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的基本知识

一般的咳嗽、咳痰是由于喉头或气管受到刺激所致,是人体保护和防御的一种反射性动作。中医学认为,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降而成,临床以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涎为主要表现。

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等疾病。

一、什么是咳嗽

咳嗽是因为喉头或气管受到刺激所引起的,是人体的防御和保护性的一种反射动作,它可以帮助呼吸道(主要是下呼吸道)清除外界侵入的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起到清洁和保护呼吸道的作用。如吃饭时不小心饭粒进入气管,就会产生剧烈的咳嗽,直至把饭粒咳出为止,这就是保护性作用的结果。咳嗽、咳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患了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以后,咳嗽、咳痰会变得更厉害。

中医学认为,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降而成,临床以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涎为主要表现。古代医家虽有“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之说,但在临床上一般是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咳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而且年龄愈小,症状愈重。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脓肿、胸膜炎等疾病。

咳嗽的基本知识 - 图1

二、咳嗽的种类

(一)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辨证论治,中医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由风寒、风热、温燥、凉燥、火热引起,内伤则多为痰湿、痰热、肝火犯肺、阴虚、气虚、阳虚等所致。

1.外伤咳嗽

(1)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骨节酸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2)风热咳嗽:症见咳嗽,咯黄稠痰,不易咳出,甚则咳吐脓血臭痰,恶风发热。常伴有咽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温燥咳嗽:症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黏,难以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鼻燥咽干,咽痛,咳甚则胸痛;初起或有发热、恶寒、头痛,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浮细而数。

(4)凉燥咳嗽:症见咳嗽,痰少或无痰,喉痒,咽干唇燥,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而干,脉浮紧。

(5)火热咳嗽: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烦渴面赤,胸胁疼痛,便秘,脉洪数,舌红等。

2.内伤咳嗽

(1)痰湿咳嗽: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黏,易于咯出,胸脘作闷,或有胃纳欠佳,神疲乏力,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2)痰热咳嗽:症见咳嗽,咳黄白黏痰,咯吐不爽,气粗息促,或胸闷痛,身热,面赤,口干,口苦,咽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肝火犯肺:症见咳嗽气逆,咳则连声,咳时引胸胁作痛,咽喉干燥,痰滞咽喉难以咯出,心烦口苦,面红目赤、咽喉干燥,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4)阴虚咳嗽:症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痰少不爽,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咽干口燥,午后潮热,两颧红赤,手足心热,失眠盗汗,舌红,脉细数。

(5)气虚咳嗽:症见间歇轻咳,咳嗽声低无力,痰稀白量少,自汗恶冷,气短,易感冒,稍受风寒则咳嗽增多,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6)阳虚咳嗽:症见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头眩,心悸,畏寒,肢体沉重,或兼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润,脉沉滑。

(二)疾病引起的咳嗽

1.感冒是指普通感冒。多数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亦可由细菌所致,主要通过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感冒传染性小,多数为散发性,常见于秋、冬、春三季。临床特点以起病急、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它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常可造成大流行,多发生于冬、春季。临床持点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简称急支,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气候变化之时,且常为某些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白喉、伤寒等的早期表现。临床特点为咳嗽、咯痰。可发展为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或加重原有的呼吸系统疾病。

4.慢性支气管炎 简称慢支,它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早期症状轻微,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缓解;晚期炎症加重,症状长年存在,不分季节。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哮喘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疾病进展又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尤以老年人多见。

5.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是支气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咳痰、哮喘为特征。起病年龄多在12岁以前,男性多于女性。久病不愈者,可引起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

6.支气管扩张 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其临床持点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及经常合并感染。多起病于儿童及青年,男性多于女性。

7.肺炎 是由细菌、支原体、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及放射线、过敏等引起的一组肺实质急性炎症性病变。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气促、肺浸润实变体征和某些X线表现。气体交换亦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常见的并发症为脓胸、末梢循环衰竭、败血症等。

8.肺脓肿 是内科多种病因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点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多发于壮年,男多于女。严重感染和机体抵抗力衰弱,可形成肺坏疽。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右心室肥厚,最终发展为右心功能代偿不全及呼吸衰竭的一种心脏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见反复咳喘、咯痰、水肿、发绀等。早期心肺功能尚有代偿,晚期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并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肺性脑病、严重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休克等。

10.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简称肺气肿,是由慢性支气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渐引起的细支气管狭窄,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过度充气,并伴有气腔壁膨胀破裂而产生的一种慢性肺部疾患。临床特点为哮喘、气急,活动后明显加剧。常见有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肺心病和右心衰竭肺性脑病等并发症。

11.肺结核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多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发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咯血、消瘦等。病程长,易复发,早期发现及时正规治疗多可痊愈。

12.肺肿瘤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晚期才出现呼吸系症状。近半个世纪以来,肺癌发病率有所增加,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病死亡率高,常并发肺不张、肺部化脓性感染及其他器官的转移癌。

13.胸膜疾病结核性干性胸膜炎,是在机体对结核杆菌呈过敏状态的情况下,胸膜受结核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多由于肺结核蔓延胸膜所致。临床特点为起病较急,发热,干咳,剧烈尖锐的针刺样胸痛和胸膜摩擦音。干性胸膜炎可形成胸膜粘连。

14.肺水肿 是血浆透过肺泡膜进入肺泡及细支气管内的一种综合征。临床特点为突然起病,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咯血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弥漫性啰音。X线表现呈两肺蝶形片状模糊阴影,是临床急症之一。易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紊乱、休克。

15.肺栓塞 是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急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严重者可由于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广泛阻塞和并发广泛肺细小动脉痉挛,使肺循环受阻、肺动脉压急剧增高,引起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衰竭,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大块肺栓塞病死率高,易并发心力衰竭、休克。

16.肺间质纤维化又名弥漫性肺间质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肺换气部位的炎症。伴有肺泡壁增厚和纤维化倾向,Ⅱ型肺泡上皮过度增生,肺泡腔有大单核细胞渗出,最终导致间质纤维化或肉芽肿增生,形成弥漫性囊炎改变的疾病。临床以胸闷、气急、哮喘、咳嗽或伴乏力、发热为特征。

17.肺不张任何引起的一侧、一叶或某一段肺内无气或肺内气量减少,伴肺组织萎缩,肺体积缩小,均称为肺不张。临床以胸闷、气促、咳喘为特征。

18.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有急性、慢性之分。

19.其他 咳嗽作为一种临床症状,还可以见于耳鼻喉科的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咽喉异物、喉结核、喉癌等,小儿科的风疹、麻疹、水痘、白喉、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百日咳等,以及妇产科的妊娠咳嗽、经期咳嗽等。

三、咳嗽发生的原因

(一)中医病因

咳嗽的病因是指能引起肺系疾病的常见病因。引起咳嗽的原因主要有六淫、情志、饮食、痰饮、空气污染等,总的归结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或由外邪侵袭,肺卫受感,肺失宣降,因而发生咳嗽,或由其他脏腑病变,传至肺脏而为咳嗽。

1.外感咳嗽 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也就会出现风寒、风热及风燥等不同的咳嗽,临床所见以风寒为多。风为百病之长,所以在外感咳嗽诸证中,不论由于风寒、风热或风燥,多以风为先导,挟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伤于肺系而为咳嗽。

2.内伤咳嗽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累及于肺,引起咳嗽,均属于内伤咳嗽,它脏引起内伤咳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脾虚生痰:脾为肺之母,如果脾运不健,水谷不能化生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壅塞,上逆为咳。这就是所谓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即平素中阳不足,寒饮入胃,从胃上膈循肺脉上至于肺系,导致肺气不利而为咳嗽。另外,嗜用烈酒及辛辣燥热之品,亦易化火生痰,迫肺为咳。

(2)肝火犯肺:肝和肺既有经络上的联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若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木火偏旺,可导致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气火上逆为咳,如有些慢性咳嗽患者每因情志郁怒而诱发,就是肝对肺影响的表现。

(3)肾气虚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气虚弱,失于摄纳,肺气上逆则为咳。若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阴;或虚火上炎,灼伤肺阴,肺失濡润,肺气上逆为咳。若肾阳不振,气化不利,以致水液停积,上逆犯肺亦可致咳。

综上所述,不论外感、内伤之咳嗽,均为肺系受病而发生,不过外感咳嗽病起于肺,而内伤咳嗽则亦有他脏生病累及于肺者。

(二)西医病因

西医认为,引发咳嗽的因素主要是感染因素和理化因素。

1.感染因素

(1)上呼吸道疾患:感冒、腺病毒感染、鼻及鼻窦或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或喉炎、急性会厌炎、喉结核等。

(2)气管、支气管疾患:急性及慢性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等。

(3)肺、胸膜疾患:病毒性或细菌性肺炎、支原体及立克次体或衣原体肺炎、肺真菌病、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胸膜炎等。

(4)传染病、寄生虫病:麻疹、百日咳、白喉、流感、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肺包虫病、肺阿米巴病、急性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卡氏肺孢子虫病等。

2.理化因素

(1)呼吸道阻塞:呼吸道分泌物、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呼吸道、支气管腺瘤或癌、支气管狭窄、肺不张、肺水肿、肺气肿、肺出血等。

(2)呼吸道受压迫:纵隔肿瘤或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食管囊肿、憩室或癌、肺门或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肺囊肿、肺充血或瘀血、尘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Wegener肉芽肿、放射性肺炎、肺肿瘤、心脏增大、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气胸、胸膜肿瘤等。

(3)气雾刺激:吸入高温气体或寒冷空气、吸烟、吸入刺激性工业气体如氯、氨、光气、臭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或硫酸、硝酸、甲醛等散发出的雾气。

3.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风湿性肺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4.异物与外伤 玻璃球、花生米及食物碎末等异物都可因不小心误吸入气管引发咳嗽。各种利器如刀、子弹、弹片,以及各种暴力如交通事故、高空坠地、重物撞击、强烈暴力消除后的骤然减速、高空气体爆震、体周骤然减压等,都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胸壁、胸骨、肋骨以及肺组织等胸部损伤,引发咳嗽。

四、咳嗽的诊断

(一)诊断

1.根据咳嗽的时间上午咳者,肺胃火旺。午后咳嗽者,属阴虚。黄昏咳者,火浮于肺。五更咳者,食积湿热火流肺中。晨间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扩张患者。夜间咳嗽则多见于肺结核与心力衰竭患者。

2.根据咳嗽的起病情况咳嗽病症应首先分清是新病,还是久病,或为新感宿疾并见。若由于外感,多是新病,常于感冒风寒、风热、燥邪之后,突然起病,病史短,临床上多伴鼻寒流涕、喷嚏、咽痒或恶风寒、发热、身痛等症。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化脓性疾病。若因内伤而致者,多是宿疾,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病史较长,临床上可伴有脾虚之状,如少气乏力、纳差便溏等;亦可伴肾虚之动则喘促、腰酸腿软等;或伴肝气郁结之状,如胸胁胀闷、烦躁等。常见于百口咳、结核病、肿瘤、肺气肿、心衰等。

3.根据咳嗽的声音与节律咳嗽声高,多属实证;咳声低微,多属虚证。干咳多为阴虚、燥邪犯肺,如干性气管炎、肺结核等。阵咳多见肝气犯肺或异物吸入,如支气管肿瘤等。阵咳剧烈,深吸气时,气流经过狭窄的喉头而产生高音调的吼鸣,多为百日咳。阵发性咳嗽伴呼气性哮鸣,最后咯出黏冻状痰,多为哮喘缓解。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喉头疾患,声带肿胀,气管异物成气管受压。嘶哑性咳嗽见于声带炎症或纵隔肿块压迫喉返神经所致声带麻痹。

4.根据痰的色、量、质痰量多为湿痰,色白为寒,色黄为热。痰清稀为寒,黏稠为热,多见于气管炎、哮喘患者。脓痰黄稠、量多,多见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痰呈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感染及结核、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铁锈色痰为大叶肺炎。咖啡色痰为肺阿米巴病。痰少难吐,多为肺燥、阴虚或有气虚者,多见于干性气管炎、结核或体弱者的感染。

5.根据伴有的症状 咳嗽伴高热者应考虑肺炎、肺脓肿、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或脓胸;咳嗽伴明显胸痛者应注意胸膜疾病;咳嗽伴咯血者常见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大量咯血首先考虑支气管扩张及空洞性肺结核;其次考虑心血管疾病如急性肺水肿、肺栓塞、心力衰竭及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和二尖瓣狭窄、先天性肺动静脉炎;再次考虑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坏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儿出血症。咳嗽有果酱色痰者考虑肺寄生虫病如肺吸虫病、肺阿米巴病。

(二)鉴别诊断

许多疾病都有咳嗽的症状,但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大差别,因此,需要对一些引起咳嗽的常见疾病作鉴别诊断。

1.上呼吸道疾病

(1)咽炎:急性咽炎可有咳嗽,表现为受凉后出现急性咽部不适、咽痒或疼痛,伴有咳嗽。慢性咽炎的突出症状是刺激性干咳,常反复出现。病人因咽部瘙痒感而常以干咳清理咽部,讲话时更明显,每于饮水后症状缓解。大多继发于上呼吸道病变,如鼻炎、鼻窦炎。者吸烟、酗酒者以及从事某些职业者如接触有害气体或粉尘者、教师、演员或歌唱家中也较多见。

(2)喉炎:主要症状是声嘶、干咳、喉部瘙痒感、灼热、刺痛等,患者常干咳以减轻症状。喉部黏膜及声带充血,有黏性分泌物。病情加重时则黏膜明显增厚,声带边缘肥厚,发音时闭合不全。

(3)喉结核: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早期有干咳声嘶,随病情发展而加重;后期发音无力,犹似耳语。早期可见会厌肿胀,重症则声带、会厌等处出现溃疡。

(4)喉癌:开始时有刺激性咳嗽,声带受损时出现声嘶,咳嗽伴剧痛,多见于老年人。诊断依靠喉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

2.支气管疾病

(1)急性支气管炎:早期有阵发性刺激性干咳,胸骨后疼痛,剧咳时伴呕吐;后有少量黏液状痰,肺部可出现干、湿性啰音,但透视肺部无实质性病灶。本病在成人中严重者甚少,但在婴幼儿则可表现为急性细支气管炎,伴全身中毒症状与严重的呼吸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甚至威胁生命。

(2)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伴或不伴哮喘,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2年或2年以上者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常伴中等量黏液或脓性痰,冬春季气候突变时加剧。

(3)百日咳:是常见的小儿急性传染病,易在集体儿童中流行;其咳嗽特点为阵发痉挛性发作,在连续阵咳之后吸气时发出特征性的高音调吼鸣。

(4)支气管扩张:干性支气管扩张轻咳少痰,而以反复咳血为主要表现。湿性支气管扩张则有大量黏液脓性痰,晨起时咳嗽特别剧烈,直至咳出夜间潴留在支气管内的大量积痰后才缓解。病人可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咳血及杵状指。支气管碘油造影可明确诊断。

(5)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是气道对刺激物的反应过强,即气道高反应性。典型者临床上表现为发作性胸闷、咳嗽、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痰中和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可经平喘药控制或自行缓解。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是以咳嗽(特别是夜间干咳)为主要症状。这个症状若加上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使用解痉剂可以缓解,即可诊断为哮喘。

(6)支气管癌:咳嗽的性质按癌灶所在部位而异,若发生在小支气管或末梢时,可无咳嗽或仅有轻咳;若发生在较大的支气管内则咳嗽明显,且为阵发性呛咳。痰中带血或咳血提示癌已侵及血管,常为支气管癌的重要信号。凡40岁以上男性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者必须及早作X线检查、痰中寻找癌细胞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这对早期发现支气管癌有重要意义。

3.肺部疾病

(1)肺炎:咳嗽是各型肺炎共有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高热、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症状,肺部实变体征和(或)湿啰音,血象与X线表现,临床诊断一般不难,但必须注意病因诊断。

(2)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或称类胸膜肺炎微生物为其病原体。好发于青年,病情轻重不一,多有鼻炎、咽痛、低热、头痛、呛咳而有少量黏液痰。X线呈肺门旁浸润,常在2~3周内消失。“O”型红细胞冷凝试验于第二周开始出现,50%~70%阳性。确诊根据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荧光体测定或培养分离支原体。

(3)肺脓肿:病起畏寒高热,咳嗽不多,痰量少;以后咳嗽增多,并咳出大量脓痰,可咯血。多发性肺脓肿常是金葡菌败血症所致。X线检查、白细胞计数与痰培养有诊断意义。肺坏疽的X线表现与肺脓肿相仿,但病情较重,痰腐臭,为厌氧菌感染所致。

4.咳嗽动作 咳嗽动作是慢性咽炎所引起的清咽动作,也可以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而不是咳嗽。

五、咳嗽的危害

咳嗽属临床常见病证,它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咳嗽得不到及时控制,不仅影响休息,而且可能会使呼吸道的炎症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到下呼吸道,甚至引起呼吸困难。

1.影响情志 中医学认为,人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认为过度、剧烈或长期悲伤会对肺产生不良的影响,导致肺的功能失调而产生一系列与肺有关的疾病。反之,咳嗽久治不愈,会使人意志消沉,精神沮丧,肺气耗损,表现为心境凄凉、垂头丧气、叹息不已、愁眉不展、面色暗淡、胸闷气短、饮食不下、肌肉麻木。长期处于悲哀状态下的人,机体容易衰老,很少有长寿者。

现代心理学认为,愉快欢乐的心理活动能够驱散各种忧郁情绪,克服孤独寂寞的抑郁心理,纠正孤僻内向的性格,使人变得达观快乐,精神振作。对咳喘病的防治也是如此,良好的精神状态能调整与内脏活动有关的自主神经的功能,从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2.影响老年人的性格 老年人性格比青年人更容易受疾病、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老年人容易自卑。老年人主要是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果咳嗽久治不愈,可使老年人过分伤感,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增加。

3.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工作效率咳嗽是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的咳嗽,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使得自己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

4.增加了自己和家人的苦恼 咳嗽是多发病,慢性咳嗽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是自己和家人挥之不去的痛苦。据统计,我国每年诊治咳嗽所耗费用巨大,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对于家庭、社会也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5.并发引发其他疾病 长期的咳嗽得不到及时控制,不仅影响休息,而且可能会使呼吸道的炎症范围进一步扩大,可对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均有损害,导致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肺性脑病、心力衰竭、胃肠道瘀血、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以及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所导致的肠道正常菌群失调。

六、咳嗽的预防

1.注意天气变化 中医认为外界自然环境对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天气的变化与肺部的疾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肺部疾病的患者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特别需要注意春、冬季的天气变化。春季的天气变化较大,昼夜的气温温差较大;冬季的气温较低,外部的邪气很容易侵袭人体。中医讲“肺主皮毛”,病邪首先侵袭人体的肌表,就会出现咳嗽、咳痰等一系列的症状,如不控制就可能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的加减衣物很有助于对疾病的预防,中医的未病先防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人体疾病的发生多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外部因素就是上面我们所说的天气的变化,主要通过预防可以避免发生;内因就是说我们自身体质的强弱。体质的强弱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就像同样的天气有些人患上了疾病,有些人就不发病,主要是体质的问题。增强体质对预防疾病有非常大的好处,根据年龄和身体情况,适当强身健体,长期坚持锻炼,对于预防咳嗽十分有效。

3.宜补充高蛋白饮食 患感冒之后,身体消耗较大,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继发呼吸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疾病,因此要重视并积极地进行治疗,注意尽量充分的休息,以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由于疾病的影响,病人的脾胃功能一般较差,故而食物以水分充足、清淡可口、容易消化、营养丰富之品为主。咳嗽病人每天排出的痰很多,消耗了不少蛋白质,宜补充高蛋白饮食,如动物内脏、蛋黄、牛奶等。

4.忌食辛辣厚味,戒烟酒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酸过咸。有过敏史者,忌食海腥发物及致敏性食物。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并多饮水,或食牛奶、蛋汤、馄饨、蛋羹等流质、半流质饮食。烟酒可以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恶化和发展,所以戒烟酒对疾病的预后很有效果。

5.调情志,戒郁怒 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掌握日常自我护理技能,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劳。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患者的抑郁和悲观情绪,可加剧病情。因此,咳嗽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对疗养康复有积极作用。

6.避免过度劳累患者要认识到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性。生活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不要工作过度。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积极治疗,不要掉以轻心,以免病情迁延难愈,变生它证。

7.改善环境卫生患病之后,要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使空气新鲜,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被褥应勤洗晒,因感冒病毒及细菌可被自然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所杀灭,使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煤气、尘烟和油气等刺激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