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证治体会
骆常义
骆常义,男,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名中医、重庆市中医药高评委专家、重庆市万州区学术和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万州中医学会副会长。1975年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发表科技学术论文一百余篇,主管和参编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获科技成果奖两项。
小儿急性肾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以水肿、血尿、蛋白尿等为主症。严重者可出现水气凌心,喘息不得卧,或神昏、抽风,以致危及生命。所以治疗本病时,抓紧有利时机,防治疾病的演变,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及时消除水肿,促进小便畅利,实为治疗的关键。
小儿急性肾炎起病较急,来势迅速,大都表现为邪盛、实热证。虽然病情复杂,但病情的发展和病位的传变层次较分明,有一定的规律。从病位而言,可循其上、中、下三焦论治,分别予以开宣肺气、通利小便、健脾除湿、温阳利水和培元补肾之法。从疾病发展的阶段而言,可分为水肿期、恢复期两个阶段,治疗用药也各具特色。临床上应重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大多采用发汗利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肾等法则,根据不同症情,审证求因,分别施治。
一、风热型
此型症见头面眼睑或全身水肿,小便量少,多有恶风、发热、咳嗽、咽部红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肉眼可见洗肉水样血尿或尿常规检查异常,有蛋白尿、红细胞及管型等。治以宣肺清热,利小便。常用银翘越脾汤加减(详见附:秘验方介绍)。选用麻黄、杏仁、银花、连翘、板蓝根、蝉蜕、僵蚕、白茅根、益母草、石韦等。
二、风寒型
此型症见恶寒、发热,或兼有咳喘、水肿以头面眼睑为著,尿少,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尿常规可见蛋白、红细胞及管型。治宜疏风解表、宣肺利水,佐以清热解毒。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药用麻黄、连翘、车前子、蝉蜕、益母草、蒲公英、白茅根、浮萍、赤小豆等。如咳喘甚者加地龙、杏仁、紫菀、苏子;头痛者加羌活。
三、湿热型
此型症见全身水肿且腹部肿甚,口渴不喜饮,小便短赤,甚至无尿,舌质红,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渗湿,解毒利水。常用龙胆泻肝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胆草、茵陈、桅子、黄芩、生地、泽泻、车前草、桑白皮、茯苓皮、冬瓜皮、大腹皮、白茅根、益母草等。如伴有疮毒浸淫者,宜清热解毒、宜肺利水,选用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选用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茅根、桑白皮、茯苓皮、泽泻、冬瓜皮、紫草、益母草、车前草等。
四、寒湿型
此型症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倦怠乏力,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濡等。治宜健脾渗湿、温阳利水。方用五苓散加减。选用白术、茯苓、泽泻、桂枝、大腹皮、桑白皮、车前仁、薏苡仁、白茅根、益母草、厚朴、石韦等。如兼有表症者,去桂枝、加紫苏叶、防风;尿血者,加生地、地龙、白茅根;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竹茹、陈皮、砂仁。
附:秘验方介绍
银翘越脾汤
【组成】麻黄5g 杏仁5g 银花10g 连翘10g 板蓝根10g 蝉蜕10g 僵蚕10g 白茅根10g 益母草10g 石韦10g(8岁剂量)
【功效】宣肺清热、利小便。
【主治】症见头面眼睑或全身水肿,小便量少,多有恶风、发热、咳嗽、咽部红肿,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肉眼可见洗肉水样血尿或尿常规检查异常,有蛋白尿、红细胞及管型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头面肿甚伴有喘咳者麻黄加量;血压高者加黄芩、地龙、夏枯草;尿血重者加大、小蓟,重用白茅根;表虚兼汗多恶风者加防己、黄芪;因皮肤疮毒或感染诱发者,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千里光、蝉蜕等。白茅根凉血止血。
【方解】方中麻黄、杏仁辛温发表,宣肺利水,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蝉蜕、僵蚕解毒利咽,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泄热。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清热、利小便之功。
【点评】骆氏多年治疗小儿急性肾炎的实践证明,采用宣肺清热、利小便的治疗原则,应用“银翘越脾汤”治疗风热型肾炎疗效显著,值得我们借鉴。
(冯金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