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熄风汤为主治疗高血压病
王国三
王国三,男,汉族,1930年生,河北丰南人。大专毕业,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唐山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院长。第一、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医。1954年参加工作以来,在严师岳美中的指导下积极工作,努力学习,勤奋临床探索,坚持耕耘写作,从不敢稍有懈怠,写出临床总结性文章、理论探索性文章和临床科研性文章七十余篇。如《论张仲景组方配伍的规律》《论张仲景剂量应用的规律》《大灸疗法治疗虚弱症》等分别发表在《中医杂志》《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上海中医药杂志》等杂志。学术著作《急症胃痛证治》《王国三医学文集》《中医临床家王国三》《王国三临证经验集》及参与编写的《自学中医阶梯》《急症胃痛证治》《临床中医内科学》均已出版。
一、肝肾阴虚为高血压病之根本病机" class="reference-link">一、肝肾阴虚为高血压病之根本病机
高血压一病,属祖国医学“肝阳”“中风”等范畴,多见于中老年人。其病因虽有内、外、风、火,痰之说,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在于肝肾阴虚,盖“五八,肾气衰”,“七八,肝气衰”。肝体阴用阳,属木为风脏,有升、散、动之特性,正如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用不过,全赖肝阴肾水滋涵,若精衰血耗,则木少滋荣,其用乃过,以致肝阳上亢,内风时起。再加情志、饮食、劳倦诸因素之影响,常使心火暴盛,肾水肝阴更亏,致使“风木过动,中土受戕,不能御其所胜,如不寐不食,卫疏汗泄,饮食变痰……或风阳上僭,痰火阻窍,神识不清”(《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或“因怒生热,煎耗肝血,遂致肝中所寄之相火掀然暴发,挟气血面上冲脑部,以致昏厥”(《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笔者常常认为,“人体有生,在乎一气,气若有病,百疾继生。”而处方用药,使药之所以能发挥治病之作用者,全依元气之运,元气充者,为病多实。病久必累及肾,耗其真阴,而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对肾阴亏损者,治以滋阴补肾,但忌用腻滞之品,习用何首乌、女贞子、枸杞子、白芍、龙眼肉之类,乃精血互补之义,且配伍时每加茯苓、三仙、鸡内金等药,以达动静相参补而不腻作用。笔者就其病因病机,经多年临床验证筛选后,拟定养血柔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每多应手而效。
二、辨证为基,必要随证而加减" class="reference-link">二、辨证为基,必要随证而加减
在辨证治疗高血压病的时候要更重视随证加减,如症见心烦,口苦、失眠等心火亢奋者,加黄连、肉桂,炒枣仁;症见急躁易怒、目赤、口苦等肝胆火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症见口黏腻、舌苔黄厚等挟痰热者,加栝楼,胆南星;肝阳过亢、舒张压超过16kPa时,加磁石、防己。症见气血虚弱,脉虚大无力、舌胖质淡者,可加党参、黄芪,两者用量可分别加至30g;症见大便溏泄者加茯苓等;症见腹畏冷者加干姜;症见便脓血、后重者加白头翁;症见腹胀气者加大腹皮或木香;症见食欲不振者加枳壳、砂仁;症见食已脘中结滞者加焦三仙、莱菔子等;症见肢凉畏冷脉沉者加附子、桂枝;症见湿痰内盛者可合二陈汤以治之;症见头晕甚脉有力者加夏枯草,头晕项强者加葛根,头项痛者加蔓荆子或藁本;症见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远志、九节菖蒲;舌苔黄燥、口干苦者加黄芩,舌尖红、心烦者加少量栀子。舌质红者加生地,舌质紫暗或瘀斑者加丹参,甚者加桃仁、红花,血压不降脉沉弦有力者龙骨、牡蛎可加量,还可再加磁石、代赭石。
三、麻黄车前相伍,降舒张压明显" class="reference-link">三、麻黄车前相伍,降舒张压明显
笔者更擅长应用对药,如麻黄与车前子,《本草备要》曰:麻黄“为肺家主药”,《神农本草经》曰:车前子“主气隆,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麻黄宣肺散上焦水气;车前子利肾,疏下焦水邪,二者皆用于水邪犯于肢体者。单用车前子上焦及面部水肿不散,只投麻黄下焦及下肢水肿难除。本人分析:古有中医学术不传之秘在剂量之说,用麻黄6~15g(麻黄常用量不超过10g),配车前子20~30g。由于两药相互作用,麻黄散而不横,得车前子由宣上焦水气而归下;车前子受麻黄制约,下而不厉,纳上焦并下焦水液同归水道,共奏散利水气之功,对面部合并双下肢水肿者最佳,同时对肾性高血压及舒张压偏高患者疗效明显。
附:秘验方介绍" class="reference-link">附:秘验方介绍
1.养血柔肝熄风汤" class="reference-link">1.养血柔肝熄风汤
【组成】当归10g 白芍10g 全鳅10g 天麻15g 僵蚕15g 枸杞子15g 地龙15g 钩藤18g 菊花18g 牛膝30g 龙骨30g 牡蛎30g 蜈蚣4条(去头足)
【功效】养血、柔肝、熄风。
【主治】肝风上扰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目眩、舌质暗红、苔少,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4剂。
【加减】头晕甚脉有力者加夏枯草,头晕项强者加葛根,头项痛者加蔓荆子或藁本。
【方解】方用当归、白芍、枸杞子,酸收甘柔之物养血柔肝以敛浮阳,再伍入牛膝,以补肝肾引气血下行,全鳅、蜈蚣、地龙、僵蚕降肝阳熄肝风,重用龙骨、牡蛎重镇潜阳,配之甘平柔静的天麻、钩藤摄上逆之浮阳,一味菊花清肝阳所挟之相火且不劫阴。
【点评】本方是王老集多年经验所拟的经验方,体现了王老高血压基本病机是肝肾阴虚的理论。全方以柔静为中心,求本以治,少许辛微寒入肝经平熄在络之风,佐以重镇,潜阳以静,诸药合用,效堪佳。
【验案】马某,男,57岁。
初诊日期:1988年9月20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波动在22.7~25.3/13.3~17.3kPa。一周前,因情绪激动,突发头痛、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右侧头部及肢体麻木,血压25.8/17.3kPa。在天津按高血压脑病用硝普钠、尼群地平等治疗3天。效果不明显,经妹妹介绍,急来唐山求王老师诊治。
初诊:症如前述,血压24/17.3kPa,舌质暗红、少苔,脉弦大,重取空无。辨证髓虚,定位在肝肾,证型为肝风上扰。治则:养血、柔肝、熄风。方:当归、白芍、全鳅各10g,天麻、僵蚕、枸杞子各15g,菊花、钩藤各18g,牛膝、防己、龙骨、牡蛎各30g,磁石40g,蜈蚣4条(去头足)。水煎服,7剂。3剂后,家属告知血压降至21.4/13.3kPa,嘱续服10剂。
二诊,诸症基本缓解,血压20/12.7kPa,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虚弦。效不更方,原方减磁石,15剂续服。
三诊;除右侧肢体麻木,余无所苦。血压稳定在20/12kPa,舌质暗红,苔薄白,脉虚弦。原方减防己,加丝瓜络10g,地龙15g,以通经活血脉,续服20剂。
四诊:右侧肢体麻木消失,血压稳定在20/12kPa。追访至今未复发。
2.养肝益肾汤" class="reference-link">2.养肝益肾汤
【组成】何首乌10g 女贞子15g 枸杞子10g 白芍15g 龙眼肉10g 石菖蒲10g 陈皮10g 茯苓15g 焦三仙各10g 鸡内金10g
【功效】滋养肝肾、健脾和胃。
【主治】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病。症见头晕,眼花,眼干涩不适,疲乏无力,腰膝酸痛,耳聋耳鸣,眠差,舌暗红,苔黄,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4剂。
【加减】气血虚弱者,可加党参、黄芪;肢体畏冷者,加干姜。
【方解】本方选用何首乌与女贞子为君药,以达滋补肝肾之意,枸杞子、白芍、龙眼肉为臣药奏养精血、柔肝阴之功,精血同源,以上诸药可达精血互补之义,同时配伍茯苓、三仙、鸡内金达动静相参补而不腻作用。石菖蒲可醒神开窍,陈皮理气和胃可防诸药补而太过,诸药合用,标本兼治。
【点评】本方是王老师的经验方。配伍精妙,滋补肝肾之阴且补中有散而不壅滞,寓散于补,健脾和胃,应用于临床,百试不爽。
(杨 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