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尿血
倪珠英
一、平脉辨证清法先
小儿尿血以分虚实两类为主,审因辨证重在望舌、察咽、平脉,而病程之长短,尿色之深浅,兼证如何均作为参考。因儿科乃“哑科”,尿血又常无证可辨,故而望诊尤为重要。通常舌质反映有热无热,舌苔厚薄决定有湿无湿,平脉判断证属虚实。咽部观察常可辅证望舌之偏差,咽喉不仅是肺之门户,且为肾经所循绕,可反映肾经病变。当舌稍红或不红,而咽赤时,必有火热之邪留伏咽部持续暗红,常示阴虚或血瘀。治疗上,抓住主要矛盾,总以清法为先,再审病之虚实,而利湿之法,贯穿始终。实热尿血,治当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自拟金水清口服液(湖北中医学院附院药剂科制备)和“七草汤”(马鞭草、仙鹤草、木贼草、紫草、茜草、益母草、车前草)治疗小儿尿血,前者重在清热解毒止血,适于各型尿血,后者功在清热利尿、活血止血。虚热尿血,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化裁。无论虚实尿血,处方中必加利水通淋之品,如萹蓄、瞿麦、土茯苓、白茅根、猪苓、泽泻等,使湿热之邪有外泄之径。久病或有瘀象者,酌加三七粉、血余炭、当归、生蒲黄、藕节、丹参等,脾气虚者加太子参、黄芪、苍术等。
二、中西合参定病情
许多顽固性尿血,常舌脉如常,无证可辨,因此应注重辨病,善于结合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进行有的放矢的治疗。来诊病儿无论在外是否确诊,必当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合病史症状,给予较明确的中西医诊断,并客观判断肾功能及免疫状况,使许多久治无效的患者,经确诊和针对性治疗而终获痊愈。
(1)结石尿血(包括“高钙尿症”)发作期可伴有尿痛、腰痛或腹痛、呕吐等,但为时短暂,大多处于静止期,无任何症状体征,只能在相关检查如B超、尿路分泌造影中发现。据临床经验,尿血之产生多因湿热久蕰,煎熬而成,故法立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用“六金汤”(金钱草、海金沙、郁金、金银花、鸡内金、金水清等)。方中诸药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更有鸡内金化石,郁金化瘀止痛。若湿热重者,加茵陈、土茯苓、芦荟、车前草等,兼气滞尿急者,加通草、川芍、枳壳等。
(2)紫癜性尿血(紫癜性肾炎)早期或伴有皮肤紫癜,大多数患儿无任何症状,有遇外感易反复的特点,其病机概括为血热、血瘀气虚,即由邪毒郁而化热,扰动血络而尿血,耗血伤气而成瘀。西医认为本病以弥漫性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与中医血瘀病理一致。临床发现患儿无论有无瘀象,均有血液流变学改变。即存在血流障碍、气滞血瘀之象。据此,在常法治疗同时,加强活血祛瘀之品,常用中药海藻提取物——藻酸双脂钠。该药有类肝素样生物活性,且无其他不良反应,同时还有抗凝、扩管等功效。用法:藻酸双脂钠100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日1次,10~15天为1个疗程。
三、截流不止清上源
部分顽固尿血,纵用清泻下焦湿热,补脾固肾化瘀等法,无一验效。细审脉证,发现都有面色白,反复外感,舌红,脉细之证,属气虚阴伤,然此虚不在脾肾,而在肺。《素问》指出“水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而肺金是肾水之母,持之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若肺有郁(虚)热,妄行之血从水道入于脬中而尿血;若肺虚失其制节,不能约束水道,精微下泄也可尿血。气虚血涩,血不循经,复又加重尿血。此时当补肺清肺,养阴化瘀。方用清源饮加减(百合、白及、阿胶、三七粉等)、方中百合、阿胶养阴补肺止血;白及入肺经,清热止血;三七行血止血而不留瘀。患儿用此方,常得“柳暗花明”之效。
此外,还常用祛风胜湿、抗过敏之法治疗小儿紫癜性尿血,重用解毒之品治疗急性肾炎血尿等,此不列举。但治法种种,总以清热利湿为纲。并强调辨病与辨证互参在小儿血尿治疗中的地位,使众多疑难尿血终得治愈。
附:秘验方介绍
六金汤
【组成】金钱草10g 海金沙10g 郁金10g 金银花10g 鸡内金10g 金水清10g(8岁剂量)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主治】用于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可伴有尿痛、腰痛或腹痛、呕吐、尿血等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个月。
【加减】一般不作加减,坚持服用全方。湿热重者,加茵陈、土茯苓、芦荟、车前草等,兼气滞尿急者,加通草、川芍、枳壳等。
【方解】方中金钱草、海金沙清热利湿通淋,鸡内金化石,郁金化瘀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金水清为湖北中医学院附院药剂科制备的院内制剂,能清热解毒止血,适于各型尿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效。
【点评】本方有较好的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效果。
【验案】周某,男,12岁。1998年7月8日初诊。
持续尿血1年零3月。病初为肉眼血尿,在外多次诊断为“IgA肾病”,用抗生素及中药无数,肉眼血尿消失,但镜下血尿持续。1个月前再次出现肉眼血尿至今,始终无少尿、水肿、尿频、尿痛等症。现常感乏力,头晕,纳好、二便调。
一诊:形体适中,面黄少华,咽红,心肺无异征。舌红,苔黄厚腻,脉细沉。尿检PRO(-),RBC(+++)。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以实热论治,拟清热利湿法,予“金水清”口服并合泻黄散加味,后易“茵陈五等散”,药用月余,诸症消失,面色好转,腻苔减轻,而尿检RBC(+)至RBC(++)。期间做相关检查,结果肝功能、免疫全套、双肾B超及肾磁共振等检查均正常,仅同位素、肾图血尿B2-MG轻度异常,而尿钙/尿肌酐>0.21,24小时尿钙明显高于正常。即做钙负荷试验,确诊为高钙尿症(肾漏型),但患儿无任何不适,舌红,苔薄黄,根稍腻,脉滑。改用六金汤加味:金钱草20g,海金沙8g,郁金10g,金银花、茵陈、茯苓、仙鹤草、土茯苓、泽泻各15g,内金、车前草各20g,白茅根、益母草、生蒲黄各30g,清热利湿,活血止血。用方12剂。
二诊:尿检RBC少许。再进10剂。
三诊:尿检正常,艾迪计数正常。继续增减此方至今,尿血未现。
(冯金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