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实夹杂聚生痰,标本兼顾通经脉
    • 一、临床证形" level="2">一、临床证形
    • 二、辩证认识高脂血症" level="2">二、辩证认识高脂血症
    • 附:秘验方介绍" level="2">附:秘验方介绍
      • 通脉汤" level="3">通脉汤

    虚实夹杂聚生痰,标本兼顾通经脉

    邵念方

    邵念方,男,1938年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对内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治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具有高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1990年获上东升科协自然科学成果奖二等奖两项。主持进行《调脂通脉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1990年通过省级鉴定,专家评为全国领先水平,1996年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又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得两项专利,其中一项获1997年美国爱因斯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著有《脏腑证治与用药》《中医诊断学》等著作7部,发表《论中风腑证》《从临床实践中看中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等论文四十余篇。

    高脂血症亦称高脂蛋白血症,它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了解和治疗此症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疾患如脑血管意外(中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以及心肌梗死等疾病有重大意义。血清里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肪酸有一项升高即称高脂血症。祖国医学无高脂血症这一名称,但从高脂血症所出现的主要症状,如眩晕,胸闷,气短,肢体麻木,倦怠、舌质红有瘀斑,脉沉涩等,祖国医学早有记载。从临床实践来看此证属本虚标实之疾。

    一、临床证形" class="reference-link">一、临床证形

    1.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喜条达主升主动。谋虑太过或忧郁恼怒,致使木郁化火、肝阴暗耗,肝火偏亢,风阳升动,上扰清空,而发眩晕;如木郁克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胸中气郁,痰火上犯而致胸闷气短心烦;若气滞脉中,致使血流不畅,瘀血内存,脉络瘀阻而失养,出现肢体和肌肤麻木不仁或疼痛。

    2.思虑烦劳,内伤心脾。血虚不能上奉于脑则头晕目眩,不能充脉则脉沉细,脉络流滞,肌肤失养则麻木不仁。脾虚则倦怠。

    3.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或年迈肾亏,均导致肾精不足,不能生髓,而脑为髓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出现头晕眼花、脉沉涩等。

    4.脾为后天之本。饮食不节或膏粱厚味则伤胃,劳倦过度则伤脾,脾胃损伤,运输失司,导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湿上泛则胸闷气短,痰滞经络,外邪入腠则肌肤不仁。痰气交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头晕目眩。

    总之,此症多由年迈肾亏,郁怒烦恼,肝气不舒郁久化火,肝阴暗耗,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出现头晕眼花;肝胆克脾或饮食不节,使脾运失健,运化水湿和水谷的功能减弱,聚湿生痰,痰湿上泛,气机不利则胸闷气短;痰串经络,血脉瘀阻而出现肢体麻木或疼痛,脉象沉涩或结代。

    二、辩证认识高脂血症" class="reference-link">二、辩证认识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非常复杂,必须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指导临床实践,根据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抓住病的本质,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内在联系,分析疾病过程中各阶段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矛盾方面的关系。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不仅看到了外因的饮食失常和风寒客邪,而且更考虑到作为内因的肝肾两虚,并认为肝肾阴虚是本,是主要矛盾方面,是决定性的因素。气滞血瘀或痰湿壅塞等为此病之标。在一般情况下采取标本兼顾的原则,但仍要“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即在平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时,发现血脂增高,当治以滋补肝肾为主,但必须加入理气活血解郁之品以佐之,使补而不腻不涩,否则用药后气滞更甚、血瘀更重,由原来的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导致疾病的急性发作。在疾病急性发作时,如阵发胸闷、胸痛、心绞痛明显,当暂时治以通阳理气,活血通络为主,但也必须配以滋肾养肝益血之味。否则辛通之品会使肝肾之阴更亏,经脉失养更加严重,犯了虚虚之戒,疗效是不会巩固的。总之,标本先后缓急的掌握应完全根据病人在疾病各个阶段所表现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附:秘验方介绍" class="reference-link">附:秘验方介绍

    通脉汤" class="reference-link">通脉汤

    【组成】何首乌30g 决明子30g 金樱子15g 茵陈20g 泽泻30g 焦山楂30g 郁金15g

    【功效】滋肾养肝、清利湿热、解郁化痰、活血通脉。

    【主治】治疗阴虚火旺,动脉内有斑块的高脂血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两剂。连服1个月。

    【加减】偏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加寄生、五味子、生赭石;偏脾胃失健者,加生黄芪、桂枝、青木香;偏经脉疼阻肢体麻木疼痛者,加红花、赤芍、三七粉、防风;偏肝阴虚视物昏花者,加茺蔚子、青葙子。

    【方解】何首乌补肝肾养气血,降血脂,决明子清肝益肾,降血压降血脂,金樱子填精气,降血脂,共起滋养肝肾、软化血管、降低血脂的作用;茵陈清湿热益血脉,降压降脂扩冠,泽泻利尿渗湿泻相火降压降脂,共起清利湿热降压降脂,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山楂行瘀化痰消积,降低血脂,郁金行气解郁活气血,减少动脉内斑块,共起补养肝肾解郁化痰,活血通脉,降低血压,减少动脉内斑块的作用。

    【点评】本方扶正祛邪并用,既清热化痰又滋补肝肾,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对邪实正虚的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验案】徐某,男,45岁。2012年6月20日来诊。

    头沉头晕,失眠多梦半年,加重10天。伴有左胸发闷心慌,胸痛阵作呈刺痛样,历3~5秒,日发5~7次。既往无他病,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涩。检查:血压:130/80mmHg,TG:8.44mmol/L,TC:9.5mmol/L。心电图:左室面高电压。诊断:中医为眩晕(痰火上扰),西医为高脂血症。治疗主以清热解郁、活血通络为法。方选通脉汤加减。处方:何首乌30g,决明子30g,金樱子15g,茵陈20g,泽泻30g,焦山揸30g,郁金15g,红花10g。患者服药期间,嘱其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戒烟酒。

    二诊:服药35服,诸症基本消失。舌质淡舌苔白,脉象弦细。处方:继服上方以巩固疗效,继续降脂。

    三诊:复查血脂完全正常,临床症状缓解,临床治愈。

    (闫小鹏 整理)