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婴儿苔藓

蚊虫叮咬引起的过敏反应、伴有瘙痒

发病原因

蚊虫叮咬的部位过敏

孩子被蚊虫叮咬的部位出现过敏反应,红肿并且感到非常痒。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功能还不是十分健全。这种情况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更常见。

症状表现

被蚊虫叮咬过的部位红肿、瘙痒

被蚊虫叮咬过的部位出现红肿,并且起水疱,还伴有很强烈的瘙痒,经常会被孩子抓破出血。

治疗护理

可以使用一些止痒的药物

瘙痒感如果强烈的话应该尽早就医。医生会给孩子使用一些止痒的抗组胺药物及类固醇软膏。家长应该注意尽量给孩子穿的衣物可以遮住全身,避免孩子皮肤裸露在外,还要剪短孩子的指甲防止抓破被叮咬部位。

18 晒伤

受到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黑色素增多

发病原因

由于紫外线的照射皮肤内部色素增加

紫外线破坏皮肤细胞,皮肤为抵挡这种伤害,合成一种黑色素。但是如果受到过度的紫外线照射,黑色素的增加速度也会加快,使皮肤呈浅黑色仿佛晒伤一样。

孩子的皮肤比成人的皮肤要薄很多,因此紫外线很容易透过皮肤表层而破坏皮肤功能。另外受到过度照射还容易造成免疫力的下降,容易造成感染以及增加皮肤癌的发病几率。

症状表现

皮肤红肿,严重时会起泡

经紫外线照射后2~6个小时皮肤开始变红,有针刺痛感,色素沉淀,皮肤逐渐变成浅黑色,然后开始蜕皮。晒伤比较严重时,被晒部位会觉得肿痛,并且有水泡出现,甚至伴有水肿、发疹、发热、呕吐等症状。

晒伤严重时会造成身体衰弱,根据症状表现需要住院治疗。

治疗护理

可以冷敷晒伤部位,还要做好保湿工作

孩子在户外玩耍的时候,家长应尽量避免让孩子晒伤,可以选择阴凉的地方,给孩子戴上帽子,涂一些防晒的婴儿护肤品。

19 疥癣

寄生虫引起的瘙痒、发疹

发病原因

寄生虫引起的瘙痒病状

有一种被称为人类疥癣虫的寄生虫,寄生在人类皮肤的角质层能引起皮肤病。这种病具有传染性,患病后皮肤有瘙痒感。

症状表现

体温升高时会有强烈的瘙痒感

这种皮肤病的特征是有强烈的瘙痒感,特别是晚上人在睡觉的时候,体温升高,瘙痒感会更加明显。手指、手掌可以见到水疱、全身可见红色发疹、硬疙瘩。

治疗护理

主要治疗方法为止痒

治疗可以使用药浴、软膏涂抹、口服止痒药。人类疥癣虫遇热容易死亡,患者的衣物最好经过高温处理。

20 皮肤洞

孩子先天性后背有小的孔洞

发病原因

先天性背部、腰部有孔洞

从腰部到臀部还有背部的皮肤上有小的孔洞。孔洞内的神经可能是畸形的。

症状表现

背部有小的孔洞,会影响孩子发育

臀部、背部、少数情况下还有头部出现小的孔洞。脑部、脊髓会受到影响,随着孩子的成长,腿部生长变形,排尿、排便都有困难。

治疗护理

孔洞变深时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陷下去的部分如果被皮肤覆盖,暂时还无需治疗的必要。但如果皮肤孔洞越来越深则会影响到脊髓、大脑,可能会引起脑膜炎等疾病,必须实行手术。

21 痣

先天性或出生后不久出现

发病原因

青痣

这是一种症状及治疗常见的痣

孩子出生后在腰部、臀部常见的一种平的青灰色痣,形状、大小、颜色深浅因人而异,和正常皮肤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随着年龄的增长颜色逐渐变淡,大部分孩子在5~6岁左右会自然消失。无需特别治疗。

异位性蒙古斑

蒙古斑出现在腰部、臀部以外的部位

出现在手、脚、肩部、胸部、脸部、腰部、臀部以外的部位的蒙古斑被称为异位性蒙古斑。大部分的异位性蒙古斑都会自然消失,但是也有随着孩子的成长反而颜色变深的情况。

根据蒙古斑出现的部位可以尽早选择激光治疗,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最好还是咨询医生。

太田母斑

多见于女孩子,长在眼部周围的青痣

青色与褐色两色混合,出生后数月开始出现于额头、鬓角、眼部周围。此类症状多出现于脸部一侧,只有少数情况下两侧都会出现。

虽然不会发生恶化,但是也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反而会在青春期开始后颜色逐渐加深,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早进行激光治疗。

红痣

它是延着眼部中心线呈淡红色分布的痣

红痣,和正常皮肤颜色很接近,呈粉红色像红鲑鱼肉一样的颜色。其特征为:分布在脸部中心线附近、额头中央、上眼睑、鼻下、上唇等。

虽然长在脸上并非常醒目,但是无需特别治疗,在孩子1岁至1岁半左右的时候会自然消失,所以无需担心。

海绵状血管瘤

像海绵一样的触感柔软的青紫色痣

出生后可见的凸起的痣,颜色一般和皮肤相同,少数为青紫色,有的皮肤表面同时会伴生草莓状血管瘤。由于血管畸形导致的血管瘤中含有血液,挤压碰触后会有柔软的触感,这种血管瘤不会自然变小,所以应该及早到皮肤科进行治疗。

草莓状血管瘤

像草莓一样呈红色颗粒状的痣

出生时无明显症状表现,在其后的数日至1个月左右身体开始出现红色斑点并快速变大呈凸起状,因像草莓状呈红色并表面有粒状物因此被称为草莓状血管瘤。到孩子6个月左右红色开始逐渐变淡,当孩子6~7岁时会逐渐消失。但是治疗后皮肤后留有褶皱,如果痣的面积非常大就有可能不会自然消失,这时候需要及早就医。

单纯性血管瘤

像葡萄酒红一样无明显凸起的痣

和正常肤色界限明显,呈红色,大小各异,主要生长在脸部,偶尔可见于身体各处,此类痣虽然面积很大,但不会发生恶化也不会自然消失,如果尽早接受激光治疗可以使颜色变淡。如果此类痣分布在额头至眼部周围,占到脸部单侧大面积,可能会引起青光眼以及癫痫,应尽早就医。

一般性血管瘤

分布于颈部以及头部后侧的红痣

这是一种从颈部开始一直延伸到头部后色的红痣,此类痣不容易消失,约有一半的孩子成人后也不会消失,因长在头部后侧被头发覆盖因此无需特别治疗。

褐色痣

呈褐色无凸起的扁平痣

此类痣呈褐色扁平状无凸起,形状颜色大小各异,分布于身体各部位,有的孩子出生时就带有此种痣,还有的孩子出生后才生长。

不会恶化但是也不会消失,治疗后有复发的可能。

牛奶咖啡斑

呈椭圆形茶色的痣,如果出现6个以上则需要引起注意

与正常肤色界限明显,呈椭圆形无凸起褐色,因其像加入牛奶后的咖啡而得名,大部分的情况下,孩子出生时就带有此类痣,也有出生后才出现的。如果身体上出现6个以上,极有可能是神经纤维瘤,这是一种神经纤维上长的瘤,需要及早就诊。

皮脂腺母斑

从青春期开始出现的一种褐色呈凸起状的痣

表面扁平状有轻微凸起,呈黄色,多发于头部,此类痣生长的部分不会生长毛发。

进入青春期以后皮脂腺分泌旺盛,开始出现此种痣,洗头发的时候会引起出血,颜色会逐渐变浓最后呈褐色,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癌变,需要尽早手术进行切除。

黑痣

由于合成黑色素的细胞的增多而形成黑痣

一般被称为黑痣,是一种很常见的痣,此痣多为先天性,是由于合成黑色素的细胞增加而使皮肤带有黑色或黑褐色,表面形状及大小各异,有扁平状,凸起状,半球状,表面生有毛发状,严重的情况下会占身体的一半,这种面积巨大的色素性母斑有恶化的可能性,直径如果在5~6毫米以内无需特别担心,如果突然变大,或者颜色形状发生变化,或者有发炎,红肿,出血,瘙痒,疼痛等症状表现,很可能是皮肤癌或者转变成恶性黑色瘤,需要立刻就诊。

白痣

色素异常引起的白痣

先天性出现在特定部位皮肤颜色比身体其他部分要白,也被称为脱色素性母斑,致病原因可能是因为色素细胞受到破坏、减少,无法形成黑色素,造成部分皮肤变白。多见于身体、手、脚部位,脸部出现此种痣的情况比较少见,如果白色部分不扩大,则无需特别担心,如果面积扩大则可能是其他的病症,家长应仔细观察如果症状表现发生变化则需要去医院就医。

新生儿疾病

01 新生儿疾病的基础知识

出生前后的各种变化

从出生后到第28天的孩子被称为“新生儿”。对于这个一直在妈妈肚子里的小生命来说,外面简直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以前是靠胎盘在妈妈的肚子里呼吸,现在却不得不自己呼吸。血液循环也从胎儿型变成了成人型,还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吃母乳、喝牛奶来摄入营养成分。

新生儿常见疾病很多,这是因为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变化而引起的。

这一时期是新生儿特有变化期

新生儿期是孩子适应胎内生活向胎外生活的一个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内脏包括肝脏功能还处于未完全成熟的状态,因此刚出生后可能会出现黄疸等婴儿期特有的症状表现。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表现,应该立刻带孩子就医。

皮肤颜色

由于肝脏功能还未完全成熟,孩子在出生后可能会有持续1周以上的黄疸现象,这只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但是如果出院后黄疸现象还不消失,同时粪便颜色变白,则可能是患有某种疾病需要就医。

饮食

刚开始时孩子吃完食物可能会发生呕吐,只要量不是很多,体重增加正常则无需担心。但如果呕吐频繁、呕吐量大、体重不增加,家长应带孩子就医。

身体外部

家长在给孩子换衣服、洗澡时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皮肤是否有异常,如果发现异常应就诊。

粪便

孩子的粪便如果呈白色或呈果酱状血便,应立即就诊。

发热

孩子出现38℃以上的发热,或者即使不发热但是精神状态不好、脸色差应引起家长注意,最好尽早就医。

02 新生儿黄疸

出生后不久皮肤、眼白部变黄

发病原因

血液中因血细胞破坏而引发的疾病

孩子在适应母体以外的环境时出现的一种暂时性黄疸,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会有这种现象。黄疸是血液中的红细胞遭到破坏时胆红素增加而引起的一种现象。由于出生后,孩子体内的红细胞被新产生的红细胞所代替。胆红素一般被肝脏分解然后排出体外,刚出生的孩子肝脏功能还未完全成素,因此还不能正常分解排泄胆红素,胆红素就会沾在皮肤、黏膜上形成黄疸。

症状表现

出生后2~3日皮肤开始变黄

出生后2~3日皮肤、眼白部开始变黄,4~5日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开始消失,一般情况下如果只出现黄疸,不用特别担心。

受到母乳影响,症状表现可能会拖的时间比较长

吃母乳的孩子受到母乳中含有的雌性激素影响,黄疸症状表现会拖延时间比较长,这种症状表现被称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症状表现为皮肤、粪便呈黄色,持续时间在1~2个月左右然后会自然恢复正常。

治疗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现象,大部分都会自然痊愈。如果是母乳性黄疸,没有其他异常的症状表现的话也无需断乳治疗。

但是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症状表现并且现象严重,血液检查的总胆红素值偏高,眼白部的黄色逐渐严重,很可能是溶血性疾病或者血液类型不匹配,需要立即就医。

03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

维生素K不足引起的吐血、血便

发病原因

主要是因为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出血

这是一种出生后2~3日至1周左右时间内,消化道出血引起吐血和血便的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凝血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维生素,如果它的含量不足会造成凝血困难。

症状表现

吐血、有血便

孩子在出生后1周内有吐血现象。同时会有血便出现。

治疗护理

可以给孩子服用维生素K糖浆进行预防

新生儿体内和母乳中的维生素K含量少,医院会在孩子出生到出院这1个月左右时间给孩子服用维生素K糖浆。只有少数情况如血便严重可进行输血治疗。新生儿假性消化道出血无需治疗。

04 颅内出血

出生时受到外力作用,引起的颅内出血

发病原因

颅内血管破裂引起内部出血

这是一种颅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一般是由于难产,孩子在出生时受到外伤造成的。

维生素K不足也会引起这种症状表现,但是现在孩子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会在医院接受健康检查,医院会给孩子服用维生素K糖浆进行预防。现在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颅内出血症状表现已经很少见了。

另外出生时体重不足的孩子比较常见颅内出血症状表现。这是因为大脑内部血管尚未发育成熟,血液中的氧含量不足造成的。

症状表现

没有呼吸、有发绀、痉挛现象

表现为完全没有呼吸或者呼吸时断时续,脸色差,嘴唇、指甲呈紫色发绀现象。没有精神,痉挛、肌肉紧张僵硬。

治疗护理

症状表现如果轻微,能自然痊愈

症状表现如果轻微,出的血可以被身体自然吸收。但是如果很严重,就需要动手术清除血块。

出院后,如果孩子的头突然变大,需要立即就诊

极少数的情况下颅内出血会留有后遗症,由于颅内有积液造成脑积水、对脑部功能造成伤害,引起麻痹,肌肉变得紧张僵硬,最后造成脑瘫。

孩子出院后如果头部突然变大,额头上前部肿大,需要尽早就医。

05 新生儿肺炎

出生后不久感染的肺炎

发病原因

这是一种出生后不久感染的肺炎

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受到细菌、病毒的感染,或者是在产道内受到Chlamydia病毒感染以及被母乳、食物呛到都可能引发本病。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有发热、咳嗽的现象,没有精神

孩子脸色差、呼吸急促并且有呼呼的声音。出现发热、咳嗽、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的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治疗护理

主要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为主进行治疗

如果感染的是细菌或者Chlamydia病毒,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被母乳或者食物呛到导致感染,可以向气管内插入一只管子将食物吸出。为预防二次感染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

06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母亲被风疹感染传染给孩子的一种疾病

发病原因

母亲在怀孕时感染了风疹,对腹中的胎儿造成影响

在怀孕的16周之前,母亲感染了风疹会对腹中的胎儿造成影响。风疹本身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风疹病毒却会使婴儿感染严重的疾病。

症状表现

主要会对听力、视力造成影响

孩子可能会出现听力障碍、先天性白内障、小头症、心脏畸形等。

治疗护理

最好接受孕前免疫检查

根据出现的病情表现对症治疗。有的人小时候即使接受过风疹疫苗注射,对于风疹的免疫力可能还是比较弱,因此在孕前最好接受血液检查,如果免疫力比较弱可以接种疫苗,这样怀孕也可以比较放心。

07 先天性食管闭锁症

先天性食管形状异常

发病原因

食管构造先天性异常

食管先天性闭锁的一种疾病。常见形式为闭锁的食管和气管有孔相通。其中食管上部闭锁,下部和气管相连的类型为常见类型,约占患者的九成。

症状表现

孩子吃下去的食物从口中溢出

表现为母乳、牛奶从口中溢出无法正常饮入,口水积满口腔溢出来,呼吸困难、嘴唇指甲有发绀现象、肺炎症状表现。

治疗护理

可以实施手术修正食管形状

通过手术方式切离食管和气管相连的部分,并连通食管上下部。

08 新生儿胃破裂、胃穿孔

先天性食管形状异常

发病原因

胃部肌肉裂开、有孔洞出现

胃部肌肉突然裂开,出现约2~5毫米的孔洞,这种疾病常见于出生后2~6天左右的孩子,病因尚不明确。

症状表现

食欲突然下降、腹部胀大

孩子突然间不吃母乳、牛奶,经过2~3小时后腹部开始像气球一样胀大。脸色很差,倦怠没有精神。

治疗护理

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现必须立即前往医院

这种疾病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发现孩子不吃母乳、牛奶,腹部急速胀大,必须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手术,对胃部破裂的孔洞进行缝合。

09 横膈膜疝

横膈膜出现孔洞,造成胃肠压迫肺部

发病原因

横膈膜出现孔洞,造成胃肠压迫胸部

这是一种先天性横膈膜的一部分无法闭合出现孔洞,胃、肠从此处压迫胸部脏器的疾病。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引起发绀现象

轻微症状表现为孩子吃母乳、牛奶的时候呼吸困难。症状严重的时候婴儿在出生时就表现为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呈紫色发绀现象。

治疗护理

通过手术缝合孔洞

婴儿发生呼吸困难的时候,可以采取吸氧、使用人工呼吸器等急救措施,在症状表现得到缓解后采取缝合横膈膜孔洞的手术。

10 脐周炎

脐带剪断后受到细菌感染

发病原因

脐带脱落之后受到细菌感染

脐带脱落后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的炎症。

症状表现

有流脓、出血的现象

脐带一般在孩子出生后7~10天会自然脱落,如果肚脐或者肚脐周围发炎就会变得红肿,或处于一种湿漉漉的状态并且有脓水、血水流出。

治疗护理

注意消毒并保持肚脐干燥

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可以用蘸有酒精的棉签,给肚脐消毒并擦干肚脐及其周围。

还要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肚脐,如果被尿布覆盖住,肚脐就不容易干燥,造成病情恶化,细菌可能会感染身体其他部位。一旦有恶化的表现应该及时就医,使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或者进行手术清除脓水。

11 脐肉芽瘤

脐带脱落后出现的肉芽瘤

发病原因

肚脐内部肉芽组织增生

脐带脱落后有一部分残留在肚脐内部,造成像疣一样的肉芽组织在内部增生。

症状表现

肚脐内部有像疣一样的东西

疣的大小不均,小的约有半个米粒大,大的有肚脐那么大。

治疗护理

拿掉肉芽、保持干燥并注意消毒

这种疾病很容易引起炎症,需要尽早就医。

脐肉芽瘤如果长出来可以用线系上,这样会自然脱落。洗澡后要注意消毒保持干燥。

12 缺血、缺氧性脑病

氧气不足引起的呼吸困难

发病原因

大脑由于氧气供给不足引起的功能障碍

胎儿在母体中和出生时,由于大脑氧气供给不足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胎儿假死、胎盘前置等孩子在出生时的医疗事故造成的。

症状表现

如果留有后遗症,可以采取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

孩子有呼吸障碍、痉挛时,可以采取人工呼吸或者药物治疗。

如果留有后遗症的话,应采取各种康复治疗的手段包括心理、物理等措施。

治疗护理

可能会留有呼吸障碍、痉挛等后遗症

可以见到孩子有呼吸障碍、痉挛等表现,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13 新生儿假死

氧气不足造成孩子出生时处于假死状态

发病原因

氧气不足,造成孩子出生时处于假死状态

出生时由于难产等原因造成供氧不足,使孩子在出生时处于假死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可能是在出生时脐带在产道受到长时间压迫、脐带缠住了孩子颈部、或者羊水提前破裂造成脐带先出来、妈妈在怀孕时患有糖尿病、孩子染色体异常等。

症状表现

孩子对于受到的刺激反应迟钝、无法自己呼吸

孩子在出生时没有啼哭声,剪断脐带后也无法自主呼吸。严重的情况下心脏跳动频率慢,无法给大脑和身体提供足够的氧气,造成孩子对刺激反应迟钝。有时还会伴有脸色差、痉挛等现象。

对于假死的判断可以参照下面表进行判断,对照表检查孩子的心跳数、呼吸、肌肉的紧张程度、对刺激的反应、皮肤的颜色等。如果得分在0~3分为重度假死,得分在4~6分为轻度假死,7分以上为正常。对于重度假死应采取及时治疗。

治疗护理

刺激孩子的身体,使其自主呼吸

在孩子没有呼吸但是心跳还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对孩子的鼻和口进行抽吸、或者敲击背部等给孩子身体刺激。如果这样孩子还是没有呼吸,可以使用氧气面罩或者直输氧管向气管送氧以辅助呼吸。

孩子对这样的刺激如果还是处于假死状态,需要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Figure-0168-01

14 多血症

血液浓度变浓,呼吸等出现异常

发病原因

多发人群

本病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个特殊类型,也叫“apc热”。由于病毒感染(腺病毒3型、4型、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3大症状为特点。常流行发病,多见于小儿和年轻人。

红细胞增加,血液浓度升高

这是一种血液中红细胞增加,血液浓度升高的疾病。引起发病的原因可能是晚产,或者在剪断脐带时,有过量的血液从胎盘流入婴儿身体,感染造成的。

症状表现

呼吸异常、有发绀现象、呕吐

有呼吸频率快或者无呼吸、嘴唇指甲呈紫色发绀状、呕吐、黄疸、低血糖等症状表现。严重时会出现脑内淤血、痉挛等神经症状表现。

自觉流泪、眼红和咽痛。体征为眼部滤泡性结膜炎、一过性浅层点状角膜炎及角膜上皮下浑浊,耳前淋巴结肿大。

治疗护理

使血液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为预防脱水症状的发生,以及使血液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可以从孩子体内抽出少量血液并注射一些葡萄糖、生理盐水、含有蛋白朊的一种蛋白质液,可以让孩子体内的血液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15 分娩麻痹

孩子腕部、手、脸部有麻痹现象

发病原因

孩子在出生时末梢神经受伤

孩子在出生通过产道时,颈部、手腕受到拉拽或者脸部受到挤压,导致控制上肢、横膈膜、脸部肌肉组织的末梢神经受损引起麻痹。

症状表现

手臂、手指无法活动、呼吸困难

比较明显的症状表现为手臂下垂、嘴唇不能闭合无法吮吸母乳和牛奶、呼吸困难。

治疗护理

根据症状表现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孩子如果是手腕、手指麻痹,可以采取固定治疗法,大约在2周左右可以痊愈。如果神经被完全切断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呼吸障碍、脸部麻痹这样的症状表现一般经过几个月都会自然痊愈。

16 分娩骨折(锁骨骨折)

因难产引起的骨折

发病原因

孩子在出生时有骨折现象

胎儿在通过产道时,手、脚受到压迫或牵引造成骨折。

症状表现

碰触到骨折的部分,孩子因疼痛而哭泣

最常见的为锁骨单侧骨折,而且多为出生时造成的。碰触时孩子会剧烈哭泣,经过1周左右会长出新的骨组织。

治疗护理

大部分会自然痊愈

婴儿锁骨骨折一般可以在出生后1个月内自然痊愈,无需特别治疗。

17 胎便吸入综合征

孩子由于吸入了胎便中含有的羊水造成呼吸困难

发病原因

孩子吸入了被粪便污染的羊水

胎儿在母体内一般是不排便的,但是在缺氧状态下有时是可以排便的。孩子在出生时,发出的第一声啼哭吸入了被粪便污染的羊水从而造成呼吸困难。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造成发绀现象

孩子表现为呼吸非常困难,嘴唇、指甲呈紫色发绀现象。

治疗护理

吸出羊水,洗净被污染器官

使用吸引器把孩子口内、鼻内、气管内的羊水吸出来,并清洗干净。如果孩子处于缺氧状态,可以进行人工呼吸或者采取吸氧措施。

为预防感染肺炎可以给孩子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18 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

出生后暂时性呼吸困难

发病原因

肺部有水分残留、呼吸困难

胎儿在母体内的时候肺部是充满液体的,这些液体在孩子出生后会被身体吸收,但是如果出生后没被吸收,反而残留在肺部,就会造成孩子不能充分吸入空气造成呼吸急促。

这种现象常见于早产和剖宫产出生的婴儿。

症状表现

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

孩子在出生后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快,这种症状表现可持续1~2日。

治疗护理

可以采用吸氧或人工呼吸法治疗

孩子呼吸困难时可以采取吸氧或者人工呼吸缓解症状,待到肺部积液被自然吸收后就会痊愈且不会留有后遗症。

19 产瘤

分娩时受到压迫头部形成水肿

发病原因

分娩时,胎儿头部在产道受到压迫形成水肿

新生儿在出生时,头部在产道受到挤压形成水肿。

分娩时胎儿头部在狭小的产道内受到很强的压力,局部血液循环受影响形成水肿。

症状表现

头部有柔软的隆起

头部上方有像水肿一样的隆起,如果分娩时间过长,水肿会更加明显形成瘤样隆起。

治疗护理

一般在出生后2~3日会自然痊愈

经过2~3日会自然被身体吸收,无需特别治疗就会痊愈。

20 头血瘤

孩子头部出现柔软的瘤状物

发病原因

孩子在出生时头部受到挤压形成血瘤

这是一种头部出现的瘤,在分娩时孩子头部在产道受到挤压造成血管破裂,在头骨和皮肤之间积存血液和渗出的液体形成的,不是疾病。

症状表现

头部一侧水肿呈半球状凸起

头部一侧呈半球状凸起,触感柔软,大小不等,小的如乒乓球大小,大的状如棒球。

治疗护理

会自然痊愈,无需特别担心

无需特别的治疗就会痊愈。身体会吸收多余的血液和积存的渗出液,或者这部分液体变成硬块最后成为骨组织。

21 阵发性窒息

呼吸突然停止

发病原因

呼吸不顺畅、表现为阵发性窒息

呼吸不顺畅,经常会有停止的现象。一般多是早产或脑部呼吸中枢尚发育不完善的情况。另外败血症、低血糖、颅内出血等疾病也常会有此种情况。

症状表现

反复出现呼吸停止,并伴有发绀现象

反复出现呼吸短时间停止,并且有时持续在20秒以上,伴有嘴唇、指甲呈紫色发绀状。

治疗护理

出现呼吸停止的症状表现时,可以用药物帮助呼吸

监听器如果监听到孩子呼吸停止,可以使用药物帮助呼吸。如果因为姿势影响呼吸可改变孩子的姿势。

22 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于肺泡的异常造成呼吸障碍

发病原因

肺泡萎缩造成呼吸困难

早产儿的肺泡由于无法分泌足够的有助于肺扩张的表面活性物质,使肺处于萎缩状态是这种病产生的主要原因。

症状表现

孩子呼吸困难、症状表现不断恶化

孩子在吸气的时候,肋骨之间和胸骨以下呈凹陷状,呼气时有呼呼的声音,症状表现不断恶化。嘴唇和指甲可以见到呈紫色发绀状。

治疗护理

可以采取人工呼吸或注入药物

可以向肺部插入管子直接进行人工呼吸或者通过气管向肺部注入表面活性物质。

23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

由于肺泡的异常造成呼吸障碍

发病原因

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

孩子在出生前后氧气、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多见于未满33周的早产儿。脑室周围的白质由于血液未能即时输送而坏死变软。

由于白质中有很多神经纤维,这样一来就会对运动功能造成伤害。

症状表现

后遗症多为运动功能受到损伤

后遗症多表现为孩子无法坐立、走路时不会迈步、身体部位有麻痹等,有的孩子智力还会受到影响。

治疗护理

进行康复训练

在孩子还处于发育阶段,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对孩子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2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异常对视力造成损害

发病原因

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对视力造成损害

这是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出现异常,对视力造成影响的疾病。由于早产儿的视网膜处在和子宫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导致其发育异常。

症状表现

从外部看不出视网膜的异常

视网膜发育异常从外部是无法看到的,一旦发展到很严重的阶段视网膜会脱落。

治疗护理

定期检查,可以采取激光治疗法

孩子出生后应该定期做眼部检查。症状表现比较轻的情况一般都会自然痊愈,如果症状表现比较严重可以采取冷冻凝固法和激光治疗法。

如果虹膜前后粘连已经形成,而且比较广泛,则可考虑抗青光眼手术。

25 早产儿贫血

早产体重不足的婴儿特有的贫血

发病原因

体重低于正常孩子的早产儿常常会有贫血症状表现

这是一种早产并且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孩子。胎儿在母亲体内由于还未获得足够的铁元素就出生了,而且其自身制造血液的功能也不是十分完善,引起贫血症状表现。

症状表现

食欲不振、脸色差

孩子食欲不振并且脸色很差,气促、心动过速、活动减少、呼吸暂停等。还会有少数水肿症状,例如下肢、足、阴囊、颜面轻度水肿。这时最好进行血液检查,根据结果再诊断具体病症。

治疗护理

输血或者药物治疗

可以采取输血或者给孩子服用一些含铁丰富的药物进行治疗。

26 坏死性肠炎

肠发炎并且有孔洞出现

发病原因

肠部血液供应不足、有孔洞出现

这种疾病是肠部血液不流通、并且感染细菌导致的肠坏死。

常见于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而且随着病情的恶化,肠管会出现孔洞并且有发展为腹膜炎、败血症的危险。

症状表现

病情恶化会出现血便导致腹膜炎

孩子表现为没有精神、食欲不振、呕吐,随着病情的恶化,粪便中还可能混有血迹,发展成腹膜炎、血压下降等症状表现。

治疗护理

清空胃内食物,给孩子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停止哺乳和喂食,或者将胃部食物吸出,再给孩子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如果肠管上出现孔洞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27 呼吸功能不全

呼吸急促,有发绀征象

发病原因

由于吸氧对呼吸器官造成影响

对早产儿进行吸氧、人工呼吸等治疗使肺泡、支气管功能受损,造成呼吸功能不健全。

症状表现

可以见到呼吸急促、发绀等症状表现

孩子表现为呼吸频率快、嘴唇指甲呈紫色发绀状,并且症状表现逐渐恶化。

孩子在出院后如果感冒非常容易发展成哮喘、肺炎等疾病。

治疗护理

在孩子1岁之前要坚持给孩子吸氧

孩子如果有呼吸方面的障碍,到其1岁之前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吸氧。

但是如果症状表现恶化,可以使用一些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

脑、神经疾病

01 脑、神经疾病的基础知识

对孩子的各种刺激都可促进脑部发育

刚出生时什么都不会,到婴儿1岁半左右开始慢慢地学会走路、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志。支配这些行动都是来自大脑的各种指令,而孩子的成长和大脑的发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大脑是通过脑神经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刺激来传达指令的。孩子在出生前大脑就已经开始发育,但是其发育高峰则在出生后。所有来自外界的刺激包括声音、动作都会促进脑部的生长发育。

大脑传递信息的速度是因人而异的,不同人之间的差别可能很大

大脑、神经控制着手、脚的运动,也掌管着视觉、听觉、触觉以及思考能力。

而这些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是否正常。

但是对于不同的人其脑部发育可能差别很大。家长应该综合各项指标判断自己的孩子发育是否正常。

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及早咨询医生。

坚持带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脑部、神经性疾病的判断一般是看孩子是否有痉挛现象、意识清楚与否、手脚活动情况,从运动、智力、视觉、听觉等各方面来进行综合检查。医生会根据对家长的询问以及观察孩子的表现最后确诊。

孩子在患有脑部、神经性相关疾病时,在坚持治疗的同时还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这对于孩子恢复各方面功能是有很大帮助的。

Figure-0176-01

02 热性痉挛

发热引起的痉挛

发病原因

在发热体温不断升高的同时,突然发生痉挛现象

这种痉挛多伴随有发热症状表现。常见于出生后6个月至6岁的孩子,特别是3岁左右的孩子更为常见。15个人中一般就会有1个人曾经患过此病,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疾病。

发病原因可能是因为婴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善,发热会引起脑细胞异常兴奋从而引起痉挛。这种疾病具有遗传性,父母或兄弟姐妹如果有过相关经历,孩子的发病几率是非常高的。

症状表现

突然身体抽筋、丧失意识

在孩子患有感冒、突发性发疹症、尿路感染等伴有高热的疾病时,常会毫无征兆地发生身体痉挛。表现为翻白眼、牙齿紧咬、身体硬直、手脚抽搐,同时可能丧失意识。

大部分会在5分钟以内停止

单纯性痉挛一般都会在2~3分钟以内停止,最长不会超过5分钟。痉挛停止后,孩子多会困嗜睡觉。醒了之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如果孩子醒后哭泣,只要意识恢复正常,手脚没有麻痹现象应该问题不大。

治疗护理

孩子脸侧放,衣物尽量穿宽松的

婴儿第一次发生痉挛时,父母没有经验通常会很紧张。这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将孩子平放,解开衣扣,孩子可能发生呕吐,这时可以把孩子的脸侧放,防止呕吐物呛入气管。

无需特别的护理,但是应该仔细观察孩子在发生痉挛时的样子,这对于医生确诊孩子是否为单纯性热性痉挛很有帮助。

观察时主要看孩子的脸色、左右手脚是否对称、呼吸呈何种状态。另外还要注意痉挛的持续时间,在孩子意识恢复正常后需要测量一下体温。这些情况对医生最后确诊很有帮助。

孩子出现痉挛症状时要注意

1.孩子出现痉挛时不能大声喊叫,也不应该猛烈摇晃孩子身体,更不要把手指、匙等伸入孩子口中。

2.如果是伴有发热的痉挛暂时无需特别担心,但是也有可能是伴有脑部疾病的痉挛,因此在孩子初次痉挛停止后还是有必要带孩子就医的。痉挛在5分钟以内停止后孩子可能会睡一会,如果没有呕吐、倦怠等症状表现,可以在正常就诊时间就医。

3.但是如果孩子痉挛持续5分钟以上意识还没有恢复正常,痉挛过后有手脚麻痹现象,应该立刻前往医院救治。

4.另外还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抗痉挛的药物,在孩子发热时服用可以有效预防痉挛的发生。

03 愤怒性痉挛

孩子在剧烈哭泣的时候容易发生

发病原因

孩子在哭泣的时候忽然发生痉挛现象

孩子在剧烈哭泣的时候突然停止呼吸、手脚抽筋、发生痉挛。这很可能是由于剧烈哭泣造成换气不畅脑供氧不足所致。

症状表现

呼吸停止并有发绀现象

孩子激烈喊叫时忽然间停止呼吸、脸色青白。孩子可能还会有手脚僵硬抽搐的现象。但基本上都可以在1分钟内停止,恢复到正常状态。

治疗护理

孩子剧烈哭泣时,家长应稳定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哭泣时家长应该多哄哄抱抱孩子,尽量稳定孩子的情绪。如果有以上症状表现,最好还是去医院确诊一下是否为脑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