、白花丹、白骨皮、白藓皮、蝉蜕各300克,加水3000毫升,煮成500毫升溶液,去渣,瓶装,每次取药末60克,摇匀,浸泡在浓液中24小时,取药棉蘸药液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3.生巴豆(去壳)、雄黄15克,共研成半糊状涂擦患处,擦后可起小疮,待小疮萎缩后,再擦患处,禁忌:忌涂在正常皮肤上。
4.轻粉1克,雄黄6克,氯氟软膏100克,研末调匀涂擦患处,每日2次,本方有毒,切勿入口。
5.石榴皮蘸明矾末,抹之。
6.仙人掌适量,捣烂挤汁擦患处,每日3次。
7.五倍子100克,方瓦片上煅后研末,取粉末10克用醋调匀,涂于患处,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
8.石榴皮炒炭,研为细末,每1份加麻油3份,调成糊状,以毛笔蘸上均匀地擦于患处,每日2次。
◆揉擦疗方:取鲜鱼腥草、土大黄、土槿皮、博落回等份。切碎共捣烂,纱布包裹,用时以药色揉擦患处,擦至发热为度,每日数十次。药色宜保持湿度,干后不可浇水,须更换新鲜药品。
◆敷贴疗方
1.生苦杏仁适量,研成细末,加食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洗净患处,将药敷贴在患处皮肤上,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新药。
2.鲜苎麻枝尖嫩叶,捣烂敷贴于患处,每日1次。
3.野韭菜根适量,晒干,研细末,用牛、羊油调和敷贴患处,隔日换药。
4.鲜白花丹适量,与红糖少许,捣烂敷贴患处,至皮肤热辣后除药,待皮癣脱落结痂后,再如法敷用2~3次。
◆撒粉疗方:黑胡椒15克,穿山甲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用三棱针在所取穴位上划“一”或“十”字形痕迹,以微见血为度,然后,撒少许药粉,胶布固定,每周1次,选用穴位:大椎、阳溪、解溪。
◆药酊疗法:木槿皮500克,晒干研末,以好酒5000毫升加榆面120克,浸泡7日,不时蘸酒擦擦。
鸡眼
◆涂擦疗方
1.把食盐研细,用手抹盐在患处使劲摩擦,待盐擦溶化即可。每日擦2次,连擦7~9日,即自然脱落。
2.将鲜茄子捣烂,取汁涂患处,每日2~3次,连用数日。
3.睡前用热水洗患处至变软,剥去鸡眼上老茧,取独头大蒜切片擦之。每日1次。
◆敷贴患处方
1.鸦胆子3粒,捣碎,用一小块胶布剪个鸡眼大的小圈,贴在患处露出鸡眼,然后把捣碎的鸦胆子敷在鸡眼上,再用胶布贴在上面,贴敷12小时。
2.葱白1根,独头紫皮大蒜1个,去皮,共捣烂如泥,敷在鸡眼上,一般4至5日后,鸡眼处变黑,再隔1~2日可脱落(本方对轻度鸡眼有效)。
3.蜈蚣1条。烘干研末,花生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
4.蜈蚣研末,加盐水调涂患处。
5.乌梅4~6克,去内核,加少许醋捣烂,再加少许食盐调匀。贴用时,先将鸡眼部位用温水洗净,揩干,将药贴于鸡眼上,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7~14日。
6.热水洗脚并擦干,将葱近根部的白色茎上最外层薄皮剥下,贴在鸡眼上,胶布固定,如此反复,鸡眼周围皮肤发白,变软,最后自然脱落。
7.茉莉花茶叶加水捣烂成糊状,贴在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洗脚时,让水浸湿,每隔3日换1次,连续5次,鸡眼自然脱落。
8.红花、地皮骨各等份,共研细末,麻油调匀,先将患处洗净,用刀片将鸡眼处角化层削去,以不出血为度,将调好的药膏敷于鸡眼处,纱布包扎,1~2日后鸡眼变黑,3~5日后自行脱落。
9.巴豆1个去壳,火炉上用瓦片焙熟,研碎(可见有巴豆油浸出)。用少许鸡蛋清调成糊状,洗净鸡眼处,刮净鸡眼角化层,将胶布中间剪1小洞(大小似鸡眼),贴在患处,洞孔将鸡眼暴露,然后把调好的巴豆敷于鸡眼上,再用1小块胶布贴紧,每3~4日换1次。
10.生半夏适量烘干,研末备用。用药前先将鸡眼用温水浸泡软,削去角化层,敷上药末,胶布固定,3日换1次,2~3次即可脱落。
◆外敷疗方
1.取蜈蚣3条,乌梅9克,焙干研末,加菜油适量,浸泡10日,用0.1%温盐水浸泡患处20分钟,待粗皮软化后剪去外敷本药膏适量,纱布包扎,12小时换1次,3日为1个疗程。
2.蜈蚣1条,文火烘干,研细末,以花生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3.蜈蚣研末,加盐水调外敷患处。
4.蜈蚣研末,醋浸外敷。
5.取鲜茄子适量,捣烂后,加2片安乃近粉末调匀,外敷鸡眼患处,胶布固定,每日1换。
◆针次疗方
1.鸡眼部位,常规消毒,将不锈钢探针的一端在酒精灯上烧红,立即将烧红的探针刺入鸡眼中心,达基底部位立即出针。出针后,无需包扎,但必注意防止烧灼部位找谁以防感染,一般不需消炎、止痛药物,15日后,可见鸡眼软化而愈。
2.取5分针或寸毫针1支,对准鸡眼中心刺入约4分深度,捻转数次后,拔出即可,刺后不久,鸡眼可自行脱落,针刺前后,局部用75%酒精擦拭消毒,刺后不需包扎,不愈者,可复刺1次。
◆药酊疗方:取补骨脂30克,打碎,浸泡于酒精(95%)100毫升中,密封,每日用力摇动数次,10日后,滤渣取药液备用,先用温水浸泡患处,常规消毒,刮去鸡眼上的表皮层,以不出血为度,然后,用火柴棒蘸药液涂患处,待其自干,每日1次,5~7日患处发黑软,连续数日,自行软化或脱落。
◆贴敷疗方
1.蜂胶适量,先将患部用温水洗净,后用小刀刮去患部表层的皮肤,再将蜂胶捏成饼状敷于患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荞面3克,荸荠1个,共捣烂,按照鸡眼大小贴敷于鸡眼处,敷24小时,连敷2~3次。
3.一级茉莉花茶1~2克,放入口中嚼成糊状,将其敷于鸡眼处,胶布贴好,隔5日换1次。
4.乌梅100克,醋30毫升,食盐5克,先将食盐用水溶解,然后,放入乌梅浸泡24小时,取乌梅肉加醋捣烂如泥,外敷患处,用药前,先将患处用温开水浸泡,用刀刮去表面角质层,每日换药1次,连续3~5日。
5.蜂蜡60克,骨碎补(研细末)30克。将蜂蜡放盛器熬化,加入骨碎补细末拌匀成膏状,用药前,将患部用温水浸泡,以刀片将病变部位削去,然后,取1块此病变部位稍大软膏捏成饼,紧贴患部,胶布固定,7日后取下药膏,洗净患部,再用药1次,多次可痊愈。
6.将患病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20分钟,洗净后,用小刀把鸡眼角化部分刮掉,取芒硝少许,放入碗内加凉水,使其呈结晶状备用,煎一块约1.5×1.5厘米胶布,中间剪个与鸡眼大小相同的小孔,贴在鸡眼处,将鸡眼暴露在胶布小孔内,再将结晶芒硝放在鸡眼上,外用2×2厘米胶布覆盖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7.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火内埋烧,以爆胀为度,先以热水浸泡患处,刮去老皮,煨好的蓖麻子用手捏软,趁热敷患处,胶布固定,3~5日换药1次。
8.晚上洗脚后,用一块厚1厘米的豆腐(大小以盖住鸡眼为宜),贴敷鸡眼处,胶布包好,次日晨起除掉豆腐,清洗患处,连续数日。
9.地骨皮6克,红花3克,共研细末,加适量麻油和面粉,调成糊状备用,外敷时,先把患处老皮刮掉,把药敷贴患部,纱布包好,隔日换药1次。
10.用热水将鸡眼周围角质层浸软后,用小刀刮去,再用铁丝将蓖麻子串起烧去外角,待出油时,趁热按在鸡眼上,连用2~3次。
11.先将鸡眼泡软用刀片削平,再用鲜鹅不食草捣烂包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5次。
12.将鲜马齿苋适量去根洗净,取叶肉捣烂成泥状,加入适量青黛,调匀,敷于鸡眼患处,每2小时换药1次,连用1~5日。
13.鲜芦荟适量,用水少许研为糊状,于每晚热水烫洗脚后,将芦荟糊敷于患处,胶布包扎固定,每晚换药1次。
◆蒜葱赛口疗方:紫皮大蒜1只,葱头1个,食醋适量,把大蒜和大葱压碎如泥,加入食醋适量调匀(必须在临使用时配制),用温开水500毫升加生盐10克浸泡20分钟,使真皮软化,用干净布拭干,取蒜葱泥塞满切口,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3~5日。
◆药酊疗法:补骨脂30克,打碎浸泡于95%酒精100毫升中,密封,每日用力摇动数次,10日后,过滤取液,装瓶密封备用,先用温水浸泡患处,常规消毒后,刮去鸡眼上的表皮层。然后将药液涂患处,待其自干,每日1次,约5~7日后患处发黑变软,连续数天自行软化或脱落。
◆偏方一:取食盐9克,乌梅30克,醋少许,将食盐以水溶化,将乌梅浸入盐水中,一昼夜后,取出去核,加醋捣烂。敷在患处,用橡皮膏贴好。
◆偏方二:取鸡蛋3只,醋适量,将鸡蛋泡进醋里,密封7日,然后捞出煮熟吃。一般5~6日后,鸡眼里即生长出嫩肉,把患处逐渐顶高。这时每日临睡前用热水将患处泡软,再用刀刮去硬皮,持续若干天,鸡眼即可全部脱落。
带状疱疹(又称蛇带)
◆涂擦疗方
1.老茶叶适量,清汁磨成浓汁,涂擦患处,干则再擦。
2.雄黄、冰片各适量,研细末,调香油外涂患处,每日1次,连用数日。
3.半边莲、海金沙(鲜叶),按2:1量共捣烂为糊状,挤其药汁,外擦疱疹面及周围,每隔3~4小时换1次。
4.大叶金钱草适量,洗净,置于新瓦片上煅炭研细末,以麻油调涂患处,每日3次。
5.贴扫帚叶、蛇莓全草各60克,加入人乳少量,捣烂擦患处,每4小时1次。
6.新鲜满天星100克,洗净捣烂,滤取药汁,均匀涂于患处,每日5次。
7.蛇床子、黄檗、大黄各等份,研末,用鸡蛋清调匀,擦患处,每日1次。
8.生石灰适量,紫花地丁30克(鲜品、干品亦可),京墨适量,紫花地丁捣烂于石灰,京墨调和成稀糊状,直接涂于患处,每日2次。
9.鲜蚯蚓5条,捣烂,百草霜10克,研末,茶油调匀,涂擦患部。
10.鲜芙蓉叶适量,阴干,研细末,半浆适量,调涂患处。
11.用鳝鱼血涂抹患处,每日2~3次。
12.鲜蚯蚓20克,鲜韭菜根30克,一起捣烂,少量香油调匀,外搽患处,每日2次,敷料包扎。
13.青黛15克,雄黄、枯矾各10克,共研细末,用浓茶水调成稀糊状,外搽患处,每日2~3次。
14.冰片、生石灰各15克,研末,以100毫升食醋拌成糊状,平摊在一大块纱布上,扎于腰部疱疹上,每日1次。
15.蛇蜕10克,放瓦片上用火焙或炭状,加冰片0.5克,适量香油调成糊状,用鸡毛将药糊均匀涂在疱疹上,每日2~3次。
◆外敷疗方
1.鲜地龙加鲜韭根捣烂外敷患处。
2.鲜蛇莓叶适量,捣烂,直接外敷患处。
3.七叶一枝花、大黄各100克,研末,用麻油调匀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5次。
◆敷贴疗方:取烧柴草农家锅底灰适量,研细末,以此灰涂敷患处,再以生锈的镰刀刃(或斧刃)贴于疱面,稍加压,坚持2~3分钟,每日2~3次。
◆烧灼疗方:视皮损面积大小,用脱脂棉做成薄片,均匀覆盖在皮损面上,用明火点燃即可烧灼。一般3~5次可愈。
◆药酊疗方
1.蜈蚣5条,全蝎10克,冰片10克,加75%酒精200毫升,浸泡3~5日,取浸泡液外涂患处,每日2~3次。
2.雄黄、明矾、五倍子、百部各30克,加75%酒精250毫升,浸泡5~7日,取浸泡液外涂患处。
3.露蜂房1个,剪碎,放入玻璃瓶内,加入白酒或50%酒精,以掩盖蜂房味道,加盖浸泡7日,以棉签蘸药涂于患处,每日5~8次。
◆中成药疗方
1.用温开水将冰硼调成糊状,涂擦疱疹处,每日3~5次。
2.牛黄解毒片适量,研末,用生理盐水少许调匀后外涂患处,每日3~4次。
◆外敷疗方
1.雄黄30克,大黄10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加米醋100毫升,调敷患处,每日2~3次。
2.鲜马齿苋适量,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8小时换1次。
3.无花果叶适量,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食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处,药干即换。
4.升麻50克,浓煎,用干净纱布蘸药汁敷患处,保持局部湿润。
5.雄黄10克研末,鲜龙芽草适量,洗净捣烂,加入雄黄粉末,调成糊状,敷于患处,8小时更换1次。
6.生大黄、黄檗、黄连各30克,制乳香、没药各15克,共研细末,加细茶叶泡浓汁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干则易之。
7.花椒9克,人中白10克,马蹄香12克,香油10毫升。将前3味药焙干研细末,用香油调匀,外敷患处,每日3次。
8.仙人掌适量,糯米粉适量,仙人掌刮去皮刺,洗净,与糯米粉混合捣烂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
9.冰硼散适量,加凡士林,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1次。
10.石竹花或叶适量。捣烂加蜜调匀,敷于患处。
11.青黛30克,黄连20克,大黄20克,冰品5克,共研细末,用凡士林调膏外敷。
12.五倍子20克,芒硝10克,黄檗20克,研末,用凡士林调成膏,敷患处。
13.蜈蚣2条,雄黄20克,冰片5克,研末,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14.白芷、黄芩各20克,白矾10克,冰片5克,研末,用食醋调成糊状,敷患处。
15.雄黄、冰硼散各10克,吲哚美辛5克,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膏状,外敷患处。
◆涂擦疗方
1.陈石灰500克,放铁锅内文火炒热后,再用大黄100克拌炒,炒至石灰呈桃红色出锅,待冷却后将大黄、冰片各50克,一起浸入75%酒精中,密封备用,用时直接将药液涂于患部,每日数次。
2.王不留行适量,用文火焙干呈黄褐色或爆花,与不焦为度,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2次。
3.取粗黑的头发适量,点燃,让其充分燃烧,研为细末,贮存在有色玻璃瓶中,密封,使用时,用香油调为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次。
4.雄黄、生龙骨各5克,蜈蚣1条,共研细末,用香油调匀,涂擦患处,每日2~3次。
5.干地龙6克,研末,香油调匀,涂擦患处。
6.桑螵蛸适量,放文火烧焦,研成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匀,用棉签涂抹患处,每日3~4次。
7.菟丝子50~100克,焙干研细末,加小麻油调成膏状,用药前,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然后,将药膏涂上,每日早晚各1次。
8.紫金锭片,季德胜蛇药片各1支,加板蓝根注射液4毫升,白醋4毫升,冷开水适量,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4~5次。
9.鲜瓜子金根50克,洗净,晒干水,切碎,放入小茶杯或小碗内,倒入白酒50毫升,浸泡1小时后,可使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药棉蘸上药酒涂擦病变部位,1日4~5次。
10.鲜马齿苋250克,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盐拌匀涂擦患处,每日换药2~3次,马齿苋随用随捣。
11.芭蕉树下蚯蚓数条,捣烂,加等量井底淤泥,调匀,涂擦患处,每日2~3次。
12.雄黄、马钱子各5克,大黄、五倍子各10克,共研细末,食醋调成糊状,涂于皮肤患处及疼痛处,轻者日涂2~4次,重者3~5次。
13.干柏树枝50克,烧灰,加入大黄、雄黄各15克,研末搅匀,取菜油适量放在勺内加热,待沸后倒入上药,搅匀,凉后,再加入冰片3克,搅匀,涂擦患处,每日2次。
14.木槿叶或花适量,捣烂取汁,调雄黄末,涂擦患处。
15.鲜无花果叶数片,洗净,切碎捣烂,加食盐适量,调成稀泥状,涂于患处,干后更换。
◆撒粉疗方:蛇蜕2克,焙干,细食盐5克,先将蛇蜕末和食盐混匀,先在患处涂茶油,再撒上药粉,外用纱布包扎。2~3日换药1次。
◆鲜花叶灸法:取柚子、橙子、橘子、柠檬等芳香气味的叶子或花瓣1张(瓣),放置在患处,再以药液点灸局部,每处灸4~5壮。
◆灯芯草灸疗方:用灯芯草1根,蘸花生油点燃,在“蛇带”的两头,中间三处点灸1壮,再用少量糯米研细末,均匀撒布患处。
◆药酊疗法:雄黄50克,放入75%酒精100毫升,混合均匀,患处消毒后,又消毒纱布蘸药液湿敷患处,保持湿润,连续3~5日。
◆中成药疗方
1.六神丸20粒,食醋适量。将六神丸研末,食醋调匀,涂擦于患处,每日2~3次。
2.云南白药5克,六神丸30粒(研末),用红霉素软膏调匀外擦。
3.牛黄解毒丸3粒,研末,用食醋适量调匀涂患处,每日2~3次,连用5~7日。
4.喉症丸150粒,研末,用食醋适量调匀,外涂患处,每日3~4次。
◆验方:马尾连、生甘草各6克,黄芩、牡丹皮、赤芍、延胡索各9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马齿苋6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患处皮肤再用玉露膏涂擦。
◆偏方:取轻粉、雄黄、滑石、侧柏叶各3克,银朱、石柏末各4.5克,辰砂15克,铅粉、青黛、寒水石各6克,一起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日1次,将患处用盐水洗净后,取适量药粉和少许麻油调匀,敷在患处,外用纱布包好。
冻疮
◆涂擦疗方
1.鲜山药50克,赤砂糖35克,共捣烂如泥,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2.将猎得的野猪(以熊性为佳)剥下皮,将皮以火烧出油,以此油适量外涂,3日1次,连涂3次停,连涂数日(畲族民间方)。
3.动物狗獾獾油涂患处,每日2次,连用3~5次(蒙古族民间方)。
4.每年夏天用西瓜皮频频擦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3次,共擦10日,可预防冬季生冻疮。
5.冻疮红肿或硬块时,用当归20克,食醋500克,方砂锅内用文火煮沸半小时,待冷后涂擦患处,直至皮肤松皲为止,每日数次。
6.三七5克,浸泡白酒100毫升(浸5日可用),热水浸洗患处后,取肉桂(金边桂最佳)10克,嚼烂,调三七酒,每日早晚擦患处。
7.取鲜芦荟叶适量,去刺洗净,捣烂取汁,涂于患处,干则再涂。
8.陈丝瓜适量,研末,以猪油调涂于患处。
9.将葱白浓煎,临睡涂于患处,过15分钟去掉,天天坚持。
10.生南瓜切片擦患处,觉热即换,早晚各1次。
11.把大葱、大蒜、生姜各适量,共捣成泥状,涂抹于患处。
12.把柑橘皮用火烤焦,研成粉末,再用植物油拌匀,涂在患处。
◆浸泡疗方
1.干红辣椒少许,加水煮沸,温度适宜时,浸泡至水冷,每日1~2次。
2.霜打茄棵250克,加水2000毫升,煎30分钟,浸泡患处,每日1次,连用5日。
3.取生姜、白萝卜各等量,水煎取汁,倒盆候温泡洗患处,每晚1次。
4.冬瓜皮、川椒、艾叶、桂枝各等量,水煎,浸泡患处,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5.麻黄、归尾、桂枝、防风、生地各20克,细辛、紫草、川椒、红花、麦冬各15克,煎煮30分钟,温度适宜,浸泡患处20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日,皮肤溃烂者禁用。
◆外洗疗方
1.鸽子粪不拘多少,煎汤外洗患处,不可入口。
2.蕲艾叶10克,葱白须带根,花椒7粒,水煎外洗患处,每晚1次。
3.生姜叶适量,剪碎,以豆腐水煎煮,取汁外洗患处。
◆烫洗疗方:将食盐炒黑,置盆中用沸水溶化,以不烫伤皮肤为度,烫洗患部30分钟,并以药棉蘸洗疱面,将脓液拭净,每日1次。
◆撒布疗方:黄檗20克,研为细末,撒敷患处,每日1次。
◆药酊疗方
1.胡椒10克,加入白酒90克,浸泡7日,过滤,涂于冻伤处,每日1~2次。
2.生姜适量,切碎,浸泡在酒精中20~30日,冻疮初期,用此药液擦患处,每日3次。
3.红花、王不留行各30克,干姜、桂枝、干辣椒、细辛、樟脑、冰片各10克,浸于750毫升95%的酒精中,7日后,过滤取液涂擦患处,每日3~5次,溃破者慎用。
◆中成药疗方
1.每日用正红花油涂擦冻疮处2~3次(破溃处不能用)。
2.用十滴水每日擦患处3次,2个星期为1个疗程。
3.患处用温水洗净拭干,将伤湿止痛膏贴上即可,48小时为1个疗程。
4.对Ⅱ度冻伤,可将患处水泡剪去,再将西瓜霜撒敷患处,加以包扎,每日1次。
◆外敷疗方
1.蜜糖10克,熬猪油2克,拌成软膏,外敷患处。
2.山楂适量,烧熟去核,捣烂趁热摊在干净布上,外敷患处,每日1剂。
3.鲜山药适量,去皮捣烂成泥状,敷于患处,纱布包扎,干后即换,每日2~3次。
4.万年青根茎适量,与米饭,一起捣烂成膏状,外敷患处,每日1~2次。
5.橄榄枝数条,烧焦成炭,研末,用猪油调匀,调涂患处。
◆涂擦疗方
1.白萝卜适量,洗净,切成大片,临睡前烘烤热后,涂擦患处。
2.茄子秧1000克,辣椒500克,水煎5小时,去渣取液,取滤液浓缩成膏,涂患处,每日1次。
3.晒干红辣椒适量。研末,每10克配用凡士林100克,加热溶化拌匀,涂擦患处,每晚用药1次。
4.米制陈醋500克,当归20克,同放入陶制品内,文火煮沸20分钟以上,倒入容器内,手足患者,趁药液热时,浸泡药液中,患处位于耳部等处,不方便浸泡,可用纱布蘸药液涂擦患处,一直涂擦到患处皮肤松皱为止,每日3~4次。
5.鲜樱桃1个,白糖适量,装瓶密闭浸泡2个月,用樱桃酒液擦抹患处,每日3~4次。
6.黑胡椒5克,研成粉末,加水适量煎汤,每日早晚擦洗患处。
7.柿皮适量,焙干炒焦成炭,研末,香油少许调成糊状,涂擦患部,此方使用冻疮已破溃者,每日2次。
8.桂枝50克,红花30克,紫苏叶25克,荆芥15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药液浸泡患处,药渣揉擦患处。
9.猪油3份,蜂蜜7份,调匀,涂擦患处,每晚1次。
10.老生姜1块,于火灰中煨熟,取出切开,擦于患处,每日3~5次,连擦数日。
11.樱桃叶适量,加食盐少许,捣烂取汁,每日涂擦2次。
12.白萝卜1个,在萝卜中挖一空洞,倒入适量麻油,置火上烤至油沸,趁温用油擦患处,每日2次。
13.芝麻15克,花椒9克,杏仁10克,同放锅内炒黄研末,用猪油调匀涂患处。每日2次。
14.花生壳适量,炒黄,研成细末,每50克加食醋100毫升,调成糊状,另取樟脑1克,用少量酒精溶解后,加入调匀冻伤处厚厚一层,用布包扎,每日1换。
15.生姜汁20毫升,大蒜汁120毫升,加入冰片1.5克,用药棉蘸药液涂擦伤处。
16.棉花籽1把,炒黄,研末,用香油调匀,涂患处,每日1次。
17.乌贼骨50克,冰片、肉桂各2克,共研细末,香油调匀,涂患处,每日数次,治疗溃烂冻疮。
18.辣椒适量,浸泡在白酒中7日,用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19.夏天,在冬天患过冻疮的皮肤处来回轻擦数次,每次数十遍,可起到预防冻疮的作用。
20.取适量芝麻叶或新鲜芝麻花10余朵,放在生过冻疮的皮肤上,用手来回搓擦约20分钟,后将其叶或花留在皮肤上,约1小时后再洗净,反复多次可收夏防冻疮之效。
21.三伏天,取独头紫皮大蒜,去皮捣烂后,放在烈日下曝晒1小时左右,再取大蒜汁,涂擦患过冻疮的皮肤上,每日3~4次,连涂4~5日。夏防冻疮。
22.猪蹄壳10克,冰片1克,把猪蹄壳烧成炭,研末,入冰片,以鸡蛋清调匀擦患部,每日数次,治疗冻疮溃烂。
23.三伏天,用新鲜生姜片涂擦患处,早晚1次,连用10日,或经常性涂擦,可有效防治冬季冻疮的复发。
◆熏洗疗方
1.甘草、甘遂各30克,水煎取液,趁热先熏后洗冻疮处,每晚1次,连续数日。
2.鲜柚子皮适量,将柚子皮切碎,加少许食盐,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2~3次,连洗3~5日。
3.鲜桔皮适量,水煎,熏洗患处,每日数次。
4.冬瓜皮、茄根各适量,用水浸泡2~4小时后,水煎,趁热先熏后洗,每日2~3次。
5.肉桂50克,苏木80克,胡椒20克,细辛、羌活、防风、干姜各50克,当归60克,冰片8克。水煎,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3次,1剂可煎2次。
◆外洗疗方
1.山楂100克,水2000毫升,煎沸50分钟后,去渣,加入樟脑80克,捣匀,待温洗患部,每日1~2次,药渣可再煎2次,若冻疮已溃烂,用鲜山楂肉,捣成糊状外敷(干山楂须煮熟后再捣烂)。
2.生姜25克,白萝卜1个,白附子0.5克,桂枝75克,水煎,趁热洗患处,连洗数天。
3.白果树叶30克,煎浓汁,外洗患处,此法用于冻疮初起。
4.花椒适量,水煎,洗患处,每晚1次。
5.白茄根、葱白根、川椒各30克,花椒15克,食盐少许,水煎洗患处,每日1次,治疗冻疮初起。
6.萝卜叶250克,橘皮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20分钟,趁温洗患处,每晚1次,连用3~4次。
7.芫花、甘草各15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煮洗患处,每日3次,每剂加热可洗3~5次。
8.紫草30克,水煎外洗,每日2次。
9.桑枝90克,甘草30克,水煎外洗,每日2次,洗后保温。
◆浸洗疗方
1.萝卜叶适量,切碎入锅,加水煎煮,取汁浸洗患处,每日2~3次,连续浸洗5~7日。
2.木瓜、白茄身秧、艾叶各适量,煎水浸洗,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
3.干马齿苋5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15分钟,趁热浸洗患处,边浸洗边用马齿苋擦搓冻疮部位,每次10分钟。
4.冬瓜皮、茄子根各50克,煎水浸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同时用生萝卜切面搓擦患处致有热感为止。
◆烫洗疗方
1.鲜茄根50克,煎水烫洗,每日1次。
2.辣椒柴、松树叶各等份,水煎汤洗,每日1次。
3.姜叶1把,剪碎,用豆腐水煎之,洗烫患处,每日2次。
4.米醋100克,煎烫,烫洗患处。
◆浸泡疗方
1.茄子根5根,花椒1撮,加水煎煮,浸泡患处,每日1~2次。
2.辣椒秆250克,加水2000毫升,煎煮30分钟,温热时浸泡患处,每日1次,连用5日。
3.生姜、辣椒、川椒、茄根、蕲艾等,任选1~2种,煎水浸泡患处。
◆药酊疗方
1.尖辣椒10~15克,白酒适量,辣椒切成丝,白酒浸泡10日,去渣取滤液,涂于局部红肿发痒处,每日3~5次,要轻涂擦,防止皮肤搓破,适用冻疮初起,局部红肿发痒者(注:冻疮红肿溃烂者禁用)。
2.苏木80克,肉桂、干姜各50克,当归60克,细辛、羌活、防风各50克,胡椒20克,冰片8克。用75%酒精浸泡,药过药面3~5厘米,密封1周后,取药棉蘸药液涂患处,每日3~5次。此法适用冻疮初起未溃破者。
3.辣椒9克(去籽),樟脑7克,白酒60毫升,把辣椒、樟脑浸泡于酒内,密封3日,用药棉蘸药液涂患处,每日3次。
◆辣椒灸疗方:将干辣椒点燃,在火将灭未灭时烫冻疮患处,每日数次,几天后痒疼渐渐缓解,最后痊愈。
◆中成药疗方
1.青紫淤瘢型冻疮初起,未破溃者,可用中华跌打丸5~7丸,加白酒适量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包扎固定,每日1次,连续3~7日。
2.每晚入睡前,先用热水洗烫患处至局部发热,拭干,取略大于患处的麝香虎骨膏贴于患处,每日换1次,适用于冻疮初起,皮肤未溃破及水泡未成患者。
3.洗净患部,取少许风油精涂于患处,用手轻轻揉搓,直至发热,每日3次,连续1周,适用冻疮初起,冻疮破溃者不宜。
4.早期初起红斑型冻疮,可用药棉蘸取云南药酊外擦患处,每日3~4次,连用1~14日。
◆验方:取生大黄、升麻各12克,生麻黄10克,栀子、水牛角各15克,石膏25克,赤芍药12克,加水8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渣,加生地黄汁90毫升煮沸,再下生葛汁、生玄参汁各30毫升,煎取240毫升,每日1剂,分3次服。患者依方而行,3剂后症状大为减轻。
◆偏方:取当归、赤勺各12克,红花、细辛各9克,防风、荆芥、桂枝、艾叶各10克,乳香15克,甘草10克,白矾、生姜各30克,加清水适量,煮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手足熏洗后浸泡患处,每日1剂,每剂熏洗2次,每次约20分钟。下1次用时,将药液加水适量,煮沸再用。一般轻者用药2~3天,严重者5~7日即可痊愈。
腋臭(又称狐臭)
◆涂擦疗方
1.将“芳草”牙膏与食用曲酒(品种不限)以3:7配好,随用随配。将患处洗净,涂上药酒混合液,觉得局部凉爽即可,最好连涂几遍。
2.指天椒10克,洗净捣烂,冰片粉2克,在100毫升碘酒中浸泡7日。用药前先将腋窝用温水洗净,用棉球蘸药涂抹患处,早晚各1次。
3.枯矾10克,冰片5克,密陀僧15克,共研细末,拌匀,浴后擦于腋窝,每日1次。
4.明矾适量,装入1个洁净金属容器中隔火溶或枯矾,再研为细末,浴后手指掐少许擦于腋窝。
5.取醋酸氯己定40克,花露水10毫升,溶于95%的酒精中(800毫升),搅匀。先用肥皂水洗净患部,擦干,然后,用棉球蘸药液擦患处,隔15日涂1次。
◆外敷疗方:取桃叶50克,南瓜叶50克,捣烂后外敷患处,每日2~4次。
◆药酊疗方
1.樟脑60克,生南星、大苋菜、独角莲各30克,生半夏、川乌、草乌、狼毒、野魔芋各15克,泡白酒500毫升,7日后取药液涂擦患处。
2.公丁香15克,白芷20克,冰片3克,红辣椒15克(切碎),放入50%酒精300毫升内,密封浸泡10日。取药液涂擦腋窝,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外敷疗方
1.雄黄20克,硫黄15克,蛇床子10克,轻粉2克,密陀僧3克,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膏,外敷腋部,包扎固定。
2.枯矾30克,菊花20克,樟脑15克,冰片、辛夷各10克,滑石粉30克,研成细末,用凡士林调膏,外敷脐部,包扎固定。
3.桃仁9克,丁香20克,川椒12克,研末,加氟轻松软膏适量,外敷腋部,包扎固定,每日2次,连用5~10日。
◆涂擦疗方
1.生姜切片,外擦患处,每日3次,每次擦20分钟。
2.木香、女贞子各15克,枯矾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加用雪花膏适量,调成糊状,外擦患处,每日3次。
3.滑石25克,三仙丹2克,紫花地丁1克,共研细末,擦涂腋下。
4.麝香0.5克,明矾1克,水粉1.5克,田螺2只,先将田螺盖拔下,将上述3味药放入田螺内,放置一夜,田螺肉液化成水,用此水擦腋下,每日2~3次。
5.山姜适量,先以热水敷洗腋窝10~15分钟,再用山姜切面轻擦患处,擦至皮肤轻度充血为度,然后用3%~4%碘酒涂患处,每日1~2次,10次左右可愈。
6.冰片3克,50%酒精20毫升,将冰片置于酒精中,让其自行溶解成冰片酒精液,先以温水洗净腋部,再将冰片酒精液涂擦于腋部,10日为1个疗程。
7.轻粉、滑石各5克,轻粉研细末,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开始每晚取药末涂擦1次,1个月后,可数日涂擦1次。
8.红辣椒5个,切成小段放入瓶内,加入2.5%碘酊15毫升,密封,经常振荡,20小时后可用,用时,先将腋下洗净擦干,用药液涂擦腋窝,每日4~5次。
9.老陈醋5份,石灰粉1份,共调匀,将腋下洗净后拭干涂之,每日3~4次。
10.大红蜘蛛3只,轻粉5克,用黄土将蜘蛛包好,放入火中烤红,取出去泥,加入轻粉,同研为末,每日频擦腋窝,连用5~6日。
11.雄黄15克、熟石膏10克、白矾20克,混合共研成细面,用适量水调成糊状涂于腋窝,每日1次,连用7~8日。
12.枯矾、轻粉比例3:1,研细,混合均匀瓶装备用,出汗时将药粉涂于腋窝处揉擦片刻,1日数次。不出汗时每日早晚各1次,20天为1个疗程,间隔3~5日再进行下个疗程。
13.田螺1个,置清水中喂养2日,待其螺打开时,迅速地投入巴豆肉1粒,去螺壳并捣烂,取田螺巴豆水药液涂擦腋窝处,每日2~3次。
14.人指甲5克,人发30克,烧炭磨细粉,用香油调匀,涂擦患处,每日1~2次。
15.选用皮红而质硬的番茄1个,在顶端平切1刀,洗完澡后,用其汁液涂擦腋窝处,每周1~2次。
16.密陀僧、樟脑各100克,轻粉7克,共研细末,取药末涂擦患处。
17.辛夷、木香、细辛、芎各适量,研细末,涂搽患处。
◆腋下夹药法
1.密陀僧12克,用面粉做成蒸饼(约0.3厘米厚)趁热将饼劈开两片,每片放入密陀僧6克,急夹于腋下,略卧片刻,冷却后再温热,用数次之后弃之,隔日再用上法治疗1~3次。
2.密陀僧1份,生蒜头3份,密陀僧研细末,蒜头去皮,共捣烂如泥。每取药泥5克,平摊于清洁纱布上,夹于腋下,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7日为1个疗程。
3.新鲜青蒿60克,洗净晾干,再用热的糯米饭团适量,加樟脑3克,拌匀搅烂,在不烫伤皮肤的情况下,左右腋下各夹1个,15分钟后去掉,每日1次,连用3日。
4.田螺入密陀僧,麝香痛捣烂,捻成饼,夹在腋下,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2~3日。
5.鸡舌血、藿香、青木香、淀粉各100克,研细末,用棉布裹之夹于腋下,包扎固定,于睡前放,次日晨起取掉,连用3次。
◆药酊疗法
1.冰片3克,浸泡在50%酒精20毫升中,密封,让其自然溶解。用时,先用温水洗净腋窝,拭干,用药液擦腋部,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2.新鲜辣椒粉50克,加300毫升碘酒浸泡15日。每日早晚先用温水把汗渍洗净,用药棉蘸药液涂于患处。
3.鳝鱼骨15克,少许白酒浸泡3日,洗澡后,用药液涂擦腋窝10分钟,每日1次。
4.白芷、蛇床子各30克,硫黄20克,硼砂、樟脑各10克,冰片5克。研成细末加入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日,用药棉蘸药液擦患处。
5.明矾、密陀僧各30克,煅牡蛎、麻黄根各20克,研成细末,加入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日后搽患处。
◆验方:乌梅、浮小麦、生地黄、麦冬各20克,五味子、石斛各12克,煅牡蛎20克(先煎),牡丹皮10克,茯苓15克,竹叶1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偏方:取川椒、陈皮、枯矾、白芷各6克,共研细末,再加入0.5克冰片,研成极细末,装入小瓶中备用。再将腋臭部位用温水洗净,擦干,用细纱布撒上药末,于手在腋窝处揉擦按摩,每日2~3次,10日为1个疗程。
汗斑(又称花斑癣)
◆热敷疗方:取新摘下之紫色茄子一枚,置灰中煨熟,切开剖成两半,将固体酱油少许涂在切面上,趁热敷在患处,每日3次,连续7日。
◆涂擦疗方
1.硼砂20克,加生姜汁调匀,每日晚上洗澡后涂于患处,2小时涂1次,连涂3~5晚上。
2.枯矾硫黄等份共研细末,用生姜片蘸药抹擦,每日3次。
3.密陀僧、硫黄各30克,白附子15克,共研细末,用醋调成糊状,黄瓜蒂蘸擦,每日3次。
4.枯矾9克,干羊蹄根15克。共研细末,凡士林调匀,日擦2次。
5.白花蛇舌草(鲜全草)1份,水浮萍(鲜全草)1份,洗净,切碎,捣烂成泥状,加入几滴煤油,拌匀备用,洗净患部,纱布蘸药泥,涂擦患部,擦至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
6.苦瓜叶(鲜)、水浮萍(鲜全草)各等量切碎捣烂成药泥,加入几滴茶油,拌匀备用,洗澡后擦干,用药棉蘸药泥,涂擦患部至热,使患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早晚各1次。
7.五倍子、白芨各50克,共研细末,用食醋500毫升调匀,置砂锅内文火煎熬成糊状,冷却,每晚睡前擦患处,次日清洗干净。
8.樱桃水外擦,樱桃十枚放于玻璃杯中,取汁涂患处,1日3次。
9.蛇床子50克,雄黄、硫黄、密陀僧、枯矾、硼砂各30克,樟脑、轻粉各10克,冰片5克,研极细末,过120目筛,高压消毒,密封备用,患部清洗擦干后,取药末少许,加醋精适量,调成糊状,用鲜生姜切片蘸药反复用力涂擦患处,每日3~5次,每次错擦至皮肤发红为度,7日1个疗程,治愈后,继续用药2各疗程,以达根治。
10.硼砂10克,老黄瓜1枚,黄瓜去瓤后撒上硼砂,待溶化出现露珠后,将黄瓜切成小块外擦患处,每日3次。
11.苦参、地肤子各20克,研末,将猪胆1个取汁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次。
12.石灰、硫黄各30克,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熬,使石灰、硫黄混合成橘色液体,澄清过滤,冷却后,加入适量咪康唑软膏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次。
13.川椒、首乌藤、海螵蛸各25克,研末,加入75%酒精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次。
14.黄连、轻粉各25克,换脸研末,再入轻粉调匀,装瓶备用,外擦,每日3次。
15.紫皮蒜头3枚,地肤子2克,地肤子研末,紫皮蒜捣成糊状,两药调匀,外涂患处,每日2次。
◆外洗疗方:苍耳子、马齿苋、地肤子各30克,土槿皮、苦参各15克,百部10克。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1次。
◆药酊疗方:土槿皮30克,丁香10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7日,用浸液外涂患处,每日3次。
体癣
◆药酊疗方:白鹤灵芝200克,羊蹄草50克,大飞扬50克,用50%酒精1000毫升浸泡7日,外擦患处。
股癣
◆涂擦疗方:仙人掌150克,羊角丑(果)250克,了哥王75克,毛麝香50克。上药切碎,加醋500毫升,浸泡20天,去渣取液,外擦患部。
◆外洗法:土槿皮40克,大枫子、黄精、土茯苓、川楝子、白头翁各30克,龙胆草、荆芥、防风各20克,生大黄、白藓皮各15克,红花6克,上药加1000毫升陈酸,50克白酒,浸泡3小时后,加100克清水置火上煮沸15分钟,离火去渣,待温外洗皮损处,每日2次,1剂药用2日,7日为1个疗程。
顽癣
◆涂擦疗方
1.丁香5克,斑蝥7个,红娘7个,广木香3克,共研细末,用醋浸泡7日,每日取适量涂擦患处。
2.去籽川椒25克,紫皮大蒜100克,研捣成药泥,装瓶备用,用时,先用温水洗净患处,拭干,涂一薄层药泥,再用棉球反复揉搓,使药物渗入皮肤,每日1~2次,10日为1个疗程,皮损基本痊愈后,即用羊蹄跟50克,加水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擦患处,每周2~3次,坚持2~3个月。
3.蛇床子、木槿皮各50克,轻粉25克,雄黄(永飞)、白矾各20克,各药研细末,放入500毫升陈醋内,搅拌均匀,再加入鲜核桃果汁50毫升,装瓶密封浸7日。每日涂1次,涂前刮去患处表皮层屑膜后再涂药。本药有毒,切忌入口。
◆烧灼疗方:用脱脂棉1小块,依癣患面积大小,撕成薄雾状,贴于患处,然后,以火点燃,患者自觉轻微灼痛,一闪而过,有时反有舒适之感。若面积大,可分片进行。每日早晚各1次,7日1个疗程,可连用2个疗程。
注意:棉花必须成薄雾状,且均匀分布,以免灼伤。
寻常疣
◆涂擦疗方
1.大蒜秸500克,天然雨水1000毫升(两者均为鲜品为佳),将大蒜秸洗净取叶切成段,然后,和雨水一起盛于容器中浸泡7日,去掉蒜秸,取存液外擦,每日擦2~3次,以局部热为宜,连用7~10日逐渐脱落而愈。
2.苦参30克,乌梅20克,捣成粗末纱布包好,放广口瓶中,加入醋蒜(越酸越好)200毫升,浸2~3日,取药棉蘸药醋液反复涂擦患部(注意保护正常皮肤),每日3~4次,每次20分钟,连续数天。
3.老生姜1块,洗净后,用无锈刀切成5片,每片厚约5~7厘米,将姜片浸泡在陈醋中,7日后可使用,用时将取姜片一块,在患处沿1个方向反复摩擦50~60次,每日擦数次。
4.取苍术30克,木贼30克,香附30克,用纱布包好,煎煮30分钟,待药液渐温后,用手中蘸药液擦洗患处30分钟,每日1剂,每日擦3次,水温凉了可加温。
5.鲜嫩茄子数个,用清水洗净,剖开备用,将患部用热水洗泡20分钟,然后,将剖开的茄子放在疣体上,用力来回摩擦,先轻后重,直到患部出现灼热为度,每日3~4次。
6.新鲜艾叶适量,揉至出汗,在疣表面摩擦至皮肤微热或微红(不要擦伤皮肤),每日2次。
◆外敷疗方:明矾、甲珠、木鳖子、天葵子,磠砂各等份。先炒甲珠和天葵子,剥去木鳖子外壳,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本品于少许麻油调匀呈糊状,敷于最大的疣上,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7日为1个疗程。敷药后,不可与水接触,忌食辛辣燥热之品。
◆浸洗疗方:白藓皮、明矾各60克,煎汤趁热浸洗患处,每日2次。浸洗时,轻轻按摩疣的表面,使药液容易向疣组织内浸透。
◆熏洗疗方
1.板蓝根、香附、木贼各30克,水煎,先熏后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虎耳草15克,土茯苓24克,忍冬藤30克,野菊花15克。水煎,头汁内服,二汁熏洗患处。
◆艾炷灸疗法:用艾绒做成同寻常疣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患处上点燃,灸至患处灼痛,用镊子去之,换1枚再灸,直至不痛为止,一般共1~3壮,灸后局部有烧灼疤痕,四周红晕,3~7日自行脱落。如系多发性,只需灸其母疣,15日内其他子疣也逐渐自行脱落。此法适用于成人,面部不宜使用。
红斑狼疹
◆涂擦疗方
1.青黛粉25~50克(根据感染面积决定用量),菜油调匀,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2.紫草25~50克,用菜油煎,涂患处。
3.如狼疮已破,干煎鸡蛋黄,取蛋黄油兑冰片擦患处,每日数次。
◆擦洗疗方:防风、蒲公英各12克,银花30克,地肤子、白藓皮各9克,薄荷、生甘草各6克,煎汁擦法,每日擦数次,2日1剂。
◆熏洗疗方:土茯苓25~50克,金银花10~20克,水煎,熏洗患处。
鹅掌风(又称手癣)
◆外敷疗方
1.韭菜100克,切碎,蓖麻子肉(去壳)50克,共捣烂,热饭和匀,敷患处。
2.枯矾6克,羊蹄根25克,研末调匀,食醋调和敷患处。
◆涂擦疗方:
1.五倍子适量,研末,桐油调匀,涂擦患处,炭火烘之,每日数次。
2.白凤仙花适量,捣烂成泥状,涂患处,每日1次。
3.鸡蛋1个,开1个小孔,去蛋白存蛋黄,加入硫黄、川椒各9克,湿纸封固,灰火内煨熟,烘干研为末,羊蹄根汁调和,涂擦患处。
4.穿山甲10克,雄黄3克,研成细末,麻油调和,涂擦患处,火烧熏之。
5.取1个大碗,用纸紧糊碗口,纸上用针刺许多小孔,上面铺细米康约8厘米左右,手钳燃炭放糠上缓缓燃烧,烧至离纸2厘米时,将炭与糠一并除去,不得将纸烧穿,碗中则留下来糠油,用时,用药棉蘸米糠油涂擦患处,每日3次,数日即愈。
6.大枫子、苦参、蛇床子各10克,枯矾6克,硼砂5克,共研细末,调入凡士林15克,备用,早晚用其药膏搽手掌,连用10日,为防复发,1个月后可重复使用1个疗程。
7.雄黄30克,冰片6克,猪油少许,先将雄黄、冰片捣为细末,再将猪油化开烧汤,调和成膏,密封备用,每日洗手干净后将药膏涂在患处数次,涂好后两手狠搓,直至感觉发热,连用半个月。
8.黄檗、土茯苓各30克,水杨酸50克,苯甲酸15克,冰片5克,共研末,加凡士林50克,混合调匀成膏,用时,先用温水浸泡手掌15分钟,去净皮屑,涂上药膏,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绷带严密包扎,每隔3日用1次,此法适用角化型鹅掌风。
9.黄檗30克,炒炭存性,贯仲15克,复合维生素B30片,共研末,加复方鱼肝油软膏50克,混合调匀成膏药,用时,先将手掌在温水中浸泡15分钟,去净皮屑拭干,涂上药膏,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绷带包扎,每隔3日用药1次。此方使用糜烂型鹅掌风。
◆搓擦疗方:大葱白7片,蜂蜜一盅,共捣成泥,搓擦患掌,然后,将掌对火烤,烤至能忍受为度,次数,时间不限。
◆浸泡疗方
1.当归、桃仁、红花各30克,青木香60克,上药浸泡入米醋1000毫升中,7日后开始以浸泡液浸泡患病手足20分钟,每日1次,每剂可泡10日,20天为1个疗程。
2.鲜嫩芭蕉叶,煎汁浸泡。
◆外洗疗方:鲜核桃外面青皮适量,与适量鸽子屎水煎,频洗患处。
◆烫洗疗方:荆芥、防风、金玉花、皂刺、蛇床子、贯众、芫花、白藓皮、鹤虱、苦参各5克,水煎,烫洗患处。
◆熏洗疗方
1.凤仙花全草1棵,豨签草30克,蝉蜕10克,水煎,趁热先熏后洗。
2.鲜侧柏叶250克,水煮沸,趁热先熏后洗,每日3次,15日为1个疗程。
3.陈艾150克,水煎,趁热倒大口瓶内,将手心在瓶口上熏,药汁冷了煎热再熏,熏完再洗。
过敏性皮炎
◆外洗疗方:生甘草10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过滤去渣,外洗患处,每日1次,连用数次。
◆中成药疗方:选用2%樟脑软膏、氟轻松软膏外敷,日敷数次。
接触性皮炎
◆涂擦疗方:鲜犁头草120克,洗净捣烂取汁,涂擦患处,每日2~3次。
湿疹
◆外敷法
1.马铃薯适量,捣烂如泥,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4~6次。
2.绿豆粉30克,蜂蜜9克,冰片3克,醋30毫升,混合调匀后,敷于患处,每日1次。
3.黄连5克,研末,加入凡士林50克调匀,敷于患处,每日2~3次。
4.枯矾6克,轻粉、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香油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
5.仙人掌2片,去皮刺,捣烂如泥,加铅粉、枯矾各30克,冰片15克,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5日,治疗阴囊湿疹。
6.赤石脂适量,研为末,敷于患处,每日2~3次,治疗脐部湿疹。
7.黄檗9克,研为末,每次适量敷患处,每日1~2次,治疗脐部湿疹。
8.牡蛎粉、枯矾各30克,共研细末,洗净患处,敷于患处。
9.绿豆粉30克,用锅炒或灰黑色,与蜂蜜9克,冰片3克,醋30毫升,混合成胶状,摊在油纸上,当中留孔,贴敷于患处。
◆湿敷法:芒硝150~300克,根据皮损大小增减药量,用适量冷开水溶化芒硝后,用消毒纱布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3~4次,每次30~60分钟。
◆敷贴穴位法
1.青黛、黄檗各15克,煅石膏、百部、黄连、地龙、地肤子各10克,苦参20克,滑石5克。研成细末,调拌凡士林或蛋清,敷贴于曲池、血海、肺俞、天应等穴位,包扎固定,每日换1次。
2.轻粉、飞辰砂各3克,东丹0.6克,研细末,用麻油、黄蜡熬炼成膏,敷贴于曲池、血海、天应穴位。
3.女贞叶30克,地骨皮12克,大黄、黄檗、松花粉各6克,研末,敷贴于肺俞,天应穴位。
4.紫苏叶30克,研细末,调拌适量蜂蜜,敷贴于三阴交、蠡沟、天应穴位。治疗阴囊湿疹。
◆涂擦疗方
1.捕捉活蟾蜍(癞蛤蟆)3~5只,用清水洗净,把蟾蜍之背皮剥下,用针刺数孔以排除毒气,然后用此皮涂擦患处,每日2~3次,连用4~7日。
2.鸡蛋若干个煮熟,剥皮取蛋黄放铁锅内熬油,每日以蛋黄液涂擦患处2次,连用7日。
3.适量蜂蜜放入杯中溶化,用它来涂抹患处,每日2~3次。
4.地龙白砂糖浸出液外涂患处。
5.研黄、吴茱萸各20克。共研细末,用棉包好,泡于茶油中24小时,每晚睡前用此药包不停地擦患处,一直擦到有灼热感为度,连擦数次。
6.青黛、蒲黄、滑石各30克,共研细末备用,患处渗液者干粉外扑,无渗液者,麻油调敷。
7.青黛、滑石、弥陀僧、硫黄各等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使用时,取药粉少量,用香油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3次,适用于阴囊湿疹。
8.枯矾、松花粉各等量,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者直接将药粉撒于患处,无渗出液者用麻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9.花椒、明矾各15克,共研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2次,适用于阴囊湿疹。
10.辛夷、菊花、滑石、淀粉、梅片各适量,研末,外擦。
11.鲜鱼腥草、松树内层皮各半切碎共捣烂,用布袋包紧,将药包加热后揉擦患处。
12.黄连、黄檗、紫花地丁、炉甘石、生地榆、白藓皮、地肤子各25克,冰片5克,乳香5克,薄荷10克,共研细末,麻油适量,加热至八成熟,倒入药末,边搅边加热,待药末搅成糊状,冷却后备用。用时,将药糊均匀地涂在皮损部位,覆盖无菌敷料,包扎固定,每日2次。适用于慢性湿疹。
◆外洗法
1.瞿麦根适量,水煎外洗。
2.艾叶、千里光各30克,加水浓煎后,洗患处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豯签草、苦参各30克,地肤子15克,明矾9克,水煎取汁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
4.生百部、生姜各50克,加2000毫升水,煎至1500毫升,每日1次。
5.荆芥、葱各适量,荆芥水煎外洗,葱煨贴,每日2次,适用脐部湿疹。
◆温洗疗方
1.川黄檗、野菊花、苍耳子、紫草、马齿苋、白蒺藜、皂角刺、生甘草各30克。水煎,温洗。
2.新鲜鱼腥草100克(干品15克),放入烧开的1000毫升沸水中,再煎煮3~5分钟,稍凉用纱布蘸药液温洗阴囊,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7日。
3.鲜嫩番薯叶适量,切净切碎,加少许食盐同捣烂,水煎后趁温洗患部,洗后用滑石粉撒布,每日2~3次。
4.金银花、苦参各20克,石菖蒲、白藓皮、大枫子、地肤子各15克,大黄、蝉蜕各10克,水煎,温洗患处,每日3次,每次20分钟。适用于肛门湿疹。
5.苦参60克,百部、蛇床子、益母草、防风、桂枝各30克,枳壳15克,清水充分浸泡后加温水1000毫升,水煎2次,得混合液约600毫升,趁温浸洗患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剂可用3日,水温凉再加温热,15日为1个疗程。
◆熏洗疗方
1.取洁净陈石灰适量,研成细粉,装入瓶中备用,使用时,先取野菊花250克,切碎,置锅内加水2000毫升,文火煎至800毫升,过滤,趁热熏洗患处15分钟,立即用陈石灰粉适量扑之,每日2次。
2.大黄、黄檗、荆芥、白藓皮、苦参、地肤子各10克,黄连、枯矾各6克,苍术15克,水煎,熏洗坐浴20分钟,每日1~2次,7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急性湿疹。
3.当归尾、蛇床子各15克,苦参、威灵仙、地肤子、五倍子、白芍、白藓皮、土茯苓各10克,川椒6克,水煎,熏洗坐浴20分钟,每日1~2次,7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慢性湿疹。
4.木槿皮根,调地床子各60克,水煎,熏洗患处。治疗阴囊湿疹。
5.苦参、荆芥、艾叶、防风、杏仁、蛇床子、猪胆汁各16克,细辛10克。加水2000毫升,文火煮沸40分钟,去渣取液,趁热先熏后洗患部,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治疗阴囊湿疹。
6.用冰硼散2支,泡热水1000毫升,熏洗阴囊,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治疗阴囊湿疹。
7.蛇床子、地肤子、苦参各20克,为保障0克,枯矾10克,加水1500毫升,煎后先用蒸汽外熏3~5分钟,待温坐浴浸洗15~20分钟,每日1剂,1日2次,15次为1个疗程,治疗肛门湿疹。
8.马齿苋、苦参、白藓皮、黄芩、地肤子各30克,青黛20克,水煎熏洗,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治疗肛门湿疹。
◆撒粉疗方
1.食盐、白矾各等份,食盐用火炒至焦黄,白矾置瓦片上煅枯,各研为末,搅匀,瓶贮密封备用,使用时,先将患处洗净,撒药粉少许,包扎固定,隔日换药1次。
2.龙骨、枯矾各3~6克,共研细末,将药粉撒脐中,1日2次,治疗脐部湿疹。
3.牡蛎、炉甘石粉各适量(等份),每次适量撒于脐孔,每日2次,治疗脐部湿疹。
4.龙骨1.5克,黄檗、枯矾各6克,共研细末,撒于脐上,每日2次,治疗脐部湿疹。
5.槟榔、黄檗、苍术各适量,共研细末,撒于脐上,每日2次,治疗脐部湿疹。
6.牡蛎粉,枯矾各30克,共研细末,洗净患处后,用此粉扑撒患处,治疗阴囊湿疹。
7.青黛30克,蛤粉90克,生石膏60克,芦荟6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洗净患处,取药液30克,扑撒患处,每日2~3次,治疗阴囊湿疹。
◆验方:马齿苋30克,苦参、蛇床子、泽泻各15克,黄檗、龙胆草、红花各9克,大黄、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马齿苋合剂可有效祛湿止痒,同事的父亲坚持治疗半年多后,病情基本痊愈,解决了同事的1个大烦恼。
◆偏方:取新鲜鸡蛋洗净煮熟,去掉蛋白,将蛋黄放入铁勺内于炭火上熬炼出油,去渣后将蛋黄油直接擦抹患部,每日1~2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渗液、瘙痒等症状会明显减轻,经3~5次后即可痊愈。
痱子
◆涂擦疗方:取芦荟叶、取刺洗净,捣烂,用纱布包好,均匀地外涂于长痱子的部位,每日早晚各1次。
◆外洗疗方
1.菊花全草或花,水煎,外洗患处,每日数次。
2.金银花、车前草、野菊花各20克,水煎取汁,加冰片少许,外洗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日。
3.竹叶、车前草各等量,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3~5次,连续3~5日。
◆中成药疗方
1.洗澡时,在水中放几滴风油精,连洗数次,痱子会逐渐消退。通常用风油精洗澡,可预防痱子的产生。
2.取六神丸5~0粒,研碎,加入洗澡水中,外洗。
◆验方:将10克花椒放入搪瓷缸内,冲入200毫升开水,在小火上煮5~6分钟,煮后待稍凉不烫手时,用药棉蘸花椒水轻擦患处。12小时后,痱子的脓尖一般可收缩干瘪。为巩固疗效,可将剩余的花椒水在小火上温一下,再重新擦洗患处,经这样处理后,痱子即可全部消失。
◆偏方:取食盐适量,放锅内炒至焦黄时取出,放凉备用,用时取适量焦食盐置于盆内,加适量温水,盐与水的比例为1:100,使之完全溶解,再取一干净毛巾放入盆中蘸湿,然后略拧,敷于患处,温热程度以能接受为宜,每日数次,2~3日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