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特的生存本领
人类拥有别的动物所没有的智慧,能够制造工具。借助工具,人可以做到很多原本做不到的事。动物没有人那么聪明,但为了生存,它们也学会了各种奇特的本领:它们有的有着敏锐的感觉器官;有的能巧妙地模仿其他动物或植物,成功地伪装自己;还有的危急关头大展演技来“装死”等。这些奇妙的生存技巧,让动物在自然界有了立足之地。
锐利的视觉
人类眼里所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动物眼里的世界也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不少动物看到的世界只是单调的黑、白、灰三种颜色,但它们的视觉能力却远远超过了人类。
只看想看的
很多动物在看东西时往往只关注它们想看的东西,而对那些不相关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这使它们能更专注的发现敌人或猎物。
老鹰看图
老鹰看东西时,画面在视觉里滞留的时间会比人的视觉滞留时间长一些。如果在一秒钟内给人看24张图,人眼就像在看电影;但老鹰看,就成了幻灯片了。

老鹰的眼睛
青蛙的本领
不少动物的视力能够非常轻易地辨别飞行中的猎物,但对静止的物体却常常看不见。青蛙是田里的绿色卫士,当有害虫飞过时,能迅速伸出长舌头逮住猎物,但如果害虫停下来,青蛙就没办法了。

小知识
蜘蛛中的跳蛛不会织网,却有着各种蜘蛛中最为敏锐的视觉。
猫头鹰的视力
猫头鹰的两只眼睛和人类的眼睛一样,都处在脸部的正前方,它们视力看到的范围也和人一样。因此它们能够对猎物的距离做出十分准确的判断,而且猫头鹰的头可以灵活转动,这也大大增加了它的观察范围。

猫头鹰
灵敏的嗅觉
说到动物的嗅觉,你肯定首先想到人类的忠实朋友——犬类。也许你不知道,其他的一些动物虽然没有狗的嗅觉那么出名,但要真比起来,那也是当仁不让的厉害。

寻找妈妈的气味
动物凭借嗅觉进行捕食,根据气味进行交流,哺乳动物刚生下来的幼仔带有母亲的气味,一旦失去了妈妈的气味,那将是一件危险的事,这意味着它将很可能成为被遗弃的孤儿。

昆虫的嗅觉
昆虫通过释放一种有特殊气味的微量物质进行通信联系,这方面蚂蚁和蜜蜂有着十分灵敏的反应。不过,这样的气味通常只有昆虫的同伴才能察觉。
鸟类也会闻气味
有些鸟类的鼻孔像一条管子,能够在几千米外感觉到鱼的气味,如海燕、信天翁等。在新西兰生活的一种名叫枭鹦的鹦鹉,常常在黑暗中凭借嗅觉寻找食物。

信天翁嗅觉灵敏
小知识
一些盲人能根据气味识别身处的环境和认识不同的人。
海洋动物的嗅觉
“海洋杀手”大鲨鱼能嗅出水中百万分之一浓度的血肉腥味。还有些鱼类会放出特殊气味的警戒激素,以警告同伴,这里有危险。鲑鱼还能够凭借嗅觉记忆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水域。
鲨鱼根据气味寻找猎物

重要的听觉
对人来说,听觉与视觉哪一样都不可或缺。在动物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听觉器官,其他动物虽然未必有听觉器官,但某些特殊的身体器官则发挥着和听觉器官一样的作用。
鸟类也有耳朵
哺乳动物几乎都有醒目的外耳,但是没有外耳的鸟类也有超乎寻常的听力,让人感到大惑不解。原来鸟类没有外耳,只有一对耳孔藏在头的两侧,因为经常被羽毛遮着,很难被发现。

啄木鸟也有耳朵,只是经常被羽毛遮盖着。
小知识
动物会利用听觉逃避敌害、寻觅配偶和相互交流,以及捕获食物。
昆虫耳朵最奇怪
昆虫的耳朵很多并不长在头上,而长在胸部、触角上或者小腿上。不光长的位置奇怪,构造和形状也大有不同,如蝗虫的耳朵外面有一个鼓膜。

蚊子的耳朵由触角上的绒毛构成
动物的听觉世界
并不是所有的声音都能引起动物的听觉,只有当声音达到一定范围动物才能听到。很多动物能够听到人类听不见的声音,所以它们的听觉世界远比人类听到的世界吵得多。
水母的“听觉”
视觉、听觉、嗅觉等都是动物非常重要的感觉器官。腔肠动物中的水母,其感觉器官中的平衡石能感觉出人耳听不到的次声波,人们仿照这种构造,制造出一种水中测声仪。

水母也有听觉
准确的判断
对我们人类来说,判断能力是指我们自己对事物进行分辨、识别的能力。在动物界,不同的动物有没有判断力呢?事实证明,大多数动物虽然没有人类大脑那么发达,但一样也有判断力。

狗能察言观色
我们身边的小狗很懂得观察和判断人的心情。主人心情不好,对小狗大声呵斥时,狗会很乖地蹲在原地,小声支吾;如果主人心情愉快,狗也会不停摇尾巴,跟着主人一起高兴。
小狗也善解人意


蛇会判断方向
蛇是一种冷酷的冷血动物,它有一条细长而分叉的舌头,这不仅是它的味觉器官,还是一种奇特的定位仪。它能辨别方向,捕捉气味。

蛇分叉的舌头就像人的耳朵长在头的两侧,能识别不同的方向。
判断晴雨变化
人类通过科技手段预测天气,动物也有自己的本领来判断天气变化。燕子可以准确地判断空气中的湿度,下雨前空气湿度很高,翅膀会因为潮湿而飞不高。为了捉虫子,燕子会飞得很低。
追逐雨水的气息
在非洲沙漠边缘生活的羚羊,能够闻到很远距离以外的下雨的味道。因为在干旱的沙漠里,降雨多的地方才能吃到新鲜的草,于是羚羊就慢慢形成了这种本领。
小知识
当许多天鹅聚集在海岸上空狂叫,这是预报暴风及寒潮就要来了。
非洲草原上的羚羊

动物的寿命
不同的动物寿命长短也各有不同,再加上生存环境的差异,即便是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寿命也会有很大的差距。那动物界的长寿者会是什么动物呢?影响动物寿命的原因还有哪些呢?

哺乳动物中的寿星
有说法认为,大象可能是哺乳动物中除了人类外最长寿的动物了。象妈妈怀孕后,小象要在妈妈肚子里待上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生下来。因为大象的成长期很长,所以它们的衰老过程也比较慢,寿命通常有五六十年。

大象是哺乳动物中的寿星
鸟类也长寿
作为龟类等长寿爬行动物的近亲,鸟类的寿命在动物界也算是比较长的。通常,小型的鸟类寿命短,多在几岁到十几岁;而大型鸟类的寿命通常可达到几十岁以上,也有些鹰、鹫等鸟甚至可能活到超过百岁。

秃鹫是鸟类中的寿星
朝生暮死的蜉蝣
蜉蝣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它的成虫寿命非常短,往往活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就死亡了,人们于是用“朝生暮死”这个成语来形容它短暂的生命。
小知识
动物个头的大小与它们寿命的长短并没有多大关系。
长寿的龟
龟是海洋动物里的长寿者,我国民间还有“万年龟”的说法。在龟类王国里,不同龟种的寿命长短不一,有的能活百岁以上,有的只能活上十来年的时间。
海龟是海洋中的长寿者

动物医生
小朋友平时生病的话,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带上你们去医院看医生。有些小朋友怕疼,不爱看医生。你知道吗?在大自然里,动物生病的话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的,有时也会去找“动物医生”。
猴子与树
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猴子,如果得了怕冷、战栗的病,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的树皮。因为这种树皮中含有金鸡纳霜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猩猩生病了就会去啃咬金鸡纳树的树皮
小知识
啄木鸟有又尖又长的嘴巴捉害虫,它是著名的“森林医生”。
神奇的小鱼
患皮肤病的人入水后,第一批鱼会清理伤口;第二批鱼则对有病的皮肤表面不断撞击;第三批鱼做最后的治理工作。这样几次后,患者的皮肤便完好如初。

生活在土耳其的这种小鱼能治愈人类的皮肤病
会治病的猪
居住在南美洲玻利维亚热带丛林中的印第安人,他们流血受伤时不是找医生,而是找一种名叫“波克”(意即神医)的猪。只要让这种猪舔伤口,不一会儿伤口便会自动止血或去毒、消肿。
海中“医疗站”
海洋中的鱼生病或受伤时,常会来到一种名叫圣尤里塔的小鱼设在珊瑚礁或者沉船残骸附近的“医疗站”求医。这种小鱼会用自己的尖嘴清除“病人”身上的寄生虫、坏死的鱼鳞等,治病的同时也能让自己美餐一顿。

小鱼纷纷到海中“医疗站”求医
有毒的动物
自然界有一些动物常常一被提到,就让人不寒而栗,它们就是那些身怀剧毒的有毒动物。世界上的有毒动物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具有含毒器官的种类,如蛇、蝎子、蜂等;一类是不会主动发起攻击的有毒动物,如河豚。

毒蛇
蛇的牙齿里是中空的,它的毒液就藏在这样的牙齿中。在印度尼西亚有一种喷毒眼镜蛇,它们在遇到攻击时,会先挺直身子来吓唬对手,如果这招没用,它就会咬紧牙关,把毒液聚到牙齿中,用力后,毒液会瞬间喷出。

眼镜蛇依靠毒液杀死猎物
小知识
和蛇用毒牙制胜不同,蝎子用尾巴上的毒刺给敌人或猎物下毒。
剧毒何处来
有些动物身体里的毒素是由它们所采食的植物里得来的,但另外一些动物的毒素却是它们在自己的身体里制造出来的。有些动物还利用身体内的某个特定部位来制造和储存毒液。
毒蜘蛛
蜘蛛是动物界出名的有毒动物,澳大利亚生活着毒蜘蛛。在这里有一种长着巨大螯角的漏斗网蜘蛛,它的毒素能在很短时间内致人死亡。“黑寡妇”蜘蛛的毒性甚至比响尾蛇还要厉害。

黑寡妇是有名的毒蜘蛛
进攻的武器
毒腺动物通常都拥有专门的武器,用来将毒液注进敌人或者猎物的身体里去。有毒腺的动物包括所有种类的蜘蛛、蜜蜂、黄蜂、水母以及毒蛇等。它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是利用毒性武器杀死或捕获猎物。

黄蜂的武器是它的毒刺
高超的拟态
在自然界,有不少动物都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叫拟态。这是动物利用自己的身体颜色、身体形状来模仿其他的动、植物的色彩、形态,以便自己瞒过敌人保命,或者诱使猎物上钩的一种方法。

不同的拟态
有拟态本领的动物有的具有被模仿者的颜色、花纹;有的长得和被模仿者相似;还有的会模仿别的动物的姿势。有一种叫尺蠖的昆虫能把自己伪装成一根小树枝,高超的伪装本领往往能够以假乱真。

尺蠖正在拱起身体爬行
小知识
兰花螳螂的体色能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非洲丽鱼的拟态
非洲丽鱼的雄鱼尾鳍上有和鱼卵很像的橙黄色斑点,雌鱼常常会把这些斑点当做自己产下的卵,然后吞入口中孵卵。这样的情况有利于非洲丽鱼种族的繁衍,因为这能保证鱼妈妈生出更健康的鱼宝宝。

非洲丽鱼
为了生存
为什么动物会有拟态的本领呢?其实,这是那些体型较小,容易遭到天敌捕杀的小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一代代形成的自保手段,如蝇类和蛾类模仿蜜蜂和黄蜂,可逃避鸟类的捕食。
形似兰花
兰花螳螂是生长在马来西亚热带丛林中的一种很美丽的昆虫,因为它无论形态还是体色都十分近似于兰花,又常常隐身在兰花丛中捕食猎物,所以得了兰花螳螂这个贴切的名字。
兰花螳螂

古怪的保护色
有些动物为了适应自己生活的周边环境,于是进化出了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这就是保护色。比如当动物生活的环境是一片绿色的草地时,它的保护色很可能就是绿色,这能很好地使动物得以隐蔽。

天然伪装
保护色的最大特点是对动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动物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不易被发现和察觉。所以,对动物来说,保护色是它们躲避敌害或猎捕其他动物时的天然伪装。
小知识
斑马的条纹装使它们和周围树丛混在一起,不易被狮子发现。
斑马的条纹也是它自身的保护色

鱼类的衣装
多数的鱼类都具有与周围环境一致的体色,它们背部的颜色通常都与生活的水域环境相近。石斑鱼身上分布有赤褐色和灰白色相间的斑点,和珊瑚很相似。

石斑鱼也有自己的保护色
与拟态的区别
会拟态的动物主要模仿的是其他动、植物的形态,保护色则往往和环境中最主要的色彩接近。拟态通常在动物不动的时候发挥作用,而保护色无论动还是静都能起作用。
伪装高手
枯叶蝶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小动物,当它静止休息时,它的身形好像一片带柄的椭圆形大叶片,颜色与枯叶非常接近,并具有逼真的“蛀孔”及“霉斑”。枯叶蝶的这种模仿行为兼具保护色和拟态的特征。

以假乱真的枯叶蝶
变色的奥秘
在动物界能自己改变肤色的动物有很多,最为大家熟悉的有变色龙、比目鱼等。这些动物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使自己身上的颜色始终保持与环境协调一致。

为了生存
变色龙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避役。因为它们本身行动非常缓慢,如果遇到天敌,往往很难逃命。为了使这些小动物也能够生存下去,大自然教会了它们一种特殊的本领——变色,来逃脱捕食者的追捕。
小知识
迷彩服是人类受动物变色启示,而发明的一种用来伪装的军装。

变色龙的秘密
变色龙的身体里有很多含有色素的细胞,这些细胞的一张一缩会形成不同种类色素细胞的颜色组合,反映在变色龙的皮肤上就产生了不同的颜色。
会变色的章鱼
八脚章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种非常有趣的动物,和变色龙一样,它们的皮肤里也藏着很多色素细胞。它们有着惊人的变色能力,只需几秒钟的时间,就能轻松换上另一件“衣服”。

章鱼也会变戏法
变色蜗牛
在南美洲国家古巴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成群的彩色蜗牛。当这些蜗牛从一棵树爬向另一棵树时,它们身上的颜色也会跟着变化。有时,它们会变得好像碧绿的翡翠;有时又变得如同耀眼的红宝石。

蜗牛也变色
可怕的警戒色
在动物界,有些动物,特别是昆虫,往往具有鲜艳醒目的体色,能对捕食者产生警戒的效果,称为警戒色。和保护色、拟态经常作为弱小动物的自保手段有所不同,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本身通常都是些危险的厉害角色。
箭毒蛙的警告
南美洲哥伦比亚热带丛林中的箭毒蛙能分泌出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素,只需一丁点就能毒死一个人。箭毒蛙的警戒色为带有鲜艳的红色、黄色或黑色斑纹的体色,用以对外发出警告:最好别打我的主意,离远点!

鲜艳的体色是箭毒蛙天生的警示标志,看到它的动物会远远躲开
警戒色并非万能
有毒动物的警戒色会让那些上过当的捕食者再不敢轻易下手,不过这样的把戏瞒不过聪明的捕食者。如长有刺毛、颜色鲜亮的松毛虫,同样还是会被杜鹃等鸟类捕食。

松毛虫体色非常醒目
醒目的警戒色
警戒色经常为一些具有恶臭和巨毒的动物所特有,这些动物身上非常惹眼的鲜艳色彩和斑纹就是它们的警戒色,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可怕的珊瑚蛇
生活在中美洲太平洋沿岸和加勒比海沿岸森林中的珊瑚蛇,是一种毒性极强的蛇。它体型瘦小,体表分布着红、黄、黑三色相间的鲜艳环纹,这种颜色也成为它鲜明的警戒色。
小知识
动物身上的警戒色往往在周围环境中很突出,这是危险标志。
珊瑚蛇

飞行也有技巧
在动物界里,昆虫和鸟类都是飞行的高手。飞行本领是昆虫一族繁荣兴旺的基础,而鸟类因为翅膀比昆虫的膜翅结构复杂,也更有力,这使得鸟儿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昆虫的膜翅
昆虫的翅膀像一层透明的膜,上面有纵横交错的脉络,这些脉络能对昆虫的翅膀起到支撑和加固的作用。有些昆虫的翅面上有鳞片,比如蝴蝶和蛾类。
蝴蝶

翅膀的扇动
一般昆虫的飞行都是靠摆动翅膀,其中以蜉蝣摆动翅膀的方式最为简单,蚊子、苍蝇和蜜蜂等摆动翅膀的方式最为复杂。有的昆虫飞行时会不停地快速扇动翅膀,所以我们常能听到它们在耳畔嗡嗡的声音。

苍蝇的翅膀上有脉络
鸟类的滑翔
鸟类的飞行远比昆虫复杂。它们的羽毛向下拍动时会使空气形成推动力,借此向上爬升。滑翔时,鸟会借气流使翅膀休息。
小知识
昆虫在飞行中能随意升降、转弯、前进与倒退,能直接起飞。
飞行姿态
根据羽毛构造的不同,鸟类也有着不同的飞行姿态。啄木鸟、燕雀等通常会以波浪式的飞行姿态前进;三宝鸟、扇尾莺等会在空中兜圈再返回树枝;百灵和云雀会垂直起飞。
翅膀是鸟类飞行的工具

随着季节换装
动物身上的皮毛或羽毛是大自然赠与它们的衣裳。动物界里,各种动物的衣裳不尽相同,有的色彩艳丽,比如孔雀、鱼类,有的则色彩单一,比如乌鸦。而有些动物还不止一身衣裳,因为它们能随着季节换装。
雷鸟的衣裳
生活在严寒地带的雷鸟,有着好几套衣裳。冬天,雷鸟的羽毛全部雪白;夏天的时候,羽毛又换成黑褐色并带有黄色斑纹;春秋两季只有少部分会换羽,特别在秋季,它们的羽毛会变成与枯叶相近的黄栗色。
冬天的雷鸟羽毛和雪地一样白

小知识
黄鼠狼的冬毛平均每平方厘米会有上万根毛,而夏毛有约4000根。
雪兔换装
雪兔的毛色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暖花开时,毛变为棕灰色;到了夏季,毛色是棕色的;当秋季叶变黄时,毛色变成了棕褐色;只有冬季,才变为白色。

雪兔的毛色四季不同
兽类换毛
不少哺乳动物换毛经常在春秋两季,春天更换夏毛,秋天更换冬毛。通常,动物的夏毛中硬而且粗的针毛多,细而且软的绒毛少,毛看上去短而稀,利于散热;冬毛则针毛少,绒毛多,毛密而长,利于保暖。
梅花鹿也善变
梅花鹿的毛色也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它的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没有绒毛,身体有的地方还会有如同梅花的白色斑点;而到了冬季,它的体毛会变成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草的颜色类似。
梅花鹿身上的白斑形如梅花

装死高手
动物进攻和防御的招数各有特色,尤其是当猎手和猎物相遇,那可真叫冤家路窄、狭路相逢。为了躲避天敌,动物使尽浑身解数。当对手太强大时,弱者会很明智地逃跑,跑不掉了,干脆就装死蒙对手。

装死各有招
装死并不是人的专利,许多动物都会这样的生存之道。广西深山中的棘胸蛙,当它在捕鸟时,会先四肢伸开,直挺挺地躺在地上装死,就等傻傻的鸟儿上钩;鳄蜥身小力弱,行动不灵活,遇到敌人时,用装死的办法求生。

小知识
负鼠常在被敌人追赶时“急刹车”,等敌人也刹车时,它忙着逃命。
逼真的演技
负鼠是一种性情温顺的有袋类动物,大难临头时它常会立即仰躺在地,脸色突变,鼓起肚皮来装死。起初人们还以为它是被猛兽给吓晕了,后来才发现,这家伙“装死”时,大脑一刻也没闲着。

负鼠妈妈和它的宝宝
野鸭的招数
有些食肉动物喜欢吃活物,被当做猎物的动物于是利用这一点,在生死关头“装死”。野鸭是赤狐喜欢的美食,它们常在跑不及时立即躺下装死。因为赤狐不吃死物,野鸭于是捡回一条命。
装死捕猎物
负鼠、野鸭装死是为了保命,而有些穿山甲装死则是为了捕食。它们会躺在蚁窝附近一动不动装死,还会张开身上的鳞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它身上的皮肉会散发出强烈的异味,诱使蚂蚁倾巢而出。
穿山甲设陷阱

带电的动物
我们现在的生活少不了与电打交道,人类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来发电,但人体本身不会产生电。不过在动物界,却有一群带电的动物,电能够帮助它们捕食或逃避天敌。
鱼类发电的奥秘
海洋中的鱼类为什么会发电呢?原来鱼类发电的秘密就在它们的肌肉细胞里。它们的发电器官看上去如同蜂窝状,其实就是由一个个带电荷的肌肉细胞组成的。
怪异的电鳐
电鳐是沿海地带常见的一种软骨鱼类,它们生活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等地的河流中。电鳐常常一动不动躺在水底,有时也浮到水面呼吸。发现猎物后,它会放电击毙或击昏猎物,再饱餐一顿。

电鳐像个扁扁的盘子
电鲶会“闪击”
电鲶的发电器官很特别,电流流在它的体内是按从头部到尾部的方向流动的。当电鲶在水中活动时,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触及敌人或其他物体,马上就产生一种强大的电流,击倒对方。

电鲶的“电击”法凌厉无比
电鳗会偷袭
电鳗的发电器在它尾部脊髓的两侧。捕食的时候,电鳗先会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连续放电,受到电击的鱼会马上昏死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
小知识
电鲶放电,一是为了捕获食物;二是为了防御敌人,保护自己。
电鳗的身体如同一条长蛇

神奇的“再生术”
我们的手指在受伤后,过一段时间会自动愈合。不过和动物比起来,人的这个能力就小得多了。有的动物在失去身体某一部分后,能够再重新长出失去的那部分躯体,这就是它们的再生本领。
重新长出的鹿角
鹿角是鹿身上的皮肤变硬后形成的,它最初非常柔软,被称为鹿茸。开始变硬后鹿茸会脱落,就剩下裸露的骨头,这就是鹿角。鹿角年年生长、死亡、脱落,然后再生长,生长过程达三到四个月。

小知识
在动物世界中,鹿是唯一能再生完整的身体零部件的哺乳动物。
海参保命
海参遇到敌人时能“翻出内脏”,先把敌人震住,再伺机逃跑。只要水温和水质合适,海参可以在几个月后复原,但前提是剩下的身体必须有头部或肛门,因为它的生长细胞集中在这两个部位。

海参
兔子脱身计
兔子被猛兽咬住不放时,会立刻使用“金蝉脱壳”之计,将自己尾巴上的“皮套”褪下来。当敌人还发愣时,兔子就给自己赢得了逃命的宝贵时间。

兔子虽然柔弱,逃命时却能聪明地骗过“敌人”。
断尾术
壁虎是利用“断尾”自卫的高手。当它的尾巴被什么东西给夹住或者遇到敌害时,尾部肌肉会强烈地收缩,然后尾巴自动断落。

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