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方剂

本书所附享有盛誉的名医方,屡治不爽的经验方,简便宜行的食疗方,可供读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治疗心悸胸痛名医方

治疗心悸名医方

1.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奚凤霖,苏州市中医院)

【组成】龙骨15~20g 牡蛎15~20g 蜀漆9~15g 芍药10~15g 甘草6~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通阳复脉,重镇安神。

【主治】心阳损耗,痰扰心神之证,症见怔忡,乱搏,气怯,气短,心胸懊悔等。

2.党参竹茹汤(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组成】党参15g 竹茹10g 橘红10g 法夏10g 枳壳6g 云苓12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祛湿化痰,补益心气。

【主治】心悸,脉滑或结代,舌胖嫩有齿印,苔白厚润或浊或腻等。

3.养血通络汤(周次清,山东中医药大学)

【组成】黄芪15~60g 黄精12~30g 桑寄生12~30g 当归9~15g 丹参15~30g 生山楂12~30g 葛根15~30g 天南星6~12g 菖蒲9~15g 羌活3~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养血通络。

【主治】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等症。

4.五参饮(徐克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组成】苦参、党参、北沙参、丹参、玄参各15~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宁心。

【主治】心慌、胸闷、惊惕不安等症。

5.党参黄芪汤(董漱六,上海中医药大学)

【组成】党参12g 黄芪12g 炒白术12g 当归9g 白芍12g 茯苓12g 炒枣仁9g 柴胡4.5g 木香4.5g 炙甘草5g 远志5g 红枣7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补血,疏肝和胃。

【主治】心悸,面黄少华,头晕腰酸,脉细,并见结代。

6.生脉汤(刘亦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组成】西洋参、麦冬、枣仁、生地各15g 炙甘草10g 五味子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养阴复脉。

【主治】心悸气短,烦劳加重,疲倦乏力,头晕盗汗,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结代。

7.藿香汤(廖濬泉,云南省人民医院)

【组成】藿香、白蔻仁、枳实各6g 丁香3g 半夏12g 白术、朱茯神各12g酸枣仁、陈皮各10g 代赭石12g 乌药12g 姜汁炒竹茹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健脾除湿,和胃。

【主治】心悸腹痛,胸闷不思饮食,呕吐自汗,烦躁不安,脉滑数,舌淡红,苔白腻者。

8.黄连生脉汤(吴圣农,上海龙华医院)

【组成】黄连10g~15g 生地15~20g 麦冬10~20g 太子参15~20g 青黛5g 栀子10~15g 朱砂5g 远志10~15g 五味子15~25g 淡竹叶15~20g 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清热解毒,养阴泻火。

【主治】心悸气急,胸闷心烦,时有低热,汗出口干,睡中窒息,脉细数不匀,舌红少津,苔薄黄。

9.犀地清络饮(任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组成】犀牛角10g 牡丹皮3g 连翘10g 生地3g 赤芍3g 桃仁2g 生茅根3g 菖蒲2g 大青叶10g 蜂房3g 紫荆皮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清热解毒,通络镇心。

【主治】心悸心烦,时有低热,心神不宁,脉细数,舌暗红,苔黄。

10.宁心理气汤(陆永昌,山东中医药大学)

【组成】炙甘草9g 生黄芪24g 台党参18g 麦门冬15g 北沙参18g 天花粉18g 制首乌18g 枸杞子12g 南远志9g 云茯苓15g 全瓜蒌18g 苏子、梗各9g 东阿胶9g(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主治】心悸,胸闷,气短,活动或精神受刺激后加重,体倦乏力,口干,怕热,舌淡红,苔根部微黄,脉细弱,时有间歇。

11.生甘补心汤(董漱六,上海中医药大学)

【组成】太子参15g 北沙参12g 丹参15g 麦冬9g 五味子4.5g 浮小麦30g 炙甘草9g 炒枣仁9g 生地12g 当归9g 玄参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育阴养血,清热化瘀。

【主治】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继而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动则气急或心律失常。

12.生脉保元汤(陈可冀,上海中医药大学)

【组成】人参9g 麦门冬g 五味子6g 黄芪15g 炙甘草10g 肉桂3g 川芎10g 桃仁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养阴,活血复脉。

【主治】心悸气短,形气较虚,动则胸痛,脉细弱无力,舌胖苔白,常伴有瘀斑。

13.宽胸汤(董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黄芪10g 党参10g 炙甘草10g 丹参15g 三七粉3g(冲服)檀香3g 制乳没各1.5g 郁金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活血,宽胸通络。

【主治】心悸气短,心胸阵阵隐痛,倦怠懒言,面色少华,遇劳加重,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脉弦细。

14.养心通络汤(周次清,山东中医药大学)

【组成】黄芪15~60g 黄精12~30g 桑寄生12~30g 当归9~15g 丹参15~30g 生山楂12~30g 葛根15~30g 天南星6~12g 水菖蒲9~15g 羌活3~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益气养血,通络。

【主治】心慌,胸闷、气短、乏力,伴有头晕,失眠。

15.茯苓泽泻汤(黄春林,广州中医药大学)

【组成】葶苈子30g 大枣6枚 瓜蒌皮15g 桔梗15g 黄芩30g 鱼腥草30g大黄15g 丹参18g 茯苓60g 泽泻6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用】清热除痰,活血化瘀,利水消肿。

【主治】心悸气短,喘咳端坐,痰黄难咳,口苦便结,小便短赤,全身水肿,脸唇紫黯,舌质瘀滞,舌苔黄腻,脉象虚数。

治疗胸痛名医方

1.旋覆花汤(董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

【组成】旋覆花10g(包)郁金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檀香6g 丹参15g 三七粉3g(分冲)枳壳10g 全瓜蒌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宽胸理气,活血通腑。

【主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胸闷憋气,以手按摩则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象沉涩。

2.温胆汤(邓铁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组成】半夏9g 茯苓12g 橘红6g 枳壳6g 甘草5g 竹茹9g 党参15g 丹参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补气除痰通瘀。

【主治】胸痛,胸闷,气短,伴有心悸、眩晕、肢麻、疲乏等症。

3.瓜蒌薤白汤(盛国荣,厦门大学)

【组成】瓜蒌10g 薤白8g 党参20g 黄芪20g 丹参30g 菖蒲8g 降香8g 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主治】阵发性前胸疼痛,位于胸骨后部,疼痛偏左侧,放射到肩、上肢或背部,疼痛多持续3~5分钟或15分钟。

4.新补阳还五汤(刘炳凡,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组成】黄芪30g 当归10g 川芎5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5g 水蛭粉3g 肉桂粉1g(将水蛭粉、肉桂粉胶囊装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胸部隐痛兼刺痛,气短乏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手足麻木,每因劳累而诱发或加剧。

5.人参汤(田乃庚,河北省中医学院)

【组成】党参15g 白术10g 干姜10g 甘草10g 炮附子6g 山萸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补益心脾,助阳敛阴。

【主治】胸闷,隐隐作痛,汗出肢冷,脉沉细。

6.参芪五味子汤(姜春华,上海中医药大学)

【组成】生晒参3~6g 黄芪30~50g 五味子9g 枣仁9g 茯神9g 莲须9g生地30~60g 鹿衔草15g 琥珀6g(分2次冲)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益气活血,通阳凉血。

【主治】胸痛,心悸,左胸较重,舌光无津,脉有歇止。

7.心肺汤(周次清,山东中医药大学)

【组成】薄荷6g 桔梗9g 甘草6g 金银花30g 大青叶30g 连翘12g 党参15g 麦冬12g 五味子6g 柏子仁12g 瓜蒌15个 黄连6g 枳壳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热宣肺,益气养阴宁心。

【主治】一般先有发热、微寒,周身不适,咽痛咳嗽等症,继而出现气短乏力,胸痛心悸,舌苔白厚,脉象濡缓。

8.茯神汤(麻瑞亭,西安市中医院)

【组成】茯神12g 甘草9g 黄芩炭9g 炒杭芍9g 熟地9g 橘红9g 炒杏仁9g 法半夏9g 川郁金9g 桂圆肉12g 柏子仁9g 北沙参12~15g 白茅根15~30g 山萸肉15~30g 白蔻仁6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健脾疏肝,清肺养心。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气短,时有恶心,脉浮而虚,或见结代,舌苔白腻,或黄腻。

9.旋覆赭石汤(雷永仲,云南中医学院)

【组成】旋覆花(包)15~30g 代赭石10~20g 制半夏10~15g 姜竹茹10~25g 广木香10~15g 公丁香10~15g 沉香曲10g 川朴10~20g 川楝子15g 急性子15g 蜣螂10g 当归15~20g 煅牡蛎15~20g 夏枯草15~20g 海藻15g 海带15g 石斛15~20g 沙参15g 天麦冬15g 延胡索15g 制乳香20g郁金15g 丹参15g 桃仁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活血化瘀,平气降逆。

【主治】胸痛,进食时顿感噎窒不利,甚则呕吐,体重明显下降,舌质黯,苔白,脉沉弦。

10.猫爪草鳖甲汤(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

【组成】卫茅15~20g 猫爪草10~20g 桃仁10g 鳖甲10~25g 苏木10~15g 瓜蒌皮20~30g 郁金10~20g 人参15g 白术15~20g 薏苡仁15~20g 红枣5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化瘀消癥,扶正健脾。

【主治】胸痛,痛有定处,伴有咳嗽,咳痰,或兼有血痰,食少,消瘦,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11.豆蚣丸(贾堃,陕西中医学院)

【组成】山豆根60g 蜂房30g 蛇蜕30g 艾叶120g 陈皮60g 蜈蚣10条干姜60g 全蝎30g 生甘草30g

【用法】共研为细粉,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次服3~6g,每日3次,黄芪煎水送下。

【功效】软坚破积,解痉止咳。

【主治】胸痛剧烈,阵发性干咳,无痰,食欲不振,身体消瘦,乏力,舌质红紫,舌苔白腻,脉细数。

12.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陈茂梧,江西中医学院)

【组成】瓜蒌实30g 法半夏30g 薤白头15g 嫩桂枝15g 石花30g 肿节风30g 鸡血藤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宽胸理气,除湿祛痰。

【主治】胸背胁肋疼痛,气促,咳嗽,咳血,吐脓血痰等症。

13.八珍汤加味(张发荣,成都中医药大学)

【组成】人参20g 白术20g 茯苓15g 甘草15g 熟地20g 当归15g 白芍15g 川芎10g 黄芪20g 桔梗15g 白芷10g 皂角刺10g 金银花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补益气血,透脓解毒。

【主治】胸中隐痛,咳嗽吐痰,面色苍白,消瘦乏力等症。

14.复方鱼桔汤(叶景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组成】鱼腥草30g 桔梗15g 黄连6g 黄芩15g 金银花30g 甘草4g 桃仁10g 薏米仁30g 冬瓜仁30g 象贝母10g 丝瓜络20g 广郁金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祛痰排脓。

【主治】咳嗽胸痛,咳吐脓血,振寒发热等症。

15.桔梗汤(王延富,成都中医药大学)

【组成】太子参15~20g 薏米仁10~20g 茯苓10~15g 桔梗10~20g 杏仁10g 阿胶10~20g 大枣15g 浮小麦15~20g 鱼腥草15~20g 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功效】补肺实脾,排脓止血。

【主治】咳嗽,咳嗽时胸痛难忍,咳痰脓血兼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脉细数,舌质淡红,苔少。

治疗心悸胸痛经验方

治疗心悸经验方

1.紫石英煎

【组成】紫石英10~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失眠,烦热,眩晕耳鸣,舌质红,苔略黄,脉沉弦。

2.定心汤

【组成】龙眼肉50g 酸枣仁15g 山萸肉15g 炒柏子仁12g 生龙骨12g 生牡蛎12g 生乳香3g 没药3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胸痛,夜不能寐,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脉弦。

3.养心镇惊汤

【组成】白苇根15g 天竺黄9g 龙骨9g 牡蛎9g 钩藤9g 磁石12g 生白芍15g 银花藤9g 茯神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心惊胆怯,时感头晕,乏力,坐卧不安,舌淡白,脉沉弱。

4.甘草汤

【组成】甘草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气短,动则悸发,静则悸止,舌苔薄白,质淡红,脉细弱。

5.珍合灵

【组成】珍珠粉0.1g 灵芝粉0.5g

【用法】水冲服,每日0.15g。

【主治】心悸,多梦易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舌象趋于正常,脉细略数或弦细。

6.苦参汤

【组成】苦参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短气,眩晕耳鸣,心烦失眠,口干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7.康心宁

【组成】黄芪30g 川芎15g 苦参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短气,头晕乏力,自汗,动则悸发,舌苔薄白,质淡红,脉细。

8.苦参制剂

【组成】苦参、益母草各20g 炙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适用于心悸而脉数或促的患者。

9.葛根汤

【组成】葛根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适用于心悸而脉细数者。

10.丹参汤

【组成】丹参2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气短,常感乏力,舌质黯,苔薄白。

11.川芍汤

【组成】川芎20g 白芍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胸痛,后背痛,舌质黯,苔略黄。

12.茵陈汤

【组成】茵陈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咽干,口苦,舌淡,苔黄腻。

13.银杏叶汤

【组成】银杏叶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

【主治】心悸,心前区不适,时感胸闷,舌黯,苔薄。

14.墨囊粉

【组成】取乌贼鱼腹中墨囊适量。

【用法】将乌贼鱼腹中墨囊中取出烘干研粉。1~1.5g,每日2次,用白醋冲服。

【主治】心悸,胸痛。

15.鹿血煎

【组成】鹿心血适量。

【用法】兑酒服。每服1~2g。

【主治】心悸,失眠,腰酸不适。

治疗胸痛经验方

1.逍遥散

【组成】银柴胡、淡黄芩、牡蛎粉各9g 瓜蒌皮15g 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胸痛咳嗽,咳黄痰,低热,舌黄,苔腻。

2.蜈蚣粉

【组成】蜈蚣2~3条

【用法】焙干研为末,每日1剂,日服3次。

【主治】胸痛咳痰,发热。

【注意】服药期间如发现中毒或过敏反应,可用蚯蚓、桑白皮煎水解之,重者应立即去医院治疗。

3.枳壳丝瓜络汤

【组成】瓜蒌12g 薤白15g 丝瓜络9g 枳壳4.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胸胁肋痛,伴有心悸气短,舌黄苔腻。

4.苦参止痛汤

【组成】苦参30g 炙甘草10g 川芎1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胸痛,心悸,乏力。

5.鳓鱼汤

【组成】鳓鱼适量,灵芝30g 丹参20g

【用法】将鳓鱼晒干,煅烧研末。灵芝煮水。每次鱼粉3~6g,每日2次,用灵芝水冲服。

【主治】胸痛,心悸,心前区不适,活动后加重。

6.朱砂蛋黄油

【组成】鸡蛋黄油30g 朱砂、珍珠粉各3g

【用法】水冲服,每日3g,每日3次。

【主治】胸痛,呈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

7.牡蛎粉

【组成】牡蛎30g 三七l0g

【用法】牡蛎煅粉,三七研末,混合在一起。每次6g,黄酒冲服,每日2次。

【主治】胸痛,夜不能眠,口干,舌苔厚,黄腻。

8.龙涎香末

【组成】(龙涎香鲸鱼肠内病变分泌物)适量

【用法】将龙涎香研成细末。每次1g,温开水冲服。

【主治】胸痛,心前区疼痛,腹痛,四肢不温。

9.瓜蒌薤白汤

【组成】爪蒌10g(捣)薤白10g 白酒3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用治胸痹,喘息咳唾。

10.檀香细辛剂

【组成】檀香、细辛、酒各适量

【用法】以檀香、细辛调酒敷肚脐。

【主治】胸痛,胸闷,乏力,时感心慌。

11.蛇胆灵

【组成】水蛇胆(无毒蛇)适量

【用法】将蛇胆不刺破,内服。1日服1个胆,连服7个。

【主治】胸痛,心前区不适,乏力,舌质黯,苔薄白。

12.老茶树根煎

【组成】老茶树根(10年以上)30g

【用法】煎水当茶饮。

【主治】胸痛,心悸,心前区不适。

13.夹竹桃叶煎

【组成】夹竹桃叶(不老不嫩绿叶)适量

【用法】用湿布擦净,再在低温(60℃~70℃)烘干,研为细末。成人用量第一天为0.3g,每日服3次,每次0.1g。第二天、第三天减为每天0.1g。

【主治】胸痛,心悸,双下肢浮肿,夜不能卧。

14.血府逐瘀汤

【组成】当归15g 川芎15g 桃仁5g 红花10g 赤芍10g 柴胡15g 桔梗5g 枳壳15g 牛膝10g 生地15g 乳香、没药各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心胸疼痛较剧,如刺如绞,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日久不愈。

15.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10g 半夏10g 瓜蒌15g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胸中灼痛,口干,烦躁,痰稠,大便不通。

治疗心悸胸痛食疗方

治疗心悸食疗方

1.平菇炒菜心

【原料】鲜平菇250g 青菜心250g 精盐、味精各适量 葱花10g 花牛油30g

【做法】①将青菜心洗净,从根部剖成4瓣,将平菇择洗净切丝。②炒勺上火,放油,烧热后用葱花炝勺,放入青菜心、平菇煸炒片刻,加入精盐、味精,炒至青菜心入味后出勺装盘即成。

2.蘑菇炖豆腐

【原料】鲜蘑菇100g 豆腐100g 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鲜蘑菇洗净,切成片状,用素油煸炒,再加入切成小块的豆腐和适量清水,同煮至沸,用盐、味精调味即成。佐餐,可常食。

3.二冬炒虎斑鱼

【原料】天冬12g 麦冬12g 虎斑鱼肉150g 西芹100g 冬菇50g 料酒10g 精盐3g 葱10g 姜5g 鸡汤300mL 素油50g 蛋清1个 食粉3g 淀粉3g 味精2g【做法】①天冬洗净、切片;麦冬洗净去心;虎斑鱼肉洗净,切成4cm长、2cm宽的块,加精盐、生粉、蛋清、食粉腌匀;西芹洗净,切成4cm长的段;冬菇洗净,切成两半;葱切段,姜切片;天冬、麦冬放入蒸盆内,加入鸡汤适量,上笼蒸熟。②把炒勺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三成热时,下入虎斑鱼肉片滑透,加入葱、姜爆香,再放入蘑菇、西芹、天冬、麦冬、料酒,调入精盐、味精、用湿淀粉勾芡、炒熟即成。

4.天麻蒸鸡蛋

【原料】天麻10g 鸡蛋1个 盐3g 麻油5g 酱油10g 葱5g

【做法】①把鸡蛋打入蒸盆内,葱切花,天麻烘干,打成细粉。②把葱花、天麻粉、盐、麻油放入鸡蛋蒸盆内。拌匀,加适量清水。③把蒸盆置蒸笼内武火蒸15分钟即成。

5.桂枝沉香牡蛎

【原料】桂枝10g 沉香6g 牡蛎肉300g 料酒10g 精盐3g 味精2g 姜4g葱10g 胡椒粉3g 熟鸡油25g 水淀粉适量

【做法】①将牡蛎肉洗净,切成2cm见方的薄片;桂枝洗净,去杂质;沉香研末;姜拍松,葱切段。②将桂枝、沉香、牡蛎肉片、姜、葱段、料酒同放锅内,加适量水,上火烧沸,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炖30分钟后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淋入熟鸡油即成。

6.生姜当归炖狗肉

【原料】生姜15g 当归15g 狗肉500g 料酒10g 蒜瓣30g 葱10g 精盐4g味精3g 胡椒粉3g

【做法】①将狗肉用清水反复清洗净,切成3cm见方的块;生姜洗净、切薄片;当归润透,切薄片;葱切段,蒜瓣拍破。②将狗肉块、蒜瓣、葱段、当归、料酒同放炖锅内,加适量清水,上火烧开,撇净浮沫,用文火炖狗肉熟烂,加入精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即成。

7.双耳炒羊肝

【原料】白木耳10g 黑木耳10g 西芹100g 羊肝300g 料酒10g 精盐3g味精3g 酱油5g 淀粉20g 姜4g 葱8g 素油35g

【做法】①将黑木耳、白木耳放温水浸泡2小时,洗净,去蒂头,撕成瓣状;羊肝洗净,切成薄片,用精盐、料酒、芡料挂浆;西芹洗净,切成3cm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②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羊肝爆炒,再加入料酒、西芹、白木耳、黑木耳炒熟,调入精盐、味精,勾入湿淀粉即成。

8.参杞炒龙虾

【原料】枸杞20g 党参10g 龙虾肉300g 西芹100g 料酒10g 精盐3g 味精3g 姜4g 葱8g 素油35g

【做法】①将枸杞去果柄,杂质洗净;党参洗净,去杂质。

②将龙虾肉洗净,沥干水分后,切2cm长段,切花,加入精盐、蛋清、淀粉腌制片刻;西芹洗净,切成3cm长的段;姜切片,葱切段。

③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放入素油,烧三成热时,下入虾球滑熟,捞出沥油,原锅重置火上,加入素油,下党参、姜、葱爆香,再放入西芹炒熟,倒入虾球、枸杞,调入精盐、味精、湿淀粉炒匀即可。

9.枣仁炖仔鸡

【原料】酸枣仁12g 仔鸡1只 茯神5g 桂圆肉10g 红枣10枚 橘饼1个 炙远志6g 料酒10g 精盐3g 葱10g 姜5g 酱油10g 鸡汤适量

【做法】①把酸枣仁洗净,去杂质;炙远志、茯神洗净,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先用中火烧沸,再用文火煮45分钟。除药渣,留汁液;桂圆肉、红枣去核;橘饼切颗粒。

②仔鸡宰杀后,去毛、内脏及爪,放沸水锅内焯一下,捞起,抹上料酒、精盐;姜拍松,葱捆成一小把,放入鸡腹内。

③把仔鸡放蒸盆内,放入桂圆肉、橘饼、红枣,加入鸡汤;把盛仔鸡的蒸盆放入蒸笼内,用武火大汽蒸1小时即成。

10.党参红枣炖鲍鱼

【原料】红枣10枚 党参10g 鲍鱼100g 高汤400mL 菜胆100g 料酒10g葱5g 姜5g 精盐3g 素袖30g

【做法】①把红枣去核,洗净;党参洗净,润透切片;鲍鱼洗净,切成薄片;菜胆洗净;葱、姜洗净,葱切段,姜切片。②将锅置武火上,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熟时,入葱、姜爆香,再放入红枣、党参,加入高汤、鲍鱼、料酒、菜胆,用文火煮25分钟即成。

治疗胸痛食疗方

1.芝麻拌菠菜

【原料】嫩菠菜300g 芝麻25g 精盐、味精、芝麻油各适量

【做法】①将芝麻去杂质,淘洗干净,沥干水,放入锅内,用文火炒香,待用。②将菠菜择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焯熟,捞出,用凉开水过凉,沥水后放入盘内,加入精盐、味精,撒上熟芝庶,淋入芝麻油,食用时拌匀即成。

2.拌五丝

【原料】熟海带75g 胡萝卜100g 黄瓜l50g 粉丝75g 鸡蛋100g 植物油少许 麻油适量 精盐适量 醋适量 白糖适量

【做法】①将鸡蛋磕入碗中,搅散,置油锅中分数次摊成薄蛋皮,晾凉后切丝。②将海带、胡萝卜、黄瓜分别洗净,切丝。然后把黄瓜丝取出用盐腌—下,待用。③粉丝洗干净,用开水煮软。④将五丝放入盘中,加入麻油、醋、白糖、盐调拌均匀即可。

3.炸素菜

【原料】胡萝卜100g 土豆l00g 青椒100g 鸡蛋50g 花椒盐25g 精盐2g味精2g 淀粉适量 花生油500g(约耗50g)

【做法】①将胡萝卜、土豆去皮;青椒去蒂、去籽,均切成边长2cm、厚约1cm的三角片,待用。②将鸡蛋磕入碗内,加少许水调匀,再加入淀粉、味精、精盐调成糊,将胡萝卜片、土豆片、青椒片放入碗内挂匀糊。③炒勺上火,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将挂糊的胡萝卜、土豆片、青椒片分几次放入油勺内炸成微黄色捞出,待油烧至七成热,再将炸过的胡萝卜片、土豆片、青椒片全部下入油勺中复炸,饰至酥脆且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食用时撒上花椒盐即可。

4.双耳铁板鸡

【原料】白木耳15g 黑木耳15g 鸡肉200g 西芹100g 料酒10g 酱油10g精盐3g 葱10g 姜5g 白糖5g 素油50g 鸡汤400g 淀粉适量 味精2g

【做法】①把黑、白木耳发透,去蒂根,撕成瓣状;西芹切成3cm长的段;姜、葱洗净,姜切丝,葱切花;鸡肉洗净切成3cm见方的块,加入料酒、淀粉、酱油、葱、姜、精盐、白糖拌匀,腌渍30分钟。

②把炒勺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鸡块、木耳、西芹,翻炒片刻。再加入鸡汤煲至熟,调入精盐、味精、淀粉;将铁板置于武火上烧热,将炒好的鸡放入铁板,盖上盖,即成。

5.丹参川贝炖鸡块

【原料】川贝母10g 丹参10g 鸡肉200g 冬菇20g 料酒10g 精盐3g 葱10g 姜5g 高汤适量

【做法】①将鸡肉洗净,切成3cm见方的块;冬菇用温水泡发好,洗净,切成两半,丹参润透,切成3cm长的段;姜拍松,葱切段。②把鸡肉块、丹参段、川贝母、冬菇、料酒、精盐、姜、葱段放入炖锅内,再放入高汤,用武火烧沸,撇净浮沫,用文火炖至鸡肉熟烂即成。

6.桂香卤猪舌

【原料】肉桂6g 丁香3g 猪舌500g 八角6g 草果1个 葱10g 红糖30g素油50g 鸡汤适量 精盐3g 姜5g

【做法】①把锅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加入葱、姜、红糖、精盐和鸡汤,随即加入肉桂、丁香、八角、草果。用武火烧沸,煮30分钟,有香气为度,制成卤水。②把猪舌洗净,用沸水汆一下刮去舌苔,放入锅内卤水烧至熟透,卤制1小时即成。

7.菊麻鱼

【原料】菊花30g 罗布麻20g 草鱼1尾(700g)植物油60mL,生姜5片,精盐、酱油、红辣椒丝、胡椒粉、味精、葱白各适量

【做法】①菊花、罗布麻叶,洗净,分2次煎取200mL浓液。②草鱼去鳞剖洗,切块,抹上少许精盐、酱油,放油锅走油。③将红辣椒丝炒至断生,放入鱼块和药汁、生姜,文火慢焖至收汁时再入精盐、酱油、胡椒粉、味精、葱白调味即可。

8.白果绿豆炖猪肺

【原料】白果15g 绿豆50g 猪肺1具 绍酒10g 姜5g 葱10g 盐5g 上汤1500mL

【做法】①把白果去壳及心,绿豆洗净去杂质;猪肺洗净,切成4cm见方的小块;姜拍松,葱切段。②把猪肺放入炖锅内,加入上汤1 500mL,放入绍酒、姜、葱、盐、白果、绿豆。③把炖锅置武火上烧沸,撇去浮沫,再用文火煮1小时即成。

9.丹参莲子焖土豆

【原料】丹参10g 莲子20g 鲜山药100g 土豆250g 酱油、精盐、味精各适量 葱末、姜未各2g 花生油20g

【做法】①将丹参润透,洗净后切片;莲子用清水泡发好,去掉外衣,洗净;山药去皮,洗净后切滚刀块;土豆去皮,洗净,切滚刀块,待用。②炒勺上火,放油烧热,用葱末姜末炝勺,放山药块、土豆块、丹参片、莲子,煸炒片刻,烹酱油,加适量水烧开,放精盐,用文火焖烧至山药块、土豆块熟烂,且汤汁黏稠时用味精调味,抖匀出勺装盘即成。

10.薤白瓜蒌煲苦瓜

【原料】瓜蒌12g 薤白9g 苦瓜200g 精盐3g 姜5g 葱10g 素油30g

【做法】①把瓜蒌、薤白洗净;苦瓜洗净,切成4cm长、2cm宽的块。

②把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热时,下入姜、葱爆香,加入清水,放入苦瓜、瓜蒌、薤白,用文火煲35分钟,调入精盐、味精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