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炎咽炎名医方
治疗鼻炎名医方
1.玉屏苍耳汤(王德鉴,广州中医药大学)
【组成】北芪 白术 防风 苍耳子 辛夷花 白芷 杭菊花 木通 五味子 桑螵蛸
【主治】慢性鼻炎,脾肾亏虚型。症见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黏,遇寒冷时加重。可伴倦怠乏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并用煎液涂擦鼻腔黏膜每日1次。
2.鼻炎灵(蔡福养,河南中医学院)
【组成】苍耳子(砸裂纹)、白芷、辛夷各60g 冰片粉6g 薄荷霜5g 芝麻油500mL 液状石蜡1000mL
【主治】慢性鼻炎,邪滞鼻窍型。症见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鼻涕稀或黏,嗅觉减退。
【用法】芝麻油、白芷、苍耳子、辛夷同放锅内浸泡24小时加热,待苍耳子等炸成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粉、薄荷霜、液状石蜡,搅匀、冷却后过滤分装备用,每次1~2滴,1~2次/日。
3.芪术汤(王德鉴,广州中医药大学)
【组成】黄芪30g 白术12g 防风10g 党参15g 茯苓15g 甘草8g 苍耳子12g 辛夷12g 白芷12g 菊花12g 木通12g
【主治】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症见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晨起稍遇风寒便发作,气短,见风怕冷,动则易汗。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4.碧云散(《医宗金鉴》)
【组成】鹅不食草30g 川芎30g 细辛6g 辛夷6g 青黛3g
【主治】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型。症见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晨起稍遇风寒便发作。伴头痛,耳鸣,夜间气喘。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患者口含凉水,令人将药末吹入左右鼻孔内,取嚏为效。或以鼻嗅药,则效缓。
5.辛黄汤(张赞臣,上海中医药大学)
【组成】薄荷(后下)3g 防风、桔梗、辛夷各4.5g 黄芪、白术、牛蒡子、百合、南北沙参、蒌皮根各9g 前胡6g 石菖蒲、甘草各2.5g
【主治】过敏性鼻炎,肺卫不固型。症见间歇性鼻塞,咽干,易伤风感冒,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清涕,稍遇冷风便发作。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治疗咽炎名医方
1.杏苡仁汤(王德鉴,广州中医药大学)
【组成】杏仁、薏苡仁、牛蒡子、知母、海蛤粉(同煎)、蒌皮根各9g 射干4.5g 白桔梗3g 生甘草2.5g 川贝母粉4.5g,分2次吞服。
【主治】急性咽炎,肺中痰热型。症见咽痛较剧烈,吞咽困难,痰多而黄,不易咳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
2.桑青汤(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桑叶、荆芥、桔梗各6g 菊花、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山豆根各10g 马勃、蝉蜕各3g
【主治】急性咽炎,风热外侵型。症见咽痛较剧烈,吞咽困难,发热,头痛,咳痰黄稠。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3.消化汤(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黄芩3g 射干3g 鱼腥草3g 浙贝母10g 僵蚕10g 瓜蒌皮10g 山豆根10g 挂金灯10g 桔梗6g 天竺黄6g
【主治】急性咽炎,肺中痰热型。症见咽痛较剧烈,吞咽困难,痰多而黄,不易咳出。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4.李氏清咽汤(李斯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组成】玄参、天花粉、麦冬、枳壳、川贝母、知母、射干、钩藤各9g 瓜蒌壳12g 薄荷6g 甘草3g
【主治】慢性咽炎,肺阴不足型。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5.滋阴清咽汤(李斯炽,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
【组成】生地黄、牡丹皮、天花粉、知母各9g 麦冬、女贞子、旱莲草、石斛各12g 绿萼梅10朵,冬桑叶4片,苏薄荷、蝉蜕各6g 粉甘草3g
【主治】慢性咽炎,肺肾阴亏型。症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痰少而稠,或痰中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6.咽燥健脾汤(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太子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玄参、金银花各10g 桔梗6g马勃、甘草各3g
【主治】慢性咽炎,脾虚湿停型。症见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痰涎稀白,腹胀纳呆,下利清谷。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
7.百生汤(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百合、生地黄、熟地黄、玄参、麦冬、桑白皮各10g 柿霜6g 川贝粉3g(冲服) 甘草3g 芦根30g
【主治】慢性咽炎,肺肾阴虚型。症见咽部异物感,咽干不适,黏膜干燥,腰膝酸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