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延伸

    继白令开辟东北航线以后,欧洲又相继涌现了许多前往北极的探险者。1770—1773年,雅库茨克商人及渔猎手伊凡·利亚霍夫(Ivan liakov)为寻找猛犸骨,来到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利亚霍夫岛和小利亚霍夫岛。这里是古代猛犸的“墓地”,有许多猛犸骨。随后不久,伊凡又发现了新西伯利亚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屿——科捷利内岛。

    1765年,沙皇政府派遣海军军官契卡哥夫(V.ya. chkagov)率领一支探险队两次从科拉河出发,在斯匹次卑尔根岛的两边穿过格陵兰海到达北纬80°26’的海区,由于受冰块的阻挡,只好折返。在此之前,还没有一艘船在北极地区到达过这样的高纬度线。

    1806年5月,苏格兰人老威廉·斯科斯比和他17岁的儿子小威廉·斯科斯比为追逐鲸群,穿过北纬76°—80°地区,来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西北的北纬81°30'海区,创造往北航行到达高纬度线的新纪录。1817—1822年,父子俩考察了东北沿海一带。1823年斯科斯比出版了《北部猎鲸区的旅行日记》,这是地理学经典著作之一。这部书断言:北极周围是一层很厚的冰雪,只有乘雪橇才能到达北极点。

    1827年6月,英国的威廉·帕里、詹姆士·罗斯和弗伦西斯·克洛泽耶分乘两架雪橇船从斯匹次卑尔根岛出发,穿过冰山群,到达北纬82°45'以北地区,刷新了向北探险最远的世界纪录。

    1852年,英国人爱德华·英格尔菲尔德为了寻找失踪的英国探险家富兰克林,探查了巴芬湾北部和史密斯海峡。次年,美国人凯因(Elis lla kentkdne)也来到这个海区,进行考查,后来这个海区被命名为凯因海。

    1871年,奥地利军官尤留斯·派耶尔和多尔·瓦伊普雷赫特率领的探险队所乘的“捷列特霍夫”号船被冻结在新地岛西北海面上,随冰漂流达1年之久。1873年,他们发现了一片石头山地,命名为法兰士约瑟夫地。

    1875年,英国人乔治·斯特朗·纳尔斯率领的探险队航行到北纬82°24'的海域,创造了乘船向北极接近的新纪录。在过冬期间,探险队考察了埃尔斯米尔岛北部近300千米长的海岸线及格陵兰北部和附近一些岛屿。第二年,细尔派阿尔贝尔特·格斯丁格斯·马尔盖姆率领一支探险队乘雪橇一直行到北纬83°20'的地方。

    1876年春天,英国海军中校阿尔伯特·马克海姆率领探险队到达了北纬83°23'。在一片冰冻的海域,探险队员硬是拖着笨重的轮船翻过了一座座冰丘。

    在探险家们雄心勃勃征服北极的同时,各界有识之士对极地探索的科学性表示了极大的关注,第一个国际极地年(1882—1883)应运诞生了。这一年,很多国家同时派出探险队在北冰洋不同的地区进行观测。从此,北极探险成为一项国际竞赛。

    在北极众多的探险家中,我们应该重点记述挪威著名的海洋学家、探险家南森(F'ridtjof Nansen, 1861—1930)。南森诞生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附近。在求学时代,南森对人们争论不休的北极之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一家自然博物馆工作。在那里,南森广泛研究了有关北极的资料,初步断定北极是海洋而不是陆地,而且有一股强大的自东西伯利亚沿岸流向格陵兰东部海域的洋流。为了验证这个推断,南森决定组织一支探险队前往北极去证实。成功从来都不是侥幸得来的。南森首先开始了爬冰卧雪的意志和毅力上的磨炼。

    1888年7月,他乘坐雪橇成功地横跨整个格陵兰岛,这在当时尚属首次。

    此次探险的成功,大大地增强了南森进行北极探险的信心和勇气。他决定将长期酝酿的计划付诸实施。南森创造性地提出利用北极洋流为探险服务。为此,他亲自设计了一只底部半圆形,形状像半个鸡蛋似的船。这种外形的船,可以抵抗住浮冰冻结时产生的强大压力,当船体受到浮冰挤压时,船就会被挤到冰面上,而不致破碎。南森将这只船命名为“弗拉姆”号(挪威语是前进的意思)。

    1893年6月24日,“弗拉姆”号从奥斯陆扬帆起航,向北极进发。一路上,队员们与暴风雪为伍,与黑暗为伴,引吭高歌,笑傲茫茫冰海雪原。9月底,“弗拉姆”号驶到新西伯利亚群岛以西的海面,受到冰块挤压,正如南森所想,冰块把船体平平稳稳地托起来,船体完好无损。

    队员们在“弗拉姆”号上,迎来了1893年的圣诞节。1895年3月,当“弗拉姆”号漂流到距离北极点只有500千米的时候,再也不能向前航进了。

    南森和助手约翰逊弃船登冰,徒步向北极点进发。前进的道路极其艰难。犬牙交错的巨大冰块,时常横在眼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通过。随着天气转暖,海上的浮冰不断地“嘎嘎”碎裂,征途更加危险。迫不得已,两人在到达北纬86°14'处后,悻悻地踏上归途。

    1896年8月,在英国探险队的帮助下,南森和约翰逊回到了阔别3年多的故乡。后来,“弗拉姆”号也冲出重围,回到挪威。船员们经历了整整三年零三个月的漂流生活之后,全部安全返回了。

    “弗拉姆”号的这次远征虽然未能实现到达北极极点的夙愿,但是却创造了深入极区最远的新纪录,而且,“弗拉姆”号的船员,还曾对北冰洋先后进行了11次水深测量,做了大量关于北冰洋的洋流、海水温度变化、冰块漂流与风向关系等项观察纪录。更正了不少过去对北极的不正确看法。

    挪威人对这项探险工作感到万分自豪。他们把“弗拉姆”号陈列在卑尔根博物馆内,供后人瞻仰。

    南森本人因为领导这次探险,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证实北极不是陆地而是海洋的人,第一个验证北冰洋存在着由东向西流动的极地海流的人。后来,南森又和伙伴奥托·斯维德普鲁船长再次合作,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北极探险。由于多方面的卓越贡献,南森在1888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直到1930年去世前夕,他还始终关注着海洋科学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