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大规模的平反昭雪

胡耀邦刚刚担任中央组织部长,就看到档案室里堆积了好几间屋子的卷宗材料。建国30年来,冤假错案积累的数量之多、时间之长,实为罕见。

由于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全国上上下下被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竟达55万人之多。

从1959年到1964年,虽然分5批陆续给右派摘了帽子,但全国仍有10多万右派分子。而摘了帽子的人,工作、生活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在政治上仍备受歧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落实这部分人的政策,工作量之大,足以让人望而生畏。

面对如此情况,胡耀邦心急如焚,他不顾一切地投入这项浩如烟海的巨大工程。

为了改正错划右派的失误,胡耀邦到中组部后不久,就指定专人负责右派的改正工作,接着组织了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公安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民政部参加的5部门摘帽办公室。他主张对右派问题公开改正,大力推进清查工作。

然而,有人认为,“只给右派摘帽就行了,没有必要一一清查。”

也有人认为,“当时就是有人向党进攻,不能都给他们平反。”

还有人认为,“如果把几十万右派都改正过来,工作就会乱了套。”

为了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胡耀邦先后指示5部门两次联合召开会议,研究错划右派改正的问题。

6月中旬,5部门在山东烟台第一次联合召开了会议。胡耀邦委托杨士杰参加,嘱咐要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错多少改正多少。

果然,会上产生了不同意见。分歧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右派分子改正的范围有多大;二是对改正后的右派怎样安置;三是如果几十万右派都改正过来,会不会乱套。

对于这些问题,一部分同志提出,只对个别确实搞错了的、改造表现确实好的人才可以改正;对改正的人只能就地安置,单纯解决生活问题。

杨世杰等大多数人则主张,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错多少改正多少;对改正的人量才使用,全面妥善安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被压制多年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四化”作贡献。

大家认为:我党历史上曾经为一些冤假错案平了反,分清了是非,增强了团结,广泛调动了积极性,从来就没有乱过。

与此同时,他们立即向胡耀邦汇报了会议情况。胡耀邦表示,完全赞成杨士杰等同志的意见。联合会议以统战部和公安部的名义,向中央呈报了一个《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中央将此报告作为1978年11号文件转发全国。

然而,胡耀邦认为这还远远不够,这次会议只解决了右派摘帽的问题,没能真正解决摘帽后落实政策的问题。他让中组部政策研究室以中组部的名义,起草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经中共中央批准,同年9月,5部门在京再次开会,拟定了《贯彻中央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决定的实施方案》。

1978年9月17日,中共中央批转下发了这个“实施方案”。

文件规定:“凡不应划右派而被错划了的,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改正”;“经批准改正的人,恢复政治名誉,由改正单位负责分配适当工作,恢复原来的工资待遇”;“原是共产党员,没有发现新的重大问题的人,应予恢复党籍;原是共青团员的,应予撤销开除团籍的处分”。

随后,分5批给全部右派分子摘了帽子。许多人热泪盈眶,有的甚至高呼“共产党万岁!”

在胡耀邦的关心和推动下,1980年8月16日,被错划为右派的6位著名教授曾昭伦、费孝通、黄药眠、陶大镛、钱伟长、吴景超得到了平反。

当平反改正的右派突破50万人时,有人慌了,说:“这样改,太多了!”

胡耀邦回答说:“当年狠抓右派的时候,为什么就不嫌多?”

全国55万被错误对待的人们,终于熬过了20多年的凄风苦雨,从精神的炼狱里解放出来,从生活的煎熬中走了出来。他们喜泪横流,充满希望地走进了1979年的春天。

在以后的日子里,胡耀邦继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指示中组部对“文革”前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进行全面的清理和纠正。

之后,又集中力量复查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沉冤遗案,其中包括为蒙冤多年的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李立三等恢复了名誉。

在平反过程中,其中最为复杂的要数刘少奇的案子。

刘少奇一案牵连人数众多,影响极大,因而其平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动因是打倒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因此,能不能为刘少奇一案平反,实质上牵涉到如何看待和评价“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也牵涉到对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的评价问题。

此时,力主改革的邓小平、陈云、胡耀邦等人,面临着两个桎梏:“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和积沉如山的冤假错案的组织桎梏。更为困难的是,两个桎梏当时还纠缠在一起。

给刘少奇平反首先撞见的,就是当时中央有关负责人以“高举毛主席的旗帜”为借口,为平反冤假错案设置障碍。

思想界和“两个凡是”的斗争,无疑为刘少奇平反做了舆论准备。

早在1977年12月,胡耀邦在京西那个幽静的党校里,面对1000多位党的高中级干部含蓄地指出,即使是对毛泽东的话也不必句句当真。

半年后的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的讨论彻底清除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它对于刘少奇平反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与此同时,陈云、邓小平等人也开始从组织上为冤假错案平反做准备。他们选择的战术突破口是在“文革”中已经臭名昭著的“专案组”。

针对“文革”中专案组罗织罪名、断章取义、大搞逼供信的做法,陈云在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专案组所管的属于党内部分的问题应移交给中央组织部,由中央组织部复查,把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情况中考察,做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像现在这样,既有中央组织部又有专案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应该结束。”

在陈云等人的倡议下,11月25日,华国锋代表中央政治局宣布:撤销中央专案组,全部案件移交中央组织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郑重申明: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

不久,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撤销,相关案件材料移交中央组织部。此后的人事调整变得水到渠成。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被增选为中央副主席,还被选为刚成立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平反冤假错案,成为陈云领导下的中央纪委的一项主要职责。

此前的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被任命为中组部部长。而胡耀邦上任之初,就收到了刘少奇儿子刘源等人寄来的关于刘少奇案的申诉信。

至此,冤假错案平反所面临的组织和舆论障碍基本清除。

1979年1月起,中央纪委抽调了一批干部,会同中央组织部全面开展冤假错案的复查平反工作。

陈云领导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强调:建国以来的冤案、假案、错案,不管是哪一级组织、哪一个领导人定的和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纠正过来,一切不实之词必须推倒。

所有这些,对克服刘少奇一案平反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保证平反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一案进行复查。当年4月18日,成立“刘少奇案件复查组”。

杨筱箴,原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干部,担任“刘少奇案件复查组”负责人。

据他回忆,复查组仔细核实了刘少奇案的全部400多卷卷宗,发现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帽子”完全是莫须有,假证据。

在中共中央启动给刘少奇平反的工作同时,1979年3月,中央组织部经过审查,对王光美的所谓问题做出结论:“王光美同志政治历史清楚,没有问题。”

1979年6月,王光美和贺子珍一起被增补为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后来,王光美被组织安排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

出狱后的王光美,暂居于翠明庄中央组织部招待所。这里是1946年军调部党的代表团的驻地,王光美正是在这里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站。

1980年2月底,王光美全家人屏息围坐在政府新为他们配备的电视机前,急切等待着重要消息发布。

当“刘少奇同志”这个熟悉的称呼10多年后第一次从播音员嘴里说出来的时候,王光美百感交集。

就在8年之前,身陷秦城监狱里面的王光美,是以“恩准”的方式得知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已经去世3年的消息。

而此刻,电视机里播出的《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宣告:

林彪、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人,出于他们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反革命目的,不但对关于刘少奇同志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处理的形成,起了极为恶劣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利用这个错误,凭借其所窃取的权力,蓄意对刘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并把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诬陷为“刘少奇的代理人”,统统打倒。

《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最后指出: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几十年来,他作为党和国家卓越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我党的建设,对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忠诚的。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事业。

1980年5月13日,王光美偕子女,乘专机飞抵河南开封,迎接刘少奇骨灰。

当时登记为“刘卫黄”的刘少奇,骨灰存放在三合板制成的123号骨灰盒中。王光美握着骨灰盒默默许久。

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代表中央致悼词后,紧紧握住王光美的手说:“是好事,是胜利!不要哭!”

遵照刘少奇遗嘱,亲属将其骨灰撒向了大海。

作为“文革”中最大冤案的刘少奇一案平反,被采用的中学政治课本称为党在后“文革”时代从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据最高人民法院1980年9月前的统计,“文革”中,因刘少奇问题受株连而错判案件有22万件,因此错受刑事处分的有28万余人,其他受批斗、隔离、关押的更是不计其数。最后,上述人员全部得到平反。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1982年底,经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了300多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无辜受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了解脱。

其中包括邓小平、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所谓“习仲勋反党集团”,也被证明纯属不实之词。

在那些日子里,人们怀着惋惜和哀痛,一次又一次地为那些在林彪、“四人帮”迫害下丧生的民族精英们补开追悼会,催人泪下的哀乐一遍一地低回在中国大地。

那些在“文革”中含冤去世,曾为新中国诞生挥汗洒血,立下赫赫战功的党的高级干部,以及部分党外人士的骨灰盒,被一批批地放置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死者亡灵得到告慰,活着的人纷纷庆贺正义战胜了邪恶。

邓小平复职后仅3年多点时间,就使几千万人洗清了沉冤,恢复了名誉,幸存者恢复了工作,有的还得到了经济补偿。

中国人历来相信历史是公正的,由后来者平反前期的冤假错案的事古已有之。按照这个规律,“文革”留下的大量冤假错案,终有一天会得到平反昭雪,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大规模平反工作的进行,对于以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文件的出台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