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二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高代谢性疾病。它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硬化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如心肌梗死,还可因脑动脉硬化而导致脑血管意外。
什么是高脂血症
俗话说“人到四十病找人”,人进入中年,身体的各种不适接踵而来,如心慌气短、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肢体麻木,多数人都不以为然,总认为是工作劳累,休息不好,未加重视,掉以轻心,其实这些现象并非偶然,是高脂血症在作怪,是心脑血管疾病向您发出了警告。
什么是高脂血症呢?是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高代谢性疾病。它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硬化可引起冠状动脉疾病如心肌梗死,还可因脑动脉硬化而导致脑血管意外。
血脂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运转。因此,高脂血症常为高脂蛋白血症的反映,因而称之为血脂异常,也称为“高脂血症”。血脂是指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一类物质的总称,它们随着血液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中,是维持人体生命细胞的基础代谢的必需的物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检查血脂是指其中的主要成分: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和载脂蛋白。
胆固醇 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合成,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如果细胞膜中缺少胆固醇,细胞膜会变脆,变硬,易破碎。胆固醇还用于生成雌雄激素,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产生维生素D,调节人体钙、磷吸收和代谢。胆固醇还产生胆酸来帮助肝脏消化脂肪。
三酰甘油 类似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油或动物油。主要由甘油与脂肪酸生成,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血浆三酰甘油升高者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常见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如果是同时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时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意外。
脂蛋白 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是脂溶性物质,不能溶于水,必须与另一种物质结合后溶解在血液中,这种结合物叫脂蛋白。可根据密度和电泳情况分为 5 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血管疾病的元凶,它可以使胆固醇附着在血管内壁,构成坚硬且厚密的物质即胆固醇斑块,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高密度脂蛋白能帮助人体排除大量有害物质,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载脂蛋白(Apo) 是一类能与血浆脂质(主要是胆固醇、三酰甘油和磷脂)结合的蛋白质,在血浆中担负着运转脂类物质功能,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体内载脂蛋白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它可作为配基与脂蛋白结合、激活多种脂蛋白代谢酶等。按载脂蛋白的主成分为ApoA、B、C、D、E,由于氨基酸组成的差异,每一型又可分若干亚型,目前已知道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所有载脂蛋白均在肝内合成。
●按其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继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 是指非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可能与先天遗传疾病或后天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其他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属遗传性脂代谢疾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单纯性肥胖等。
继发性高脂血症 是指某些全身性疾病或药物所引起的血浆胆固醇或/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伴或不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降低。有很多疾病均可引起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临床我们常见于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饮酒、肾病综合征、透析、肾移植、胆道阻塞、口服避孕药等。
所以对于每一位高脂血症患者,都应测定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和肾功能,先排除这 3 类疾病。此外,还有许多药物也可影响血浆脂蛋白代谢,其中以抗高血压药的影响最大。
●根据血脂谱的变化,高脂蛋白血症有 5 型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 主要是血浆中乳糜微粒浓度增加所致。血浆外观呈“奶油样”顶层,下层澄清。测定血脂主要是三酰甘油升高,而胆固醇则可正常或轻度增加。临床上较为罕见。治疗以采取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应少于 25g,药物治疗多数无效。
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 单纯性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血脂测定只有胆固醇水平升高,三酰甘油水平正常,此型在临床上较常见,治疗药物可选用他丁类或贝特类药物。
Ⅱb 型高脂蛋白血症 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有增加。血浆外观澄清或轻微混浊。测定血脂则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增加,临床上最常见。治疗同IIa型,应减轻体重、消除肥胖。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又称为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血浆中间密度脂蛋白增加。血浆外观混浊。可见模糊的奶油状物质,血浆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均明显升高,临床上很少见。治疗同IIa型,可用氯贝丁酯(安妥明)或烟酸治疗。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又称为内源性高脂血症,血浆中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血浆三酰甘油升高,其血浆外观可以澄清也可呈混浊状,一般无奶油状物质,而胆固醇正常或偏高。常伴有糖耐量降低和高胰岛素血症,治疗以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并减轻体重,可采用氯贝丁酯、烟酸和诺衡治疗。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又称混合性高脂血症,血浆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升高。血浆外观有“奶油样”顶层,下层混浊。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升高,但以三酰甘油升高为主。治疗以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药物治疗同IV型。
血脂异常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血脂测定结果,因各医院检查方法不同,所以其正常值不同,请参考其正常值。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是如何发生的
与年龄有关 2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高密度脂蛋白相对恒定,而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呈稳定上升,40岁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更加明显,60岁开始高密度脂蛋白出现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却升高。这主要由于机体分解代谢减低,表现为机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下调,导致肝脏及周围组织胆固醇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如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或使用降脂药物可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75岁以上的老人,血浆中胆固醇的升高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发生有直接关系。
与性别有关
(1)成年女性在40岁之前,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到了绝经期50岁以后,胆固醇逐渐升高,常可超过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要比男性增加2~3倍。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也可使三酰甘油上升,血浆中三酰甘油增多,常是50岁以上妇女患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另外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作用。女性绝经期开始后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开始下降,当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下降0.26mmol / L时,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4.2%。
(2)35岁以后男性的全身新陈代谢速度放慢,甜食、含热量较多食物易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腹部,另外这一年龄的男人干事业、交朋友、好娱乐、多饮酒常导致血压增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阻塞血管的低密度脂类物质也不断增加,而有助于废物排除的高密度脂蛋白却在减少。
与膳食有关 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摄入,能够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合成速率,使其在血浆中水平升高。普通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如肉、蛋、乳制品等食品,常伴有高胆固醇含量,使胆固醇合成增加;不饱和脂肪如奶酪、动物内脏等都是高热量营养素,摄入过多可影响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的水平,导致超重、肥胖。
(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使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高于正常的2~3倍,低密度脂蛋白也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以跟腱及手伸肌腱最常见,30~40岁便出现冠心病,23%男性在50岁之前死于冠心病,女性要比男性晚10年。
(2)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均升高,黄色瘤少见,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多见,在60岁以下发生心肌梗死的阳性家族史,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此型血脂异常最常见,血浆中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
(3)家族异常β脂蛋白血症 也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临床表现在手掌面皱褶处出现黄色脂质沉着,也可位于肘、膝、指关节处呈结节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发生在下肢周围血管。40岁时有1/3患者可确诊为冠心病。常伴有血浆、尿酸水平升高,但无症状。可出现糖耐量异常,但很少发生糖尿病。
- 与已知的一些疾病有关
(1)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DM) 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如血糖控制不佳,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促使肝脏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使极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减少,因而出现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酮症者甚至可出现乳糜微粒血症。另外糖尿病的并发症又可加重血浆三酰甘油、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2)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激素。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常伴随脂蛋白代谢异常。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足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增加。另外,许多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者常伴有体重增加导致血中胆固醇水平增加。超出正常范围,肥胖又可直接影响血浆脂蛋白代谢加重血脂异常病情较重的患者常有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3)与肾脏疾病有关 肾脏疾病时,常可引起体内部分调节因素的失调,导致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
1)肾病综合征 主要表现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甚至在疾病缓解期血浆脂蛋白异常可持续存在。
2)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常见高三酰甘油血症,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总是降低。这种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不仅发生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终末期,而且在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的50%时就已经出现。
3)急性肾功能衰竭 病发时血浆脂质代谢发生紊乱,常在患病 4 天内出现,主要表现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总胆固醇水平正常甚至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降低。
4)其他 肾脏移植术后、持续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浆脂蛋白代谢可出现严重的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糖尿病性肾病及高血压性肾病亦常并存高脂血症。
- 与某些药物有关
(1)利尿剂 以噻嗪类升高胆固醇的作用最明显,如双氢克尿噻,它可使血浆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但短期服用利尿剂者,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较轻微。。
(2)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虽然对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般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血浆三酰甘油升高,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如原有血浆三酰甘油水平较高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程度更为明显。
(3)α-受体阻滞剂 如哌唑嗪,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可使血浆胆固醇及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下降。而钙离子拮抗剂对血浆脂蛋白的代谢无多大影响。
(4)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泼尼松这两种药物在短期应用对血脂水平无影响。但大量长期应用时,可使皮下脂肪中的脂酶活性增加,因而造成皮下脂肪分解增加,使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5)抗精神病药 如苯妥英钠、氯丙嗪也会不同程度地使血脂水平升高,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
- 与生活方式有关
(1)饮酒 长期饮酒可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酒精可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率,减少氧化脂肪酸的比例,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此外,酒精还可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而使三酰甘油分解代谢减慢。
(2)吸烟 增加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吸烟可使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升高9.1%。
(3)体育锻炼 体重增加每增加1kg可使人体血胆固醇升高0.65mmol / L(25mg / dL)。同时肥胖使全身的胆固醇合成增加。习惯于静坐的人血浆三酰甘油浓度比坚持体育锻炼者要高。锻炼可增高脂蛋白脂酶活性,高密度脂蛋白增加,降低胆固醇及三酰甘油。长期坚持锻炼,还可使外源性三酰甘油从血浆中被清除出去。
高脂血症的危害
- 引发冠心病 血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常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当胆固醇水平 > 6.5mmol / L时,冠心病的危险性加倍。
载脂蛋白A(ApoA)是一种辅因子,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防止周围组织胆固醇沉着的作用。载脂蛋白B(ApoB),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载脂蛋白C(ApoC)是脂蛋白脂肪酶激活剂,它的缺乏可导致高乳糜血症。
引发动脉硬化 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浆三酰甘油过多,易出现凝血倾向,进一步促使动脉硬化的形成与发展,
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尤其在冠状动脉架桥术后的移植血管更易发生阻塞,加重缺血心肌并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
引发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程度要比冠状动脉晚10年,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浆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有关。高密度脂蛋白对动脉壁有保护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常是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引发脑血栓的形成 脑血栓的形成及脑血管病后遗症的发生,与血清胆固醇升高,三酰甘油及载脂蛋白B(ApoB)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下有关。
引发脑出血 脑出血与血浆中胆固醇升高呈负相关,即低胆固醇易发生脑出血,可能是因为同时合并有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动脉管壁脆弱,易坏死,导致脑小动脉在血压较高时破裂、出血。
引发脑卒中 胆固醇增高常导致颅外动脉、颈动脉、基底动脉粥样硬化,三酰甘油增高导致颅内小动脉硬化,易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在发生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后血脂常会出现暂时性下降。
如何及早发现高脂血症
血脂的异常常是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时被发现的。另外,有少数病人可出现黄色瘤,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质地柔软的黄色、棕红或橘黄色的结节、斑块或丘疹状的隆起。
哪些人应该接受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的身体表现
- 黄色瘤 异常的局限性皮肤隆凸起,其颜色可为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多呈结节、斑块或丘疹形状,质地一般柔软。主
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进行全身系统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情况,以下人员应作为接受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以及长期吸烟、饮酒者。
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
有黄色瘤(皮肤上黄色、棕红色或橘黄色的结节、斑块或丘疹,质地柔软)者。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如果有条件,所有成年人每1~2 年应该检查 1 次血脂。要是由于真皮内集聚了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又名黄色瘤细胞所致。根据黄色瘤的形态、发生部位,一般可分为下列 6 种:
(1)肌腱黄色瘤 发生在肌腱部位,常见于跟腱、手或足背伸侧肌腱、膝部股直肌和肩三角肌腱等处。为圆或卵圆形质硬皮下结节,与其上皮肤粘连,边界清楚。这种黄色瘤常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的表现。
(2)掌皱纹黄色瘤 是一种发生在手掌部的线条状扁平黄色瘤,呈橘黄色轻度凸起,分布于手掌及手指间皱褶处。此种黄色瘤对诊断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有一定的价值。
(3)结节性黄色瘤 发展缓慢,好发于身体的伸侧,如肘、膝、指节伸处以及髋、踝、臀等部位。为圆形状结节,其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早期质地较柔软,后期由于损害纤维化,质地变硬。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4)结节疹性黄色瘤 好发于肘部四肢伸侧和臀部,皮肤在短期内成批出现结节状、疹状黄色瘤。瘤的皮肤呈橘黄色,并伴有炎性基底。这种黄色瘤主要见于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或家族性胆固醇血症。
(5)疹性黄色瘤 表现为针头或火柴头大小丘疹,橘黄或棕黄色伴有炎性基底。有时口腔黏膜也可受累。主要见于高三酰甘油血症。
(6)扁平黄色瘤 见于睑周,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黄色瘤。表现为眼睑周围处发生橘黄色略高出皮面的扁平丘疹状或片状瘤,边界清楚,质地柔软。也可波及面、颈、躯干和肢体,为扁平淡黄色或棕黄色丘疹,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边界清楚,表面平滑。此种黄色瘤见各种高脂血症,但也可见于血脂正常者。
上述不同形态的黄色瘤可见于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而在同一类型的高脂血症者又可出现多种形态的黄色瘤。
角膜弓和高脂血症眼底改变 角膜弓又称老年环,若在40岁以下人出现,多伴有高脂血症,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多见。高脂血症眼底改变是由于富含三酰甘油的大颗粒脂蛋白沉积在眼底小动脉上引起光散射所致,常是严重的高三酰甘油血症并伴有乳糜微粒血症的特征表现。
关节炎 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可出现游走性多关节炎,较为罕见,且关节炎多为自限性。
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是依据实验室检查
高脂血症常主要是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发现,常规检查血浆(清)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
高胆固醇血症 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大于5.72mmol / L(220mg / dL)。
高三酰甘油血症 血浆三酰甘油浓度大于1.70mmol / L(150mg / dL)。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低于0.91mmol / L(35mg / dL)。
临床意义
胆固醇升高 见于胆道梗阻、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淀粉样变性、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老年性白内障及牛皮癣等胆固醇。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
三酰甘油升高 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三酰甘油增多症。
高密度脂蛋白减少 提示易患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
载脂蛋白减少或升高 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可用于心脑血管风险度的估计,载脂蛋白A减少和载脂蛋白B升高在心脑血管病最为明显,也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和其他异常脂蛋白血症。
患了高脂血症怎么办
如果您是40岁以上的男性或绝经期后的女性、或是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则需要定期做血脂检查。采血应在空腹12~14小时后。一般要求病人在采血前一天晚 9 点钟开始禁食,于次日早上 9 点至10点钟采取静脉血。另外还应注意受试者的饮酒情况,因为饮酒能明显升高血浆中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浓度。血脂的变化常与季节变化、月经周期及伴发的疾病等原因有关。
在判断是否存在高脂血症或决定防治措施之前,至少应有两次血标本检查的记录。
判断血脂水平及类型
血脂测定项目一般采用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4项。检查结果会告诉你,是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还是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会根据临床上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有无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全面评价。还要进行其他系统检查,分清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脂血症,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继发性高脂血症,在治疗高脂血同时着重治疗其原发病。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怎样选择药物。
高脂血症须注意
- 调整饮食结构 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以及因膳食热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而导致超重和肥胖。因此膳食治疗的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总热量,可以增加体力活动来达到热量平衡,同时还应减少食盐摄入量。这是治疗血清胆固醇升高的第一步,同时也要贯穿在降脂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的全过程。
调节饮食结构的原则: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增加维生素、纤维(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含量。
血清总胆固醇每增加0.6mmo1/L(23mg/dL),冠心病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34%。调节饮食结构是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冠心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 改善生活方式
(1)减肥 肥胖就是脂肪过剩、也是动脉粥祥硬化的外在标志,有效减肥可以改善血脂异常。
(2)戒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易加重动脉粥佯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戒烟有百利而无一害。
(3)戒酒 酒对人体少饮有利,多饮有害。酒的热量高,多喝可加重肥胖。
(4)有氧运动 可增强人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可增强肺活量,控制高血压 [ 可降低收缩血压约1.3kPa(10mmHg)] ,消耗过多的脂肪,防止动脉硬化。多次的中小强度运动,如跑步、步行、登山、跳绳等等,训练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来选择。
- 调整心态 心理健康,乐观豁达,是身体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方面。
高脂血症可以预防吗
高脂血症患者的病因很多,甚至医学专家也不能完全的解释明白。主要有 3 个方面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饮食因素;③内分泌或代谢因素。但是不论哪种因素引起的人体血脂增高,都应该及早控制。易发生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更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多数是能够把血脂控制在一个理想范围内的,故高脂血症是可以预防的。
限制热能供应量 多数的血脂异常患者都是与饮食不当有密切联系的。饮食中的热量过多会引起血脂升高。人们的日常饮食除了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外,大部分会转变成热能消耗,人每天摄取量与消耗量应保持平衡,如热能供过于求则会储存起来。而热能的主要储存形式就是人体的脂肪。如一个人的食物中含糖量过多,除了人体利用外,合成糖原后还有剩余,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等多种因素,加速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使人体的代谢向着脂肪合成的方向进行,这样就会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
减少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 如果直接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尤其是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过多,会直接引起血脂的升高。这是因为动物的脂肪酸和胆固醇成分和人类相接近,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
多吃蔬菜和水果 人人都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血脂高的人群,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大量的纤维素,极少量甘油、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
维生素C可促进胆固醇降解、转为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降解,从而降低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最重要的是维生素C又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性抗氧化剂,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CHD)的形成。维生素E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维生素E影响并参与胆固醇分解代谢的酶的活性,有利于胆固醇的转运与排泄。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各种微量元素,对于降低血脂水平是有益的。
增加运动和体力活动 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以使高脂血症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三酰甘油水平明显下降,并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因此,对于大多数由于饮食因素所致的高脂血症患者,采取适当的饮食措施结合长期规则的体育锻炼和维持理想的体重,高脂血症是可以治愈的。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某些由于内分泌或代谢因素所致的血脂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的高脂血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配合降血脂药物,可以纠正脂质代谢紊乱,预防血脂的升高。
高脂血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因为很多容易引起血脂升高的不良生活习惯多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在饮食上儿童应避免过食、偏食,少吃冰淇淋、巧克力、甜食及其他高脂肪、高能量、高胆固醇的食物。对血脂增高的饮食防治原则,应掌握“五低”,即热能低、总脂肪量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低和食盐量低。在生活中,注意适当的体力锻炼,良好的作息制度。对于一些易引起血脂升高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也要尽量在早期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