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姜灸疗法
隔姜灸疗法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一姜片进行施灸,以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认为,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心、脾、胃经,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祛痰下气、消水化食、调中和胃、开宣肺气等作用。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效果,又经过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提高机体抗病祛邪的能力,这是隔姜灸疗法所以能够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关键。
本疗法最早可见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本疗法至今尚广泛应用于临床。
操作
1.穴区充分暴露,将鲜姜片切成0.3cm厚,上穿数孔,用熟艾绒制成1.5cm×1.5cm之圆锥型艾炷,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2.一般灸至病人觉热,局部皮肤红晕汗湿为度,以患者能耐受之最热的感觉为最佳温度,不宜过烫,防止烧伤。
3.如果患者感觉过热,可在姜片下再垫一层薄薄的姜片,以调整到最适宜的温度。
4.每日灸治1次,每次灸7~10壮。10日为1个疗程。此法不但有艾灸的作用,还有生姜的温经散寒的作用。
治疗
各种原因引起的头晕
【选穴】百会
【用法】将鲜姜切成0.3cm厚的薄片,置于百会,用1.5cm×1.5cm的圆锥形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说明】每日灸7~10壮,每日灸治1次,10日为1个疗程。
注意
1.艾灸要控制温度,以患者能耐受的最热感觉为最佳温度。
2.艾灸时注意室内通风。
3.注意安全,防止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