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提出指导性意见

“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领导下,由邓小平、胡耀邦牵头主持的。起草小组日常工作主要由胡乔木具体负责,它的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则由邓力群分管。

邓小平非常重视和关心“决议”的起草工作,起草伊始,他就要求“决议要力求做好,能使大家的认识一致,不再发生大的分歧”。

从1980年3月到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共有十六七次谈话,讲起草“决议”的指导思想、框架结构和基调。每次谈话,胡耀邦都参加,并同意和补充发挥了邓小平的意见。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是拨乱反正的重要一步,为人们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坚持毛泽东思想创造了条件。

刘少奇的平反,是党内外大多数人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为国内外舆论所强烈关注,但也引起党内一定程度的思想异同:有人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毛泽东思想;有人则认为,给刘少奇平反这件事证明毛泽东思想错了。这就提出了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严峻课题。

于是,起草小组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座谈,听取对起草“决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他们对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

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起草小组搞出了一个供领导参阅的“决议”写作提纲,送给了邓小平审阅。

3月19日,邓小平找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3人谈话,提出他对“决议”的看法。

邓小平告诫他们,写“决议”不是写文章,不需要多方面展开论证,而是要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判断,话不要多。不要担心,怕说这个判断根据是什么呀?为什么对呀?要论证一下。这样不好。

他说,中心的意思是三条。

第一,最核心的一条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邓小平提出,要写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现在这一次,要正确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科学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就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今后,还要继续贯彻执行的内容,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第二,对建国30年来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要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负责同志的功过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评价。“文化大革命”的10年,毛泽东同志是犯了错误的。在讲到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的时候,要对这一时期的错误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第三,通过这个“决议”,对过去的事情作个基本的总结。这个总结宜粗不宜细,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在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的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

当然,议论过去,将来也难以完全避免,现在要一心一意搞“四化”,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还对当时习惯使用的“十次路线斗争”的提法,发表了看法。从这里可以看出,邓小平从一开始,就对起草“决议”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根据上述三点基本要求,起草组人员又对提纲做了修改,并送到邓小平处。

4月1日,邓小平把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找来,谈了对修改后的“历史决议”提纲的看法。

邓小平首先讲了1957年到1966年的10年间,我们党和国家经历的重大事件,并对这些事件作了基本评价。

他说:

总的说来,1957年以前,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错误就越来越多了。建国后17年这一段,有曲折,有错误,但基本方面还是对的。社会主义革命搞得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

讲到这里,邓小平着重指出了总结历史教训的一个基本原则: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在这些问题上要公正,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别的人都正确,只有一个人犯错误。这不符合事实。中央犯错误,不是一个人负责,是集体负责。在这些方面,要运用马列主义结合我们的实际进行分析,有所贡献,有所发展。

邓小平还以“大跃进”为例,实事求是地进行了自我批评:“‘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我都没有反对,陈云同志没有说话。”

在谈到如何安排“决议”的结构框架时,邓小平更以平等协商的口气问道:“整个设计,可不可以考虑先有个前言,回顾一下建国以前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段,话不要太多。然后,建国以来17年一段,‘文化大革命’一段,毛泽东思想一段,最后有个结语。结语讲我们党还是伟大的,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次他仍然强调,“决议”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在邓小平谈话前几天,胡乔木也看过“决议”提纲,他提出了送审的稿子中没有涉及的然而又难以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为什么发生“文化大革命”?他指出,说“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不难,但是必须答复为什么发生这个错误,不答复这个问题,“决议”就失掉价值。一个郑重的马列主义政党,就得对这个问题有个科学的分析。

另一个是毛泽东思想的实质是什么?我们讲坚持毛泽东思想,是讲坚持什么,不答复这个问题,坚持毛泽东思想的这个口号就没有力量。

他还对解决两大难题做了具体说明,为起草“决议”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胡乔木关于两大难题的想法,解决了起草“决议”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是对邓小平3条要求的重要落实和补充。

10月25日,邓小平召集胡耀邦以及负责起草的胡乔木、邓力群等人谈话,明确地阐述自己对这些极端意见的看法。他对几位同志说:“关于毛泽东同志功过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写不写、怎么写,的确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引起大家在修改讨论稿时对写好毛泽东思想的高度重视,邓小平又接着讲:“‘七大’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了整整一代人,使我们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我们“不把毛泽东思想,即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指南的东西,写到“决议”里去,我们过去和今后进行的革命、建设的分量,它的历史意义,都要削弱”。

“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对一些同志把许多问题都归结到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品质上的意见,邓小平讲:“实际上,不少问题用个人品质是解释不了的。即使是品质很好的人,在有些情况下,也不能避免错误。”

他举了中央苏区打AB团,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文化大革命”中的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等事例,说明“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到个人品质上”。有些是林彪、“四人帮”已经造成既成事实,有些是背着毛泽东干的。

这番话确确实实道出了邓小平的心里话,给大家以很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