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
1965年2月19日,北京医院在对李四光作常规身体检查时,意外地发现,他的左下腹有一搏动性肿块。北京医院为进一步确诊,邀请了20世纪30年代在重庆就给李四光治病的张孝骞大夫,这也是他一生最尊重的大夫,还有北京其他几位著名大夫会诊,结果确定为左髂骨总动脉瘤。
李四光坚决不同意动手术,他说:“我不愿意动这样的手术。即使手术成功了,我可以多活几年,但如果变成了残废,不能为人民工作,成了人民的累赘,那我宁可少活几年,趁现在抓紧时间多做些工作。”
医生们请示了周总理、国务院,决定采取保守疗法。
国务院决定减少李四光的工作、会议和外事活动,非特别需要并经过周总理同意的,可以不参加任何活动。周总理还特意请夫人邓颖超几次前来探望。可是,李四光还是坚持工作,甚至亲自去野外指导,去地震灾区视察。
周总理知道李四光过于劳累,很不放心,特地派了联络员到家里去,一定要他去北京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北京医院很重视,特地邀请上海、南京和在北京的13位名医会诊。当周总理看了会诊报告后,知道李四光的健康状况很不好,并立即作了批示,派联络员到地质部传达指示。李富春副总理也亲自写了指示,要地质部两派不要去找李四光,以保证他的休息。周总理还让邓大姐亲自去探望李四光,转告总理的亲切慰问。
病重的李四光,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此间他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地震的预报、浅海石油及地热的研究方面。
1968年12月5日,周总理在一次会议上,对地质部参加会议的代表讲:“李四光同志是一面旗帜,是辛亥革命的老同志,入党晚了一些(1958年12月28日经地质部党组书记、老红军何长工,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政治上不是动动摇摇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你们要学习他。”
1969年4月,李四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9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第9届中央委员会委员。5月19日,毛泽东主席接见在京参加学习班的一万名代表时,在北京的中央委员也参加了接见。毛主席看到在主席台上的李四光,就亲切地叫“李四老”,并拉着他的手说话。主席便伏在李四光的耳边,问他的身体好不好,工作怎么样,并拉着李四光去接见那些到会的同志,接着两人离开了主席台,来到休息室,谈话达一个多小时。
毛泽东主席同李四光从天体起源、地球起源,谈到了生命的起源。毛主席对李四光说:“很想看看你写的书,希望能找几本给我。”还请李四光帮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毛主席谦逊地说,我不懂英文,最好是中文的资料,或者中文的书籍。
第二天,李四光挑选了《地质力学概论》,《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一些什么》,还有章鸿钊老先生写的《石雅》,送给毛泽东主席参阅。然后又立即着手收集有关的科学资料。1970年3月,李四光用不到一年时间,为毛泽东主席阅读而编写了《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初稿)》,全书约15万字,书中附有60多幅照片和插图。全书力求从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中,摄取精华,系统而又简练地把它表达出来。
从1965年发现动脉瘤以来,直到1971年的6年期间,李四光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于是克服病痛,与疾病作斗争,为科学事业作最后的拼搏。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正是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他的工作受到冲击和干扰。但他仍然坚持领导工作和科研工作。临到去世的前几天,还在同石油战线、第二海洋石油地质考察队的负责人,谈渤海地质构造与找油的关系。
1971年4月24日,李四光的体温突然上升到38℃。28日下午,北京医院请来阜外医院的心血管专家会诊,李四光对大夫说:“请你们坦率地告诉我,究竟我还有多少时间,让我好安排一下工作……”
他还让秘书把全国地图带到医院去……
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于1971年4月29日11时,与世长辞了,终年82岁。
5月2日下午,李四光遗体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由郭沫若院长主持,周恩来总理致悼词。告别仪式之后,周总理告诉大家:“你们一定要继承李四光同志的工作!”1973年总理又指示:“一定要把李四光的遗著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