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起草决议的序幕
197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党中央于6月间决定,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代表中央,在庆祝国庆30周年的大会上作重要讲话。
这个讲话必须对新中国建国30年的历史做出总结,必然涉及对“文化大革命”以及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问题。
邓小平对这个讲话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说,讲话要有一些新的内容,要能讲出一个新的水平。
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邓小平曾率先提出:对于“文化大革命”过程发生的缺点、错误,适当的时候作为经验教训总结一下,这对统一全党的认识,是需要的。
邓小平说,“文化大革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需要总结,但是不必匆忙去做。要对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需要做认真的研究工作。
实际上,邓小平在此已深刻认识到:
要科学评价毛泽东,就必须首先把毛泽东这一伟大历史人物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和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中去做具体分析。
离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的科学总结,就不可能描述出真正的毛泽东形象。邓小平的个人意见迅速被中央核心层所接受。
中共中央对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一个以胡乔木为主的起草小组,从6月底开始工作。整个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决定这个讲话稿必须提交9月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上通过。
8月下旬,邓小平找胡耀邦、胡乔木和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等职的邓力群谈话,就讲话的初稿提出了重要的意见。
根据邓小平的意见,起草小组对初稿进行了修改。9月1日,修改稿报送中央负责同志。
3天后,邓小平再约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谈话。他说,现在的稿子,对毛主席的地位,毛主席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所作的贡献,讲得太弱了。还是要讲在30年的历史上,毛主席是有伟大功绩的。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30年的整个历史衔接起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前提下写这个报告。
邓小平强调:
现在要注意,有些从“左”的方面来攻击党的人,也打着维护毛主席的旗号。这是一个新动向。所以,这个稿子要批判来自“左”的以及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要使人看了文章以后得出一个总的印象,我们党和人民现在是在真正搞毛泽东思想,完整准确地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是真正将毛主席为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付之实现,不是搞片言只语。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稿子第二次修改后,邓小平看了很满意。他说,这样讲就好了,就讲够了,讲毛主席的好处,毛主席的贡献这样讲够了。
这个意见稿在9月25至28日举行的中共中央十一届四中全会上经过再次讨论和修订,决定在建国30周年庆典上发表。
9月25日至28日,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稿。
1979年9月29日,在隆重的建国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发表了这一长篇讲话。
叶剑英说:
30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看不到这个伟大的成就是完全错误的。当然,大家知道,我们走过的道路并不平坦,既有过比较顺利的发展,也有过严重的挫折。同全国人民做出的艰苦努力相比,同社会主义制度应当发挥的优越性相比,我们的成就很不够。我们必须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就。
建国后,我们在短短3年内就医治了长期战争造成的创伤,胜利地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且在进行抗美援朝的同时,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旧中国历史的最高水平,接着,在1950年,顺利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
但是,在巨大的胜利面前,我们开始不谨慎了。1957年,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进攻犯了扩大化错误。1958年,在经济工作的指导上违背的客观规律,离开了深入调查研究,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犯了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错误。1959年,在党内不适当地开展了反对所谓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叶剑英强调,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反修防修。对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当然必须时刻警惕和防止走上对内压迫人民,对外追求霸权的修正主义道路。问题在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对党内和国内的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对什么是修正主义没有做出准确的解释,并且离开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了错误的斗争方针和方法。
而林彪、“四人帮”之流出于他们的反革命目的,利用这个错误,把它推向极端,对我国进行了长达10年的反革命大破坏,使我国人民遭到一场大灾难,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
叶剑英郑重指出:“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了4条主要教训:
第一,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因此,无产阶级取得了全国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的国内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形势,必须做出合乎实际的科学分析,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方法。
第三,必须正确理解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尤其重要。
第四,必须进一步健全党的纪律和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全体党员和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使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叶剑英国庆讲演,引起国内外舆论强烈关注。国外敏感观察到,中国共产党开始大规模地“反思”历史。
叶剑英的讲话,实际上拉开了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