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牛弹琴 - 图1

    战国时期,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很会弹琴。

    对牛弹琴 - 图2

    他弹奏的曲子优美动听。

    对牛弹琴 - 图3

    有一天,公明仪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

    对牛弹琴 - 图4

    春风和煦,花草清香,让他心情非常舒畅。

    对牛弹琴 - 图5

    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牛正在吃草。

    对牛弹琴 - 图6

    公明仪兴致勃发,想要为这头牛演奏一曲。

    对牛弹琴 - 图7

    于是,他对着这头牛拨动琴弦,弹奏了一首舒缓的曲子。

    对牛弹琴 - 图8

    然而那头牛没有反应,只是低着头继续吃草。

    对牛弹琴 - 图9

    对牛弹琴 - 图10

    他又弹奏了一首欢快的曲子,那牛依然埋头吃草,不理他。

    对牛弹琴 - 图11

    公明仪有些生气了。

    对牛弹琴 - 图12

    他使出全部本领弹奏,结果牛还是不理他。

    对牛弹琴 - 图13

    公明仪非常失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琴技。

    对牛弹琴 - 图14

    这时,正好有一个农夫路过,看到了整个过程。

    对牛弹琴 - 图15

    农夫笑着对公明仪说:“不是你琴弹得不好,而是牛根本听不懂啊!”

    对牛弹琴 - 图16

    对牛弹琴 - 图17

    公明仪听完农夫的话,若有所思。

    对牛弹琴 - 图18

    过了一会儿,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对牛弹琴 - 图19

    对牛弹琴 - 图20

    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似蚊子、牛虻、小牛叫的声音。这时,那牛突然停止了吃草。

    对牛弹琴 - 图21

    它竟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牛弹琴 - 图22

    公明仪手捋胡须,会心地笑了。可见,如果说话办事不看对象,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只能是白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