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腧穴

    (一)腧穴的概念

    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称作腧穴。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有孔隙的意思。腧穴是针灸施术的部位,在历代文献中还有“砭灸处”、“气穴”、“骨空”、“孔穴”以及“穴位”等不同的名称。针灸刺激通过腧穴、经络的作用,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节机体的虚实状态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历代医家极为重视经络学说,《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经络和腧穴的理论,对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二)鼻炎咽炎常用穴位

    分布在人体的腧穴很多,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腧穴还会逐渐增多,防治鼻炎、咽炎常用传统经典的腧穴分布如下。

    头颈部(图1-2)

    太阳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凹陷处。

    印堂 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风池 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上星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百会 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攒竹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迎香 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风府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

    哑门 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天容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img7

    ·图1-2

    人迎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水突 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廉泉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

    百劳 大椎穴上2寸,旁开1寸处。

    鼻通 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胸腹部(图1-3)

    天突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脘 体前正中线,脐上4寸。

    神阙 脐窝正中。

    关元 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章门 在腋中线,第十一肋前端,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

    img8

    ·图1-3

    腰背部(图1-4)

    大杼 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椎 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 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至阳 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心俞 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 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 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 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腰俞 在正当骶后孔处。

    img9

    ·图1-4

    膈俞 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 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 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志室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命门 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上肢部(图1-5)

    曲池 在曲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

    合谷 位于手背第一掌骨、第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外关 手背腕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内关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 仰掌,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端,腕横纹上。

    太渊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尺泽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

    偏历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商阳 在手示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img10

    ·图1-5

    液门 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根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

    列缺 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易取穴可以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示指按于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即是本穴。

    手三里 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鱼际 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少商 在手掌侧面桡侧(赤白肉际),当拇指掌指关节与腕掌关节的中点的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

    下肢部(图1-6)

    阴陵泉 在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 在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足三里 在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丰隆 在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两横指处。

    阳陵泉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img11

    ·图1-6

    太冲 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太溪 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昆仑 外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足部反射区(图1-7)

    大脑 位于双足大拇趾第一节底部肉球处。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足上,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足上。

    img12

    ·图1-7

    额窦 位于双足的五趾靠尖端约1cm的范围内。左额窦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足上。

    肾 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

    输尿管 位于双足底自肾脏反射区至膀胱反射区之间,约1寸长呈弧线状的一个区域。

    膀胱 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

    肾上腺 位于双足底第三跖骨与趾骨关节所形成的“人”字形交叉的稍外侧。

    扁桃体 位于双足背拇趾第二节,肌腱的左右两旁。

    鼻 位于双足拇趾腹内侧延伸的拇趾甲的根部,第一趾间关节前。左鼻的反射区在右足上,右鼻的反射区在左足上。

    肺、支气管 位于斜方肌反射区后方,自甲状腺反射区向外到肩反射区处约一横指宽的带状区域。支气管敏感带位于肺反射区中部向第三趾延伸之区带。

    头、颈淋巴结 位于双足各足趾间的趾骨跟部呈“凹”字形,足底足痛两面都有。

    甲状腺 位于双足底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以及第一跖骨远侧部连成带状。

    胸部淋巴结 位于双足背第一跖骨及第二跖骨间缝处。

    甲状旁腺 位于双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前方的凹陷处

    升结肠 位位于右足足底小肠反射区的外侧与足外侧缘平行,从足跟骨前缘至第五跖骨底的带状区域。

    横结肠 位于双足底中间第1~5跖骨底部与第1~3侧楔骨(即内、中、外侧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足底的带状区域。

    降结肠 位于左足足底第五跖骨底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外侧,与足外侧平行的竖带状区域。

    腹部淋巴结 位于双足外侧关节前由距骨、舟骨间构成之凹陷之部位。

    盆腔淋巴结 位于双足内侧踝关节前,由距骨、舟间骨构成之凹陷部位。

    喉 位于双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关节靠拇趾下方区域。

    上颌 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趾骨关节横纹上方的带状区域。

    下颌 位于双足拇趾第一趾骨关节横纹下方的带状区域。

    手部反应点及反射区(图1-8、图1-9)

    大脑(头部) 位于双手掌侧,十指远节手指横纹以上指腹均为大脑反射区。

    额窦 位于双手10个指头顶端约1cm范围。左额窦反射区在右手上,右额窦反射区在左手上。

    肺支气管 肺反射区为位于双手学。侧,横跨第二、三、四、五掌骨,靠近指关节区域。支气管反射区位于中指第三近节指骨。中指指根处为敏感反射点。

    头颈淋巴结 双手各手指间根部凹陷处,手掌侧和手背侧均有头颈淋巴结反射区。

    甲状腺 位于双手掌侧第一掌骨近心端起至第一、二掌骨之间,转向拇指尖方向至虎口边缘连成带状区域。转弯处为反射敏感点。

    甲状旁腺 双手桡侧第一掌指关节背部凹陷处。

    脾 左手掌侧第四、五掌骨间,膈反射区与横结肠反射区之间。

    肾上腺 双手掌侧第二、三掌骨体之间,距离第二、三掌骨头约1.5~2.0cm处。

    img13

    ·图1-8

    img14

    ·图1-9

    感冒点 手掌面,第一掌骨基底内侧后方1寸。

    上身淋巴结 位于双手背部尺侧,手背腕骨与尺骨间的凹陷处。

    咽喉点 掌面,第三、四掌指关节间(靠近第三掌关节)掌指关节间线上。

    肺点 掌面,无名指远侧关节间横线中点。

    肝点 掌面,无名指近端关节间横线中点。

    颈项 位于双手拇指掌侧和背侧,下颌骨反射区下方整个第一掌骨体。

    舌、口腔 位于双手拇指背侧,拇指指间关节后方正中线,两个扁桃体反射区间内。

    颈椎 位于双手背拇指近节桡侧和第三掌骨体远端的整个掌骨体1/5段。

    垂体 双手拇指指腹中点位,在大脑反射区深处。

    鼻 位于双手掌侧拇指腹桡侧面,第一指骨远节指骨体中部。左鼻的反射区在右手上,右鼻的反射区在左手上。

    喉、气管 位于双手背侧第一掌指背侧。

    扁桃体 双手拇指近节背侧正中线肌腱两侧。

    耳部反射区(图1-10)

    肾上腺 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肾 位于双足底第二、三跖骨近端的1/2,即足底的前中央凹陷处。

    膀胱 位于内踝前下方,双足内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侧旁。

    img15

    ·图1-10

    大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咽喉 耳屏内侧面下1/2处。

    心 耳甲腔中央。

    肺 耳甲腔中央周围。

    口 耳轮脚下方前1/3处。

    胃 耳轮脚消失处。

    扁桃体 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画3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把耳垂分成9个区,8区为扁桃体。

    内分泌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内鼻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

    外鼻 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

    神门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交感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

    颈椎 在颈区的后方,即对耳轮13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