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健康中医图解" class="reference-link">人体与健康中医图解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生之本,本于阴阳”,男性阴阳平衡、五行调和、经络通畅方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男性与阴阳五行"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与阴阳五行
人体由阴阳二气构成,是男性生命的根本,《素问·生气通天论》就曾指出:“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的经络、脏腑、气血、疾病等均可以用阴阳来划分,如对男性整体来说,外表为阳、内在是阴;对男性外部躯体来说,背后为阳、胸前为阴;且上为阳,而下部为阴;对男性内脏而言,脏为阴、腑为阳;而疾病中也可将实证视为阳,将虚证视为阴。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又包含着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与五行相联系,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判定男性的健康程度。肝性升发,与木的升发有类似之处,故以肝属木;火温热,而心阳温煦,故以心属火;肺有肃降作用,与金的收敛特性相似,故以肺属金;肾为藏精之所,并可滋养全身,与水的滋润作用相近,故以肾属水;脾有生化之功效,与土生化万物的特性类似,故以脾属土。人体脏腑之间相生相克,既可相互滋生,又可相互损伤。故男性健康应注重阴阳的平衡和五行的调和。
男性阴阳五行健康观"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阴阳五行健康观
男性健康需注重阴阳的平衡和五行的调和。《黄帝内经》就曾提出“平人”的健康人概念,并指出“阴阳平衡”是健康的重要先决条件。
健康男性的阴阳二气常会处于一种平衡的动态中,正如《素问·调经论》中所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名曰平人”。阴阳平衡则经络通畅、气血协调、脏腑和谐,因此阴阳之气平衡者会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
男性五行的调和是保持自身健康的关键。人体五脏六腑分属于五行,任何一部分脏器受到损伤均会引起人体其他部位的病变,只有保证五行调和,才能确保男性的健康。譬如肾水不足则无法使肝木得到滋润,肝火过旺,大肠就会吸收粪便中的水分补给肝木,肝火由此而降,却导致大便干燥,从而引起便秘。可见男性人体中五行脏腑相互影响,一方受损则殃及全身。所以,保证男性五行的调和是实现身体强健、益寿延年的重要条件。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从人体五行的角度对症下药。
现代医学视点
阴阳平衡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阴阳平衡方能使脏腑调和、气血协调、经络通畅。现代医学提出一种“天平学说”,是对一些疾病病因和病理的高度概括。“天平学说”认为人体相互依存而又相互对立的两方面一旦失去平衡则会引起疾病。如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病理机制被概括为致溃疡因子与抗溃疡因子失去平衡所致。虽然阴阳平衡与“天平学说”属于两种不同的医学范畴,但其理论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男性健康与经络"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健康与经络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路径,也是连接人体脏腑、器官、肌肉、骨骼、经筋等各个部分的主要途径。《黄帝内经》就曾指出人体经络的重要性,即人体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对男性有“决生死,治百病”的影响。一般来说,常见的经脉包括以下12种: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男性只有保证经络阴阳的平衡,才能确保身体的健康。
经络联通人体各个部位,男性可以通过经络实现对全身的维护和调整。中医认为,“气为血帅,气行血行,血为气母,血至气至,气若顺得意轻松,血若通远离病痛”。可见,只有经络通畅才能有效祛除疾病、永葆健康。一旦经络受到阻碍,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但可通过舒经活络方式进行治疗。《黄帝内经》中指出:“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
男性健康与脏腑"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健康与脏腑
《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说明人体的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量的临床观察充分证明,脏腑疾患能使某些相应经穴出现异常反应。刺激这些异常反应点或相关腧穴,对相应脏腑的功能活动具有相对特异的调整作用。这种经穴-脏腑相关理论,在《内经》中已有充分表述。《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藏之害矣。”
现代医学视点
心既主血脉,保证人体循 环系统的正常运作,又主神志,对人的精神与意识有一定的影响。现代医学认为,心脏是血液的助推器,可向身体各器官与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与氧气,并有利于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代谢产物排泄,从而使细胞的正常功能得到维持。此外,体内的某些激素和体液也须通过心脏与血液进行传输
解码男性体质" class="reference-link">解码男性体质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不同因素可造就男性不同的体质,不同体质导致不同的健康状况,《灵枢·寿夭刚柔》就曾指出:“体强人欺病,体弱病欺人。”
影响男性体质的内部因素" class="reference-link">影响男性体质的内部因素
男性因禀赋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形成阳气为重的体质,出现剽悍、刚健、争强好胜、冲动易怒等特性。形成男性特殊体质多由以下因素引起:
1.遗传因素
先天禀赋是男性体质形成的基础,父母精血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后代体质状况,精血旺盛则后代体质强健;而父母精血弱者则后代多表现为体虚多病。正如《灵枢·寿夭刚柔》所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
2.年龄因素
年龄是影响男性体质变化的重要因素。《灵枢·营卫生会篇》中曾指出:“老壮不同气……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男性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会经历一个发展、旺盛、衰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男性的体质会因此呈现不同的特性。
3.饮食营养因素
饮食对男性体质也会产生影响。温热壮阳食物会促使男性形成阳盛体质,寒凉食物则会导致男性出现阳虚体质,肥腻厚味食物易导致男性出现湿热体质,伤精损阳食物则容易引起男性的精亏体质。故合理的饮食是促进男性形成良好体质的重要条件。
4.疾病
疾病多因邪气侵袭而致阴阳失衡。健康男性体质一般较为强壮,但若受到疾病的困扰,男性往往会因此出现阴阳气血失衡,从而引起男性体质的恶化,形成虚弱型体质。而某些男性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误食或偏食某种药物也常会引起体质的改变。
影响男性体质的外部因素" class="reference-link">影响男性体质的外部因素
影响男性体质的因素各异,不仅包括先天遗传、饮食、外部环境和年龄差异,还可包括疾病、锻炼、生活习惯等。
疾病多因邪气侵袭而致阴阳失衡。健康男性体质一般较为强壮,但若受到疾病的困扰,男性往往会因此出现阴阳气血的失衡,从而引起男性体质的恶化,形成虚弱型体质。而某些男性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误食或偏食某种药物,也常会引起体质的改变。
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阴阳与气血平衡的重要途径,坚持体育锻炼可使男性食欲增强、血脉相通、远离疾病。因此,喜好锻炼者多体质强健,而终日静止不常运动者多体质虚弱。
日常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男性体质特性的差异。终日劳累者不仅伤神气虚,引起虚弱体质,还可导致男性寿命的缩短。此外,长期昼夜颠倒的男性多出现阴阳气血运行紊乱,导致体质的降低;而终日卧床不起者容易损伤元气,导致体质的虚弱;嗜酒无度、房事频繁者也均会影响到男性的正常体质。
现代医学视点
男性体质受先天禀赋的影响,会因父母精血的强弱出现后代体质的强壮与虚弱之分。现代医学认为男性体质往往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会将有遗传信息的DNA通过精子与卵子传递给后代,特定结构的DNA会引起特定结构蛋白质与生物酶的产生,从而影响后代生理特征与形态结构的差异,致使男性体质表现为不同的状况。
男性体质与健康"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体质与健康
肥、瘦体质是男性最常见的体质类型,早在《灵枢》中就曾记载了以人体胖瘦划分体质的方法。肥质男性往往体形粗壮、肌肉丰满、背宽腹大、体重超常、懒于运动;而瘦质男性多有体重较轻、骨骼较小、身单力薄等特征。
肥质男性多属痰湿过盛之体,容易患阳虚湿盛等疾患,严重妨碍了男性健康。故肥质男性应注重对个人体质的调节。首先肥质男性须注重饮食调节,严格限制食量,忌食肥腻厚味食品,要以米、面、粗粮为主,辅以瘦肉、鱼肉、豆制品和各种绿色蔬菜与水果;其次,肥质男性应加大运动量,可以采取跑步、游泳、减肥气功等方式进行锻炼;最后,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适宜的药物治疗也会有效调节肥质男性的体质状态。
瘦质男性多精气不足、阴阳亏虚,往往会表现为阴虚火旺之症,故瘦质男性应注重清虚火,同时更应加强对自身精气的补益。瘦质男性可以以滋养阴阳精气的食物为主,经常食用一些肉类、乳类、鸡蛋、蔬菜与水果等食物,也可适量服用枸杞等滋补药物;最后,锻炼必不可少,瘦质男性不仅可通过某些气功强身健体,还可通过按摩涌泉、足三里等穴位实现体质的改善。
胖瘦适宜的体质是最佳的体质状态,这类男性阴阳平衡、脏腑调和、身体强健,如能配合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锻炼,则可使其体质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男性体质与五行"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体质与五行
根据五行学说,又可将男性体质分为金形、木形、水形、火形、土形五种。
金形体质的男性因阳盛阴虚往往会引起肺系疾病与发痛病症,故金形体质男性多四肢消瘦、背宽形瘦、严谨精干。此类体质的男性应注重滋水生金,多食用乳类食品和蔬菜、水果等食物;此外金形体质的男性还应节欲保精或经常做些健肺的运动。
木形体质的男性因阴盛阳衰,多会肝气旺盛,以至于出现精神抑郁等症,多表现为身体瘦弱、有气无力、多愁善感。此类男性应食用辛通偏温的食物,如葱、姜、蒜等;此外木形体质者应注重精神的调节,实现心胸的豁达与心情的愉悦,同时也可食用一些舒肝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水形体质的男性因阴盛阳虚,常会导致男性抵抗力降低,从而易出现感冒等症。此类体质的男性多表现为体态肥大、行动迟缓、心胸狭窄。对其体质的调节首先应注重温补壮阳食物的食用,如韭菜、狗肉、羊肉等;此外,还应节欲保精,并加强壮阳补气气功的练习。
火形体质的男性因阳盛阴虚多会出现身材瘦小、暴躁易怒等症状。此类体质的男性应平心静气、清新宁神,避免与人争执,可坚持进行某些能够陶冶情操的休闲运动,如慢跑、散步、下棋、气功等,同时还应食用阴柔清淡食物。
土形体质的男性阴阳气和、脾胃易伤,此类体质的男性多体格健壮、性情温和。但在生活中应注重脾胃的调节,多食清淡益气的食物,而且少食肥腻厚味食品。此外,还应节制房事、培养愉快的情绪。
现代医学视点
体质与健康关系密切,对此,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都同样非常重视。例如中医理论中认为肥质男性多体态臃肿、懒于运动,因其多为痰湿过盛之体,故容易患阳虚湿盛等疾病,严重影响其健康与长寿。现代医学认为肥胖会引起脂肪组织的堆积,并常会伴生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症,其观点基本一致。
据现代医学研究,40~50岁之间的男性,体重每增加1.5斤,死亡率会随之提升1个百分点,肥胖者的死亡率较正常人要高80%之多。
男性健康的“天敌”"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健康的“天敌”
健康是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整体,一旦机体内外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到男性的健康,这些因素不仅包括先天禀赋,还包括后天的影响。
男性健康与情志饮食"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健康与情志饮食
男性健康的“天敌”包括如下几个因素:
1.情绪低迷、心情不畅
精神情志不畅是男性健康的最大“天敌”。中医认为,七情不节则伤及脏腑,过于悲观、忧郁、暴躁易怒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与生理疾病,并可能诱发头痛、食欲不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甚至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2.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是男性健康的又一个“天敌”。中医认为,饮食无常、饥饱无度的男性多会伤及脾胃,以致多病早衰。《黄帝内经》就曾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偏食或喜食厚味也易对男性健康造成威胁,如“多食盐,则脉凝泣变色;多食苦,则皮枯而毛衰”。
3.食性不当
不注重食物特性,不加选择的食用常会影响男性健康。若为阳虚之身,却食寒凉食品;若为阴虚之体,却食补阳食物,均会损伤男性阴阳气血的平衡,引起众多危害健康的问题。
男性健康房事"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健康房事
1.房事过度
中医认为,精、气、神是维持男性健康的根本,若房事过度则会使肾精受损,从而导致气馁神散,轻者会引起男性身体不适,重者会引发多种疾病。男性常因纵欲过度出现房事劳伤,表现为浑身无力、食欲不振、腰酸背疼、头晕脑胀、性交后大汗淋漓,甚至四肢发冷,出现昏厥。
2.频繁手淫
男性健康重在血气、精髓的滋养。血气与精髓充盈,男性则会精力旺盛、身体强健、延年益寿;但若精气耗损过多则会引起男性生存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频繁的手淫是损耗精血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但会引起男性精髓与血气的亏虚,使男性出现乏困无力、精神萎靡、腰酸背痛等症状,还会使男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导致精虚不能化气,出现优柔寡断、烦躁易怒、忧郁多疑、缺乏自信等现象。此外,精虚无法化气,气虚无法化神,从而引起男性智力的下降。
现代医学视点
中医认为频繁手淫容易引起男性精血损耗、肾气亏虚、智力下降。现代医学认为,手淫过度往往会导致性功能衰退,出现勃起障碍会发生早泄。频繁手淫势必会引起过度射精,而过度射精多会削弱大脑的多巴胺、乙酰胆碱和复合胺神经系统,为男性带来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筋疲力尽、视力降低等不良影响。这些都证明了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相同之处。
男性养生"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养生
精、气、神是构成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精充、气足、神全则益寿延年,精亏、气虚、肾衰则体弱多病,故男性养生重在精、气、神的保养。
男性养生原则" class="reference-link">男性养生原则
精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有“先天精”与“后天精”之分。精可化气,又可益神,《东医宝鉴·内景篇》中就曾指出:“先宝其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身健而少病。内则五藏敷华,外则肌肤润泽,容颜光彩,耳目聪明,老当益壮矣”。精还有助阳之功效,正如《寿世保元》所说:“男子以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精盛则思室,血盛则怀胎。”可见肾精充盈则阳气勃发,而肾精亏虚则阳虚火衰、性欲冷淡。
阳气为男性生命活动的动力,《素问》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又是男性特征形成与发育的影响因素,阳气盛者则健壮刚强,充满男性气概,肾阳虚者则会影响到男性正常功能的降低,一般可通过温阳益气药物进行补益与治疗。阳气还可维持正常的房事,阳气盛则肾精充实,阳气虚则阳事不坚。陈士铎在《辨证录》曾说:“交感之时,妇人正在兴浓而男子先萎,阳事不坚,精难射远,人以为命门之火衰也,谁知阳气之大衰乎”。此外,阳气还可抗邪卫外,阳气盛则可抵抗六淫,阳气虚则会令邪气入侵,滋生疾病。
神是男性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可以体现精气的充盈与否,古人就曾提出“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的观点;神又可影响精气的运行与消耗,“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是对其影响的阐释。《灵枢·本神篇》也曾对此做出论述:“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痿厥,精时自下”。
精、气、神的保养与调适" class="reference-link">精、气、神的保养与调适
男性养生的关键是保精益气调神,那么,什么是保精益气调神呢?
1.保精
保精就是保养肾精。中医认为,男性不可“破阳太早”,亦不可“纵心恣意,倍力行房”,男性保精关键是要节制房事,以免耗伤肾精;男性还可借助饮食生精,《黄帝内经》认为“精生于谷”,只有得到水谷精微不断化生,才能保证肾精的充盈;药物是男性保精养精的重要途径,清代医学家叶天士指出血肉有情之品是补精的佳品,如鹿角胶、牛骨髓、紫河车、鱼鳔等均有固精养精之功效。
2.益气
益气就是阳气的护养和助益。阳气的护养首先应防寒。“严寒冬令为杀戾之气也”,故男性应在冬季注意防寒,只有御防寒邪的侵入才能摄护阳气;春夏温暖之季也应防止过度贪凉,以免损伤阳气,《老老恒言·燕息》就曾指出:“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辛甘温热食物也可护气养阳,《素问》中就曾指出“辛甘发散为阳”,故男性可多食葱、姜、蒜,及花生、羊肉等食品。
3.调神
“太上养神,其次养形”,调神在养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男性首先应注重修身养性,祛除不良的嗜欲、情绪与杂念,不因“荣华势利”“素颜玉肤”“爱恶利害”“功名声誉”而劳心伤神;其次,男性应进行合理的生活调养,不仅要节制房事、顺应四时,还需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良好的休息可影响男性的神情,《素问》指出:“起居如惊,神气乃浮”;此外,养神还须合理饮食,不可多食辛辣厚味食品,《素问·生气通天论》也曾指出:“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男性调神重在修身养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心安而不?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只有实现神情的调和,才能促进精、气的保养,反之则会伤精损气。
现代医学视点
现代医学认为,情绪平和愉快可保证大脑的活跃与身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调,使男性可以精力充沛,并可大大提高其体力与脑力劳动的效率,同时积极的情绪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情绪消极者大脑和神经系统往往会出现异常,如恐惧会促进肾上腺分泌增加,呼吸、心跳、脉搏加快,血小板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引起血液的凝固,导致全身病痛的出现。
显然,这和传统中医关于“调神”的理论是基本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