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2 烦躁,抑郁
烦躁、抑郁,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体验,比如说事业低落、升迁遥遥无期、生活空虚无味。处理得当,可成为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动力。若处理不当,则形成抑郁症,危害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生活、工作。
烦躁、抑郁犹如一对孪生姐妹,都是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甚至是思维、认知功能衰退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长期面对激烈竞争和生活压力,心境若不加以疏导,持续处于一种“灰色”的情绪状态,往往会对人生对生活失去憧憬,变得郁郁寡欢,甚至因苦恼、忧伤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念头。
危险信号
情绪低落是烦躁、抑郁者的主要特征,但其发病前还潜藏着一些易被忽视的危险信号:
烦躁者常见信号如:
A.常无缘无故的胸中烦闷,内心不安宁,手足扰动不宁。
B.对工作、生活常会无所适从,失去目标。
C.口渴不喜饮,自己把脉发现脉数细弱。
D.常为一些小事表现出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的情绪。
E.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耐心,与人沟通不达自己意愿时,常有急躁反映。
F.腹胀、便秘、不思饮食、彻夜不眠。
抑郁者常见信号如:
A.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郁郁寡欢,度日如年。
B.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
C.失眠、早醒、睡眠过多。
D.性欲减低,性功能减退。
E.自我评价过低,多自责、内疚、消极、否定的态度。
F.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
G.常出现以死求解脱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现代职业人士处于客观环境瞬息万变、婚姻家庭千头万绪、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境遇中,难免会有烦恼、悲痛、焦虑等负面情绪。一旦缺乏健康的情绪反应就会与身心健康无缘,步入衰老的行列。
相关知识:
烦躁是一种常见的心烦躁动的症状,烦为心热、郁烦;躁为躁急、躁动。烦与躁常并称,但又有先后之别,在临床表现上,若先烦后躁,则称烦躁;反之,则称躁烦。在病症的产生变化上,若温热病邪热进入体内时,多出现高热、口渴、胸中烦闷、手足扰动等反映,因热盛引起四肢扰动,此时症像的变化大多由烦到躁,属“烦躁”;若因烦而感到身冷、足无意识动作、形倦神疲、口干不饮、脉细弱时,即属“躁烦”。烦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一定特殊环境中的异常情绪反应,其原因很多,但主要来自不好的心情和工作上的不顺以及精神性焦虑症等。焦虑性焦虑症最突出的症像即是焦虑,包括精神、运动和躯体各个方面。一般来说,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正常情绪状态,如人际关系不顺利,矛盾冲突激烈时,正常人都可能产生焦虑反应,但其也会随着问题的解决而随之消除,故不属于焦虑症的范围。但若受到某些强烈的心理刺激和矛盾冲突后,若出现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及不必要的过分担忧等症状,甚至伴有一种不祥预感时就不可轻视。如不加治愈,甚至还会出现失眠、头痛、口干、出汗、脸色苍白或潮红、血压升高、呼吸短促、心跳加快、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泻、性功能障碍及女性月经紊乱等强烈的身体负面反应。
抑郁症也属于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性疾病,以心情显著而持久的低落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相应的思维、行为改变。该病症的特征是类型多,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内源性抑郁症,多见懒、呆、变、忧、虑等特征;反应性抑郁症,由各种精神刺激、挫折打击而导致的抑郁症,遇天灾人祸、失恋婚变、重病、事业挫折等,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患此症;隐匿性抑郁症,常表现为各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心悸、胸闷、中上腹不适、气短、出汗、消瘦、失眠等;由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导致情绪持续忧郁、消沉;由躯体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抑郁症,如心脏病、肺部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以及重感冒、高热等;产后抑郁症,对婴儿产生内疚、痛恨、不爱或厌恶的反常心理。常见症状是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更年期忧郁症,因某些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引起,多有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临床症状以焦虑抑郁为主,智能良好;老年抑郁症,常有无精打采、郁郁寡欢、焦虑恐惧、孤独感、自悲、绝望、便秘、无名疼痛等症状。对于患“绝症”的老年人来说,甚至产生自杀等心理。
◎导致因素◎
烦躁、抑郁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是不良社会性和心理性因素。对办公室职业人士来说,下面几种情况较易引发烦躁、抑郁:
A.自我期望值过高,自尊心强。
B.虚荣心强,不切实际地盲目攀比。
C.长期持续性加班,身体超负荷运转,心情抑郁。
D.繁重的家庭经济负担,给人抑郁感。
E.生活、事业缺少目标,行为懒散,情绪低落。
F.饮食不当、频繁进食高脂、高糖食物,心情不愉悦。
F.饮食不当、频繁进食高脂、高糖食物,心情不愉悦。
G.交际圈小、社交冷漠、性格孤僻,多抑郁。
H.睡眠不足,情绪受影响。
I.长期的电脑办公,户外接触少,情绪易抑郁。
J.工作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
K.与上级、同事在工作沟通交流中产生的意见分歧。
L.对待问题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担心得罪同事与上级。
办公室小动作
采用下面的“小动作”能有效地预防抑郁症的发生:
1.躺位,两手重叠按在关元穴即小腹肚脐垂直向下三寸处,顺、逆时针各转50圈,由轻到重,由慢到快。每日1次。
2.俯卧位或站立,双手按摩腰背部,从上到下。用力要均匀,动作有节律性,做60次。
3.坐位,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从前额正中央开始,紧贴皮肤,分别向两侧捻至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1寸),反复操作约5分钟。
4.站位,用手掌在胸前由胸骨处向下摩擦至腹部,一上一下各做60次。
5.站位或坐位,点按双手的神门穴,至穴位处有酸痛感,再点按30次。
6.站位或坐位,点按百会穴至有痛感,再点按30次,每日1遍。
7.坐位,点按小腿两侧的足三里穴,至穴处处有明显酸胀感,再连续点按30次。
8.站位或坐位,点按阴郄穴,达到有酸胀感,点按30次。
9.坐位,用双手掌轻轻地搓面部和后颈部,搓30次。
10.坐位,点按通里穴,按到穴位有酸胀感,点按30~40次,每天1遍。
其他预防措施
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烦躁、抑郁,选对方法对病症的缓解和治疗大有裨益。
对于烦躁病症的人群来说,下面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1.重新审视挫折、压力。学会看到压力、挫折的正面作用和积极动力,把它当做一个使自己能力提高的机会。给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与周全的计划,让自己的能力达到“滴水石穿”的进步。但不易增加压力包袱,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打击。
2.自我放松。烦躁不安时,可让自己停下手头的工作,仅仅是闭目,片刻的放松对压力的释放,排除恶劣情绪的干扰也是有益的。若仍不见效,可紧握拳头,绷紧胳膊,体验上肢的紧张感觉,然后迅速把拳放开,体会手臂的沉重、无力、放松。反复做几次,相信你会找到放松的感觉。
3.变换环境。多听一些舒缓流畅的音乐,亲近大自然,领略山水风光,参加积极的户外运动,情趣爱好会变得丰富多彩,心境自然也会得到舒缓。
当然一些专业的心理烦躁的治疗方法,也值得大家效仿。比如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心情不佳时,应对自己采取积极暗示,告诫自己这是正常现象,同时多回想往日的美好情景和自我感到自豪的事情,以此缓解心理压力。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特定时期和场合很有实际效果。
对于抑郁病者来说,可采用下面的方法来治疗。
1.品茗花草茶,疏解抑郁。茶具有温养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的功效,可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作用。这里介绍一种洋参玫瑰茶,其主要材料为西洋参、黄芪6克、枸杞各6克,玫瑰15朵。将药材洗净,加500毫升滚水冲泡,焖约20分钟即可。此茶可养阴血、清心解郁、补充精神、增强免疫功能,尤其适合春季养生。
2.饮食调补。抑郁患者尤其适合进食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类食物。如低脂牛奶可减缓情绪的紧张、暴躁或焦虑;香蕉富含的生物碱可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帮助大脑减少忧郁情绪;葡萄柚可净化繁杂思绪、提神醒脑;菠菜含有大量能抑制抑郁症的叶酸。但要忌食辛、辣、腌、熏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心理负荷。
3.接受心理辅导也是治疗抑郁症的一项辅助工具。和心理医生谈心有助于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情绪反应的动因,以及自我乐意接受应付问题与压力的方法和方式。但其不能立竿见影,只有在几周后才可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