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饮食之节日与食俗
开斋节
中国穆斯林称肉孜节,“肉孜”波斯语“斋戒”的意思。每年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传说这一天是安拉向穆斯林颁降《古兰经》。开斋节前一个月,即九月为斋月。在一个月中,每天在日出之前和晚上可进餐,白天不饮、不食、不抽烟、禁房事,克制一切私欲,断绝一切邪念。斋戒进到最后一天(二十九日)晚通宵诵经、赞圣、做礼拜。第二天,即十月一日,举行庆祝活动,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
古尔邦节
穆斯林群众在欢度开斋节之后的第70天,会迎来回族穆斯林的第二大节日——古尔邦节。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忠孝节。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纪念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父子对安拉忠诚,曾按真主之令欲杀其子易司马献祭。当其子俯首待杀时,真主又派天使改用绵羊代替。宰牲的习俗就是纪念易卜拉欣而沿袭下来的,并成为伊斯兰教重要节日。因为它的隆重和盛大,有些汉族还把古尔邦节当作回民的新年,节日里除了炸油香、摆馓子外,有条件的穆斯林都要宰牲献祭。按规定一人宰一只羊,七人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而且要挑选健壮和体形美观的牛羊充当牺牲品。宰杀的牛羊肉和食品分成三份,一份自己食用;一份送亲友邻居,招待客人;一份济贫施舍。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施舍”趋于淡化,但是,对来家里拜年的客人,仍然热情款待,端出大块的清炖羊肉请客人吃。
圣纪
圣纪又称“圣祭”、圣忌或圣会,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诞辰和逝世的纪念日。由于穆罕默德的诞辰与逝世恰巧都在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节日这天首先到清真寺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之后,穆斯林自愿捐赠粮、油、肉和钱物,并邀约若干人具体负责磨面、采购东西、炸油香、煮肉、做菜。有的地方经济条件较好,地方也宽敞,摆上十几桌乃至几十桌饭菜,大家欢欢喜喜,一起进餐;有的地方是吃份儿饭,回族群众叫“份碗子”,即每人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