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热理脾气治疗小儿嗜异症

陈昭定

异症又称异食癖,是指某些人逐渐出现一种特殊嗜好,对通常不作为食品的异物,产生难以控制的食欲。发病以幼儿多见,但在成人中亦可见到。本病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在其他病症中兼见。儿童主要表现为在开始能够主动选择食物时,有意识地挑非食品异物,如泥土块、炉灰渣、墙壁灰、纸张、火柴等,进行咀嚼或吞咽,往往不接受父母劝阻,甚至背着家长偷吃,严重者又因异物的性质不同而引起中毒或其他并发症,影响身体的健康发育。

嗜异症的病因现代医学尚无定论,国外学者目前多数倾向于认为与患儿体内缺乏铁、锌等元素有密切关系。我们应用中药治疗本症所取得的疗效,是清除了胃内之蕴热,又调理了脾胃之功能,使异常的食欲与消化功能转为正常,使顽固的异食癖逐渐消除。

嗜异症在中医文献中虽然没有专门的论述,但对本症的主要症状、病因与治疗已有较详细的描述。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有“脾疮,体黄腹大食泥土”的记载。明·龚廷贤《寿世保元》中说:“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食茶炭咸辣等物者是虫积。”本病的治疗法则以驱虫、消导攻积,理脾益气为主。通过总结王鹏飞先生临证经验及数十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此病不是疳证,也不是虫积所致。此病属胃内有热,因“胃热者善饥”,不择食物而误食异物,食久成癖。所以在治疗上主张除清热外尚应解毒,继而理脾和胃。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经验方药有青黛、紫草、贯众、绿豆、白矾面或加雄黄面混合冲服。后期辅以健脾和胃的建曲、草果、砂仁、焦植等。若阴血耗伤较重,又应辅以黄精、白芍、首乌等养血之品。

附:秘验方介绍

清胃理脾方

【组成】青黛 紫草 贯众 绿豆 白矾面

【功效】清热解毒、理脾和胃。

【主治】用于小儿嗜异症。

【用法】口服,每日1剂。

【加减】可随证加减。

【方解】青黛性寒、味咸,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紫草、绿豆性寒,凉血活血、清热解毒。贯众、白矾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诸药合用,以清热解毒、健脾益气。

【点评】此证多为内有胃热,加之脾胃薄弱所致,故用药应清补兼施。此方中清胃理脾之剂并重,双管齐下,以收奇功。

(荆 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