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周宣王十分喜欢斗鸡。
他让手下养了很多精壮矫健的公鸡。
平日里,宣王退朝后总以斗鸡取乐。
可是,宣王发现那些鸡都不能常胜不败,因而,心里总觉得不满意。
后来,他听说纪渻子是个驯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来。
宣王要求纪渻子尽快训练一只不会斗败的鸡。
纪渻子从鸡群中挑出一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
在驯鸡之前,他请宣王不要随便派人来打扰他。
十天之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就派人去询问:“鸡可不可以斗?”
纪渻子回答道:“不行,它一看到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很不沉着。”
又过了十天,宣王又派人去问:“这回鸡该训练好了吧?”
纪渻子回答说:“它的心神还不稳定,火气还没消除。”
又过了十天,宣王等得实在不耐烦了。
他把纪渻子召来,亲自询问。纪渻子还是说:“不行,这只鸡还会生气、发怒。”
又是十天,纪渻子自信满满地主动来见宣王。
纪渻子说:“鸡驯好了,娇气没有了,心神也安定了,别的鸡叫时,它也没有反应,像没听到一样。”
宣王迫不及待地带着那只看上去呆头呆脑的鸡来参加斗鸡比赛。
第一轮比赛开始了,这只鸡特别冷静,只几个回合就击败了对方。
第二轮开始,这只鸡猛扑猛鹐,把对方鹐得体无完肤。
第三轮,别的鸡一看到它,转身就跑,斗都不敢斗了。
宣王用这只鸡和别人的鸡斗,自然屡战屡胜。
这只训练有素的斗鸡,镇定自若,跟木雕的鸡一样。后来用“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惊讶或困惑而发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