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耻下问
意思是不把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作为耻辱,形容谦虚好学。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此,人们铉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却谦虚地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不足,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弥补。孔子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也总是示好而人向这向那,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问到了。这时,就有人在背后嘲笑他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说他连责族的礼仪都不懂,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就对自己的学生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自己也是你们知礼的表现啊。”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是一个虚心好学、正直谦虚的人。按照当时的社会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就会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以表示尊重。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因此赐予他“文公”的谥号,希望后代的人都能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后来,人们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卫国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不应该得到那么高的评价,就去问孔子:“老师,比孔文子水平高的人还有很多,凭什么他就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圉聪敏又勤学,从来不以向比自己职位低、学问差的人求学而觉得羞耻,所以当然应该用‘文’字来作为他的谥号啊。”
【同义词】敏而好学
【造句】只有不耻下问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孟母三迁
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小时候却非常调皮,可让他的妈妈花了不少的心血呢。以前,他们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把敌办丧事当作了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说:“孩争子住在这里怎么能学到#书礼仪呢?”于是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了市集旁边。但孟子又学商人做起生意来了。无论是欢迎招待客人,还是和客人讨价还价,孟子都十分油腔滑调。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说:“这个地方只会让我的孩子变成一个市井小人。”于是,孟子的妈妈又毅然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跟着学堂里的老师学习知识,开始认真读书,有礼有节了。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才满意地说:“终于找到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了。”
【造句】他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大有孟母三迁的感觉。
专心致志
有志趣完全放在某件事上。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艺极其精湛。有两个学生同时来拜他为师学习下棋。一个学生非常专心,总是集中精力听从教师的指导,仔细揣摩走法,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点也没有留意。另一个学生却完全相反,认为学下棋很容易,根本没有用心去听。人虽坐在那里,心里却恼记着头过鈞足展,想吃。辦以师知识,他是一点也没有听进去。结果,虽然这两个学生在一起花同样的时间学习,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指点,但一个成了棋艺高超的名手,另一个却没有学到什么本拳。难道是因为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只是他们学习时专心的程度不一样而已。
【反义词】三心二意
【同义词】聚精会神
【造句】他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请不要去打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