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决议

1981年6月27日到29日,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经过充分讨论,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在29日的闭幕会上,陈云作了简短讲话,他说:

中央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解决了几个重大的问题。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任务还很重,中央和全党同志必须兢兢业业工作。

邓小平最后讲话,言简意赅,直奔主题。他说,我确信,我们这次全会解决的两个问题,解决得非常好。

第一个,就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真正是达到了我们原来的要求。这对于我们统一党内的思想,有很重要的作用。相信这个“决议”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

“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既对多年来的“左”倾错误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论,同时也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

“决议”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做出了正确总结,科学地分析了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

“决议”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做出全面总结后,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的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是对我国国情认识的新突破。

“决议”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基础上,初步总结出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10个主要点,这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党的基本路线的初步形成。

1981年7月1日,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回顾了党的60年战斗历程,总结了建国以来32年党的基本经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了这些事件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以及这些事件所以产生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科学地阐明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决议”通过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注意和强烈反响。人们都说,现在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分清楚了,理直气壮了,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了。

一位干部对记者说:“过去毛泽东同志住在天上,他是神,我们敬他,可是总觉得离他远。如今党中央通过的‘决议’把他的功过讲活了,就像把他从天上请到人间,和我们百姓在一起,我们都感觉他老人家也是人,离我们近了,我们对他老人家也就更加亲了。”言语真切,感情真挚,朴素的话语中蕴涵了深刻的道理。

西方舆论反应也很强烈。《华盛顿邮报》称,六中全会“决议”最重要的部分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论述,“决议”是一篇有创新见解的论文,它“清除了过去的错误并为今后确定了正确的道路”。

美国记者自修德称赞“决议”“是非常出色的文件,用我们美国人的话说,就像‘动得非常干净的外科手术’。文件的思路很清楚,事实阐述得很明白”。

合众国际社报道说,“决议”表明,中国最高领导人终于对过去取得了一致的看法。现在可以把注意力转向未来了。

同年7月6日,《人民日报》就“决议”的通过发表社论指出,这几年来,全世界都在议论和揣测“毛泽东以后的中国”。

现在经过这次会议,有了这个“决议”,他们可以找到答案了:毛泽东以后的中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社会主义中国。动乱的年代结束了,徘徊的岁月终止了,我们可以向过去告别了。

10年后,在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决议”的通过,他说:“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做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

这一伟大的历史文献经受住了严格而又公正的检验。“决议”的起草及通过,在中国当代历史发展以及保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的的确确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将载伟大的史册。本书主要参考资料

《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宣讲参考》袁木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问题与解答: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红旗出版社

《胜利前进的里程碑: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讲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介绍和答问: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力群著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