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轶事

    1920年春天,李四光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聘请,到北大地质系任教授,他上任的第一天,蔡元培校长和几位教授,在理学院办公室迎接他。这是一位刚过30岁的人,身穿一件旧的蓝色西服,身材高大,举止文雅,大大的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和梳得很规整的头发,显得胸有成竹和一丝不苟。但是,在蔡校长和同事们看来,已经小有名气的李先生,却穿得太随便了。

    李四光在北大地质系期间,先主讲岩石学,后来任北大地质系主任。有一次,国民党政府的外交部打电话给北大理工学院(即二院)说:有一位英国学者要来参观理工学院,希望派一位知名度高的教授,解释理工学院各系的情况。通知转到李四光这里,他决定自己出面向英国学者作介绍。由于李四光留学期间,在国外屡见洋人看不起中国人的事件,在他心里仍然燃烧着民族自尊、自信之火。所以,他完全用中文来讲解。其实,李四光的英语、日语、法语、德语都很好。甚至他的著作,即在伦敦出版的《中国地质学》的书稿也是用英文写成的。现在书架上的中文版,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英文版本翻译过来的。

    那位英国学者看见李四光穿的是一身旧西装,不像是个教授,就用大为不满的口气对翻译说道:

    “我要一个教授陪我,最好直接用英语说话。”

    翻译转过身来对李四光说:“是不是我们明天再来?可是要请一位能说英语的教授来陪。”

    李四光回答说:“明天也是我。”

    后来,那位英国学者知道李四光就是教授,而且是系主任,他不得不当场表示抱歉。

    李四光的课堂教学也很认真,同样充满了民族情感。有一位学生口称李先生为Mr.Li,李四光听了很不高兴,生气地说:

    “你叫我狗也好,猫也好,不要叫我米斯脱李了。”

    可见李四光在那个半殖民地时代,是十分痛恶这些风气的。那时北京大学葛利普讲“地球与生物之进化”,请李先生翻译,却被他拒绝了,这也是李先生民族自尊思想的一种表现。

    李四光在生活上是很简朴的,往常穿的是一件蓝色的,其实是已褪色的旧西服。很多教授上下班都是坐人力包车,而他却常骑自行车,甚至裤子破了,也照样穿,而且很不在乎,好像不知道裤子破了似的。所以,学生们背着他风趣地叫他“破裤子先生”。就连看大门的老王头也说:这位李先生真特别,一条西装裤子都穿破了,也不换条新的,怪不得学生们背后称他“破裤子先生”呢!

    李四光的爱情和婚姻,也显示出浪漫的色彩。那是1920年,我国一些地区发生了严重自然灾害,很多学生和教授自动救灾募捐,举办义务演出。李四光的节目是小提琴独奏,可是没有人伴奏。经朋友介绍,把参加钢琴演奏的北京女师大附中的音乐教师许淑彬请来,作钢琴伴奏。在台上他们二人配合非常默契,小提琴拉得旋律优美,手法娴熟,娓娓动听;钢琴伴奏十分得体,主宾鲜明,把小提琴烘托得恰到好处。场下一片掌声,演出成功了。

    成功的演出,也正是他们初恋的开始。李四光每个星期写一封信给许淑彬,内容主要是把他带领学生做野外工作的情况,写成几首诗寄给许女士。这些诗,许淑彬一直保存着,直到抗日战争中才不幸流失了。

    以琴声为媒介的李四光和许淑彬女士,1923年1月14日结婚了。

    李四光同许淑彬的婚礼是由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主持的。婚礼在一间租来的小房子里举行,仪式很简单,只有一些熟识的朋友参加,大家一起吃了一顿便饭,就算了事。在当时的知识界,只举行这么简单的婚礼实属少见。因为李四光的父亲和许淑彬的母亲在他们结婚前后相继离世,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悲痛。

    李四光对于小提琴是很有感情的,他在英国留学时就很喜欢拉小提琴,回国后也经常练习,这是他一天劳累后最好的休息,据1996年1月15日《少年文史报》披露,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作者,竟是这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文载:

    “近年经过考证,发现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的作曲者是李仲揆,即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他1920年在巴黎写过一首名为《行路难》的小提琴独奏曲。现在这首乐曲的五线谱手稿藏于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是该学院中国现代音乐史教授陈聆群发现的。”

    1990年3月,陈聆群教授为编纂出版我国音乐教育家萧友梅文集,专程到北京去探望萧友梅的侄女萧淑娴。萧淑娴告诉他:李四光曾作过一曲,交给了萧友梅。萧淑娴叮嘱陈教授:“可在二叔(即萧友梅)的遗物中找。”陈教授回沪后,在一包学生的文稿中发现了这一遗物。五线谱眉端工工整整地写着曲名《行路难》(1920年作于巴黎)作者是仲揆。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陈钢,曾捧着《行路难》原稿仔细研究,发现全曲有头有尾,层次清晰,中间还有转调。陈钢教授认为最可贵的是乐曲立意深邃。为什么地质学家李四光会写出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李四光少年时就喜欢音乐,小提琴拉得不错。”

    李四光同许淑彬结婚后,于同年10月31日喜得一千金,取名熙芝,大名李林。李四光很喜欢女儿李林,他常常把李林抱在怀里,在一块板子上面铺着稿纸,写文章,做到两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