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肾亏虚是根本,急发缓图法不同
    • 一、本虚标实 肝肾亏虚是致病根本" level="2">一、本虚标实 肝肾亏虚是致病根本
    • 二、平肝降逆 重镇潜阳是急发之举" level="2">二、平肝降逆 重镇潜阳是急发之举
    • 三、补肾填精 益水之源是缓图大法" level="2">三、补肾填精 益水之源是缓图大法
    • 附:秘验方介绍" level="2">附:秘验方介绍
      • 1.降压饮1号方" level="3">1.降压饮1号方
      • 2.桑杞降压方" level="3">2.桑杞降压方
      • 3.清脑降压方" level="3">3.清脑降压方

    肝肾亏虚是根本,急发缓图法不同

    张云鹏

    张云鹏,主任医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首届上海市名中医。他杏林耕耘四十余年,先后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脑病急症协作组顾问,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委员,香港中华中医药学院客座教授,英国世界传统医学会理事等职。1997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热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中风、脑血管疾病有独到见解与用药新招;治疗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颇有特色。主编《中国历代中医格言大观》《中国中医独特诊断大全》等著作4部;协编《心脏病基本知识》等著作7部。曾获“高血压病临床初步研究”等科技成果奖9项。

    高血压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心脑血管病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阶梯性提高,并有年轻化趋势。高血压病论治注重脏腑辨证,应特别重视从肝肾入手,兼顾患者体质特点和病邪因素,因人而异,辨证论治。

    一、本虚标实 肝肾亏虚是致病根本" class="reference-link">一、本虚标实 肝肾亏虚是致病根本

    中医没有高血压的病名,根据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特点,当属中医眩晕、头痛等疾病范畴。高血压总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体质偏异等引起,其发病的病机主要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亢盛,火盛风动所致,以阴虚为本,阳亢为标,而肝肾亏虚是主因。《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为刚脏,主疏泄,主升发,主藏血,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患者多为忧思恼怒,情志过极而致:一则气滞化火,肝火上扰;二则气滞化火,日久伤阴,阴虚火旺,上扰清空;三则气滞血瘀,初在经,久在络,发为头晕头痛。《素问·调经论》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有因情志抑郁,逆其肝气,使肝失疏泄,肝气内郁,气郁而化火,火盛而生风。阳亢风动,伤阴耗津,炼液成痰,于是肝风挟痰浊,挟火邪,鼓动气血,上乘脑络,冲犯清阳之地而致本病。而肾藏精,主骨生髓,内寓原阴原阳,为人身先天之本,脑髓亦为肾精所化生,肾精不足,清窍失养,则可昏眩头痛,肾水不能内涵肝阳,虚阳上越,扰动清空,亦能造成头晕。因此,肝肾是涉及高血压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脏腑,应根据病机变化及病情发展立法处方。

    二、平肝降逆 重镇潜阳是急发之举" class="reference-link">二、平肝降逆 重镇潜阳是急发之举

    高血压病急性发作时以头痛、头晕、心慌等症状为主,此时患者多以肝阳上亢为主要病机。临床可见患者眩晕、头痛、面部烘热,烦躁或情绪易激动、口干口苦、舌红或绛,苔黄腻,脉象弦滑等证,依据“急则治标”的原则,应该平肝降逆,重镇潜阳,根据多年的经验自创“降压饮Ⅰ号方”:该方由黑芝麻、黄芩、夏枯草、天麻、葛根5味药组成,治疗本证常得心应手。

    三、补肾填精 益水之源是缓图大法" class="reference-link">三、补肾填精 益水之源是缓图大法

    高血压缓解期,患者多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头晕头重,视物不清或目胀,耳鸣,神疲懒言,腰膝酸软,血压偏高(但不甚高),高血压病多为慢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反复,古云:“久病及肾”,后期往往造成患者肝肾两亏之象,《黄帝内经》云:“肾精不足,冲、任脉失调,若劳伤过度,损及阴血。”就会导致肾阴虚损,肝失濡养,肝、肾阴虚,水不济火,虚阳上扰,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耳鸣、目胀这些高血压症状,而肝肾两脏在五行中属母子相连,在水津代谢中又表现为乙癸同源,两脏往往相互为病,故在治疗中以补肾填精为法,以平肝降逆为辅,更佐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用,往往收到良效。根据多年的经验自创“桑杞降压方”由钩藤、石决明、菊花、茯神、枸杞子、鸡血藤、桑葚、女贞子、杜仲等组成。该方调阴阳、补肝肾、平肝阳、和血络,故临床应用每获良效。

    附:秘验方介绍" class="reference-link">附:秘验方介绍

    1.降压饮1号方" class="reference-link">1.降压饮1号方

    【组成】黑芝麻 黄芩 夏枯草 天麻 葛根

    【功效】平肝降逆、重镇潜阳。

    【主治】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临床可见患者眩晕、头痛、面部烘热,烦躁或情绪易激动、口干口苦、舌红或绛,苔黄腻,脉象弦滑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加减】肝火盛者,加用龙胆草、山栀、泽泻;气郁者,加香附、青皮;兼有阴虚者,加生地、玄参。

    【方解】方中黑芝麻甘平,调五脏、补肝肾,滋阴养血柔肝;黄芩苦寒,能清上焦之火,兼泄肝经之热;夏枯草苦寒,清肝凉血,软坚散结,利尿降压;天麻熄风止痉、平肝潜阳,可治肢体麻木,头晕昏旋等症;葛根解肌生津、疏肝柔络。

    【点评】本方是张老先生的经验方,以平肝降逆、重镇潜阳为组方原则,尤其适用于因情志抑郁,肝气内郁,肝风挟火邪,鼓动气血,上乘脑络,致气血失和,而导致的高血压病。全方药简意赅,补中有泻,守中寓清,能调阴阳而趋平衡,降血压而缓诸症。

    【验案】钱某,男,44岁。初诊日期:2005年8月12日。

    初诊:因“头晕1周”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3年余,平时予珍菊降压片控制血压。1周前患者生气后出现头晕头痛,口干苦,失眠,性急易怒等症状,遂至张教授处求治,就诊时测血压为150/95mmHg,伴头晕,头痛,口干口苦,眠差,夜梦多,大便干结,小便黄,纳尚可,舌红苔黄,脉弦滑。中医诊断为眩晕(肝阳上亢型),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以平肝降逆、重镇潜阳为法,选用降压饮Ⅰ号方加减。药用:黑芝麻30g,黄芩20g,夏枯草30g,天麻10g,葛根30g,钩藤(后下)30g,广郁金15g,生地黄15g,栝楼仁20g,合欢皮30g,泽泻10g,珍珠母(先煎)30g。日1剂,常规服。

    二诊:服14剂后复诊,测血压130/85mmHg,头晕头痛明显减轻,大便畅,舌淡苔薄黄,脉弦滑,在上方基础上加牛膝10g,予14剂水煎服用,连服1个月,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诸症均消。

    2.桑杞降压方" class="reference-link">2.桑杞降压方

    【组成】钩藤(后下)30g 石决明10g 菊花10g 茯神15g 枸杞子15g 鸡血藤20g 桑葚15g 女贞子15g 杜仲15g

    【功效】补肾填精、平肝降逆。

    【主治】阴虚阳亢之高血压病,症见血压反复波动,头晕头痛,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分服。

    【加减】偏于肾阴虚者,酌加地骨皮、鳖甲;偏于肾阳虚者,酌加肉桂、沉香粉。

    【方解】方中枸杞子、桑葚子、女贞子滋补肝肾、育阴潜阳;杜仲补肝肾且可降血压;钩藤、石决明、菊花平肝潜阳;茯神养心安神;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舒筋。全方调阴阳、补肝肾、平肝阳、和血络,故获良效。

    【点评】经云“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高血压病患者病久及肾,阴精亏损,肾阴不足,不能滋水涵木,导致虚阳上越,扰动清府。本方以补肾填精,平肝降逆为法,临床应用疗效甚佳。

    【验案】陈某,女,63岁。初诊日期:2006年7月20日。

    初诊:既往有高血压病三十余年,有家族病史。常予络活喜等药控制血压。近期患者血压反复波动,时觉头晕头痛,发无定时,乏力纳差,耳鸣如蝉,腰膝酸软,目眩,失眠多梦,口干不喜饮水,大便干,2~3日一行,舌质黯而少津,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弦。测血压:145/95mmHg。中医诊断:眩晕(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治法:滋阴潜阳通络。药用:钩藤(后下)30g,石决明10g,菊花10g,夏枯草30g,茯神15g,枸杞子15g,鸡血藤20g,黑芝麻10g,桑葚子15g,女贞子15g,天麻15g,川牛膝10g,夜交藤20g,栝楼仁30g,杜仲15g。

    二诊:服用14剂。复诊时,头痛头晕、耳鸣诸症均减轻,仍感腰酸腿软,乏力,舌质偏黯,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30/90mmHg,上方加生黄芪15g,刺蒺藜15g,续服14剂。

    三诊:患者诸症均明显减轻,舌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30/85mmHg,续方巩固疗效。

    3.清脑降压方" class="reference-link">3.清脑降压方

    【组成】川芍10g 当归15g 熟地10g 白芍10g 珍珠母15g 决明子15g 钩藤15g 鸡血藤10g

    【功效】补血滋阴、平肝潜阳。

    【主治】肝肾阴虚之高血压病

    【用法】水煎取汁300ml,日2次,早晚分服。3周1个疗程。

    【加减】腰膝酸软者加川杜仲、补骨脂;胸闷痛者加薤白、檀香;头晕甚者加石菖蒲、远志。

    【方解】方中熟地养血滋阴,补精益髓,补肝肾不足;川芍活血行气,调理气血;白芍柔肝养血、敛阴熄风;决明子清热滋阴、平肝潜阳,治阴虚阳亢;当归补血活血,善治血虚;珍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鸡血藤补血行血,舒通经脉;钩藤平肝清热、熄风止痉。全方有补血滋阴、平肝潜阳、行气活血通络之功效。

    【点评】“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是高血压辨证论治的中心思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方能有效地改善血流供求关系和调节机体的自稳能力,“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则可能就不再会有高血压反应的持续激起。

    (杨 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