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方剂
本书收集了治疗颈肩腰腿的名医方、经验方、食疗方,合理使用这些方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请在医师指导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施治。
颈肩腰腿痛名医方
1.和血消痛汤(韦贵康,山西中医学院)
【组成】白芍12g 丹参15g 两面针12g 龙骨20g 甘草6g 合欢皮12g葛根12g 土鳖虫6g 白花蛇舌草12g
【主治】颈肩腰痛急性发作,属气滞血瘀、气血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2.挫伤腰部饮(宋贵杰,甘肃省中医院)
【组成】归尾6g 赤芍9g 小茴香9g 川断12g 台乌9g 丹皮9g 红花9g延胡索9g 木香9g 三七4.5g(冲服)
【主治】腰部跌仆闪挫早期,气郁作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3.加味乌头汤(周福贻,江苏省中医院)
【组成】制川乌12g 炙麻黄、当归各10g 杭白芍、黄芪各20g 宣木瓜、桃仁各15g 生甘草6g
【主治】寒湿闭阻、络脉不和之腰部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4.舒筋丸(刘寿山,北京中医学院)
【组成】麻黄2份制马前子2份制乳香1份制没药1份血竭1份红花1份自然铜(煅,醋淬)1份羌活1份独活1份防风1份钻地风1份杜仲1份木瓜1份桂枝1份怀牛膝1份贝母1份生甘草1份蜂蜜适量
【主治】散寒祛风,舒筋活络。用于肩周炎冷痛。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5g,每次服1丸,每日服1~3次。
5.治腰腿痛方(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
【组成】当归15g 丹参15g 乳香5g 没药5g 生地25g 赤芍15g 白芍15g甘草5g
【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用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6.调气通髓汤(施杞,上海中医药大学)
【组成】炙黄芪30g 当归12g 川芎12g 白芍12g 熟地12g 桂枝9g 柴胡9g 黄芩9g 生大黄9g 汉防己12g 葶苈子12g 大枣10枚,熟附子9g 鹿角片12g 川牛膝12g 炙甘草5g
【主治】颈椎病,症见颈项强痛,肩背酸楚,久治不愈,伴面色少华,手足麻木,头晕泛恶,胸闷不舒,便秘不畅,数日一行,咽喉疼痛,口干少饮,夜寐易醒,步履艰难乏力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7.坐骨丸(朱良春,南通市中医院)
【组成】党参60g 当归60g 续断90g 炙全蝎30g 炙蜈蚣20条,炙蜂房2只落得打30g 延胡索60g 木瓜60g 甘松30g 甘草60g
【主治】益气活血,舒筋止痛。用于坐骨神经痛,症见坐骨、腰痛及两臂关节酸痛,无论晴雨皆然。
【用法】研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6g 每日3次。
颈肩腰腿痛经验方
落枕经验方
1.葛菊汤
【组成】葛根30g 菊花15g,生白芍24g 柴胡2g,甘草9g
【主治】疏风散寒,宣痹通络。用于落枕,症见颈项疼痛,活动受限,转头困难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于饭后半小时温服。服用时加入红糖30g 卧床休息1小时取微汗。
【来源】杨文章,王尚威.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2)∶50.
2.败毒散
【组成】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生姜各12g 薄荷、甘草各6g
【主治】发散风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用于落枕,症见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痛位固定。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药渣用毛巾包好趁热敷患处。
【来源】李家健.广西中医药,2008,31(1)∶37.
3.复枕汤
【组成】葛根20g 桂枝10g 桑枝15g 丝瓜络15g 延胡索10g
【主治】疏风通络,化痰除湿,通痹止痛。用于落枕,症见颈部疼痛,肿胀麻木,头重如裹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来源】王武炼,王定义.福建中医药,2002,33(5)∶23.
4.葛根汤
【组成】葛根30g 麻黄9g 桂枝10g 连翘10g 生姜3片,炙甘草6g 白芍15g 大枣12枚
【主治】散寒解肌、柔筋脉、活血止痛。用于落枕,症见颈项疼痛、僵硬,活动受限,遇寒加剧,得温痛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将药渣再煎1次,取汁热敷患侧颈部,并进行适当按摩。
【来源】麻莉,薛京花.中国民间疗法,2001,9(10)∶52.
5.和营止痛汤
【组成】赤芍9g 当归尾9g 川芎6g 苏木6g 陈皮6g 桃仁6g 续断12g乌药9g 乳香6g 没药6g 木通6g 甘草6g
【主治】祛风活血,舒筋通络止痛。用于落枕,症见颈部疼痛,肿胀明显,痛位固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杨豪.骨伤方药临床应用荟萃.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91.
颈椎病经验方
1.天麻葛根汤
【组成】天麻10g 姜半夏10g 白术10g 川芎10g 白芍10g 地龙10g 熟地30g 葛根30g 淫羊藿30g 细辛5g
【主治】补肝肾,祛湿,活血通络。用于颈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来源】 姚泽强,徐全敏.中国社区医师,2006,8(5)∶56.
2.益气活血汤
【组成】黄芪15~20g 丹参20~30g 当归10g 川芎10g 红花10g 赤芍10g 羌活10g
【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颈椎病椎动脉型眩晕。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来源】冯红岩,刘全.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83.
3.桃红定眩汤
【组成】桃仁12g 红花10g 菊花10g 丹参15g 石决明20g(先煎),川芎9g 刺'藜10g 白芷10g 白芍12g 党参12g 葛根20g
【主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颈源性眩晕。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后服。
【来源】黄锡深.广西中医药,1995,18(4)∶7.
4.颈舒通汤
【组成】黄芪15g 淫羊藿、川芎各12g 骨碎补、葛根、牛膝、狗脊各9g甘草6g
【主治】补气行血,气行则血运,瘀阻既通,痹病自除,所谓通则不痛,痹通则筋脉得养,气血以和,麻木疼痛的症状解除。
【用法】上诸药加水5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文火煎20分钟,滤渣取药250~300mL,药渣中续水300mL,煎30分钟,滤渣取药200mL,将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来源】焦百乐,刘根昌.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38.
5.葛根舒颈汤
【组成】葛根45g 黄芪、威灵仙、鸡血藤各30g 乌梢蛇、当归、赤芍各15g 红花、桂枝、全蝎各10g
【主治】舒筋通络,畅利血行,使颈椎及邻近组织经脉通利,血行流畅,肌肉筋骨获得濡养,营养与代谢得以改善,而达颈舒病除之效。
【用法】先将中药冷水浸泡30分钟,煎沸15分钟即可。每日1剂,煎熬3次取药汁约600mL,每日3次,每次200mL,餐后服用。
【来源】杨国荣,陈国伟,唐永春.陕西中医,2007,28(12)∶1623.
肩周炎经验方
1.桂枝加葛根汤加味
【组成】桂枝15g 白芍15g 葛根25g 陈皮10g 茯苓15g 法半夏15g 黄芪25g 川芎10g 当归15g 羌活12g 独活15g 桑寄生15g 威灵仙15g 伸筋草15g 甘草6g 生姜3片大枣5枚
【主治】温通经络,祛风除湿止痛、补气血。用于肩关节炎症、水肿、渗出及粘连,增加肌肉弹性,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
【用法】开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mL,日服1剂。
【来源】侯庆忠,姬长英,张英.中国中医急症,2005,14(8)∶790.
2.肩凝汤
【组成】当归、丹参、透骨草、生地黄各30g 羌活、川芎各18g 麻黄、白芍各15g 甘草、干姜各10g 附子5g
【主治】温经散寒,除湿利关节。用于肩周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药液分2次服。
【来源】王钧全.甘肃中医,2007,20(10)∶40.
3.活络舒肩汤
【组成】熟地黄30g 白芍30g 黄芪15g 鹿角胶、当归各12g 白芥子、桂枝、干姜、地龙各9g 制川草乌各3g 制南星、制乳香、制没药各6g 炙麻黄3g
【主治】益气血,养肝肾、温经活络、搜风除湿、逐瘀化痰。用于肩周炎。
【用法】每天1剂,煎煮2次,每次约100mmL,滤汁混匀,分早、晚饭后服。药渣装袋扎口,再煎约30分钟,先热熏患处,待药温适宜后,用药汁擦洗局部至潮红,再把药袋放置患处热敷,边敷边活动患肩。
【来源】崔志恒,杨建宇,郓会军.内蒙古中医药,2003,22(4)∶11.
4.肩舒逐痹汤
【组成】生地30g 生薏苡仁60g 石斛15g 车前子15g 天门冬10g 白芍10g 石菖蒲10g 黄芪30g 桂枝30g 威灵仙15g 川芎10g
【主治】通经散寒、舒筋活络、祛风除痹止痛。用于肩周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刀云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4)∶227.
5.肩痹汤
【组成】羌活9g 羌黄9g 黄芪15g 当归9g 桂枝9g 鸡血藤15g 赤芍9g豨莶草12g 防风9g 鹿衔草12g 桑枝12g 甘草5g
【主治】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祛风湿,补气活血,强壮筋骨。用于肩周炎。
【用法】每剂加水500mL,浸泡30分钟,文火煎至200mL,再把药渣加水至250mL,煎至100mL,将2次滤液混匀,每日服2次,每次150mL,每日1剂。剩下的药渣用布包好,入锅水煎加热,再加入适量的白酒,热敷肩部。
【来源】郭绪常,杨铁山.湖南中医杂志,2002,18(1)∶37.
急性腰扭伤经验方
1.益肾活血汤
【组成】当归10g 川芎10g 熟地20g 杜仲15g 狗脊20g 土鳖虫10g 延胡索15g 白芍15g 骨碎补30g 忍冬藤20g 甘草10g 黄柏10g 莪术10g 牛膝10g
【主治】补益肾元,活血通脉。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症见腰部疼痛,痛位固定,活动困难,伴腰膝酸软。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饭后30分钟服用。
【来源】黄克伟,李小军.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3)∶17.
2.地龙舒腰汤
【组成】麻黄3g 秦艽、赤芍、当归、川芎、地龙、威灵仙、川牛膝各9g三七末4g(冲服)陈皮6g
【主治】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和营止痛。用于急性腰扭伤,症见腰部酸痛,僵硬乏力,活动不便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李麟平,吴云定.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9)∶26.
3.三棱莪术汤
【组成】三棱、蚤休、虎杖各15g 莪术、怀牛膝、白芍各20g 土鳖虫、桃仁、枳壳各10g 忍冬藤30g 生甘草5g
【主治】活血祛瘀、舒筋通络、理气止痛。用于急性腰扭伤,症见腰部疼痛较重,痛位固定,肿胀明显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付俊,赵阿林.浙江中医杂志,1999(7)∶298.
4.理气止痛汤
【组成】丹参9g 广木香3g 青皮6g 炙乳香5g 枳壳6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延胡索5g 柴胡6g 路路通6g 没药5g
【主治】活血和营,理气止痛。用于急性腰扭伤,症见腰部疼痛,痛位固定,肿胀不明显,某一方向活动困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郭桃美.骨与关节病验方.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279.
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经验方
1.舒筋止痛汤
【组成】芍药30g 甘草20g 当归20g 川芎15g 田七20g 牛膝15g 延胡索15g 没药10g 红花10g 青皮15g
【主治】舒经通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除痹利湿,温经化痰,强肝益肾。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每剂煎3次,每次取药液300mL,共900mL混合均匀,每日分3次口服。
【来源】梅宗志.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5)∶295.
2.健腰止痛汤
【组成】马钱子0.5g 独活15g 桑寄生、牛膝、川芎、当归、芍药各10g土鳖虫30g 全蝎10g 乳香10g
【主治】补肾强筋壮骨、祛风通络止痛、利湿消肿。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用法】日1剂,水煎服。
【来源】侯萍,韩树杰.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2):101.
3.健腰通络汤
【组成】黄芪20g 川芎15g 归尾12g 赤芍15g 蜈蚣2条三七5g 独活12g 木瓜12g 羌活12g 乳香12g 没药12g 延胡索15g 甘草5g
【主治】活血化瘀,散寒祛湿,通络止痛。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内服。
【来源】张支农.湖南中医杂志,2008,24(1)∶31.
4.腰痛汤
【组成】当归、泽兰叶、苏木、地龙、赤芍、黄芪、丹参各10g 鹿茸、金毛狗脊各15g 杜仲20g 甘草6g
【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补血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症见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
【用法】水煎,每日1剂,每日3次口服。
【来源】陈建礼,史小艳.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2)∶21.
5.腰痛宁方
【组成】川乌8g 草乌8g 羌活10g 独活12g 地龙10g 全蝎6g 木瓜10g当归10g 川芎1g 桂枝10g 乳香12g 台乌10g 延胡索10g
【主治】温经祛寒通痹,舒经活络止痛。用于腰间盘突出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药渣用毛巾包裹,晚间睡前温热后敷于腰椎疼痛部位,药袋上面放置热水袋,以保持热度。
【来源】吴平辉.陕西中医,2008,29(4)∶433~434.
腰椎骨质增生经验方
1.补肾克刺汤
【组成】淫羊藿15g 杜仲15g 木瓜15g 独活15g 续断20g 黄芪20g 巴戟天10g 川芎10g 鹿胶(兑服)10g 当归12g 薏苡仁30g 狗脊20g 炙甘草3g
【主治】补肾壮督,祛风散寒,除痰化瘀。用于腰椎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水酒各一半煎服,另用蜈蚣4条,炮穿山甲3g,全蝎3g,地龙3g,共研细末兑服。
【来源】谢金荣,何柏森.新中医,1990(12)∶40.
2.升降定痛汤
【组成】黄芪30g 怀牛膝30g 丹参30g 自然铜30g(先煎)茯苓10g白术10g 桃仁10g 杜仲10g 红花10g 升麻10g 桑寄生15g 鸡血藤15g 川断15g 补骨脂12g 甘草6g 大枣3枚
【主治】补气固表,祛瘀活血,缓急止痛。用于腰椎增生。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来源】翟本超.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19(5)∶63.
3.助阳化瘀汤
【组成】杜仲15g 淫羊藿叶12g 肉苁蓉18g 莱菔子10g 补骨脂10g 红花10g 丹参30g 当归12g 鹿含草12g
【主治】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用于腰椎骨质增生,症见腰及下肢疼痛、麻木。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来源】王志月.江苏中医药,1987(总262)∶22.
4.补肾通络汤
【组成】独活12g 桑寄生15g 续断15g 甲珠10g 秦艽15g 细辛10g 当归12g 牛膝15g 乌梢蛇15g 络石藤20g 杜仲15g 鸡血藤20g 熟地黄15g 甘草6g
【主治】补肾壮骨,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腰椎骨质增生。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来源】陈正玲.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398.
5.抗骨质增生汤
【组成】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20g 枳实20g 当归15g 川芎30g 桃仁15g 红花15g 三棱20g 莪术20g 皂刺15g 白芥子30g 桑寄生30g 薏苡仁30g 甘草6g 水蛭6g(另包冲服)
【主治】祛痰除湿、软坚散结、通络止痛、健脾除痹、培补肝肾、强筋壮骨。适用于腰椎骨质增生。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来源】李玉龙,杨明全,王云.四川中医,2007,25(2)∶88.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经验方
1.地龙汤
【组成】地龙15g 苏木12g 当归10g 桃仁10g 麻黄6g 肉桂1g(研末冲服)黄柏12g 甘草6g
【主治】瘀血得散,寒湿得除,经络通利,疼痛自消。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许明山,许志平.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12.
2.四藤汤
【组成】安痛藤15g 海风藤10g 络石藤10g 鸡血藤10g 鹿衔草10g 白芍24g 骨碎补10g 独活10g 杜仲10g 蜈蚣1条,生甘草6g
【主治】祛风通络,壮腰健肾,祛瘀止痛。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每次水沸后文火煎药30分钟,取汁100mL,共煎3次分服。
【来源】刘双穗,饶素华.四川中医,2009,27(2)∶108.
3.桃红疏痹汤
【组成】桃仁15g 红花15g 当归15g 白芍10g 鸡血藤10g 丹参10g 没药10g 延胡索10g 姜黄10g 羌活10g 黄芪10g 桂枝6g
【主治】疏通经络,活血通脉,促进病变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腰部血运,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来源】谢心军,吴涛.湖南中医杂志,2005,21(3)∶53.
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方
1.腿痛方
【组成】当归9g 川芎9g 白芍15g 熟地15g 羌活9g 独活12g 红花6g木瓜9g 川牛膝9g 川续断9g 炒杜仲9g 醋制香附6g 桂枝10g 醋炒知母3g威灵仙30g
【主治】活血解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适用于肝肾两虚,风寒湿痹,症见腰、臀部及腿疼痛。
【用法】水浸20分钟后,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汉羌.简方治百病.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7.
2.健骨汤
【组成】丹参18g 鹿角片18g 猴骨18g 黄芪18g 松节15g 延胡索15g骨碎补9g 鸡内金9g 补骨脂9g 炮山甲6g
【主治】止痛,消肿,活节。用于骨关节病。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来源】郭桃美.骨与关节病验方.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217.
3.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10g 附片12g(先煎1小时)细辛6g 羌活10g 独活10g威灵仙15g 乳香6g 没药6g 桂枝10g 甘草3g
【主治】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水煎2次,合并煎液200mL,分4次口服。
【来源】余明.实用中医药杂志,1988(4)∶7.
坐骨神经痛经验方
1.坐骨七味方
【组成】生黄芪20g 当归15g 丹参18g 乳香、没药各6~10g 鸡血藤15g五加皮10g 赤芍15g 干地龙10g 木瓜15g 秦艽、桑枝各10g
【主治】益气养血,活血止痛。用于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吴华蓉.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4)∶254.
2.坐骨痛消汤
【组成】乳香15g 没药15g 穿山甲(炮)15g 儿茶15g 灵芝15g 麻黄15g 麦芽15g 血竭15g 红花15g
【主治】活血行气、祛瘀止痛。用于坐骨神经痛。
【用法】上药煎煮8次(红花首次煎时放25g,第四次煎时再放25g),早晚各服1次,4天服完。
【来源】黄廷耀.河南中医,2006,26(6)∶51.
3.三乌坐痛饮
【组成】川乌、草乌、甘草各6g 全蝎、蜈蚣各3g 乌梢蛇、威灵仙、独活、乳香各10g 川牛膝、杜仲、桑寄生各12g
【主治】蠲痹通络,补益肝肾,活血祛瘀。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开水煎煮(川、草乌先煎40分钟),取汁300mL,分3次餐后服用。
【来源】柳哲.陕西中医,2008,29(9)∶1190.
4.坐骨定痛汤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生甘草、炮、甲片各6g 鹿衔草、宣木瓜、川芍、乌梢蛇、川牛膝、续断各15g 全当归、川萆薢、蓬莪术各12g 红花、泽兰各10g
【主治】祛风除湿、散寒通络、除痹止痛。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日服1剂,水煎2次分服。
【来源】朱恒根.浙江中医杂志,1998,33(3)∶138.
5.通痹方
【组成】当归20g 赤芍20g 桂枝10g 鸡血藤30g 海风藤30g 香附10g泽兰10g 红花5g 田七(研冲)5g 甘草5g
【主治】活血通络、调气柔筋。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陈志华.湖南中医杂志,2003,23(6)∶39.
颈肩腰腿痛食疗方
1.葛根白芍生姜汤 葛根100g,白芍30g,生姜9g。将上述三药混合,加水适量,煎煮,温服,日2次。适用于落枕所致颈项痛。
2.桑枝煲鸡 老桑枝60g,母鸡1只(约1000g),食盐少许。将鸡洗净,切块;与老桑枝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煲汤,调味。吃肉喝汤。补肾精,通经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葛根五加粥 葛根、薏米仁、粳米各50g 刺五加15g。原料洗净,葛根切碎,刺五加先煎取汁,与余料同放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可加冰糖适量。适用于风寒湿痹阻型颈椎病,颈项强痛。
4.核桃黄鳝炖瘦猪肉 核桃100g,黄鳝200g,瘦猪肉100g。洗净,切小块,加生姜、味精、胡椒、食盐等调料,加水置于沙锅煮熟即可食用。适用于颈椎病。
5.柳枝茶 柳枝2g。柳枝研细末,加茶叶适量,泡汤代茶饮。适用于肩周炎属湿痹者。
6.芪归炖鸡 于黄芪30g,当归20g,童仔鸡1只,生姜、盐各适量。先将童仔鸡宰杀去毛及内脏后洗干净,再将黄芪、当归、生姜用水洗净后放入鸡腹中,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及盐,用小火慢炖2小时,吃鸡肉喝汤,随量食用。适用于治疗肩周炎。
7.独活茶 于独活30g。上药研粗末,置保温瓶中,用沸水500mL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用。1日内分数次饮完。每日1剂。适用于风寒湿三邪侵入致气血流行不畅而产生的肩、腰、膝、足、胫筋骨疼痛。
8.陈皮猪腰 陈皮12g,猪腰1只。猪肾洗净切片,于陈皮一起放入沙锅加水煮熟,加调料即成,可佐餐。适用于腰扭伤。
9.狗骨汤 狗骨200g,盐适量。狗骨砸碎,加水煮熬2小时,加盐调味,饮汤。适用于腰扭伤,跌打损伤。
10.杜仲羊肉汤 杜仲20g,羊肉250g。杜仲、羊肉加水适量置于沙锅中,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慢炖烂,趁热服用。适用于治疗颈项腰背疼痛。
11.猪肾汤 猪肾(羊肾亦可)4只,杜仲30g,牛膝30g,威灵仙25g。先将杜仲30g,牛膝30g,威灵仙25g共同用沙锅浸泡30分钟后煎40分钟,放入猪腰子(猪腰子刀剖两半,可加生姜1块、白酒1小杯),每次吃半个或1个腰子,每日2次,食腰喝汤。用于骨质增生、颈腰椎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关节劳损等。
12.山药奶肉羹 羊肉500g,生姜25g,山药100g,牛奶半碗。羊肉洗净切块,放生姜,小火清炖半日,取羊汤1碗,加去皮山药片,放入锅内煮烂,加牛奶半碗,盐少许,待煮沸后即可食用。常食可补虚劳体弱,适用于病后气虚兼有四肢冷,疲倦乏力、腰腿病、肢体萎软等症。
13.龙凤汤 蛇肉15g,鸡脯、冬笋各100g,火腿20g,姜、麻油、料酒、味精、盐、胡椒粉各适量。将蛇肉斩成6cm长的蛇筒,加鸡汤、姜块,一起放在锅内煮,煮熟后将蛇肉切成细丝。将生鸡脯肉,冬笋也切成细丝。锅烧热,放入麻油、料酒,加鸡汤1000克煮开,蛇肉丝、鸡肉丝、冬笋丝入锅,调入适量盐、味精,再将已经烧热的蛇鸡汤倒入锅内,搅匀,撒上火腿丝,滴几滴麻油,撒上少许胡椒粉即成。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老年筋骨虚弱所引起的关节酸痛、腰膝疼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