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方剂

本书收集了治疗斑疹皱纹的名医方、经验方、食疗方。读者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选方用方,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治疗斑疹皱纹名医方

治疗黄褐斑名医方

1.补肝汤(徐宜厚,武汉中医医院)

【组成】当归、苍术、制香附、川芎、干地黄各l0g炒白芍、山药、山萸肉各12g防风、羌活、白附子各6g细辛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调和气血,补肝悦色。

【主治】黄褐斑,肝郁血滞型。症见斑色深褐,弥漫性分布在面颊上,日晒后色沉更深。兼有情志抑郁,双目干涩,或者失眠多梦,口干口苦,或有痛经,或有经潮前乳房胀痛等。

2.益黄汤(徐宜厚,武汉中医医院)

【组成】陈皮、白扁豆、茯苓、姜半夏、白术各l0g甘草、青皮、丁香、桂枝各6g泽兰12g冬瓜皮、山药各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健脾温阳化浊。

【主治】黄褐斑,脾虚痰聚型。症见斑色黄褐,状如灰尘,固着在颧部日久未洗,甚则环口焦黑。兼有肢体困怠,少气懒言,周身窜痛,纳谷不香,脘胀腹痛,胸隔痞塞,伴见呕吐,或大便稀薄。

3.益阴丸(李秀敏,北京东直门医院)

【组成】菟丝子30g女贞子30g生熟地各15g牡丹皮15g桑寄生30g当归12g旱莲草20g鸡血藤20g天花粉12g茯苓12g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l0g,每日2次。

【功用】补肾益阴。

【主治】黄褐斑,肾虚型。症见褐黑色斑,似如煤形枯暗不泽。兼有畏寒肢冷,周身皮肤干燥发痒,口淡,小便清长,甚则不禁,或者尿后余沥,或大便稀,或腰府空痛喜按,性欲减退。

治疗雀斑名医方

1.玉容散(赵炳南,北京中医医院)

【组成】白丑、绿豆粉、细辛、白术、僵蚕、茯苓各60g 鹰粪白、白丁香各30g 荆芥、防风、独活、羌活各15g

【用法】合碾为极细粉末,外敷,早晚各1次,30分钟后,清水洗去。

【功用】祛斑悦颜。

【主治】各种类型雀斑。

2.时珍正容散(李时珍,明代医家)

【组成】猪牙皂角20g 紫背浮萍20g 乌梅肉10g 甜樱桃枝20g 鹰屎白6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鲜乳汁或水调为糊,外涂,每日1~2次。

【主治】雀斑。

治疗痤疮名医方

1.黄连解毒汤加减(唐汉钧,上海龙华医院)

【组成】黄芩9g 黄连6g 苦参12g 山栀9g 土茯苓15g 全瓜蒌18g 白花蛇舌草15g 鹿含草15g 大黄(后下)9g 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通腑。

【主治】痤疮,胃肠湿热型。症见颜面、胸背部出现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痒甚,口干,便秘,病程可长可短,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

2.枇杷清肺饮(唐汉钧,上海龙华医院)

【组成】枇杷叶12g 黄芩9g 桑白皮12g 侧柏叶12g 菊花9g 桑叶9g 金银花12g 生甘草6 如丘疹质硬难消者加天冬12g 贝母9g 玄参12g 如面部痒甚者加白鲜皮12g 白蒺藜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通腑。

【主治】痤疮,胃肠湿热型。症见颜面、胸背部出现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痒甚,口干,便秘,病程可长可短,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

治疗荨麻疹名医方

1.荆防方加减(张志礼,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荆芥10g 防风10g 金银花10g 牛蒡子10g 黄芩10g 连翘10g 牡丹皮15g 浮萍10g 僵蚕10g 蝉蜕10g 桑白皮15g 冬瓜皮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辛凉透表,宣肺清热。

【主治】荨麻疹,风热型。症见皮疹鲜红灼热,遇风受热加重,得冷减轻,瘙痒较重,夏季多发,伴有口干咽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2.当归饮子加减(张志礼,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当归10g 川芎10g 熟地15g 赤白芍各15g 首乌藤30g 黄芪15g 刺蒺藜30g 防风15g 浮萍10g 白鲜皮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滋阴养血,疏散风邪。

【主治】荨麻疹,血虚受风型。症见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劳累后加重,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湿疹名医方

1.除湿汤(赵炳南,北京中医医院)

【组成】全虫10g 猪鸦角10g 皂刺20g 黄柏15g 枳壳15g 苦参10g 白鲜皮25g 威灵仙20g 生槐花2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可治疗顽固之慢性湿疹。

2.湿疹膏(朱仁康经验方)

【组成】青黛60g 黄柏末60g 氧化锌620g 煅石膏末620g 麻油620g 凡士林930g

【制法】先将青黛入乳钵内研细,加入黄柏末研和,加氧化锌研和,煅石膏研极细,最后加入凡士林、麻油调和成膏。

【用法】外用,每日3次。

【主治】将此膏外涂对急性、亚急性期渗水不多者适用。

3.赵炳南经验方

【组成】马齿苋、黄柏或鲜枇杷叶各100g

【制法】加水2000~3000mL,水煎沸后文火煮20~30分钟,冷却后做局部冷湿敷,每次30~60分钟,每日3~4次。间歇期间可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敷。

【主治】急性湿疹,对皮疹渗出较多者选用中药水煎后湿敷。

治疗带状疱疹名医方

1.清瘟败毒饮(黄振鸣,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组成】水牛角30g 丹皮12g 玄参15g 连翘12g 生地15g 生石膏30g 黄芩12g 板蓝根30g

【功用】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主治】带状疱疹,热毒型。

2.龙胆泻肝汤加减(李辅仁,北京医院)

【组成】甘草各5g 赤芍、黄芩、柴胡、郁金、栀子各10g 蒲公英、生地各15g 地丁、车前子各20g 金银花、白茅根各30g

【功用】清利肝胆,化湿止痛。

【主治】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型。症见口苦咽干,便结尿赤,纳呆心烦及舌脉表现,舌红苔腻,脉弦滑等。

治疗扁平疣名医方

1.蓝白汤(黄振明,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组成】板蓝根30g 紫花地丁18g 皂角刺12g 石上柏18g 白头翁15g 青皮6g 代赭石30g(先煎)磁石30g(先煎)随症加减:皮损多发于上部者加桑叶、升麻;皮损多发于下部者加黄柏、金银花;忧郁者加酸枣仁、柴胡、白芍。外用蟾酥散水调为糊搽于患处(蟾酥散组成和制法:蟾酥3g蜈蚣4条枯矾18g轻粉6g先将蟾酥、蜈蚣煅研为末,后加枯矾、轻粉共研细末)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主治】扁平疣,肝郁型。多见于青春期少女。

2.解毒汤(张志礼,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丹参15g 赤芍15g 莪术15g 紫草根15g 茜草根15g 大青叶30g 板蓝根30g 败酱草30g 薏米15g 马齿苋30g 丹参15g 赤芍15g 莪术10g 夏枯草15g 穿山甲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活血解毒,软坚散结。

【主治】扁平疣,气血失和型。症见散在扁平丘疹,表面光滑,部分皮疹呈线状排列,舌淡,脉弦。

治疗斑疹皱纹经验方

治疗黄褐斑经验方

1.逍遥散

【组成】甘草4.5g 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各9g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黄褐斑,肝郁气滞型。症见面部黄褐斑,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喜叹息,有时腹胀,白带多,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桂枝茯苓丸

【组成】桂枝18g 茯苓18g 桃仁12g 芍药10g 牡丹皮10g 柴胡12g

【主治】黄褐斑瘀血阻滞型。症见黄褐色沉着,渐增,颜面散在分布,色浓,经期腹痛下坠,色紫黯,量少,夹有瘀块,伴胸闷不舒,时作太息,两乳有胀感。

【来源】《金匮要略》

3.补肾汤

【组成】熟地10g 山萸肉10g 女贞子30g 旱莲草15g 当归10g 白芍15g 牡丹皮15g 白术10g 茯苓10g 柴胡10g 枳壳10g 丹参15g 益母草10g 香附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肝肾不足型。症见面部逐渐出现色素斑,伴手足心热、夜寐不安、失眠多梦、月经后错量少有血块色暗红。两颊部可见境界清楚的淡褐色斑,额、颜面部散在小片色素斑呈花纹状,不痒不痛。

【来源】韩世荣,古今专科病医案皮肤病,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治疗痤疮经验方

1.银花汤

【组成】金银花、车前草各15g 连翘、黄芩、紫草、生槐花、玫瑰花、茯苓、猪苓、当归、苦参各10g 生苡仁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粉刺,肠胃湿热型。症见皮疹红肿,可有脓疱、结节,患处瘙痒、疼痛。伴纳呆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来源】刘红霞,银花汤治疗痤疮100例,新疆中医药,1996(1)

2.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15g 黄连15g 陈皮6g 甘草6g 元参6g 柴胡6g 桔梗6g 连翘15g 板蓝根20g 马勃10g 牛蒡子10g 薄荷6g 僵蚕6g 升麻6g

【制法】黄芩及黄连酒炒,陈皮去白,甘草生用。水煎2次,每次取汁200mL。

服法:每次饮用200mL,每日2次,饭后服用。

【主治】粉刺,肺经风热型。症见皮疹以红色丘疹为主,可有脓疱、红色结节,患处疼痛。颜面潮红。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或弦数。

【来源】《东垣试效方》

3.荡痤饮

【组成】玄参、泽泻、猪苓各30g知母、夏枯草、黄柏、赤芍、生地黄各10g 丹皮、川芎、白芷各9g 薄荷5g 贝母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粉刺,湿热型。症见皮疹红肿,可有脓疱、结节,颜面油滑光亮,患处瘙痒、疼痛。伴纳呆腹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来源】乔艳贞,荡痤饮治疗痤疮37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1)

荨麻疹经验方

1.桑菊饮

【组成】桑叶10g 牛蒡子15g 防风15g 蝉蜕20g 白蒺藜15g 黄芩10g 金银花20g 生甘草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口服。配合外搽炉甘石洗剂。

【主治】荨麻疹,风热型。症见皮疹鲜红灼热,遇风受热加重,得冷减轻。

【来源】《温病条辨》

2.银翘散

【组成】金银花30g 连翘15g 桔梗6g 牛蒡子10g 荆芥穗10g 薄荷6g 豆豉10g 竹叶10g 苇根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荨麻疹,风热型。症见皮疹色较红,遇热加重,见冷则退,口干,尿黄。

【来源】《温病条辨》

3.固卫御风汤

【组成】炙黄芪15g,防风、荆芥、桂枝、炒白术、白芷各9g 白蒺藜12g 赤白芍、生姜各6g 大枣7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荨麻疹,风寒型。症见皮疹色淡,遇冷则剧。

【来源】陈卫,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

4.八珍汤

【组成】生黄芪3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皮15g 生地15g 赤白芍各10g当归10g 川芎10g 白鲜皮15g 地肤子15g 生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午后或夜间、劳累后加剧,伴神疲乏力,头晕目眩。

【来源】《正体类要》

治疗湿疹经验方

1.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茯苓(土炒)、白术、山药、炙甘草、陈皮各1000g 炒扁豆750g 莲子肉、砂仁、炒薏苡仁、桔梗各250g

【制法】共研细末,用大枣煎汤送服。

【用法】每次10g,每日2次口服。

【主治】湿疹,脾虚湿蕴型。症见皮损潮红,丘疹、丘疱疹抓后糜烂渗出、鳞屑。伴纳呆、腹胀、便溏。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萆薢渗湿汤

【组成】萆薢12g 薏苡仁12g 黄柏9g 赤苓6g 牡丹皮9g 泽泻15g 通草9g

【制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200mL。

服法:每次100mL,每日2次服。

【主治】急性及亚急性湿疹。

【来源】《疡科心得篇》

3.愈裂片方

【组成】皂刺、黄柏、百部、枇杷叶、枯矾、蛇床子各25g 苦参、地肤子各50g

【制法】上药加水2000mL,煮沸30分钟待温凉后用。

【用法】浸泡患处30分钟,每日2次。

【主治】手足皲裂性湿疹。

【来源】景瑛,刘颖,皮肤病性病临床诊治,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4.土槐饮

【组成】土茯苓50g 生槐花50g 生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皮疹大部消退时的后期续治方或预防复发治剂。

【来源】安家丰,张志礼,皮肤病医案选萃,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治疗扁平疣经验方

1.苡仁疗疣方

【组成】薏苡仁60g 板蓝根30g

【制法】将两药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去渣饮汤。

【用法】日1剂,分2次口服,连用半个月。

【主治】面部扁平疣,热毒型。

【来源】黄志杰,俞小平,中国自然美容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除疣散

【组成】莱菔子、苏子、芥菜子各30g 糯米、白糖各250g

【制法】将三子与糯米同炒香研末,加白糖拌匀,备用。

【用法】每次20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

【来源】黄志杰,俞小平,中国自然美容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除皱经验方

1.仙荷丸

【组成】荷花100g 莲子150g 荷根110g

【制法】采摘后的荷花、莲子、荷根阴凉处放半干,用锅蒸熟后晒干研末,蜂蜜调和加工成丸。

【用法】每次15g 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面部皱纹、面部黑斑脾肾两虚型。

【来源】黄志杰,俞小平,中国自然美容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灵芝丸

【组成】灵芝500g

【制法】将灵芝晒干捣细为末,上笼蒸2小时后,再晒干捣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贮瓶备用。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丸。

【主治】面部皱纹。

【来源】黄志杰,俞小平,中国自然美容法,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