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疗法调治头晕

对于头晕,中医的很多治疗方法有着独到之处,如耳穴压豆法,撮痧疗法,自我按摩疗法、滴鼻疗法、盐热敷法、隔姜灸疗法、开四关疗法、药枕疗法、药茶疗法、气功疗法、敷脐疗法等等。

耳穴压豆法

Figure-0111-01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郭穴区压迫疗法。

选用耳穴诊治疾病,早在《灵枢·厥病》中就有记载:“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历代医学文献都有不少介绍用刺激耳穴方法来治疗疾病,通过望触耳郭穴位来诊断疾病的记载,说明我国利用耳穴来诊治疾病的历史已相当悠久,近年来耳压疗法又有很大的发展。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无不良反应,安全经济,不损害组织,药籽刺激持久,医疗效果稳定。

操作

1.应用耳穴压豆法时,可选择1~2组耳穴,进行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主、辅穴位。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郭,右手用镊子夹取割好的0.5cm×0.5cm的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豆,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2.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1~3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治疗

1.辨证治疗头晕

【主穴】内耳 额 枕 脑点 神门交感(图9-1)

Figure-0112-01

·图9-1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图9-2)

Figure-0112-02

·图9-2

【用法】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

【说明】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程。

2.辨病治疗头晕

【主穴】头昏 晕点 眼(图9-3)

Figure-0112-03

·图9-3

【配穴】高血压病配神门、上下降压点或降压沟;低血压病配脾、升压点;神经官能症配神经官能症点、神门;失眠者配神经衰弱点、失眠穴、皮质下;颈椎病配颈椎、颈;耳鸣者配内耳、三焦、耳病点;恶心或者呕吐者加胃、膈。(图9-4)

Figure-0112-04

·图9-4

【用法】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于耳穴。

【说明】高血压和神经官能症患者贴压3~7天换药1次,其他患者隔日换贴1次。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

3.药豆可选用油菜籽、小米、绿豆、莱菔子、王不留行籽、白芥子等。

注意

1.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习惯性流产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