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疗法调治近视
中医防治近视有其独到之处。通过简单易学的指压、点穴、热敷、自我按摩、药茶、药粥等疗法,可达到防治近视的目的。
指针疗法
用手代针,在一定的经穴和适当的部位,运用点、擦、压、掐等技巧达到治疗目的,叫做指针疗法。
指针疗法起源远早于针灸疗法,可以认为指针是针灸的启蒙阶段。当时由于医疗技术匮乏,一旦发生损伤,机体出现疼痛,人们就有意识地用手指按压某个部位,从而发现有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如头痛用两拇指按压两颞部,腹痛用手按压上腹部,疼痛即可减轻。常此以往,人们积累了在不同部位用手按压可以解除不同疾病的经验,指针疗法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有文献记载以来,历代名医以指针疗法治病的经验记载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指针疗法也逐渐完善,并在临床广泛应用,已形成完整的独立治疗方法。
手法
1.揉法 是用手指的尖端,轻按选定的穴位,做环形平揉的一种缓慢手法。揉动时手指尖端一定要吸定于皮肤,勿使手指与皮肤呈摩擦状态。人们说的按揉即此揉法。揉法可分拇指揉、中指揉。顾名思义,就是用拇指按揉或用中指按揉(图3-1)。
·图3-1
注意:施术时应根据病人体质强弱、病情轻重施以轻重不同的指力。病情重者指力需强,病情轻者指力需弱;体弱病重者宜用轻手法,病轻体壮者宜用重手法。反之亦然。
2.扪法 是用手指扪压腧穴或身体一定部位的手法,即将手指端深深按压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同时根据病人体质强弱施以轻重不同指力,以感酸麻胀痛为度,略同于针刺的得气(图3-2)。
·图3-2
本法分单指法和双指法。前者一般用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按压在穴位上,后者两个手指同时扪压两个穴位。
注意:当指端按入时,必须逐渐施加压力,不可突然用力。在得气后,也应逐渐减轻指力,最后停止。
治疗
患者正坐位,全身放松,舌抵上颚,呼吸自然,配合治疗。
1.调息运气于示指、中指指端,用扪法点按睛明、攒竹、鱼腰、承泣各50次(图3-3),两眼交替进行。
·图3-3
2.用单指扪法点按睛下、球后两穴,各50次(图3-4),以得气为度。
·图3-4
3.以大拇指和示指点按风池3分钟(图3-5)。
·图3-5
4.俯卧,用拇指端按压肾俞、肝俞、足三里、翳明诸穴,双侧交替,各20次(图3-6、图3-7)。
·图3-6
·图3-7
5.仰卧,两手平放身体两侧,用拇指或示指端点揉睛明、印堂、球后穴,反复20次(图3-8)。
·图3-8
本法方便易学,易操作,不需任何设备,而且效果良好,既可由医者施术,也可于坐位自行治疗,方法同上。
注意
1.指甲宜剪适中,避免误伤皮肤。
2.谨防晕针,病人虚弱或疲劳过度、过饥过饱或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宜施术。
3.要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决定手法的轻重。
指压疗法
指压疗法是把手指贴在穴位上,通过增加一定的压力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疗法。指压疗法来源于传统中医的自我按摩方法、指针疗法,但较之更简便易行,易于掌握,便于随时操作,因此受到更广泛的欢迎,逐渐被国内外医学界所接受。
手法
1.单指压法 分别用拇指、示指、中指指尖按压穴位(图4-1)。
·图4-1
2.合指压法 用两指、三指同时按压(图4-2)。
·图4-2
3.握拳按压法 握拳后用拇指的第一关节或示指、中指的第二关节按压(图4-3)。
·图4-3
4.叩打法 用拳头轻轻叩打(图4-4)。
·图4-4
要领
1.指尖按压穴位,从开始用力到松劲儿,只需2~3秒,要做到迅速指压,慢慢松劲。
2.指压力度以穴位出现酸麻胀痛感为佳。
3.每个穴位按压10次左右。
治疗
1.双手拇指自然贴到双侧睛明,同时进行按压10次(图4-5)。
·图4-5
2.用中指指尖按压百会10次(图4-6)。
·图4-6
3.双手拇指的螺纹贴在双侧太阳上,指尖用力按压10次(图4-7)。
·图4-7
4.双手握拳,用示指第二关节按压双侧目窗10次(图4-8)。
(注:目窗位于瞳孔正上方线上,从发际上2横指处。)
·图4-8
5.用双手拇指指尖按压完骨10次(图4-9)。
·图4-9
6.握拳,用示指的第二关节按压天柱,左右侧各10次(图4-10)。
·图4-10
7.用双手示指指尖按压风池,左右各10次(图4-11)。
·图4-11
8.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抓住胳膊,拇指指尖贴在曲池上,斜立着指尖指压,双侧各10次(图4-12)。
·图4-12
9.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抓住胳膊,拇指指尖贴在手三里上,指尖用力按压,双侧各10次(图4-13)。
·图4-13
注意
1.应用指压法时注意手指清洁,指甲修剪至长短适中,避免误伤皮肤。
2.眼部有感染时不宜应用本法。
3.患有其他眼疾者,慎用本法。
点穴疗法
点穴疗法是仅凭手指在患者体表穴位和刺激线上施行点、压、掐、拍和叩等不同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是从武术演变而来的一种医疗方法。传统的点穴疗法盛行于明代,与擒拿术同时成为少林武术的精华,它以畅通气血之流行为要点,以治气血不同为目的,促使已经发生功能障碍的肢体或器官恢复功能,从而治愈疾病。近年来,点穴疗法因其施治简便,易于接受,疗效显著的特点被世人广泛重视,并应用于保健医疗活动中。
操作
点穴疗法治疗近视,主要应用压放法、平揉法、回推法。
1.压放法 指尖按在穴位上,一按一松的手法(图5-1)。
·图5-1
2.平揉法 指尖放在穴位上,一圈一圈地按揉(图5-2)。
·图5-2
3.回推法 双手掌面平放在眼球上轻按,大幅度旋转(图5-3)。
·图5-3
治疗
用八节点穴操治疗。
第一节 压放睛明1分钟(图5-4)。
·图5-4
第二节 平揉健明1分钟(图5-5)。
·图5-5
第三节 平揉正光11分钟(图5-6)。
·图5-6
第四节 平揉正光21分钟(图5-7)。
·图5-7
第五节 平揉球后1分钟(图5-8)。
·图5-8
第六节 平揉承泣1分钟(图5-9)。
·图5-9
第七节 平揉睛下1分钟(图5-10)。
·图5-10
第八节 回推眼球(闭目,以双手掌面平放在眼球上轻按,大幅度旋转)1分钟(图5-11)。
·图5-11
说明
1.取穴均为双侧,每日做点穴2次,可在午后、睡前进行。
2.12日为1个疗程,间隔7天进行下1个疗程。
注意
1.点穴疗法施术时要由轻到重,由缓到急,循序渐进,最后再以轻手法缓解。
2.患者过度疲劳、过量饮酒时,暂不予点穴治疗。
3.点穴治疗后,施术部位出现酸麻、热、胀等感觉,或皮肤红润,甚至皮下瘀血,均属正常,不需处理,可自行恢复正常。若出现头晕、恶心、脸色苍白现象者,快速按压手指、足趾甲根即可缓解。
4.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严重皮肤病以及急性热病患者,不宜施本法治疗。
热敷疗法
热敷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是将某种介质受热后,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以驱除病邪的一类疗法。
热敷疗法的产生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了使用火之后,就有热敷疗法之萌芽,如用兽皮或者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砂土贴附在身体上,以取暖或治疗腹痛、关节痛等,并可消除疲劳。正式运用于临床,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载:“扁鹊,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剂)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帛书中,也有用热敷以治疗疾病的记录。华佗曾巧妙的用本疗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其后历代古医籍都有关于热敷疗法的记载。由于热敷疗法简便易行,收效甚捷,故一直沿用至今。
治疗
1.准备两个镜片大小的蒟蒻(即魔芋)片,厚约5mm。
2.把蒟蒻片放入60℃~70℃的热水中浸泡7~8分钟后取出,用无菌纱布包好,装入洁净的小塑料袋。
3.患者仰卧床上,双眼敷盖干纱布块,将热蒟蒻片置放于眼部(图6),坚持7~10分钟后取下,闭目仰卧5分钟,治疗结束。
·图6
注意
1.蒟蒻片不可过热,以免烫伤。
2.眼部有各种感染者均忌用。
3.眼睛、眼皮充血,或眼皮浮肿、瘙痒时均忌用。
4.有眼底病者禁用。
眼球体操疗法
眼球体操是根据眼的结构,科学运动眼球和眼部肌肉,从而调节眼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眼球体操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对防治花眼、近视有积极作用,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要领
1.眼球体操应在心神安和的状态下进行,每日早晚2次。
2.眼球体操应在环境安静的条件下进行。
3.做眼球体操时,面部保持静态,不看周围物体,只转移视线,活动眼皮和眼球。
操作
1.眼球体操A
(1)与平常一样睁眼(图7-1)。
·图7-1
(2)紧闭双眼,保持5秒钟(图7-2)。
·图7-2
(3)忽然睁大双眼,保持5秒种(图7-3)。
·图7-3
(4)不要动头部,尽力向左转移视线,保持5秒种(图7-4)。
·图7-4
(5)不要动头部,尽力向右转移视线,保持5秒种(图7-5)。
·图7-5
(6)不要动头部,尽力向上转移视线,保持5秒钟(图7-6)。
·图7-6
(7)不要动头部,尽力向下转移视线,保持5秒钟(图7-7)。
·图7-7
(8)闭目养神1分钟(图7-8)。
·图7-8
2.眼球体操B
(1)与平常一样睁眼(图7-9)。
·图7-9
(2)闭嘴,用鼻子深吸气,闭眼。
(3)吸完气,用鼻子呼气,把眼闭到最大限度。
(4)呼完气,用鼻子吸气,把眼睁到最大限度。
(5)恢复正常呼吸,轻轻握拳,轻轻敲打头顶部10次(图7-10)。
·图7-10
注意
1.眼球体操A是活动眼皮与眼球的体操,眼球体操B乃是在活动眼皮、眼球的同时,配合气功与头顶刺激的体操。二者可以同时选用,也可任选其一。
2.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耳穴埋针法
耳穴埋针法是通过将不锈钢特制的环形揿式钉针或针式皮内埋针按入耳穴而起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中医经典《素问》有“静以久留”之刺法,耳穴埋针法就是对这种刺法的一种发展。它是通过针具刺入耳穴内固定留置一段时间,给皮部弱而长时间的刺激,从而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方法,因而特别适合近视、花眼等需要久留针治疗的慢性疾病。
操作
1.将环形揿式钉针(可在医药器械商店购置)进行检查,针尖不能有刺,然后将耳针进行消毒。
2.首先找准穴位,做好标记。局部常规消毒,将消毒好的环形揿式钉针贴在剪好的小块胶布上,再揿在耳穴内。一般埋单侧耳,必要时埋双侧耳。
治疗
分为4组,每组取3个穴位。
1.眼、屏间前、交感(图8-1)。
·图8-1
2.肝、屏间后、治近2(在耳轮角下缘)(图8-2)。
·图8-2
3.心、肾上腺、治近1(在屏间切迹内,皮质下与内分泌之间)(图8-3)。
·图8-3
4.脾、肾、治近3(在三角窝中心处)(图8-4)。
·图8-4
每周治疗1次,每次用1组穴位,以上述操作方法埋针,埋针后1周更换另一组穴位,4周为1疗程。每组穴位埋针时间为3~5天。
为增强疗效,每天早、中、晚及睡前4次按压耳穴埋针,每次按压50~100次,以产生胀痛或酸胀感为度。
本法适用于各种近视,对青少年近视效果尤佳,有报道总有效率为87.5%。
注意
1.本疗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必须注意要严格消毒,否则易于感染。
2.热天若出汗较多,埋针时间可适当缩短。埋针期间,局部不可着水。
耳穴贴压法
耳穴贴压法简称耳压法,是指在耳穴表面用胶布固定贴压药籽的一种方法。较之刺法耳穴埋针更简单易行,花费少,且安全无不良反应,适应证广,奏效迅速。它不仅在国内推广使用,而且已经传到国外。耳穴贴压法治疗近视,临床已有很多报道,疗效确切。
操作
常用的药籽有王不留行籽、绿豆、急性子、白芥子、莱菔子、眼科磁珠丸、六神丸等。
将药物种子用沸水洗2分钟,取出晒干。将医用胶布剪成0.5cm×0.5cm的小方块,取药物种子贴附在小块胶布中央。
耳郭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托住耳郭,右手用止血钳将粘着药籽的胶布对准已选好的穴位贴压。贴压后,用手指轻压穴位1~2分钟,必要时对双耳同时贴压。
治疗
方法1
(1)取神门、肾、肝、膈为1组(图9-1)。
·图9-1
(2)取颞、肝、神门及该3穴耳背相对处为1组(图9-2)。
·图9-2
治疗时每周选1组穴位,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各个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压15次,每穴每次15次以上。1周后换药,选另一组穴位如法贴压,并每日按压。4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不休息。
方法2
取肝、肾、眼、屏间前、屏间后(图9-3),将眼科磁珠丸用胶布贴压于以上耳穴上,5~7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贴压后每日按压穴位2~3次,每次5分钟,以局部感觉热、胀、痛为佳。
·图9-3
注意
1.夏天容易出汗,贴压穴位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2.个别病人可能对胶布过敏,局部出现丘疹,伴有痒感,可将胶布取下,休息3~5天后再贴压。
3.耳郭有炎症者暂不宜贴压治疗。
晶体操
所谓晶体操,是让患者交替看远和看近,促使睫状肌一弛一张,使晶体能够充分伸展自如,从而达到缓解眼调节紧张,恢复眼调节机能,提高视力,防治近视的目的。
操作
看远半分钟,再看近半分钟,反复交替进行,每次10分钟左右,每天3~4次,上下午至少各1次。
本疗法无需设备,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的生理疗法。
注意
1.看远要以5m以外目标为准,如远方的树木、花草、高塔等,要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强光伤眼。
2.看近要以30cm内目标为准,或注视眼前指纹。
3.训练要持之以恒。
梅花针疗法
梅花针疗法是用特制的浅刺针具叩击皮肤,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器官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梅花针疗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我国最早的医经《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毛刺”、“扬刺”和“米刺”,即为梅花针疗法的雏形。
将5根针捆成一束,像梅花形状,称为梅花针;将7根针捆成一束的,称为七星针。这种针具只叩皮肤,不伤肌肉,治疗时不太疼痛,因而应用也较广泛。治疗近视、花眼,多选穴在眼周围,因而用梅花针更为适宜。因其可自行操作,给治疗带来了方便。
工具
梅花针的结构可分为3部分,即针柄(是手握的部分)、针头(是嵌装针组的部分)、针束(由多根钢针捆成圆柱形,是刺激皮肤的部分)(图10-1)。
图10-1 梅花针
梅花针可自行制备。
取质量上乘的不锈钢5~6号缝衣针,用细轴线捆成一束,然后将针尖轻轻在玻璃板上戳齐。
取竹筷子一根,长约26~28cm,以富有弹性并略有弧度的为宜。在筷子的细端约0.5cm处钻一小孔,孔的大小以能放入已捆好的针组为宜,装针组放入小孔中,并保持针尖平整。注意针尖在筷子弓面(筷子的弧面向上,针尖朝下)。穿过小孔的针尖占全针长的2/5,针尾部分占3/5。针组应与筷子垂直,用线呈“8”字形缠绕捆紧即可。梅花针可浸入75%的酒精内30分钟消毒。若针尖生锈,应更换。
操作
1.持针法 右手握针柄,用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针柄尾端露出1~1.5cm,再以中指和拇指挟持针柄,示指按于针柄中段。这样可以充分、灵活运用手腕的弹力。左手握针柄亦然(图10-2)。
图10-2
2.手法 叩刺时落刺要稳准,针尖与皮肤成垂直接触,提针要快,发出短促清脆的“哒、哒”声。这种叩刺力量,不是用臂力,也不是用压力,而是用腕部弹力。刺时一定要弹刺、平刺,不能慢刺、压刺、斜刺和拖刺。频率一般每分钟叩刺70~90次。刺激强度分轻、中、重3种。
轻度刺激:叩刺时用腕力稍轻,冲力也小。患者少有疼痛感,皮肤局部略有潮红。
中度刺激:叩刺时用腕力稍大,冲力也较大。患者有轻度疼痛感,局部皮肤有潮红、丘疹,但不出血。
重度刺激:叩刺时用腕力较重,冲力大。患者有较明显痛感,但能忍受。叩刺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并可有轻微出血。
治疗
1.用梅花针在颈椎两侧自上而下叩打1分钟,中度刺激(图10-3)。
图10-3
2.在第一二颈椎两侧区域做横密刺1分钟,中度刺激(图10-4)。
·图10-4
3.沿双眼眶周围自内向外、自上缘至下缘叩打10~15圈,轻度刺激(图10-5)。
·图10-5
4.叩刺风池1分钟,中度刺激(图10-6)。
·图10-6
5.叩刺大椎1分钟,中度刺激(图10-7)。
·图10-7
6.叩刺内关1分钟,中度刺激(图10-8)。
·图10-8
每日1次,10日为1疗程。休息2天,可行下1个疗程。
以上穴位,除大椎外,均取双侧,循环叩刺。每日1次。
注意
1.治疗前应做好梅花针具、医生手指、治疗部位和穴位的消毒。
2.患有血小板减少和心功能不全者禁用。
3.患者过于疲劳和饥饿时禁用。
4.叩刺时应避开治疗局部或穴位上的瘢痕。
药茶疗法
药茶疗法是指应用茶,或某些中药,或具有药性的食物,经加工制成茶剂,用于防治相关疾病的一种方法。
“茶剂”是中国传统的特色饮料形式,也是药茶疗法的主要剂型之一。茶剂的基本原料为茶叶。茶叶既是饮料,也是药物。距今二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已将茶叶作为一味重要的药物,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顾况在《茶赋》中总结茶叶的功效为“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霄之昏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茶最能降火。总之,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茶叶,认为它具有清热解毒、止渴利尿、提神醒脑、清心明目、消食助运等功效。药茶除用茶叶作为基本原料外,更广泛地应用其他食物及中药作为原料,如菊花、决明子、生姜、紫苏、薄荷等。以复方形式制成的午时茶,近代各种减肥茶和广东的各种凉茶等,也属于药茶范围。
治疗
方1 杞菊谷精茶
【主治】近视,可兼见头晕目眩,久视眼部不适,手足心热。
【组成】枸杞子15g 菊花、青葙子、谷精草各10g
【用法】①水煎代茶饮。②共研为细末,开水冲泡当茶饮。
方2 菊花决明茶
【主治】近视,可兼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组成】菊花6g 草决明、菟丝子各10g
【用法】共研细末,开水冲泡代茶饮。
方3 参茯远志茶
【主治】近视,兼见肢体困倦,气短懒言,食少体瘦。
【组成】党参、茯苓各15g 石菖蒲、远志各6g
【用法】共研粗末,开水冲泡当茶饮。
方4 人参远志茶
【主治】近视,症见视远模糊,视近清楚,精神困倦,肢体乏力,气短懒言。
【组成】人参10g 远志30g
【用法】共杵为粗末,每袋包8g。每次1包,沸水冲泡,代茶饮用。连服7~10天。
方5 橘杞蜜枣饮
【主治】近视,可兼见胃脘不适,腹胀,腰腿酸软、气短乏力。
【组成】枸杞子10g 陈皮3g 红枣(劈开)8个 蜂蜜适量
【用法】沸水浸泡20分钟,代茶饮。
方6 黑芝麻糊
【主治】近视,可兼见五心烦热、饮食无味,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濡数。
【组成】黑芝麻20g 豆浆或牛奶适量 蜂蜜适量
【用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冲入牛奶或豆浆中,并加入蜂蜜适量。每日服1次,30日为1个疗程。
注意
1.凡年老体虚者、慢性病患者应用药茶时,应长期地、少量地饮用,不宜一次大量饮用。
2.药茶应当日冲泡,当日饮用,次日洗净杯具后再行制作药茶。
3.服用药茶,贵在坚持,一般应连续服用1~2个月。
自我按摩疗法
自我保健按摩是在掌握了一定按摩手法,熟悉了人体一些基本穴位之后,以自己的双手在自身或家人身上进行的按摩形式。是一种最方便、最简单的自我保健康复方法。
自我按摩疗法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传统医学认为,自我按摩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肾补虚、清泄三焦燥热等功效。
休闲之时,自己进行以下按摩,或给家人按摩一下,即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自我按摩的机制是,通过按摩手法,改善血液循环和脏腑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本疗法方便实用,无需特定的治疗场所,对消除视疲劳、防治近视都很有效。
体部自我按摩
1.按法 用拇指或示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或穴位(图11-1)。
·图11-1
2.推法 用指或掌着力于体表或穴位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图11-2)。
·图11-2
3.点法 用指端固定于体表或穴位上点压(图11-3)。
·图11-3
4.摩法 用手指或手掌向下用力,在体表做直线或环形移动(图11-4)。
·图11-4
5.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穴位处揉动(图11-5)。
·图11-5
6.叩法 用手小指侧面或空拳轻轻叩击体表(图11-6)。
·图11-6
治疗
1.推前额 以双手手指从太阳穴开始以推法经阳白、印堂、左侧阳白缓慢推至另侧太阳为止,反复操作5次(图11-7)。
·图11-7
2.揉攒竹 以双手拇指螺纹面分别按在左右攒竹处,轻轻按揉10次,以产生酸胀感为度(图11-8)。
·图11-8
3.挤按睛明 以拇指、示指的螺纹面,按在睛明处,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一挤一按,重复操作10次,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图11-9)。
·图11-9
4.点按攒竹 以双手拇指指端对置于两侧攒竹,稍用力向下点按30次(图11-10)。
·图11-10
5.点按鱼腰 以双手拇指指端对置于两侧鱼腰穴,稍用力向下点按30次(图11-11)。
·图11-11
6.按揉阳白 以双手示指或中指指腹,稍用力按揉四白30次(图11-12)。
·图11-12
7.按揉丝竹空 以双手示指或中指指腹,稍用力按揉丝竹空30次(图11-13)。
·图11-13
8.刮眼眶 双手示指屈成弓状,以第二指节的内侧面紧贴在眼眶上,自内向外,先上后下刮眼眶,重复进行10次,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图11-14)。
·图11-14
9.按揉太阳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轻轻按揉太阳30秒(图11-15)。
·图11-15
10.摩眼胞 轻闭双眼,以两手示指、中指指腹分别置于两眼上下眼泡,由内向外沿眼眶上下缘摩动10次(图11-16)。
·图11-16
11.温压眼球 双手掌心互相搓热后,趁热置于两眼球上,慢慢向下压,带眼球有微胀感时将手抬起,反复操作5次(图11-17)。
·图11-17
12.按揉风池 以双手中指指腹按揉风池30次(图12-18)。
·图11-18
13.按揉颈椎 自风池至大椎,沿颈椎按揉两侧肌肉,反复10次(图11-19)。
·图11-19
14.按揉养老 用拇指指端按揉养老30次(图11-20)。
·图11-20
15.按揉肾俞 用拇指指端按揉肾俞30次(图11-21)。
·图11-21
16.按揉肝俞 用拇指指端按揉肝俞30次(图11-22)。
·图11-22
17.轻叩头部 手握空拳,轻轻叩击头前部20次(图12-23),头侧部20次(图12-24)。
·图11-23
·图11-24
18.弹打眼眶 用示指指腹弹打眼眶周围10次(图11-25)。
·图11-25
耳部自我按摩
手法
1.指甲推法 用拇指指甲顶端着力于耳郭上,做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图11-26)。
·图11-26
2.捏揉法 用拇指和示指或中指,其指尖相对挤压,再和指尖做小幅度搓动带动皮肤(图11-27)。
·图11-27
3.点掐法 用拇指、示指、中指、无名指单一指端或指尖顶端垂直着力点掐,如在耳郭游离部分操作,拇指操作,则示指、中指、无名指其中一指的螺纹面与拇指相对用力即可。反之亦然(图11-28)。
·图11-28
治疗
1.推屏间前 以示指指甲推屏间前30秒(图11-29)。
·图11-29
2.推屏间后 以示指指甲推屏间后30秒(图11-30)。
·图11-30
3.推皮质下 以示指指甲推皮质下30秒(图11-31)。
·图11-31
4.捏揉眼 以拇指和示指捏揉眼30秒(图11-32)。
·图11-32
5.捏揉肝 以拇指和示指捏揉肝30秒(图11-33)。
·图12-33
6.捏揉交感 以拇指和示指捏揉交感30秒(图11-34)。
·图11-34
7.点掐神门 以示指指甲点掐神门30秒(图11-35)。
·图11-35
8.点掐心 以示指指甲点掐心30秒(图11-36)。
·图11-36
注意
1.自我按摩者应练习腕力、手力、指力,以增强疗效。
2.自我按摩时,双手要洁净,温度要适宜。
3.修建指甲,长短适宜,边缘光滑整齐,防止在操作中损伤皮肤或产生疼痛。
4.室内空气要流通,温度不宜过高。
5.颈旁自我按摩时,不可两侧同时操作。
6.手法操作宜由轻到重,切忌施用暴力。
7.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治疗近视的目的。
8.出血性疾病患者、感染发炎患者、皮肤破损患者、皮肤病患者、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适合用此法治疗。
气功疗法
气功又名呼吸吐纳、引导按,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健身、祛病过程中创造的一项自我心身锻炼方法。它通过姿势的调节、呼吸的锻炼、意念的集中和运用,以及配合有节律的肢体动作等,达到意气形相合、精气神兼练,具有安宁心神、协调脏腑、增强正气、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益智延年。它属于我国古老养生学范畴,从其防病治病的角度讲,有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一部分。
操作
功法1 静气功
(1)静立:清晨空腹,在树丛中或阳台上。衣服要宽敞,不束腰带,穿布鞋,不戴眼镜。双脚平直站立,双臂自然下垂轻闭两眼,全身放松。排除杂念,使思想集中,这样才能神凝气固。经过15~20分钟以后,就会觉得有一股气,自丹田上升,这就叫得气(图12-1)。
·图12-1
(2)运气:伸开两臂,使两手的手心相对,就会感到有麻胀的感觉。再使两手向中央合拢,达到两肩的宽度为止,这时会觉得好像按气球一样。然后再向两边拉开,一合一拉,共练36次,会觉得两手之间产生一种吸引力,并逐渐增强(图12-2)。
·图12-2
(3)治眼:轻闭两眼,两手心对准两眼,轻轻地向眼合拢,然后缓慢拉开。这是运气来引导气血,疏通经络,防治眼病(图12-3)。
·图12-3
(4)收功:两手放松,恢复静立姿势,休息片刻。前后共用45分钟左右的时间,每天1次,坚持长期锻炼(图12-4)。
·图12-4
据报道资料介绍,练静气功的关键,要全身放松,自觉舒适。姿势要端正,才能气顺。排除杂念,才能入静。要反复锻炼,才能得气。对于近视眼的防治,有良好功效。
气功的原理比较深奥,尤其是运气治病的方法,十分神秘。不过,从眼睛的生理功能活动方面来看,在练静功的全过程中,眼睛始终处在休息状态,对于调节功能和集合功能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休整。再加上气功的治疗作用,自然会取得防治近视眼的良好功效。
但是,要真正达到入静得气的效果,却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坚持长期反复锻炼而且最好有人指导。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坚持练静气功,既能防治眼病,又能增进身体健康。青少年性情好动,缺少耐心,练静功有困难,没有耐心者往往不能成功。
功法2 眼气功
(1)预备式:两脚平直,头正身直,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收心敛意,松静站立。共1分钟(图12-5)。
·图12-5
(2)视转运动:共3分钟。
①上下转动:眼球向上、向下转动,共8次。
②左右转动:眼球向左、向右转动,共8次。
③四斜转动:眼球向左上、向左下、向右上、向右下转动,共4次。
④顺逆旋转。眼球先顺时针方向旋转,再逆时针方向旋转,共4次。
(3)瞪眼虎视:闭眼半分钟,然后突然睁眼,向前方用力注视,共5~10秒钟。
(5)开合运气:两手运气,掌心相对,拉开后合拢,共8次(图12-6)。
·图12-6
(6)近按远拉:两手心分别对准两眼,逐渐靠近,到距离10cm左右为止。然后逐渐拉开,到距离30cm左右为止。共8次,大约2分钟(图12-7)。
·图12-7
(7)按摩眼部:两手心分别向两眼球靠近,用手心的温度,熏烘眼睛,约1分钟。然后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转圈,共8次,约1分钟(图12-8)。
·图12-8
(8)引气归元:两手心贴面部,沿着鼻、口向下,直到腹部的丹田。然后再分向两侧,共3次。最后自然站立,休息片刻(图12-9)。
·图12-9
(4)闭目养气:轻闭两眼,全身放松,心收意静,共2分钟。
整套操练共15分钟左右。每天1次,坚持长期操练。
这样的气功操练方法,既有眼球的转动,又有远眺,可以锻炼眼部肌肉,改善血液循环,休整调节功能。再加上气功的治疗作用,自然会取得防治近视眼的良好功效。而且编制有节拍,可以集体练功,对于青少年来说,也是比较适用的。
注意
1.练功前选择好练功场地。选择幽静、空气新鲜的场地练功,以公园或树木多的绿地较好,因为空气、声音、光线、颜色对脑功能都产生一定影响。
2.练功前20分钟停止一切不利于入静的活动,如跑步、游泳、写作等。
3.排除与练功无关的杂念,如果暂时安定不下来,应先散散步,然后再开始练功。
4.练功前可先喝几口温水,以便气感采得快。
5.功后1小时内不服药、不打针,2小时内不针灸、不按摩。
药粥疗法
药粥疗法指药物与食物共同煮粥,食用粥以治疗疾病,健身防病的一种传统疗法。
药粥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14种医学方剂中,就记载了2种药粥方。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中医经典,东汉名著《伤寒杂病论》,多次提到了粥药并用以提高疗效。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药粥应用愈加普通,其内容也更加丰富。
药粥疗法具有粥药并用,协同取效,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强身健体的特点,因而广大患者乐于接受。
制备
1.用品
药物:根据治疗及保健的目的选取药物。
粮食:多用大米、粳米、小米、高粱米。
锅具:可用铁锅、铝锅、沙锅。
2.要求
粥要煮烂,稠稀适宜。
因有药物,故最好煮30分钟至1小时。
煮粥时要常用勺搅动锅底,避免焦糊锅底。
治疗
方1 党参粥
【主治】近视属心脾两虚型,症见视物模糊,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气短心悸等。
【组成】党参20g 粳米100g
【制法】先用党参加水适量煎煮2次,各30分钟,去渣,加入粳米熬粥。
【用法】每日服1~2次,连服3~4周。
方2 杞子地黄粥
【主治】近视属肝肾阴虚型,症见视远模糊,视近清楚,腰膝酸软,手足心热。
【组成】熟地黄50g 枸杞子15g 粳米100g
【制法】先将熟地黄加水适量煎煮2次,各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枸杞子和粳米,文火煮粥。
【用法】温服,每日1次,连服20天。
注意
1.粥要现煮现吃,不宜长久存放。
2.一般应在粥温热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